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發布論文
第4章發布論文
回到宿舍,金雪仔細考慮自己未來應該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重生的優勢。
首先,投資賺錢什麽的肯定不用想了,因為金雪完全對這方面一竅不通,她只知道房價會漲,但現在也沒錢買房。
不過現在也不是特別急着用錢,自己現在是體校的寶貝,江南省隊多次發出訓練邀請,都被城北體校拖延了下來,他們想讓金雪成年後再進入省隊訓練。只是省隊提前把她計入了名單,并安排她代表省隊比賽。
也正因此,金雪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體校報銷,省隊裏也會出一部分錢,校長對自己也十分重視。
想到這裏,金雪似乎記起,城北體校的校長好像是江南大學體科院的在讀碩士生。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
由于醫生叮囑一周內不能劇烈運動,所以金雪這幾天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她向陳教練申請使用一下辦公室裏的電腦,陳教練雖然感覺有些奇怪,但也是沒多想便點頭同意。
白天陳教練在外面帶隊,金雪便坐在他的辦公桌前,浏覽着一個又一個頁面。
差不多可以了。
金雪打開WORD文檔,敲下了一串文字。
《頂尖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淺析——以莫裏斯格林為例》
莫裏斯格林,2000年悉尼奧運會百米冠軍,世錦賽三冠王,9.79的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當時是蒙哥馬利9.78,後被查出服藥取消),在當今短跑界可謂是泰山北鬥般的人物。
由于女子短跑沒什麽關注度,所以想要打出自己的招牌,就需要從男子短跑開始入手。
“起跑技術對于短跑而言不亞于發動機之于汽車,縱觀我國男子短跑運動員,大都采用起跑即擡頭,前程全力爆發的起跑技術。這項技術雖然爆發力強,但存在後續乏力的缺陷,反觀美國名将莫裏斯格林,他的......”
國內在2010年以前,一度采用一步擡頭法訓練短跑運動員,這種現象直到2015年左右才得到改善,著名選手蘇禀天便是得益于這項改進的技術順利突破10秒大關,将自己的極限提升至9.83。
而這種技術是80-90年代卡爾劉易斯那一代短跑運動員的招牌起跑,早在90年代後期便被很多國家棄置不用,可以說,我國的短跑技術在當時是落後整個世界十幾年的水平。
金雪不确定自己腦海裏的那些理論有多少是現在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所以她只能先從确定已有的技術入手,不然絕對無法服衆,因為沒有數據支撐。
并且,在這篇文章中,金雪還故意賣了些破綻。作為副教授,她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要太多,很輕松便能模仿出他們的論文水平。
所以,金雪刻意把行文邏輯降低到了“2022年普通本科畢業生”的水平,但選用的數據則相對較為複雜。
這樣一來,自己就是一個“熱愛鑽研技術、閱讀文獻的短跑運動員”,雖然依舊十分驚豔,但不至于被當做怪物抓去研究。
耗時三天,這麽一篇九千多字的簡短論文便被金雪完成,她使用校長李海峰的名義向國內的一家體育雜志投出了這麽一篇文章,而自己只作為第二作者。
沒過兩天,一條初審過稿的郵件同時被發送到校長李海峰和金雪的郵箱之中。
......
校長辦公室。
李海峰是一名四十左右的寸頭中年男子,他個頭不高,以前是一名舉重運動員,退役後進入江南大學學習,而後接管這所城北體校。
前年他申請上了江南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但由于事務繁忙,沒怎麽過去上過課,所以論文進度自然也是停滞了下來。
“死了都要愛——不淋漓盡致不痛快——”
手機鈴聲響起,李海峰熟練地掏出自己的滑蓋手機,一看,是一個陌生號碼。
“喂?請問哪位?”
“李先生您好,我是《體育學刊》雜志社的編輯,您的投稿《頂尖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淺析——以莫裏斯格林為例》已經通過了我們的初審,後續複審結果将在一個月內進行通知,感謝您對《體育學刊》雜志社的支持。”
“喂?什麽?”
沒等李海峰詢問,對方就挂斷了電話,看來編輯社最近挺忙。
難道對面打錯號了?李海峰納悶,但剛好又是體育雜志給自己打的電話,打錯號碼也不至于這麽巧吧?
會不會是導師看我太久沒來,不忍心看我延畢,送了我一篇文章?
想到這裏,李海峰大喜過望,正欲打開郵箱問候一下快一年沒見過的導師。
就在這時,他發現了收件箱裏的過審郵件。
第一作者:李海峰
啧啧,導師對我就是好,第一作者都讓給了我,李海峰暗自欣喜。
第二作者:金雪
啥?金雪是誰?江南大學體科院的老師裏,沒聽說過這個人啊?
等等,這個名字,該不會是我這短跑隊裏的那個......
