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江南大學的邀請
第5章江南大學的邀請
第二天,李海峰将文章稍作修改後,将這篇文章發給了自己的碩導徐志華。
徐志華是江南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院長,也是體育教育系的年級部主任,他主要負責體育教學方面的研究。六十多歲的他已經退居二線,現在正坐在體科院辦公室整理資料。
【你有一封新的郵件。】
網頁郵箱的提示音突然響起,徐志華放下手中的搪瓷茶缸,點開郵箱。
發件人李海峰?
徐志華摸了摸腦門,他只覺得這個名字比較熟悉,但一時間想不起來是誰。
“徐老師您好,我是2001級體育教育的李海峰,這麽久沒聯系您真是不好意思,我和我的徒弟寫了一篇文章......”
看到這個開頭,徐志華終于想了起來,他的心裏已經開始罵人了。
要知道,2003年的研究生名額可不能和現在比,即使是在職研究生,也沒見過這種大半年找不到人的學生。要不是李海峰家裏有點關系,他才不願意管。
好在,磨了快兩年,總算給他磨出一篇文章。
徐志華點開附件,文章的标題便讓他心裏一驚。
莫裏斯格林起跑技術?這李海峰不是練舉重的?什麽時候學的短跑?
徐志華雙眼微眯,直覺告訴他這并不像李海峰寫的文章。
行文流暢,邏輯尚可,雖然不如他帶的部分優秀研究生,但起碼是有大部分本科畢業生的水平。
一篇文章看下來,徐志華發現這裏面的內容和觀點都較為空泛,雖然選題較新,數據紮實,但論證風格更偏向愛好者,而非學術人士。
只不過,文章裏的幾處引用數據,就連他也沒有見識過。
目光移動,徐志華注意到了第二作者的名字。
金雪?是他的徒弟麽?
帶着些許疑惑,徐志華撥通了李海峰的電話。
“哎喲喲,徐老師您好您好,真是對不起啊,我去年一直在......”
“別說廢話,這文章是你寫的?”徐志華眉頭微皺。
“對啊,我和我徒弟一起寫的,她負責查資料,我負責寫文章。”李海峰大言不慚。
原來是這樣,這就不奇怪了,他的徒弟應該是個熟悉英語的大學生,徐志華這般推測。
“那行,那你這個徒弟是幹什麽的?在哪上學?是不是江大的學生?”徐志華語速飛快地說道:“這篇文章裏關于抗阻訓練的內容是參考《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期刊的內容,去年十月份發布的一篇文章,他平時還看外文雜志?”
“啊?”電話那頭的聲音異常奇怪:“不是啊,我徒弟叫金雪。她是我們體校的女子一百米運動員,外文雜志的話,我上次确實看到她在看一篇全是英文的文章,她說她在學英語,但是我看不懂。”
“你看得懂就怪了!”徐志華帶着些許怒意道:“你個舉重隊的,哪來的一百米徒弟?滿嘴胡話!”
“老師,我是體校校長,學生可以算我的徒弟吧,您看......”
嘟嘟嘟——
徐志華沒有理他,直接挂斷了電話。
李海峰這人是沒救了,礙于他爹的面子,到時候畢業就随便讓他混過去吧,倒是這個金雪......
沉吟片刻,徐志華打開搜索界面,輸入“金雪 100米”的關鍵字。
此時有關金雪的內容非常稀少,只有2002年江南新聞網上發布過一篇江南省高中生運動會的采訪稿件。
“1986年出生,年僅16周歲的江南二中高一學生金雪在剛剛結束的......”
86年?今年才17歲?
徐志華十分驚訝,想要看懂外文期刊上的文章,沒有優秀本科生的水平是絕對做不到的。
再看下去,當看到金雪的成績是11秒66的時候,徐志華瞬間起身。
他知道,11秒66絕對不可能是江南二中裏讀書的普通文化生,沒有任何人能未經訓練跑到這個成績,這個金雪肯定是在體校訓練,學籍挂靠在二中。
體校學生,16歲突破健将實力,且英語能力達到優秀本科畢業生水平,這樣的人才一定不能過早進入國家隊,她需要在高校獲得更加全面的培養!
深耕于體育教育領域的徐志華知道,擁有自主研究能力的運動員是何等寶貴。普通運動員只懂得一味服從教練的訓練內容,然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再好的教練員也無法全面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狀态,能夠完美觸及自身極限的只有運動員本身。
大部分運動員年輕時不懂理論,無法發揮自身極限能力,而在退役進入學界研究積累大量經驗後,又無法重煥青春。所以,很多運動員的極限都不止于他們的PB,還有很大潛力挖掘。
如果這個運動員被首都大學發現的話......
想到這裏,徐志華立刻打開郵箱,向江南大學校長發送了一封郵件。
江南大學是全國前五的高等學府,人才寶貴,如果能在首都大學發現她之前将其收入江大,那會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大功勞。
郵件裏,徐志華詳細地介紹了金雪的情況以及自己對金雪未來發展的判斷。
發送完成後,徐志華給自己的司機打了一通電話,他要去親自見一見金雪。
......
