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第一章: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新世界,康熙恨不得自己沒來過。

耐着性子,康熙仔細回看皇帝的記憶。

當年仁孝皇後難産而亡,遺言是要皇帝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面對摯愛即将離世,皇帝是理智全失。悲痛之下,自然皇後說什麽便是什麽,于是皇帝當場給二皇子取名為“胤礽”,又冊封胤礽為太子。

此時皇後已經走了二十來年,皇帝心裏仍舊放不下皇後。一提到皇後,皇帝便悲傷難忍。

康熙對皇後的事已經見怪不怪了,他理解皇帝的想法,然而卻還是難以想明白這一世太子的想法。

上輩子胤礽是瘋,康熙對他的要求就是好好活着,不要出什麽岔子。于是,康熙頗為縱容胤礽。胤礽不管想做什麽,康熙都能為他辦到。

這輩子倒好,胤礽人沒事,腦子也正常,平日處理政事也算妥當,卻不想對一女子情根深種,非卿不娶。

康熙嘆息,他本以為這一世與其他世界并沒有什麽很大的不同,不會出什麽意外。他是萬萬沒想到,這纰漏竟然會出在胤礽的婚事上。

他這回一睜眼,便是太子二十來歲的時候,皇帝正打算給太子選妃。

康熙原本想直接定下石文炳之女,後來想了想倒也沒有必要,畢竟有一世太子妃非常不着調,于是康熙便改了主意。

恰巧,皇帝先前詢問過群臣,康熙便知道現如今太子妃的人選除了石文炳之女瓜爾佳·賀蘭外,還有年遐齡幼女年姝媛、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凝秀。

就在康熙凝神思考太子妃還有沒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選之時,就聽見梁九功道:“皇上,該去給兩位公主選伴讀了。”

他差點忘了這回事,皇帝先前同意了臣子們提議的選妃大典。在隆科多與張英的負責下,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員,他們的女兒都必須參加,到時候優勝者可當太子妃備選,至于其他人則為榮憲、溫憲的伴讀。

康熙不知道皇帝為什麽同意這個法子,太子娶親難道不是看家世名聲嗎?名家大儒、重臣之女才是太子妃的人選,他曾經就是按照這個标準給胤礽選妻的。

因此,康熙覺得太子妃是否多才多藝,這一點倒也不甚重要。畢竟太子妃又不是給胤礽唱曲的,平日裏只需處理宮務、照料太子便夠了。而且官員之女,大都品貌端莊,差不到哪裏去。

想到這裏,康熙覺得公主伴讀就更為可笑了。他女兒多得很,要給伴讀,自然人手一個,怎麽能只給兩個人選?既然皇帝話已經說出去了,康熙便順水推舟,決定給八個女兒每人兩位伴讀。

為此,康熙只打算走過過場便罷。到時候誰勝誰負,還不是他一句話的事?

今日是公主伴讀的才藝甄選,康熙落座後,發覺只有衆妃,卻不見胤礽,便道:“太子呢?”

梁九功便答:“禀皇上,太子在二樓呢。”

聞言,康熙不免擡頭看過去,胤礽确實和幾位阿哥都在二樓待着,正等着看呢。

于是,康熙便道:“開始吧。”

諸女表演過程中,康熙全程一副表情,瞧不出對誰滿意。古筝也好、跳舞也罷,都不是太子妃必須要會的東西。

後宮嫔妃們難免會對衆女點評一二,一會兒誇誇這個,一會兒又誇誇那個。畢竟她們也要給自己兒子挑福晉的,自然要好好挑。

說到選媳婦的标準,自然得提一提自己兒子,于是大家都打開了話匣子。

德妃率先誇贊自己兒子,“皇子們性格各異,也就四阿哥比較聽話。”

聊到皇子,康熙也不能閉口不言了,“朕也希望胤禛聽話些,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但願這輩子,那幾位逆子都能安分些。“胤礽性子耿直,有胤禛在,朕也放心一些。”

惠妃頗為沒眼色的贊同皇帝的話,“太子像他額娘,太要強了些。”

康熙面色一沉,惠妃一天到晚就知道在皇帝面前說太子不好,“太子哪裏要強了?他是太子,凡事自然要給諸皇子做表率。惠妃,平日裏要謹言慎行。”要不是此刻殿內有衆多女子,康熙的話語還能再難聽一些。

若是怒氣有實體,康熙這會都快冒煙了。胤礽是他親手養的,他可以說胤礽不好,惠妃憑什麽說?況且他那說法,明明是自謙,惠妃怎麽敢覺得他對胤礽心存不滿?

見皇帝神色不虞,惠妃讪讪不語了。

康熙敲了敲桌子,梁九功當即讓宣了下一個。

一連選了十六個,康熙才作罷,“每位公主兩位伴讀,你們身為公主的母妃們,自己看着安排吧。”

說完,康熙起身欲走,想到乾清宮的奏折,又對梁九功道:“宣太子來乾清宮。”

康熙今日心情不佳,不想批閱奏折,便拉胤礽過來做苦力。

胤礽還沉浸在方才一女子的表演中,見康熙在等他,便連忙走到康熙面前,“皇阿瑪,兒臣讓您久等了。”

康熙笑道:“不妨事,走吧。今日朕有些乏了,你把折子拿回毓慶宮批去。”

胤礽如今與康熙關系頗好,倒也不拒絕,只道:“兒臣知道了。阿瑪,您昨日沒有睡好嗎?”