李海峰只覺得大腦一陣恍惚,雖然金雪這個名字比較大衆化,但自己認識的人裏,恐怕只有她會發這篇文章......
“喂?陳教練啊,金雪現在在什麽地方?她這幾天在幹什麽?”李海峰撥通了陳教練的電話。
跑道上正在指導的陳教練一頭霧水,疑惑道:“她之前腳踝受傷,醫生讓休息一周,現在估計在宿舍...對了,也有可能在我辦公室。”
“她去你那幹什麽?”
“她說要用一下我的電腦,不知道要幹什麽。”
是了,就是她!
李海峰此刻已經确信是金雪發的文章。
作為一名在讀研究生,他并不覺得金雪是在不務正業,此時的他單純有些疑惑,迫切地想看到這篇文章。
因為,體校學生雖然學籍挂靠在重點高中,但一般沒什麽文化水平。他當時也是一樣,只有在退役後進入大學學習時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面。
但既然能過初稿,說明文章一定邏輯通順格式規範,這對于普遍只完成了初中教育的體校生而言異常難得。
想到這裏,李海峰穿好西裝外套,快步走向教練辦公室。
一進門,金雪果然坐在教練的辦公桌前。
她的手邊有着幾本學校統一訂閱的體育雜志,還放着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的不知道記了些什麽東西。
金雪神情專注地浏覽着電腦頁面,都沒發現校長已經站在窗外看着她。
“篤篤篤——”
敲了敲門,李海峰進入辦公室內。金雪見校長親自過來,連忙站起身來,禮貌地打聲招呼。
“校長好。”
“嗯,你好,坐吧。”
李海峰随便搬了個塑料凳子坐下,而後看向了金雪的電腦界面,竟然是全英文的國外期刊!
“額...金雪,你這是在...那篇體育學報的文章是你投的嗎?”
眼花缭亂的英文單詞讓李海峰一陣恍惚,他的英文水平本身就不怎麽樣,況且體育專業也不太用得到英語,這也是21世紀初期華夏短跑界消息閉塞的原因之一。
而2022年的金雪卻不一樣,由于經常需要去國外交流,她的英語水平已經和母語使用者十分接近。
“哦,校長,我現在在學英語,一個個詞對着翻譯呢。那篇文章是我投的,主要是想着,我就一普通運動員,一沒學歷二沒資歷,又研究出了那麽點東西,想借您的名義發出去。”金雪解釋道:“我平時喜歡看運動雜志,會整理一些感興趣的資料。”
“這樣啊。”李海峰恍然,而後又說道:“那你把你那篇文章給我看看,我看看有什麽地方能給你改改。”
“行。”
金雪點開桌面上保存的《頂尖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淺析——以莫裏斯格林為例》,而後站起身來,讓校長坐下閱讀。
“挺好的嘛,你這行文水平可以啊,感覺不輸給他們大學生。”
李海峰越看越覺得滿意,他以為金雪只是初中水平的語文能力,就算喜歡鑽研數據,寫出來的東西也并不會很通順。誰知幾段看下來,這篇文章有模有樣,寫得還算流暢。
這還是金雪故意裝弱寫出來的文章,要是她全力出手,恐怕其中的一些內容連李海峰這個水貨研究生都不一定看得懂。
看了大概十分鐘,李海峰總算把這篇文章大致浏覽了一遍。文章的內容在學界其實已經有部分人提出過,李海峰也知道一些風聲,但這一派普遍被認為是空想派,不會得到太多業內人士的支持。
因為,2003年的體育界,還盲目崇拜“人種論”,認為黃種人就應該用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強行模仿黑種人肯定無法得到好的結果。
“嗯,你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一些數據我也是第一次見。”李海峰笑着說道:“金雪啊,你以後肯定是個當研究員的好苗子,這篇文章我會發給我的導師,讓他幫忙改一改,然後我們再給《體育學刊》發過去,你看怎麽樣?”
李海峰不是不想自己改,這已經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之外,必須請江南大學的碩導出手。
“當然可以,謝謝校長,不過我希望校長能給我安排一臺電腦。”金雪點頭。
“行,我那裏有多的沒人用,回頭給你搬到辦公室,對了,可不能耽誤訓練。”李海峰囑咐道。
金雪是他們體校為數不多的幾個寶貝之一,現在就有接近國家隊的實力,再者她又幫自己寫出了這麽一篇文章,江南大學那邊也好交差,李海峰當然不會拒絕。
拿到屬于自己的一臺電腦,腳踝也在幾天的康複訓練下即将痊愈,是時候好好規劃一下未來的發展了。
參加哪些比賽?選擇什麽項目?從哪些領域入手?這都是目前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近的大型賽事,應該是7月份的世青賽吧?
還有不到四個月,一定要把身體狀态調整到最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