第61章 :朕的太子給朕戴了綠帽子
第七章:朕的太子給朕戴了綠帽子
次日,胤礽一行人早早等候在澹寧居,待康熙一傳召就将這方案遞上去。
康熙草草看了一眼,覺得可行,便道:“照着這法子去辦吧”,說罷便讓他們回去了。
三人一出來都放松許多,胤礽覺得最近康熙的行事與以往有些不同,氣勢也更為內斂,沉默的時候壓得他們隐隐喘不過氣來。
原本該各回各府,胤礽卻又想到有些事需要叮囑一下這兩人,便說道:“先回韻松軒。”
追繳欠款的活,不太好幹。胤礽心裏發虛,但康熙旨意已經下來了,只好硬着頭皮上。對待戶部之事,胤礽是萬分小心:“十三弟,你先去戶部清點一下,看看有多少官員借了庫銀。皇阿瑪雖那裏有一份,但有些人你要斟酌着辦,不要操之過急。”
又對胤禛言:“四弟,十三弟爵位低,年齡也小,你從旁指點一二,老臣們對十三怕是有些不服氣。”
胤祥剛過二十歲,平日裏除了皇帝與太子,是天不怕地不怕。此刻見太子這樣小心,只覺得他二哥是瞻前顧後。又想到上次外出辦差,皇阿瑪對自己與四哥竟然毫不過問,既無獎賞,也無責罰,忍不住道:“二哥,我和四哥上次辦差,皇阿瑪是怎麽想的?”
他這話,讓胤禛面色發苦。胤禛覺得自己這輩子想起揚州的事,膝蓋都會隐隐作痛,恨不得自己不曾辦過這個差事。
胤礽聞言,想到鄭春華的話,便狠了狠心,問道:“要不,我去澹寧居,給你二人請功?”
胤祥聞言,頓時直勾勾盯着胤礽,歡欣雀躍地開口:“好啊,弟弟先謝過二哥。”話音一落,他又急急道:“不好,不好,皇阿瑪向來不喜歡我。別因為這事,惹得皇阿瑪生氣了,又對二哥發火。”
胤禛也點頭,他如今也看明白了,自己和胤祥怕是綁死在太子這條船了,因此也勸谏,“二哥,不要得不償失。十三弟雖是貝子爵,但我如今也是貝勒了。兩個皇子,還有太子坐鎮,還能辦不成這差事?”
見他倆這樣,胤礽覺得他們想得簡單了,“對上老八、老九,你的貝勒爵還有用嗎?若是他們死拖着不還,難道還要我親自去他們府裏讓他們還款?”
胤礽越說,越覺得的的确确得給自己加個籌碼,“都是自家兄弟,我也不瞞你們。最近皇阿瑪待我,确實親近了許多,不像前幾年那樣疏遠。此事,我親自去跟皇阿瑪說。若是不成,也不過就是挨頓罵,而後我們另做打算。若是成了,我們也可輕松許多。”
胤禛垂眸思索半天,繼而慎重地開口:“二哥有多大的把握?又打算給我和十三弟請什麽功?”
胤礽想到康熙的話,皇阿瑪都說了自己比胤禛幾人重要,那麽應該不會完全拒絕自己,因此便道:“縱然不是十分的把握,但也有三分。”況且胤礽覺得,戶部這事這麽棘手,康熙應該全力支持自己,“如今我們兄弟,只有胤禔、胤祉是郡王,若是你們也……”
Advertisement
胤礽話裏的意思過于明顯,胤禛、胤祥不可置信地看着胤礽。太子只有三分把握,如何敢這般行事?當下便異口同聲道:“二哥,這事怕是成不了。”
胤礽下定了決心便不會退卻,目光堅定看着這二人,“成不成,我今日去試試便知道了,你們回去等消息吧。”
話說到這個份上,胤禛也想知道太子在皇帝心裏的分量,便同意了。胤祥雖有些擔憂,但見兩位兄長都已經決定了,便也答應了。
在韻松軒歇了一個白天,太陽快落山之時,胤礽才找了個借口求見康熙,“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胤礽難得主動過來,康熙心裏高興,免了他的禮問道:“起來吧,找朕有何事?”
胤礽扭捏半天,覺得他不好直白開口,因此便無話找話:“兒臣最近新得了一套松煙墨,覺得此墨甚好,便想着送給皇阿瑪。”
康熙讓李德全接了過來,似笑非笑道:“你有心了。”康熙覺得胤礽這輩子當真是沒有什麽城府,這孩子怕是不知道自己一撒謊手上的小動作就停不下來。
縱然知道胤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康熙還是給了他一個臺階下,“還有旁的事嗎?”
胤礽正在腦子裏思考如何開口,聽到康熙這話,下意識回答:“沒有了。”說完又開始懊悔,萬一皇阿瑪讓自己無事便退下,這可如何是好?
康熙見胤礽這個樣子,倒是不好再戲弄兒子,“有話就直說,藏着掖着幹什麽?跟阿瑪有什麽不能說的?”
