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太子爺是個戀愛腦

第一章:太子爺是個戀愛腦

浮生大夢一場空。

康熙原以為上一世已然算得上是父慈子孝,他心事已了,也該魂歸地府,卻不想又來到一個新世界。

此時是康熙三十五年,皇帝不在京城,反而在親征噶爾丹的戰場上。

對于噶爾丹,康熙如今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的心思便能制勝。因此,康熙的目光落在從京裏來的信件上。

康熙眉頭緊皺,總覺得這一世太子過于優柔寡斷。信件上說太子因為男女之事大鬧一場,一想到太子在京裏折騰出來的事,康熙就覺得太子是閑得慌。難道監國一事,還不夠太子忙的嗎?康熙此刻恨不得太子就老老實實查辦明珠,可別節外生枝了。

這一輩子,皇後薨逝當日皇帝便立了太子,又在乾清宮親自撫養太子,與太子幾乎是形影不離,父子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厚。

皇帝這般費心,太子長大成人後自然是英姿飒爽,生性耿直,憐貧惜弱。然而皇帝卻依舊放不開手,總覺得太子年輕,擔不起事。

康熙想了想這一世太子的性子,發覺太子當真是有些任情任性。平日裏喜怒言于色,臣子們都看得分明。他慶幸太子在其他方面,倒是沒有可指摘的。

不提皇帝與太子之間埋藏的隔閡,康熙還是發現這一世有許多不同。

德妃奉了孝莊的命,要好好護着胤礽。因此,德妃對胤礽的好遠遠超過胤禛。

胤禛心裏自然是不滿的,但他面上慣會隐藏。在德妃與皇帝面前,只當一個為太子排憂解難的臣弟。私下裏,胤禛卻存了其他的心思。畢竟,隆科多與胤禛時常來往。

吳三桂的孫女,名叫雲格格,自幼養在宮中。她愛慕胤礽,但胤礽只當其為妹妹,再無他意。

然而胤禩卻一心想娶雲格格為妻,恰巧他又覺得皇帝對胤礽的偏愛全然是因為胤礽生母地位尊崇,便對太子多有不滿。

前些年,八阿哥大婚,娶的人正是太子妃舒倫的表妹。康熙想通其中關竅,自然明白了太子妃的意圖。可如今胤禩與太子卻是水火不相容,怕是太子妃弄巧成拙,拉攏胤禩不成,反而讓胤禩更加記恨太子了。

皇子們之間的恩恩怨怨,在康熙看來不值一提。畢竟,如今皇帝腦海裏最為氣憤的事情是胤礽與一個名叫如玉的女子糾纏不清。

如玉乃朱慈煥孫輩。朱慈煥身為前明遺孤,隐姓埋名多年。因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名號謀反,他一時不察被捕。皇帝本無意殺了他的妻兒,已然下發了恩旨,卻晚了一步。

原來,朱慈煥之妻見勢不妙,攜子孫後輩全家自缢,僅僅留下紫瑛、如玉與一個襁褓嬰兒怡鈞。

太子心慈手軟,讓紫瑛與朱慈煥相見,使得朱慈煥在刑部撞柱而亡。皇帝在太子身邊放了許多人,自然曉得太子這般行事。于是乎,皇帝便給隆科多下了密令,讓隆科多趁機逮捕紫瑛。

在皇帝看來,朱慈煥死了,其子孫後代雖是自缢身亡,但紫瑛與如玉絕對不會如此認為。為了以絕後患,皇帝自然要斬草除根。

然而太子與皇帝争執,既□□帝派人盯着他,又看不下去皇帝這般狠絕的行為。畢竟,朱慈煥一家老小全部命喪黃泉,他心中已然不忍,便力争保紫瑛一命。

皇帝卻覺得太子這般行事十分不妥。紫瑛刺殺太子,太子隐瞞不報。一想到太子曾面臨這種險境,皇帝哪裏能允許太子這般欺瞞于他?更別提太子自作主張,讓刑部安排朱慈煥與其孫女紫瑛相見,壞了皇帝的計劃。

于是乎,太子覺得皇帝不信他,皇帝也覺得太子不信自己。兩人各有各的理由,鬧得是不可開交。然而康熙卻覺得太子正是因為太過了解皇帝,才會如此行事。

不過在康熙看來,太子與皇帝之間的矛盾無傷大雅。歷經多世,康熙已然曉得了這些世界裏總會冒出一些情情愛愛的事來。當下,他便覺得紫瑛、如玉、雲兒三女怕是要與幾位阿哥們有所糾纏。可見,此次皇位之争也必然牽扯到一些情愛之事。

不出康熙所料,如今如玉正待在索額圖府上。太子對如玉坦白心意,想納如玉入東宮。然而如玉雖也曾經對太子有意,但得知太子身份後,便拒絕了太子。

太子妃舒倫通過索額圖得知此事後,氣憤難忍。實在是如玉身份尴尬,國仇家恨在前,如何能入東宮?然而胤礽卻與舒倫争執,坦誠自己對如玉的真情。于是乎,太子妃當即修書一封,将此事告訴皇帝。

