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第四章:朕的太子不想成親
胤礽帶着索額圖等人,與明珠相争。這種情形之下,康熙自然是偏袒自己兒子。但有時胤礽确實不占理,康熙也不好辦。
于是,康熙只好私下裏提點胤礽一二,“處理人,也是要有真憑實據的。你說明珠貪污受賄,有沒有證據?若是有,阿瑪二話不說就依了你的意思,處置了明珠。可你若是沒有,當朝太子親自下場污蔑臣子,容易寒了他們的心。”
胤礽不甘心,他明明給康熙看了證據,便道:“皇阿瑪,他貪污受賄的事,索額圖可是呈上了證據的,是您自己不信。”
康熙搖頭,“不是阿瑪不信,是你做得不妥當。索額圖是你什麽人?他跟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旁人看來,你瞧明珠不順眼,索額圖自然要為你出謀劃策的。所以群臣看到的場景就是你身為太子,身為君王,對臣子卻以血緣關系論親疏。”
看着胤礽,康熙嘆息道:“這證據不管是誰給你的,你都應該核查一番。不要把私人恩怨牽扯到朝堂之上去。”
許是康熙對胤礽一向十分寬和,諸事也皆為胤礽考慮,因此胤礽便沒有什麽顧慮,直接問出聲:“可是索額圖對兒臣忠心耿耿,明珠又不是。”
康熙不禁罵道:“淺薄。索額圖對你确實忠心,那是因為你是太子。他身為太子母族,自然會全心全力支持你。但他難道沒有私心嗎?若是索額圖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到時候這江山是你的,還是他的?”
胤礽對朝堂權力之争的認識遠不足康熙,康熙倒也不意外。畢竟胤礽如今處理政事也不過幾年而已,又一直都被皇帝護着,手段稚嫩也是情有可原。
想到此,康熙不禁對他說:“胤礽,這萬裏河山日後都是你的,朝堂之事你便是僭越了,只要你做得對,阿瑪也不會說什麽。但你要是一直任人唯親,那就不要怪阿瑪責罰你了。”
“明珠想扶持胤禔的事,阿瑪知道,索額圖也知道,所以索額圖才會費盡心思對付明珠。但你不需要對付明珠,你只要行得端、坐得正,當一個好太子就行了。”
康熙欲拿明珠與胤禔給胤礽當磨刀石,“旁的事,你不用管,阿瑪會處置好。但你可以靜下心來,從中學習一二,學一學如何禦下,如何更好地掌權。”
拍了拍胤礽的肩,康熙安慰道:“若是真想處置一個人,證據确鑿後确實可以先發制人。但不能一意孤行、憑空誣陷,不然你日後怕是坐不穩皇位。”
胤礽恍然大悟,“兒臣明白了,謝皇阿瑪指點。”
他一走,康熙就沉下臉色。胤礽年輕,辦事焦躁是正常的。但索額圖這個老東西,便是給太子支招,也不能出昏招。
康熙心氣不順,便降罪索額圖辦差不力,又責罰明珠薦人不當。
兩人雙雙被皇帝責罰,一時間都心有戚戚,只在府裏閉門思過、深入簡出。
康熙對他二人的行為有些滿意,惠妃與大阿哥胤禔卻有些難熬,尤其是惠妃。
惠妃原本就不甚安分,見狀又對兒子訴苦,“胤禔,你看這一年來,皇上多重視太子啊。你領兵被拒,太子卻外出赈災,大收民心。你要在皇上面前多多表現,不要像太子一樣浮躁,這樣才有機會。費揚古手握兵權,對你大有益處啊,你可要多用心。”
胤禔扶着惠妃,答應道:“額娘,兒臣知道了。您放心,兒臣不會讓您失望的。”
就在胤禔思索該如何謀得康熙喜愛之時,年羹堯大勝歸來。康熙欣喜,自然褒獎一番,又讓他坐鎮陝甘。
胤礽得知年羹堯回京,便在毓慶宮給他設接風宴。
這點小事康熙并不在意,他如今更煩心的是胤礽遲遲不願意大婚。胤礽已經二十二了,心裏還挂念着年姝媛。康熙一提這事,胤礽就閉口不言。若是逼急了,胤礽就跪下認錯,言語間一副康熙逼他太過的模樣。
面對兒子不成婚,康熙愁得頭發都快白了,“胤礽啊,你再不大婚,朕都不好同旁人交代了。”
胤礽知道康熙心焦,但他就是生氣,“兒臣就是不想大婚,兒臣想娶一個心上人,有什麽不對?要是娶一個兒臣不喜歡的,那到時候兒臣必然冷落于她。帝後不和,并不是什麽好事。”
康熙冷哼,“朕看,你就是腦子糊塗了,那年姝媛有什麽地方值得你念念不忘?”
