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太子爺是個戀愛腦

第二章:太子爺是個戀愛腦

怕被氣出個好歹,康熙不想再同胤礽談論如玉的事,便轉移了話題,只問道:“監國期間,你不是查明珠嗎?查得如何了?”

這件事,胤礽如今還未查個水落石出。一想到康熙當時人在戰場還寫信來關注此事,胤礽便暗自悔恨,“皇阿瑪,兒子無能,尚未查到實質性的證據。”私查明珠,他原本并不想驚動康熙。可惜,事與願違,康熙還是知道了。

康熙冷哼,“你要查便查,跟索額圖透什麽風聲,搞得京裏人心惶惶。”

胤礽面露尴尬,解釋道:“此事,是兒臣思慮不周。但兒臣并沒有告知索額圖,還望皇阿瑪明鑒。”

康熙看着胤礽略帶怒氣的臉,又聽到胤礽的話,生怕胤礽誤會自己是話中有話,便挑明了自己的意思:“索額圖、明珠混跡朝堂多年,還用得着你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嗎?聽其言、觀其行,阿瑪是想說你城府不夠。年紀輕輕,要辦明珠,談何容易?”

“胤礽,你是太子,非要與一女子糾纏不清,朕也不說什麽了,只當你一時昏了頭。但是朝政大事,你也有些太放縱自己了。這番朕離京要你監國,你覺得你鬧出來的這些事,是一個太子該有的行為嗎?”

胤礽也知道自己有些任性,當下便磕頭認錯,“兒子有錯。”

康熙撂下手裏的奏章,手撐在桌案上,“你是有錯。違背聖旨、丢棄朝冠在前,沉迷女色、沖動行事在後。你自己說,朕該如何罰你?”

事情已經做了,胤礽也不曾後悔,只怪自己行事不周,“兒臣聽憑皇阿瑪的發落。”

盯着胤礽跪在地上的身形,康熙踱步走到他身旁,“起來吧。”

伸手替胤礽整了整衣領,看着如今與他一般高的兒子,康熙緩緩開口:“此次,怕是有不少人都等着朕處置你呢。這幾年,你我父子相争,縱然我們父子倆都不會放在心上,但難免有人會從中搗鬼,挑撥離間。”

胤礽對此倒是不擔心,言語間全然信任康熙,“皇阿瑪英雄神武,豈是那種聽信讒言的人?”

康熙不禁挑眉,胤礽這麽信任皇帝嗎?雖然心裏熨帖,但康熙還是道:“衆口铄金,朕又不是聖人。一個人說你不好,朕不會信。但倘若群臣接連奏報,朕就怕到時候不信也得信了。”

“就像此回,你為一女子當衆将太子冠置于地上,棄之不顧。就這一樁事,你可知朕收到了多少奏章?”

“前些日子你一邊查明珠,一邊頻頻往索額圖府上跑。誰看了不得說一聲皇太子與索額圖沆瀣一氣,趁着皇帝不在京的功夫處置六部大臣?搞得京城是人人自危。”

聽到康熙毫無芥蒂地說出這樁樁件件事,胤礽臉色有些許着急,“是兒臣思慮不周,但當時情況緊急……”

康熙打斷了胤礽解釋的話語,“還有更難聽的,說太子拈花惹草,在你叔姥爺家裏養外室。為了女色,你不惜忤逆犯上,擱置政事。這些流言蜚語,你到底知不知道?”

“朕領兵在外,還得花心思琢磨你的事。”康熙打量着胤礽的神色,繼續問道:“你年紀也不小了,怎麽還這麽行事?一點謹慎都沒有。”

胤礽此刻眼巴巴看着康熙,頗為氣憤道:“皇阿瑪,兒子并沒有拈花惹草。兒子已經和德妃娘娘解釋過了,您到底是在哪裏聽到的這些胡言亂語?兒臣對如玉是真心的,她的出現,讓兒臣覺得快樂與幸福。”

康熙聞言,生生忍住了自己想要反駁的沖動。他頗為勉強地笑了笑,“行了,朕不追究你同如玉的事。索額圖與你打斷骨頭連着筋,倒也不妨事。只不過,就你做的這些事,朕不罰你,也确實不妥。”

胤礽聽明白康熙的意思,便道:“兒子領罰。”

見他認得幹脆,康熙反而覺得有些無趣。想到親征之時發生的事,康熙便道:“倒是也有法子讓你免罰,想不想聽?”

胤礽又不傻,立刻便追問道:“皇阿瑪有何主意?”

此刻殿內只有皇帝的貼身太監梁九功,康熙便不避諱地道:“烏通河那一仗,裕親王身為主帥,大阿哥是副帥,這你是知道的。朕原先打算讓他們相互配合,卻不想他二人意見不合,贻誤戰機。此事,朕當日壓下,并未聲張,也沒有處置他二人。只不過如今回了京,就不一樣了。”

胤礽聞言,便道:“皇阿瑪,您放心,兒子會處置好這件事,絕不會讓二伯與大哥水火不容。”

康熙搖了搖頭,“朕不是這個意思。胤禔不服從主帥,致使戰事失利。其中大有文章,你可明白?”