聞言,胤礽咬了咬舌,單膝跪下道:“皇阿瑪,先前四弟與十三弟去揚州赈災,皇阿瑪還未曾嘉獎過他二人。”
康熙點了點頭,暗想胤礽總算是來給手底下的人請功了,“是沒有,不過你如今既提了出來,那就說說該如何嘉獎?”
胤礽看不見康熙的表情,聽到話又被皇阿瑪推回來,感覺皇阿瑪好像也沒有生氣的樣子,因此又繼續提議:“四弟與十三弟,多年都是貝勒、貝子爵位,不如提一提?”
康熙不反對胤礽施恩,只要不太過分,都是如胤礽所願。讓胤礽重新坐到椅子上,康熙開口詢問:“是有些年頭了,那你打算給他二人請封什麽爵位?”
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胤礽覺得自己此刻有點昏了頭,便獅子大開口:“郡王?”
胤礽這話出乎康熙意料,不禁暗想他兒子沒瘋吧?他目光詫異,難免打量胤礽了一番,見胤礽表情正常,是真心請封,康熙倒是有些無奈了。
一下子給兩個郡王?這哪裏是施恩,不結仇就不錯了。
因此康熙便道:“十三年紀小,功績也不多,不合适越級晉封,給他一個貝勒就行了。胤禛,就按照你的意思辦吧。”
胤礽也不失望,今日他不管拿到什麽,都是穩賺不賠。見康熙輕輕松松就答應了,更是歡喜,因此便笑意吟吟:“兒臣代四弟、十三弟謝過皇阿瑪。”
康熙笑道:“他倆倒是面子大,你這個太子都親自開口了,朕難道還能讓你無功而返?”說到此,康熙又調侃胤礽:“那你就沒有什麽想要的嗎?”
胤礽聞言,目光不禁移到康熙臉上,見皇帝神色言語間頗為認真,不像是玩笑話,他忽然想到鄭春華的事。
阿瑪,兒臣要什麽,您都能給嗎?
兒臣若是開口讨要鄭春華,您也會同現在一樣嗎?說給就給嗎?
然而這話他問不出口,也不敢問。
到底這事,是他瞞着康熙做的。捅破了之後,誰的面子都不好看,他的太子也不用當了。因此胤礽只好郁悶開口:“沒什麽想要的。”
康熙宣了人拟了诏書,又讓胤礽帶走。雖然胤礽說了不需要,康熙倒也不好當真讓胤礽空手而歸,還是給韻松軒送去不少珍奇古玩。
太子孤身一人去了澹寧居,出來的時候帶了兩份聖旨。
一時間朝堂內流言不少,局勢也越發混亂。
一套不值錢的松煙墨,換一個郡王、一個貝勒,誰看了不得說一聲太子會算賬。
胤礽手捏着聖旨,才算是徹底信了康熙的話。原來在皇阿瑪心裏,當真是自己最重要。因此胤礽才懶得管那些人議論什麽,總歸是他拿到了好處。
看着胤禔幾人不服氣的樣子,胤礽覺得心裏痛快,有本事自己跟皇阿瑪要去。沒本事就忍着。
胤禛、胤祥拿到聖旨後,覺得皇阿瑪到底是疼太子二哥。此事,換做其他人是成不了的。
現如今胤礽才覺得萬事俱備,便下令讓戶部的官過來,并将毓慶宮長史朱天保、陳嘉猷等人作為下手,安排給胤祥。
胤祥新封了貝勒,又得了太子手下的人,屬實是春風得意,當下便道:“二哥、四哥,且看我的,保準把這差事辦得漂漂亮亮,您二位等着瞧吧。”
胤禛這些年或許也存了一絲瞧不上太子的心思,然而他僅僅是在府裏養了個不起眼的謀士,微微表現出來些許野心,就立刻被康熙敲打了一番,連他兒子都送進東宮,陪太子兒子讀書。
昨日胤禛又見太子從澹寧居回來,自己便封了郡王,便徹底歇了那些亂七八糟的心思。他認命了,當一個老老實實的臣子也沒什麽不好的。起碼在太子位不穩的那些年,他也依舊在太子跟前,這也算是雪中送炭了。因此胤禛此刻絲毫沒有搶皇位的意思,滿腦子都是忠于皇帝、忠于太子。
然而忠心歸忠心,胤禛還是覺得太子的安排不太妥當。朱天保這幾個人,他熟悉,因為是他舉薦給太子的。這些人,人品都是好的,處理差事也妥當,但都是太子不喜歡的臣子,畢竟這幾位時常勸谏太子少玩樂,多理事。
對于太子玩樂這個事,胤禛多多少少同康熙一樣也瞧不慣。他一向嚴肅慣了,看不得胤礽懶懶散散的樣子。但奈何皇阿瑪對太子這事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他偶爾提醒太子,太子還嫌他多事。
因此,這種情形之下,胤禛也不好說什麽。況且太子是儲君,都發話了,又豈有收回的道理?咽下了嘴裏的話,胤禛便和胤祥辦事去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