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國家隊的邀請

第13章國家隊的邀請

“各位觀衆早上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三十分......在昨天21:00舉行的舍布魯克田徑世青賽上,我國女子百米飛人金雪以11秒47的優秀成績獲得女子100米的金牌,這是我國首次在短道徑賽項目上的金牌......”

“決賽裏兩位美國選手的個人最好成績均遠遠超過金雪,然而金雪卻抓住機會,在強大對手的刺激下突破自我摘得冠軍,這激勵着我們......”

“金雪表示,我們黃種人并不比黑種人差,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我們也可以跑得很快......”

昨天由于比賽完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過了晚間新聞的播放時間,因此新聞頻道選擇在早間新聞播出這則消息。

雖然不是很長,但這段新聞報道是金雪獨享的時間,沒有第二個人和她分享。

江南日報也是早早作出了安排,金雪畢竟是江南省本地的選手,即使只是世青賽,奪冠的熱度也相當之高。

而先前發出那篇《青年運動員是否年輕?》的華南晚報,則直接一改其口,直接當作之前的事沒有發生,又花了一塊版面報道金雪奪冠的消息。

不止在國內,歐美的一些報刊也報道了金雪奪冠的消息,但歐美對于世青賽的關注度就更小了,畢竟在他們國家,奧運會、世錦賽的獎牌也不稀奇,次一等的世青賽就沒那麽重要。

7月14日,華夏青年田徑隊終于回國休整。

這次比賽一共收獲4金1銀,超額完成田協給出的指标,因此田協也是十分高興,為每一位金牌得主送出2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回到江南省,金雪也收到了省裏的單獨獎勵,比田協給的還多,足足有5萬元人民幣。

畢竟江南省財大氣粗,5萬元對于他們來說只是灑灑水,投資這樣一名潛力無限的運動員可以說非常超值。

金雪剛一回到體校,陳教練就神神秘秘地把她拉到一旁,而後說道:“待會下午國家隊的領導要來,你收拾收拾,考慮一下什麽時候加入國家隊。”

“啊?這麽快嗎?”金雪有些驚訝,在她的計劃裏,起碼得成年後才進入國家隊。

“11秒47,你知不知道你這是今年全國的第二好成績。”陳教練莊重道:“目前國家隊處于新老交接的時期,李雪玫那一代已經老了,現在國家隊很缺人。”

“況且。”陳教練話鋒一轉,而後又說道:“亞錦賽馬上就要開始了,今年九月份在菲律賓辦。雖然百米單項的資格賽已經結束,但接力名額還有空缺。所以……我猜測國家隊這麽着急要你的原因,就是想讓你參加接力隊。”

金雪當然知道這次亞錦賽的最終結果,我國女子百米接力在賽前的目标是沖擊金牌,但最後僅僅取得了一枚銅牌,沒能戰勝泰國隊和日本隊。

看見金雪似乎陷入了沉思,陳教練又忍不住道:“其實,咱們這體校太小了,訓練設施和裝備都不夠用。我怕你繼續留在這裏,容易耽誤了天賦。你也不用不舍得,進入國家隊也未必一定要一直待在首都,還是可以經常回來的。”

“況且,省隊前天也來和我要走了袁玲玲,你們倆一走,我也就清閑了,哈哈。”

雖是這麽說,可陳教練的表情中卻透露出些許失落。他雖然是一個盡職盡責的教練,可畢竟能力有限,沒有辦法跟上金雪的提升速度。

“沒事的,教練。到時候我進了國家隊,跟他們一提起你,說不定也會把你招來呢。”金雪也是安慰着陳教練。

“哈哈,就你嘴貧。”

…………

下午兩點,城北體校的大門口開來一輛黑色轎車。從車上下來兩名男子,一名正是于主任,另一名則看着年輕些,個頭也比較高。

校長李海峰早已站在門口迎接,将下來的二人帶到會客室,金雪已經在裏面等着了。

“哈哈哈,金雪,金牌啊,真了不得!我一開始還說讓你拿個銅牌,沒想到你直接帶了個金的回來!”

一進門,于主任便大笑着拍了拍金雪的肩膀。他的心情異常愉悅,比起華夏獲得世青賽金牌,他更為找到一個新的好苗子而感到高興。

“謝謝于老,我這次也是運氣好,再跑一次就不一定行了。”金雪謙虛道,實際上也正是如此,這次的金牌的确存在些許運氣成分。

“哎,不能這麽說,跑到了就是跑到了,世界上哪有那麽多如果。”于主任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而後笑着說道:“好了,說正事,之前世青賽雖然你是以國家隊的名義參賽,但畢竟只是挂個名,今天過來就是想讓你正式加入國家隊的。”

“今年咱們國家隊暫時只有一人在正式比賽裏跑進11秒50,其他人雖然也可能有這個實力,但大都發揮不佳。也就是說,你進去國家隊以後也會排在隊伍前列,不用擔心訓練跟不上的問題。”