胤礽一向公是公,私是私,甚少用這些陰私手段。聽明白康熙的意思,他下意識拒絕這個可以免罰的方法,“可他是兒子的兄弟。”

康熙神色微微愣住,他倒是沒想過胤礽還有如此天真爛漫的時候。這輩子胤礽重情,無論是父子情、手足情、還是夫妻情義都放在心裏。康熙雖無意打破胤礽心中的幻想,但也有心讓胤礽提防一二。

旁觀者清,康熙曉得如今太子的處境并非四平八穩。胤禛野心漸增,胤禩心存不滿,胤禔早在一旁虎視眈眈。

胤礽雖隐隐察覺到他人威脅,卻總抱着兄友弟恭的和睦想法,這未免太沒有警惕之心了。

看着胤礽抗拒的神色,康熙反問道:“你确定?朱三太子一案結束不久,朕覺得你大了,也該正正經經辦差,做到獨當一面,便讓索額圖去操辦你加禮增權的事。無論是奏折也罷,還是二叩六拜的禮節也好,朕都給予了你,就是為了方便你用這些權勢與地位更好地去辦差。然而,你可知他們是何反應?”

倒不是康熙在這裏挑撥離間,而是這輩子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脆弱得不堪一擊。因此,康熙便點明了其中的利害關系:“胤禔心中不服,明珠便在乾清宮以辭官相試探。胤禛本就覺得你搶走他的額娘,又有了朕的偏疼,因此更是怒火沖天。他在獅子園的竹林提劍發洩,連胤祯一個幼童都察覺出來了。胤禩失意之下,與胤禟、胤俄一同醉酒,更是在戲臺上發酒瘋。”

胤礽從不知此事,聞言不免問道:“皇阿瑪如何得知?”

康熙中指敲了敲桌面,坦誠相告:“自然是有人禀報于朕。胤礽,兄弟之争,不是你假裝自己看不見,它就不存在的。”

“胤禔的事,你不想落井下石,阿瑪可以理解你。但你也要做好準備,對他們有些防範。”

沉思許久,康熙才看向胤礽繼續道:“從即日起,諸位阿哥的差事皆由你安排,他們的封賞、爵位也都由你來定。”拍着胤礽的肩膀,康熙叮囑道:“不要給他們滋長野心的機會。”

因着幾個阿哥明裏暗裏不服胤礽,康熙對他們頗有些心有不滿。若是胤礽德行有虧,也就罷了。但偏偏這輩子胤礽秉性好,坐卧起居、為人處世當真是長兄風範,唯一的缺陷就是太重情。

因此,康熙不禁覺得恰恰是胤礽如此表現,處處心慈手軟,才會使得諸位阿哥蹬鼻子上臉,四處惹事。

胤礽忍不住道:“皇阿瑪,兒子與他們是兄弟、是手足,不是針鋒相對的仇敵。”

康熙被胤礽這話氣得腦子發蒙,他眼前閃過許多畫面,全都是皇帝苦口婆心勸導胤礽要與其他阿哥有君臣之分,然而胤礽次次反駁皇帝。

回憶到此,康熙不禁扶額,“朕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是太子,是儲君,與他們是兄弟,更是君臣。身為臣弟,他們僭越太子之位,已然是最大的過錯了。”

說到此,康熙不免冷笑,“況且,皇帝向來是孤家寡人,你不要太過天真。”

胤礽覺得自己今日與康熙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然而康熙言語間都是為了他考慮,便只好道:“皇阿瑪費心了,兒子會多多留意的。”

康熙心下覺得胤礽這話是敷衍自己,但也明白他怕是說服不了胤礽,“你既不愛聽,朕便不說這個了。”

想到太子妃舒倫吞金自殺的事,康熙不免問他:“太子妃是怎麽回事?”皇帝腦海裏對太子妃的印象就是太子妃會時常規勸太子上進,旁的倒是沒有多少。因此,康熙對太子妃也不太了解。

胤礽臉色微變,“兒子心悅如玉,太子妃不願意,便”

康熙見胤礽說得含糊,又戛然而止,便追問道:“你對太子妃如何看?”

這幾年,胤礽與太子妃已然離心,但也不願意太子妃受到傷害。于是胤礽言辭頗為委婉,“她是您為兒子選的福晉,兒子自然尊重她。”

這話讓康熙出神,“那就是不甚滿意了。她做了什麽?”

胤礽覺得有些難以啓齒,良久才道:“太子妃有一年污蔑雲兒,說雲兒想嫁給兒子。當時兒子讓她不要胡思亂想,畢竟兒子一向把雲兒當做妹妹的。後來還有一些事情,兒子覺得她太在乎權勢,便與她有些不和睦。”

這話一出,康熙頓時明白了小夫妻不甚和美的緣由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