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第二章:皇後去世後朕找了個替身
沒有生人?
康熙敲了敲胤礽的腦袋,問道:“你要娶的那個呢?你對她了解多少?她姓甚名誰?是哪府的人?”
胤礽眨眼,更是一臉迷惑。這表情,一看就是康熙把他問住了。胤礽對那女子确實所知不多,因此便道:“兒臣想等她過門以後,再讓她入旗籍,繼而告知皇阿瑪與宗人府。”
這話讓康熙頗為無語,忍不住道:“那就是對她的來歷一無所知了!”
康熙現在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只要太子不明目張膽給自己戴綠帽子,娶誰都行。坐在椅子上,康熙叮囑胤礽:“胤礽,你是太子,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娶妻納妾這種事,是要上玉牒的,不要如此兒戲。”
想到別苑失火,康熙繼續道:“漪蘭苑不是意外。那戲班子的人,朕已經關進牢裏了,別苑的宮人也都在慎刑司。”
“十八的事,朝堂上必然有人指責你的,你要做好準備。”
胤礽點頭,“是,兒臣知道了。”想到康熙這幾年頗為疼愛幼弟,胤礽有心寬慰他阿瑪,便道:“皇阿瑪,十八弟不幸遇難,都是兒臣的錯。”
康熙嘆息,自嘲道:“朕當時不是也在嗎?也沒有顧上他。這件事,怪不到你頭上。但此事,朕不罰你也說不過去,你在毓慶宮閉門思過吧。日後,就不要帶他們出宮了。你也是,少去那些別苑花園裏晃蕩。”
皇帝将那日在別苑裏的人查了又查,發覺可疑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太子那日要娶的女子;另一個便是和十八玩捉迷藏的戲班女子了。
現如今,這兩人都憑空消失,康熙便命刑部去找。
想到區區兩名弱女子竟然都能從太子別苑全身而退,康熙覺得這兩人背後必然是有其他皇子在撐腰。
得知胤禩那日與胤礽要娶的新福晉一同離開,康熙便将胤禩叫過來問話。胤禩老實交代,他只是覺得那女子是個貪慕虛榮的人,便将其丢在城外了。
康熙心裏詫異,怪不知道這輩子胤禩沒娶妻。
京郊離太子別苑遠得很,胤禩既然将人丢了,那女子自然也沒有嫌疑了。于是康熙便讓刑部将重心放在戲班上,又派出專人去找戲班女子。
Advertisement
他想得入神,發覺口渴便起身去了外間,卻看見一個小太監正在記錄他的起居日常。當下康熙面色一沉,問罪此人,“是誰指使你的?”
李德全身為皇帝貼身太監,發覺皇帝臉色難看,便趕忙進來,跪在皇帝腳邊請罪。
康熙看着李德全,冷嘲熱諷道:“你跟着朕幾十年了,這就是你帶出來的好徒弟。”
想到前幾次乾清宮消息洩露的事,康熙怒火便湧上來了:“來人,将李德全等人押入慎刑司聽候發落。”
皇帝對身邊的人也太寬容了,乾清宮大總管和外人勾搭串聯在一起,成什麽樣子!他兒子曾經和梁九功攪和在一起,康熙對這二人的處置雖不算是輕拿輕放,但也沒有過重懲罰。
可如今李德全又不是和太子串通一氣,反而和胤礽多有矛盾。因此,康熙更是不會放過李德全。沒了李德全,康熙扭頭就把魏珠提上來了。
魏珠走馬上任,深刻汲取了李德全的教訓,這都是明晃晃的前車之鑒啊。因此在着手準備宮女小選一事,他是慎之又慎。能進乾清宮的宮女,都是經過魏珠重重考核的。
眨眼就到了皇帝生辰,康熙便将胤礽放了出來。
乾清宮家宴,後宮嫔妃、諸位阿哥、公主都在。如果忽視幾位阿哥臉上的表情,也算是一團和氣。
皇子們的祝壽詞大同小異,康熙只一一應和便作罷。
坐在上首,康熙看着下面的胤礽頻頻走神。他本想着胤礽在閉門思過的這些日子裏會換個靈魂,可惜并沒有。
康熙不禁思索,也不知上輩子保成出現是因為什麽契機。難不成是因為他停用太子印鑒,胤礽擔心他會廢太子才現身的嗎?想到此,康熙覺得他哪天得試探一下。
歌舞升平,康熙正欲開口,卻見有一女子在殿內冰嬉。康熙認出來這是皇帝的僖嫔,然而他還是帶了些責備之意看向德妃。
自皇後去世後,德妃便執掌鳳印,管理後宮。今日是皇帝壽辰,既要表演冰嬉,何不讓專人前來?就這半吊子水平,是讓人來看笑話嗎?
