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第三章: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對于出兵準噶爾的事,康熙處置起來已經是頗為順手。

皇子們得知此事後,是義憤填膺,都打算為皇帝分憂。或許有些人也存着其他的心思,譬如讓皇阿瑪看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可以和太子一樣處理政事。

胤禔身為長子,見惠妃因為納蘭家的事被皇帝斥責從而失寵,他思前想後決定為了額娘搏一搏。于是,胤禔便跟康熙奏請,“皇阿瑪,兒臣願領兵出戰。”

康熙看着跪在殿內的胤禔,只道:“此事,朕已經定了人選,你就不必去了。”

縱然來此世界不久,但康熙已經窺探到惠妃與大阿哥的不安分,自然不可能讓胤礽眼睜睜看着胤禔親自去戰場。到時候,胤禔凱旋,手握戰功。對胤礽而言,這威脅太大。

至于胤礽,康熙舍不得讓胤礽親自上戰場。刀劍無眼,槍炮無情,胤礽還是老老實實在京裏待着吧。

想到這輩子年羹堯自十幾歲便跟在胤礽身邊,此子雖心思深沉,但對胤礽勉強還算忠誠,于是康熙便打算讓他與其他将領一道去。

胤礽得知康熙有心派年羹堯去,便也急匆匆跑到乾清宮,“皇阿瑪,兒臣也願意去。”

“別胡鬧,你去什麽?”康熙頭也不擡,只道:“前些陣子,朕不是剛說過要你學會立身之道嗎?怎麽一點長進也沒有?”

胤礽嘟嘟囔囔,“年羹堯都能去,兒臣為什麽不能去?皇阿瑪當年也能禦駕親征,兒臣身為太子為何不能領兵?”

康熙一個冷哼,“想外出領兵打仗?那就等你以後當上了皇帝再去禦駕親征吧。現在,朕不準你去。”怕胤礽心裏不舒服,康熙繼續道:“将士們出兵打仗,你身為太子自然也要出力的。調撥糧草,你費些心,軍中奏上來的折子你要認真看。”

說罷,康熙就将手邊上的折子遞給胤礽,“這些,你都去仔細翻閱。若是遇到了拿不準的事,便過來問朕。”

胤礽胳膊擰不過大腿,只好道:“兒臣知道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腳大軍才走,後腳康熙又被索額圖奏報,說黃河清口決堤了。

待聽完索額圖的彙報,康熙這才得知,此次決堤不在于天災,而在于人禍。

河堤督造程明祥玩忽職守,致使工期延誤才導致清口決堤。

康熙怒意盎然,撂下了手裏把玩的佛珠串,“将程明祥抄家。”

索額圖見皇帝如此生氣,便繼續道:“皇上,此人正是明珠舉薦的,可見明珠識人不清啊。奴才當時有心不用此人,但正是因為明珠力保,奴才這才重用。此事,奴才也當請罪。”

康熙雖有心打壓胤禔,但也不可能任由索額圖權傾朝野,便道:“他識人不清,你就清了?胤礽墜馬的事,到現在你還沒查個水落石出呢。”

被康熙這麽一說,索額圖只好道:“奴才這就接着查。”說到太子,索額圖覺得此事可以往明珠身上潑髒水,“皇上,奴才覺得此事和明珠也脫不了幹系。”

康熙冷哼,“無憑無據,你空口白牙指認明珠,你看他認不認?”索額圖的意思他心知肚明,無非就是看見他對胤礽疼寵,便借力打力,誣陷明珠。雖然康熙也覺得此事不是明珠就是惠妃,但索額圖好歹拿出證據啊。

胤礽見狀,有心打圓場,“皇阿瑪,那黑衣人已經自盡,索額圖也是毫無頭緒。依兒臣看,此事我們不如以靜待動。黃河決堤一事,兒臣願請命前往,撫恤百姓,赈濟災民。”

康熙對胤礽這話心滿意足,胤礽這回腦袋瓜子不錯。他想到前幾日剛駁回胤礽領兵的事,今日便不好再拒絕,“好,那你準備準備。到時候,朕讓河道總督靳輔與直隸巡撫于成龍陪你一同去。沿途,你們再一起勘探一下黃河河道。”

打發胤礽走,康熙還有另外一層原因。胤礽和年姝媛糾纏不清,康熙怕胤礽在女色上面栽跟頭。前頭有一世,胤礽和他後宮嫔妃糾纏不清的事給康熙留下了巨大的陰影。見這回有苗頭,康熙寧願把胤礽派出去辦差,也不想胤礽折騰出什麽事來,到時候不好收場。

胤礽見康熙這回松口,興高采烈道:“兒臣謝皇阿瑪。您放心,兒臣一定會收拾妥當的,也會把差事辦得漂漂亮亮的。”