胤禩得知此事後,前腳将此事透露給明珠父子,後腳便也寫信呈到禦前。

皇帝得知後,便給索額圖下了密旨,打算讓如玉命喪黃泉。

然而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胤礽得知如玉性命堪憂,便急匆匆趕往索額圖府邸。恰好撞上索額圖打算殺害如玉,他當場阻攔,連太子冠都棄了,救下了如玉。

胤禛當時也在場,與如玉的姐姐紫瑛一起襄助胤礽。事成之後,胤礽把紫瑛與如玉紛紛安置在胤禛府裏。

太子妃得知此事後,欲吞金自殺,萬幸被侍女救下了。

想到此,康熙不禁頭痛。太子這般任性行事,皇帝回京之後,怕是要發雷霆大怒。

更別提,胤礽有意處置明珠營私舞弊,便從戶部入手密查明珠。明珠自然不會坐以待斃,自然要尋找機會。現下,胤礽這是親手把自己的把柄送出去了。

康熙略微嘆氣,他隐隐覺得這一世怕是有些難辦啊。太子性格倔強,凡事都講究個黑白分明,連皇帝都時常被太子氣得頭昏腦漲。不過,若是保成也來了,他倒是不用費心了。

多想無益,康熙起身出了軍帳。盯着月色,他越發歸心似箭。

一到京,康熙連沿路的群臣都沒顧上搭理,只見了皇太子。

胤礽得知康熙要見他,便去了乾清宮。

一面而已,康熙便瞧出來眼前的太子不是保成。

瞧着胤礽的樣子,康熙頓時明白了胤礽的想法。

這一輩子,胤礽自持身份,不與重臣多來往,怕傳說太子黨的名頭來。胤礽與索額圖并不親密,反而時常規勸索額圖不要攬權自重。

在胤礽心裏,只把皇帝當阿瑪看,腦子裏壓根沒意識到他與皇帝有君臣之分。因此,胤礽才會覺得他與皇帝之間的争執與不和都是小事。

康熙盯着胤礽的臉,道:“如玉的身份,你是知道的。她就值得你丢下太子冠?”

胤礽原以為康熙叫他是為了政事,不承想是這事。

一提到如玉,胤礽就生氣,不由得質問康熙:“皇阿瑪,您為什麽要給叔姥爺和四弟下密旨?”

康熙沒想到胤礽開口就是質問,當下便反問,“朕又如何不能下旨?”

胤礽腦門急出一頭汗來,“皇阿瑪,您答應過的。更何況,當時是您把如玉安排到索額圖府邸的。”

康熙瞧胤礽這個樣子,有心逗他:“她如今與朕的兒子糾纏不清,給你惹了這麽大的麻煩,朕為何不能處置她?”

見胤礽不信,康熙将明珠的奏本遞給胤礽:“沉迷女色、因情忘國。你聽聽這話,還會覺得朕下手重了嗎?”

“胤礽,朕希望你的言行處處合乎皇太子的身份。一直以來,你都做得很好,從不會讓朕失望。可這件事,鬧出這麽大風波,朕确實難以理解。”

康熙心裏覺得皇帝做得對,當年他不就是這麽做的嗎?一回京,他連問都不問保成,直接處死了娈童們。

但如今,經過保成的多番折騰,康熙終于明白對胤礽不能硬着來,反而得時時過問胤礽的意見。因此,康熙此刻才會與胤礽商讨如玉一事。

胤礽聽到康熙的問話,好一會都默不作聲。

見康熙已經在翻閱他批閱的奏折了,胤礽才道:“兒子自幼便是太子,一直在做一個讓您滿意、讓朝臣滿意的太子。遇到如玉,兒子才明白什麽是希望。”

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胤礽垂頭道:“阿瑪,兒子心悅如玉。”

康熙沒什麽反應,頭也沒回,“朕知道了。當時明珠上折子,朕以為是他污蔑你,還打算申斥于他。要不是太子妃寫信坐實了這事,朕還當真是冤枉了明珠。”

太子妃寫信一事,胤礽并不是十分清楚信裏寫了什麽,“阿瑪,是兒子有錯。此時,與太子妃無關,也與如玉無關。”

康熙聽出胤礽語氣裏的堅定,不禁嘆道:“你啊,就是性子倔。如玉的事,就此作罷。”

胤礽聽得這聲感慨,明白康熙不打算再追究如玉的事,“兒子謝皇阿瑪隆恩。”

然而康熙也同原先的皇帝一樣擔心如玉對胤礽不利,“你就歇了對如玉的心思吧。你二人之間隔的是國仇家恨。你設身處地想一想,她如何會委身仇敵之子?”

道理,胤礽也不是不懂,只他一意孤行,便對康熙說:“皇阿瑪,她會明白兒子是真心的,兒子願意用真心換真心。”、

康熙臉色一沉,語氣不善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朕都不知道你是随了誰的性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