康熙腹诽無人得知,因為他面上還是誇了僖嫔,“有心了,賞。”
家宴結束後,康熙便拉着胤礽一同走,“今日送的禮不錯,看來這些日子在毓慶宮是有好好讀書了。”
胤礽腼腆一笑,“皇阿瑪喜歡就好。”
康熙也談不上喜歡與否,只不過胤礽這輩子腦袋不甚靈光,所以哪怕就寫了個“萬壽無疆”,康熙還是誇了誇他。
想到過幾日就是皇後誕辰,康熙便道:“這幾天,你抄寫一份孝經,送到坤寧宮去。”
胤礽點頭應了。
每逢皇後誕辰,皇帝便來坤寧宮住幾日。康熙無意下皇後的面子,便也按照這個規矩讓魏珠去辦。想到皇帝因為皇後在正殿難産而亡,便将正殿封存,康熙便道:“魏珠,今年把正殿也打掃一番。”
魏珠愣了兩秒,才反應過來,忙道:“是,奴才知道了。”
康熙覺得這輩子過得确實輕松,朝政上沒什麽大事。若是太子再聰慧些,就更好了。不聰慧也是有好處的,起碼康熙說一就是一,胤礽不會陽奉陰違,想到此,康熙每日裏便只提點胤礽,教好兒子,萬事大吉。
胤礽被他阿瑪抓來當苦力,心裏郁悶。坐在桌邊,胤礽提筆朱批。
康熙見他如此認真,便起身去瞧。伸手拿一本翻閱,康熙不免笑出聲,這孩子也太實誠了,請安折都批這麽多話嗎?
他這般想着,還不待調侃胤礽,就聽魏珠奏報說德妃和胤禛來了。
康熙換了臉色,“宣。”
胤礽見德妃來了,便喊:“額娘。”康熙心裏覺得不痛快,德妃哪裏值得胤礽喊額娘?
德妃是聽了胤禛的鼓勵,來給皇帝送川貝炖雪梨的。皇帝最近咳嗽,德妃便将此事挂念在心。
康熙神色不變,他咳嗽早好了,“胤礽最近偶感風寒,也時常咳嗽。”
德妃聞弦歌而知雅意,便道:“那這碗便給太子吧。太子近來忙碌,更是多番操勞,還是要注意身體。”
胤禛便道:“太子處理國事繁忙,費心神也是應該的。太子為皇阿瑪分憂,盡孝心。兒臣與其他弟弟也願意為皇阿瑪分憂。”
批折子對胤礽而言,不算累,但有些枯燥。康熙給的折子也多,胤礽便對胤禛說:“四弟,你真好。”
康熙目光冷然,語氣也不太好:“你們身為弟弟,是該給太子分憂。”胤礽是不好,但這都不是胤禛越權的借口。
李德全先前将他的身體狀态透露給嫔妃與皇子,康熙追究此事,牽扯出不少人。現在看來,胤禛也是這幕後之人。因此,康熙多少有些不待見胤禛。窺探帝私,不敬太子,胤禛野心太大。
皇帝不搭話了,德妃與胤禛便齊齊告退。
他倆一走,康熙就看向胤礽,“不要和胤禛走得太近,他心懷不軌。”
康熙這話說的直白,胤礽不明所以,“皇阿瑪,這是為何?”
“他買通李德全窺探阿瑪的起居,這不是心懷不軌是什麽?”康熙不想點破胤禛是心有太子位,才說了這個理由。
胤礽沒想到胤禛敢這麽幹,當即愣住了。
“好好批折子,朕出去走走。”
康熙有心處置胤禛,但沒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又想到刑部那幫酒囊飯袋,到現在連一個戲班女都沒抓到。他心裏煩悶,便去了禦花園走走。
卻不想,恰巧遇見了僖嫔。康熙懶得繞道,便和僖嫔一同走了會。
跟僖嫔分別後,康熙又遇見了跪地拜月的德妃。他止步不再往前,聽着德妃的禱告,康熙覺得德妃心裏還是有皇帝的,也算是處處為皇帝着想。
康熙垂眸,擡腿悄然離去。德妃如今執掌鳳印,皇帝在這方面也沒虧待了她。
不想再偶遇其他嫔妃,康熙便回了乾清宮。
胤礽還在奮筆疾書,康熙見天色也不早了,“今日就到這裏,回毓慶宮歇着吧。”
自打上次胤礽晚上不在毓慶宮睡,康熙便對侍衛們下了禁令,不準太子深夜出宮了。
胤礽這些日子,白天在乾清宮陪康熙處理政事,晚上才能回毓慶宮歇息。往日裏,一得空他便能去宮外的別苑歇息。胤礽現在想起來過往的閑情逸致,竟有一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康熙要是知道了胤礽的想法,怕是得責罰他兩句。
見胤礽連軸轉了好些日子,康熙大發仁慈放他一天假。
胤礽忙着批折子的時候,康熙也整頓了一下紫禁城的風氣。
也不知道這輩子怎麽回事,皇子們桀骜不馴也就罷了,嫔妃更是時常偶遇皇帝,宮女們也互相折騰。康熙見不慣這種風氣,便花了大力氣整治。
這番折騰之下,宮中甚少有流言蜚語了,康熙對此頗為滿意。
然而沒過多久,康熙就發現這宮裏到底是平靜不下來。後宮争端,頻頻被魏珠上報。就連德妃和僖嫔在禦花園共争一朵牡丹花這種小事,康熙都知道了。
“以後嫔妃間争風吃醋的事,不必來告訴朕了。”說罷,康熙蒙頭就睡。
康熙已經許久不進後宮了,後宮嫔妃頻頻折騰便是為了此事。然而康熙成日裏忙着教兒子,哪裏顧得上去後宮。
皇後誕辰之日,康熙在坤寧宮住了好些日子。坤寧宮正殿,雖不至于年久失修,但到底沒有沒有人氣。
康熙嘆氣,也不知道是他福薄,還是皇後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