胤礽對年姝媛的印象來源有二。
一是十三歲時,年姝媛不顧自身安危去救年羹堯,胤礽當時便對此女印象深刻。
二是選公主伴讀那年,年姝媛驚鴻一舞,讓胤礽不禁贊嘆她是人面桃花相映紅。
然而年姝媛進宮後,胤礽雖有心接近年姝媛,但也機會不多。
年姝媛身為公主伴讀,又住在後宮,她心有所屬,自然不會主動去尋太子。胤礽也見天被康熙拘在身邊,與年姝媛還沒見過幾次就出京赈災去了。待回來後,年姝媛就被賜婚了。真論起來,這兩人交集實在不多。
如今一兩年過去,年姝媛已有夫有子,胤礽對年姝媛的傾慕之意也消散了。但他對康熙的行為還是耿耿于懷,“您當年就是故意的,故意給他們賜婚。”
康熙見胤礽時隔兩年道出此事,也嘆息道:“她不是你的良配。”在康熙看來,年姝媛雖有些小聰明,但實在不是太子妃的人選。
胤礽反問道:“那賀蘭就是嗎?兒臣不喜歡她,不想讓她當太子妃。皇阿瑪,兒臣覺得自己還是有這點權力的。”
康熙聞言,不禁愣神,“那你想娶誰?”
胤礽憤憤道:“兒臣不知道,但兒臣就是不想娶賀蘭。”
“好,可以不娶她。那你想娶誰?”康熙退了一步。
胤礽哪裏知道自己想娶的人是誰,但他對賀蘭實在是沒有什麽感覺。
見胤礽如此,康熙便透了自己的底線,“朕再給你一年時間,明年必須大婚。”
胤礽聞言,氣呼呼地從乾清宮出去,又去京郊跑馬。
說來也巧,胤礽正好在京郊遇見了蒙古使團。使團代表正是皇上的姑母,淑慧公主。
狹道相逢,胤礽也不打算表明身份,便禮讓長輩先行。
然而蒙古使團路過時,淑慧公主的三孫子桑達利臉色便有些高傲,頗有些看不起人。
這兩年在康熙的指點下,胤礽性子也開始沉穩了。但今日他氣不順,又遇上桑達利這般表情,當即火氣也上來了。他就亮了身份:“本太子倒是不知道你在京郊都敢如此嚣張。”
淑慧公主此次進京是為了二孫子□□衮成親一事。□□衮是蒙古巴林部的世子,自然是要娶公主的。聽到前方争吵,她便詢問,“發生了何事?”
□□衮道:“奶奶,我們遇到了太子。”他又對胤礽道:“太子,桑達利性子沖動,還望您不要怪罪。”
胤礽手指着桑達利,“讓他給本太子認錯。”
桑達利心不甘情不願,“臣知錯。”要不是太子身邊的侍衛太多,他與太子打起來,誰勝誰負還不一定呢。
胤礽冷哼一聲,“皇阿瑪面前,你可不要做此姿态,不然皇阿瑪饒不了你。”
□□衮拱手道:“謝太子殿下提醒。”
胤礽催了催□□的馬,到淑慧公主馬車跟前,道:“胤礽給曾祖母請安。”
淑慧撩開簾子,“是太子啊,都這麽大了。來,上來坐。曾祖母每次來,都是急匆匆的,這次正好多待幾天,好好瞧瞧你。”
胤礽不好拒絕長輩,便上來了。
淑慧也知道胤礽不成親的事,“你今年也不小了,也是時候成婚了。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給曾祖母寫信,回回都是為你這事頭疼。”
胤礽撇嘴,“我不就是想娶一個心上人嗎?皇阿瑪非催着我成婚。”胤礽不想說出內情,只給出了這麽個解釋。
淑慧笑道:“你啊,和□□衮一樣,性子倔。這次曾祖母也要給□□衮娶王妃,希望他可不要像你一樣。”
胤礽聽到□□衮娶親一事,便垂眸不語了。回了紫禁城,幾人一同進了慈寧宮,康熙恰好也在此。
胤礽請過安,背手立在康熙身後,一言不發。
待回了乾清宮後,胤礽才問道:“皇阿瑪,和親的人選您定了誰?”
見胤礽問,康熙便答:“是榮憲。”在康熙心裏,榮憲與□□衮感情不錯,兩人也算是姻緣美滿。
聽見是榮憲,胤礽心裏不樂意,“皇阿瑪,為什麽是皇姐?您不是很喜歡皇姐嗎?為什麽要讓皇姐嫁到蒙古去?”
康熙沒想到胤礽會說出這種兒戲的話來,“胤礽,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皇子、公主的婚姻從來都不是憑自己心意做主的。便是你,明年再不成婚,朕都得押着你成親了。你不會以為自己這輩子只會娶一個太子妃,沒有側福晉吧?”
胤礽愣神,“皇阿瑪……”
“您明明已經答應兒臣了。”胤礽确實沒有想過太多,他只想娶一個合心意的,
“朕是答應你了,這兩年也由着你,但你也不能太過任性。太子遲遲不成婚,像話嗎?既然不想娶正妃,朕也不介意先給你塞幾個側福晉,人選朕已經挑好了。”
胤礽當場拒絕,“兒臣不要。”
康熙看出他的想法,便道:“你是太子,未來的皇帝,你沒有任性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