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前領導
前領導
看完了新辦公室,陳淅心情愉悅,這下看起來,公司總算是有點大公司的潛力。之前的辦公區太分散,這邊一個小辦公區,那邊一個小辦公區,根本連不到一起。很多同事平時沒交集,都互相不認識,如今即使沒交集,至少能混個臉熟。
回到工位陳淅開始工作,手上還有幾個idea沒處理,需要她先去檢索一番,評估一下創造性,然後告訴發明人能不能寫成專利。若是創造性不行,就沒必要繼續往下擴充,若是創造性很大,或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陳淅也會标明,讓發明人根據模板寫成交底書。
連續檢索了兩個idea,創造性都不行,要麽是已經有人寫過了,要麽是創造性不足,出個發明專利可能性不大,出個實用新型還算勉強。要是前兩年,這樣的專利陳淅還是會往上提交的,但最近不行,老板要求節約開支,控制專利質量,所以不好意思,低質量的就只能放棄了。
而且國家現在打擊非正常申請,鼓勵高質量專利,即使不為了省錢,也得注意一下質量問題,萬一被誤傷了,這找誰說理去?
想到兩年前自己剛進入塵飄飄時,公司專利稀缺,運營部老大毛易豐整天在他們面前哭窮。說人家去報獎項,申請項目随手就是幾十件專利,咱們連受理通知書都拿不出幾個,着實丢臉啊!
尹劢在旁邊笑笑,“我們可一點兒都沒偷懶,專利的申請周期這麽長,即使是實用新型,沒有半年也下不來。咱們公司基礎差,底子薄,你總得給我點時間,而且不是已經下來幾項軟著了嗎?你們先拿着用,等實用新型下來了,我們第一時間跟你們同步。”
毛總也是無奈,“軟著有時候不好使啊!咱們是賣掃地機器人的,又不是賣軟件的,三五個軟著我還能解釋,全部是軟著,一個專利都沒有,人家不得懷疑咱們這掃地機器人的真假?這不合邏輯!”
尹劢攤手,“那也沒辦法,國知局的審核流程就是這樣,也不是我說快就能快的。”
不過尹劢确實沒有說謊,專利流程的确比較慢,一件軟著交上去,受理後30個工作日能下證書,換算成自然日,也得2個月左右。而一件專利交上去,根據專利類型的不同,審查周期也有區別。像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這種不需要實質審查的,平均4~9個月下證。而發明專利需要經過實質審查,3~8年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專利布局要早,否則你的專利都沒下來,産品就更新換代了,即使申請下來專利,也沒有意義。
不過知識産權是尹劢的工作,他也确實拉着老板和各個部門的大佬一起碰了個頭,要求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每個研發人員都要背指标。不僅如此,還提高了知識産權獎勵,要老板和人力部門支持。并且想要設立一個專利争先獎,獎勵給積極分子,把氛圍先搞起來。
給研發人員派指标的事情好說,只要老板一聲令下,哪還有不聽的。就是發錢這個事,老板吳峰岱有些肉疼。尹劢此時把毛易豐搬出來,說專利不夠的話影響很多項目和獎項的申報,而且跟競争對手比,人家四位數的專利,你連一個授權都沒有,赤膊上陣,輸得有些慘。
毛易豐自然不會在這時候拆臺,專利這東西對他而言,就跟□□一樣,沒有的時候很重要,有了之後也沒太多作用。當前主要是解決沒有的問題,所以自然要跟尹劢站在同一戰線。
老板吳峰岱還有些糾結,“定指标不就行了嗎?我覺得之前的獎勵政策就很好,再增加獎勵也不一定有效果,還會額外增加開支。”
“指标的作用沒有獎勵大,要知道咱們公司成立3年了,這麽久還沒一個專利授權,說出去都不可思議。咱們是科技企業,未來是要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