于主任又清了清嗓子,而後說道:“如今李雪玫受傷休整,咱們國家隊全靠秦汪萍撐着。李雪玫她畢竟歲數大了,雖然跑出過10秒79,但那已經是六年前。這六年時間裏,我們的實力可是一步步在下滑啊……”

金雪聚精會神地聽着,雖然她擁有一手運動員數據,但國家隊的一些事情無法面面俱到地了解。

“總之,我們急切需要新生力量的補充。包括你,還有華南那個趙藝婷,我們也準備聯系。”

“還有兩個月就是亞錦賽了,這場比賽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我希望你能夠進入國家隊,因為我們真的需要一個接力第四棒。”

于主任真誠地看着金雪。

決賽後,他便用特殊設備分析出金雪的分段數據。

數據顯示,金雪這場11.47的每20米分段為3.45+2.10+2.03+1.94+1.95。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

通俗點講,金雪在60-80米處達到了速度最大值,且這20米處的平均速度早已超過了36km/h,達到37.1km/h。

這也就意味着,去除啓動加速用時,金雪的途中跑100米甚至有機會接近10秒大關,而第四棒恰恰是一個長直道,最長可達120米左右的跑動距離。

一個接力區中有10米的距離是可以随意站的,你可以站後面點開始啓動,也可以站前面一點點,啓動時間也是按運動員的個人特點自由決定。

由于交接棒只需要在交接區域內完成,所以20米的交接區剛好能消除金雪的起跑短板,直接将所有人拉到途中跑之中,而途中跑正是金雪的天下。

金雪當然不會拒絕。

前世自己只是提出了後程型運動員的構想,雖然理論可行,但終究沒有實際試驗過,她也很好奇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于老,我願意去。”金雪的回答簡短而有力。

“很好!”于主任贊嘆一聲,而後吩咐道:“小唐,你把文件拿出來。”

于主任身邊的高大年輕人從随身攜帶的公文包裏掏出一疊紙來,上面是有關國家隊的相關信息,以及條約與合同等。

其實上面的內容金雪閉着眼都知道,但此時還是得裝裝樣子,裝作認真地翻看着。

“慢點看,別遺漏了。”于主任還出聲提醒。

過了大概十分鐘,金雪終于将手中的文件“翻看”完畢。

“于老,我能不能提一個請求?”

“哦?你說說看,我們盡量給你滿足。”于主任笑眯眯地說道,他以為是經濟或是生活方面的請求。

“我想平時在江南大學邊讀書邊訓練,需要去首都的時候再去集訓,您看可以嗎?”

“這個當然可以,我還以為是啥呢。”于主任眉毛一挑,接着說道:“雖然江南大學的設施肯定不如首都完備,但怎麽說也比這個體校好。但是那邊的教練......說實話不如國家隊的。”

“沒事,謝謝于老,我不需要教練的。”

“那随你吧,反正八月就要來首都集訓了。”

确定一切沒問題後,金雪在材料上簽字并按下手印,這也就意味着金雪正式成為了國家隊的一員。

送走于主任後,金雪回到宿舍收拾東西。

袁玲玲現在已經在省隊了,她的後續發展基本沒什麽問題,不需要自己再操心。

打開電腦,金雪發現自己多了兩封郵件。

第一封是尤塞恩博爾特發給自己的。郵件中說道,他在剛剛結束的男子200米決賽裏跑出了20秒31的成績。得益于金雪的賽前指導,他感覺啓動加速流暢了許多。

同時,博爾特還對金雪奪冠表示衷心的祝賀,并希望金雪能給他發些技術方面的指導資料。

金雪搖了搖頭,博爾特這封先不管,她現在沒那功夫整理男子百米的信息,等到所有事情辦妥以後再考慮。

第二封則是梁宏光發來的信息,他說首都體育大學那邊已經上報了華南省教育廳,省教育廳這幾天就會派人到林南體育學院進行調查,郵件的最後還表達了對金雪的感謝。

既然林南省教育廳那邊已經開始行動,自己的那篇文章似乎也可以發了。

《體育學刊》是一部周刊,兩天後就會發行新的一版。

由于上一篇投稿,李海峰也算是和《體育學刊》的編輯有了點關系。這次在金雪的要求下,她讓李海峰依舊使用第一作者的名義,負責文章的主要架構,而文章中的數據和開篇之前的緒論卻由金雪完成。

“部分研究人士,雖貴為碩士研究生,但其文章中絲毫沒有任何探究精神。例如2000年林南體育學院發表的《對世界優秀男子百米跑運動員某些技術參數的探析》,名為探析,實為胡編亂造,這種不經查證、毫無根據的內容如何在華夏學術界立足?筆者将從以下幾個……”

7月16日,這篇文章正式刊登在新一期的《體育學刊》上。

林南體育學院也訂閱了這份雜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