城北體校,教練員辦公室。
經過了幾天的文獻查閱,金雪已經對目前的短跑學界發展有了粗略了解。
國內暫時還沒有開設運動康複專業,在金雪印象裏,首都體育大學在2005年才會真正展開運動康複方面的研究。所以,自己擅長的運動康複學目前尚且處于真空狀态。
而一些最先進的短跑技術,如曲臂式起跑、爆發式起跑、途中跑送髋技術、臀肌動力源強化技術、放松跑技術等,在世界範圍內也只有鳳毛麟角的信息。有些技術已經有了雛形,還有些連想法都未曾提出。
訓練體系這塊倒是內容龐雜,只不過良莠不齊,尚未有一個統一的普适性結論。
金雪正看着網頁,教練辦公室的門突然打開,門口站着一位頭發花白的老者,雖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背部依舊挺拔。
金雪沒怎麽在意,畢竟教練員辦公室也不是陳教練一個人的,別的項目的教練也會使用,只是他們最近都出去帶隊比賽了,暫時只有陳教練一個人在。
徐志華沒有驚動金雪,只是繞到金雪的後方,默默地看着金雪電腦上的文章。
“三磷酸腺苷與ATP-CP系統?”徐志華緩緩念出電腦上的文字,而後說道:“這是人體爆發力最強的供能系統,一般可以持續六秒。”
“八秒。”金雪條件反射般地回答道。
“太過武斷了吧,我們普遍認為是六秒,六秒過後就是糖酵解系統的發揮時間了,肌肉中的糖類分解成為丙酮酸。”
“哦,不好意思,可能是我記錯了吧。”
愣了愣神,金雪這才發現有人站在自己身後。
然而,八秒的數據她也沒有說錯。實際上,普通人的ATP供能系統确實只能持續六秒出頭的時間,但後續經過生理學與醫學的進一步探索,這個時間被證實能提升到八秒左右。
而且,早在2002年的應用生理學雜志上,便有瑞典科學家證明了短跑運動中女性的肌肉ATP消耗量小于男性。對于一些經過成體系鍛煉的女性而言,這個爆發時間甚至可以提升更多,這也是女性運動員後程強勢的原因之一。
雖然金雪的回答在徐志華看來并不十分嚴謹,但他依然沒有在意。
年輕人嘛,又是體校的學生,他帶的部分本科生都記不清楚的東西,金雪能主動了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我聽李海峰說,你的英語水平很好?”徐志華問道。
“還可以吧,您是?”
金雪從座位上站起,從旁邊的工位上推出一把椅子。
“我是江南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徐志華,也是李海峰的導師。”徐志華順勢坐下,在屋裏上下打量了一番,而後說道:“你們這環境不怎麽樣啊,訓練條件太一般了。”
“徐院長好。”金雪恭敬地行禮,這可是老前輩了,雖然原世界線裏沒有交集,但她也不敢怠慢。
“哈哈,坐,你坐。”徐志華樂呵呵地說道:“你就是金雪吧,我聽李海峰說過你去年跑出過11秒66,表現不錯,對了,國家隊那邊有聯系過你嗎?”
“還沒,省隊問過我,但是我沒去。”金雪如實回答。
“哦,那就是年紀太小了,他們想再觀望觀望。”徐志華和善道:“我聽說你很喜歡研究短跑技術,平時會看資料?這個習慣是什麽時候養成的?”
“院長,我爸年輕的時候也是百米運動員,他在我小時候就一直看體育新聞,家裏很多體育書籍,我也就自然而然地關注這方面內容。”
“這樣啊,那太好了,不知道你願不願意上大學?”徐志華真誠問道:“健将級資格證就可以保送,而且上大學也不是讓你放棄訓練,就像挂靠在二中一樣,你的學籍在學校,一樣也可以參加比賽。”
“當然願意,院長,我爸從小就盼望我考上個好大學,他在發現我短跑很快的時候,也是支持我通過體育路線上大學的。”金雪的聲音裏帶着幾分欣喜。她也沒料到,江南大學就這麽順利地找上門來。
進入高校倒不是為了文憑,更多的是借助高校的一些設備與資料庫,供自己完成理論體系的構建。
“那你願意進入江南大學學習嗎?我現在就可以跟校長彙報。”徐志華期待地問道。
“現在?我當然願意,但我現在只是高二,高中還沒畢業呢。”金雪說道。
她需要把最基礎的訓練體系教給袁玲玲,讓她先搭建起現代化的訓練框架,否則很容易重蹈自己的覆轍。所以,暫時還不能離開城北體校,至少要看着袁玲玲進入省隊。
“要不這樣。”徐志華向金雪介紹道:“一般保送都是高三畢業後入學,但特招可以不用。我去向校長申請特招,如果不通過,那就還是走常規的保送流程,希望到時候你能首選我們江南大學。過兩天我讓李海峰給你安排點好的裝備。”
“我會的,謝謝院長。”
無論是江南大學,首都大學還是首都體育大學,對于她而言都沒什麽區別。而徐志華願意為了自己這麽個小角色專門跑這一趟,也足以看出江南大學對自己的重視。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世,便從江南大學開始吧。
兩個月後。
首都體育館,國際田聯世界青年錦标賽選拔賽。
金雪人生中第一場大型賽事,即将在首都初夏的晨光中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