聞言,康熙不禁搖頭,“不是,朕在想你的太子妃該是何人?今日衆女,朕覺得并沒有能擔當太子妃的人選。”

胤礽不禁一愣,“阿瑪,那個年姝媛,您不滿意嗎?”

康熙确實不太喜歡,“此女風頭太過,有些招搖。朕已經查過了,她有一個青梅竹馬,兩人情投意合。”想到胤礽過去劣跡斑斑,康熙忍不住道:“朕勸你早點打消對她的念頭。”

胤礽心下不服。青梅竹馬算什麽?若是當真情意深厚,如何還不定親?但這話他不敢跟康熙說,怕康熙指責他。于是,胤礽便道:“兒臣知道了。”拿着奏折,又道:“兒臣回去批折子了。”

康熙揮手,“走吧。”

沒過幾天就到了每年的擊鞠比賽,康熙對此興趣不大,胤礽倒是興致勃勃,“阿瑪,您不去看嗎?”

康熙略微皺眉,“朕就不去了吧。去年,你就輸給了胤禔。今年若是再輸,阿瑪都得跟着你一起丢人了。朕可是聽說,胤禔那頭還有胤禛與胤禩呢,你勝算不大。”

這話讓胤礽心裏不太舒服了,“您放心,今年兒臣一定不會輸的。”

康熙瞧他信誓旦旦,“那朕拭目以待?”

胤礽難免“哼”一聲,“您就等着瞧吧。”今年有年姝媛在,皇阿瑪也在,他才不會像去年那樣丢人呢。

擊鞠比賽當日,康熙坐在上首,看着場上正在揮舞的胤礽,不禁誇道:“太子今年有些長進啊。”

胤礽苦練一年,自然有些進步的。一球得中後,他眉眼都透着喜色。

隔着老遠,康熙都看見了,也不免笑道:“胤礽這是喜形于色啊。”太子每進一個,康熙便贊嘆。其他皇子得中,康熙不鹹不淡就誇了兩個字,“不錯”。

皇帝高興,嫔妃們便有心争寵,讓康熙眼裏除了太子,也看看其他兒子啊。

德妃率先端了一盤荔枝,“皇上,這荔枝甘甜。”

惠妃不甘心,就也呈上了一碟子楊梅。

榮妃更是時不時看一眼康熙,欲語還休。

康熙敷衍地嘗了嘗,他不禁想自己為什麽要把這些妃子也帶過來?還不如帶着臣子們來,起碼沒有這麽聒噪。

都怪胤礽胡亂提議,說什麽擔心母妃們、妹妹們還有那些伴讀在宮裏無聊,不如讓她們來看兒臣兄弟幾個打打比賽,都能放松一二。

當時人多,他不好駁胤礽的面子,自然答應了。現在,康熙是深深懊悔,恨不得他從來沒答應過此事。

就在康熙無言指責胤礽的時候,胤礽卻不慎跌落下馬。

康熙當即起身,“梁九功,去叫太醫來。”

胤禛也當場跪下,高聲道:“皇阿瑪,兒臣知錯,不該與太子二哥争奪,請皇阿瑪降罪。”

幾位阿哥發覺胤礽不對,紛紛圍在胤礽身邊,伸手欲擡起胤礽。

康熙頓時喊道:“不準動他。”快步跑到胤礽跟前。見胤礽已然昏厥,康熙又道:“都讓開。”

蹲下身查看胤礽的脈搏,康熙見他脈相還算正常,便掐了掐胤礽的人中。

胤礽幽幽轉醒,還有些不明所以,“皇阿瑪?兒臣這是怎麽了?”

“是朕。”發覺胤礽不能動彈,康熙又伸手摸向胤礽的後背,便察覺出來了,“墜馬跌傷,背後骨頭錯位了。忍一忍,太醫馬上就到了。”

榮憲聽見了,便道:“皇阿瑪,兒臣會正骨。”

康熙信不過她,只道:“太醫已經到了,讓他來。”

挪了地方給太醫,康熙覺得方才的事有些蹊跷。他看得分明,胤禛與胤礽搶球而已,并沒有将胤礽掀翻,那麽胤礽為什麽會倒地呢?

康熙疑心病犯了,便盯着胤礽的坐騎瞧。這一瞧,确實發現了些許端倪,太子坐騎的馬蹄鐵掉了。趁着衆人不注意,康熙将旁邊掉落的馬蹄鐵撿起來。

比賽途中,康熙全程只盯着胤礽,自然知道這馬蹄鐵一開始是全有的。如今它松開了,康熙不信它是中途脫落。

太子既然要用馬,馬廄的人必然會檢查馬蹄鐵松緊的。不然太子出事,誰都逃不過皇帝的責罰。這種丢命的事,除非旁人許了天大的好處,不然沒有人會做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