胤礽離宮的日子很快就敲定了,康熙沒讓胤礽帶毓慶宮的宮人,反而讓胤礽帶着梁九功以及乾清宮的宮人去。

梁九功與胤礽面面相觑,胤礽不免道:“皇阿瑪,梁公公一向都是服侍您的,您離了他怕是不習慣吧?”梁九功跟着他出去,怕不是得給康熙打小報告,他才不要梁九功看着自己呢。

康熙坐在榻上,只道:“就讓他跟着。這些日子,朕時常聽到你的事,全是指責你禦下不力的。朕知道,你對手下的人一向寬松,這原也沒有什麽。但你身邊的人嚣張跋扈,對你名聲不好。梁九功一向謹慎,這次出去,你看看乾清宮的人是如何辦事的,讓你的人也學着點。”

又看向靳輔與于成龍,康熙繼續道:“太子自幼長在深宮,對民間疾苦一向所知甚少。這是太子第一次出京,一路上你們要多多提點太子。太子性子單純又高傲,若是行為有失,你們可直言進谏。”

靳輔與于成龍紛紛領命:“臣等遵旨,此行務必輔佐太子救濟災民,全力勘探黃河。”

胤礽領着康熙安排的人,苦哈哈出京了。他一離開紫禁城,康熙就對毓慶宮的奴才下手了,行為不端、倚仗太子權勢的宮人全被康熙打發走了。

宮裏這消息傳不到胤礽跟前,畢竟有康熙親自把關。

胤礽出去久了,連今年中秋都沒能回到紫禁城來,康熙就有些不安了。尤其是他送出去的信,胤礽也回得慢了,于是康熙更胡思亂想了。

胤礽腳不沾地,還要抽空給康熙寫信,一來二去便累得不行,于是在信裏對康熙道:“兒臣事多,并非有意不給皇阿瑪寫信,還望皇阿瑪原諒兒臣。”

康熙盯着這封信出神,看來胤礽離回京還有一段日子。于是康熙分別召見年姝媛與納蘭容若,又火速給他二人賜婚。

為了讓胤礽心裏好受,也為了父子和睦,康熙對外放出的風聲是納蘭容若情深不壽,執意求娶年姝媛。康熙被他一腔深情打動,便同意了賜婚一事。

至于納蘭明珠與年遐齡針鋒相對的事,康熙連管都不管。年姝媛嫁給誰,康熙都不在意,只要不禍害他兒子就行。

待胤礽回京後,年姝媛與納蘭容若相伴一生已然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婚都成了,胤礽也幹不出那種搶奪臣妻的事。又聽到是康熙賜婚,胤礽頓時怒氣沖沖去了乾清宮,“皇阿瑪,您為什麽要給年姝媛賜婚?”

康熙只無辜道:“這婚事有什麽不妥嗎?他們情投意合,朕也是成人之美啊。”

胤礽見康熙是真的不明白,便問道:“您為什麽不等兒臣回來啊?你知不知道啊,兒臣喜歡年姝媛,此生非她不娶。”

康熙假裝剛得知此事,滿臉懊悔道:“此事,你為何不早點跟阿瑪說呢?可如今木已成舟了。”

胤礽悶悶不樂,“是啊,現在可好了,她已經成婚了,兒臣該怎麽辦呢?”

康熙假模假樣安慰,“胤礽,天下好女子多得是,像年姝媛這樣英姿飒爽的,勳貴武将家中的女子大都如此。”

胤礽氣呼呼道:“皇阿瑪,您怎麽能這樣?”胤礽覺得康熙這是在踐踏自己的心意,頓時反駁,“阿瑪,您應該體會兒臣的心情啊!難道皇額娘去後,皇阿瑪還能找其他人來代替皇額娘的位置嗎?”

這話問得康熙有些無言以對,只好道:“朕不會。只是她既然已經成婚了,你也該學會放手。”

胤礽苦笑,“兒臣便是不放手,又還能如何?”

康熙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過些日子,你也該成婚了。你放心,到時候,阿瑪一定替你選一個天底下最好的女子。”

胤礽哼哼唧唧,“兒臣不想成婚,還請皇阿瑪不要逼迫兒臣。”

康熙心虛,便道:“好好好,朕不逼你。但你是太子,婚還是要成的,不然阿瑪怎麽抱孫子嗎?況且,你若是不成婚,阿瑪以後見了你額娘,如何向她交代呢?”

康熙軟硬兼施,又提到皇後,胤礽便不好再說些什麽,只跪下道:“兒臣累了,想回毓慶宮了。”

怕胤礽心裏太難過,康熙便同意了,“好,你回去歇會,養養精神。”

胤礽失魂落魄地走了,在毓慶宮一連多日都無精打采,唉聲嘆氣。康熙也放縱他,畢竟是自己做事不地道。

為了安慰胤礽,康熙是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都送去毓慶宮,胤礽的幾個兄弟也時常去毓慶宮勸太子想開點。

胤礽長籲短嘆,對幾位兄弟道:“你們都不懂。”

胤禔幾人腹诽,他們是不懂。也就是胤礽,自幼被皇帝寵得不知道天高地厚,性子高傲,第一次受此大挫便一蹶不振。

足足一個月,胤礽才從頹廢中醒來。康熙明白,在胤礽心裏,此事勉強翻篇了,

胤礽重新上朝,看明珠十分不順眼。

恰巧明珠也看太子不順眼,兩人針鋒相對,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