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國家隊備戰
第19章國家隊備戰
國家訓練中心田徑場。
這幾天的時間裏,金雪在于偉力的安排下做着交接棒傳遞訓練。
交接棒技術分為兩種,一種為上挑式,另一種是下壓式。在普遍意義的觀點上,上挑式技術的交接棒更為可靠,不會破壞自然的手臂擺動動作,也不會影響跑步速度。
但這也不一定是絕對的,有的人就是下壓式順手,讓他們去練上挑式有可能比之前還慢。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需要讓運動員修改交接技術。
随着金雪又一次沖過終點線,于偉力再度查看此次跑動數據。
“44秒23,嗯,還可以。”
由于是手記時,所以這次的成績大概也就是44秒50左右,這是因為換了新的交接棒順序,大家都不熟練。
因為前三棒發生了更改,倪小麗主動提出不想練接力,想專心訓練200米,于是國家接力隊剛好又剩下了三名運動員。
剛才的排棒是朱娟—陳莎莉—秦汪萍—金雪的順序,這種算是将寶完全壓在最後,一般不是首選的排棒。
不過在金雪固定第四棒的情況下,一共有着六種排棒順序,現在時間充足,可以一個個去嘗試。
“好,休息一會,下一次秦汪萍跑第二棒。”于偉力再度指示。
“教練,我覺得我不太能跑第一棒。”朱娟大口喘着氣說道:“我沒怎麽練過200米,陳莎莉是200專項,秦汪萍也是200副項,她們都比較會彎道。”
确實是這樣,200米運動員更會跑彎道,彎道和直道有着很大的區別。一般情況下,即使彎道技術再好,單獨跑彎道100米都會比直道100米慢上0.25秒。
而假如是個不會跑彎道的運動員,全程沒有緊貼跑道切線,且身體掌控也不到位,很容易比直道100米慢0.5秒以上。
“那朱娟,這次你跑第二棒。”于偉力提醒道:“第二棒總跑動距離是最長的,大概需要你跑130米。另外,第二棒還要負責兩次傳遞,這些都要注意。”
“明白!”朱娟自信道。
此時朱娟主動選擇了第二棒,那六種排棒順序似乎只剩下了兩種。
“對了,金雪,你對排棒順序怎麽看?”
于偉力期待地看着金雪,他知道這個女孩想法比較多,和別人不太一樣。
“我認為應該讓秦姐跑第一棒,她今年的60米成績達到了7秒32,多次打破7秒40,應該是咱們隊裏啓動速度最快的吧?”金雪熟練地報出秦汪萍的成績數據,她比國家隊大部分教練員都記得更清楚。
秦汪萍跑第一棒?
于偉力的潛意識裏,還把秦汪萍當成隊裏最強的選手,因此似乎沒把這種情況納入自己的首選。
不過仔細想想,秦汪萍第一棒可以完美利用啓動加速技術。陳莎莉由于是200專項,處理第三棒彎道的能力也會比副項200的秦汪萍強。
思來想去,似乎這種排棒順序是最好的。
“那好,我們先跑一次試一下。”于偉力也是有些期待。
經過休整後,四人再度站到自己的啓程點處。
“預備——跑!”于偉力直接站在秦汪萍身後發號施令。
秦汪萍在聽見口令的一瞬間就蹿了出去,她在啓動加速方面确實有些心得,且保持速度能力也很優秀。所以說,除了第三棒這種全程高速過彎更适合陳莎莉外,一二四棒都是很适合她的棒次。
步伐飛快,秦汪萍的速度即使在彎道也沒有遜色于平時多少,她很快便接近了朱娟,後者按照自己的經驗瞬間起步。
“接!”秦汪萍的口令響起,朱娟向後看去,右手向後伸出,穩穩地接過秦汪萍遞過來的接力棒。
秦汪萍使用的是下壓式交接棒技術,依靠腕關節和肘關節便将接力棒交至朱娟的手掌中,這種手法的優點是交接棒時的産生的慣性較小。
二人是多年的老隊友,她和朱娟的配合已經非常熟練,即使是臨時改動棒次,也能夠在降速不多的情況下将接力棒傳遞出去。
一拿到棒,朱娟立即興奮起來。直道是她的主場,她的實力其實不比秦汪萍遜色多少。
即使第二棒擁有130米的純跑動距離,但她也不至于撐不下去。畢竟雖然平時不跑200米比賽,但練還是要練的,這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速度耐力能力。
很快地,朱娟已經跑到了直道的末端,馬上就要和陳莎莉進行交接。
出乎于偉力意料的是,預想中磕磕絆絆的交接并沒有出現,兩人的交接雖然并不是特別完美,但依舊十分流暢。
于偉力有種預感,這次接力的成績會達到一個十分驚人的水平。
陳莎莉的第三棒果然不負衆望,她是200米運動員,最高速度不如秦汪萍、朱娟這種百米主項,但保持速度的能力比起二人強上一些,尤其是彎道保持。
第三棒要跑一個完整的彎道,這就到了陳莎莉發揮的天地。
畢竟,彎道快才是真的快,大部分運動員都喜歡在彎道進行超越。
很快便來到了第四棒。
第四棒只需要接一次棒,相對而言難度最低,接到棒子以後直接往前沖就可以。
“接!”二人之間還有十來米,陳莎莉的口令聲便适時響起。
金雪開始了她漫長的啓動加速環節,好在20米一過,她的速度也和即将遞棒的陳莎莉保持着平衡。
金雪伸出右手向後看去,略微扭頭,在确認已經穩穩接到棒後,終于是開啓了她的最強途中跑模式。
這是華夏女子田徑隊最強的一棒,在亞洲範圍內可謂頂級,離世界巅峰也相差不遠。
通過終點線時,于偉力也立刻按下秒表。
43.61。
算上手記時誤差,這次接力也會跑到43.9秒以內。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次測試,只要勤加練習,離亞錦賽還有一個多月,交接棒應該還能再省下來一些時間。
能夠破44秒,基本就是亞洲頂級了。
雖然無法恢複李雪玫時代42秒23的榮光,但這個成績也足以讓現在青黃不接的國家隊感到欣慰。
于偉力滿意地看着這些運動員,他知道不能期望過高。
隊裏年紀最大的陳莎莉此時也只有22歲,期望太高容易給運動員過大的壓力,李雪玫便是一個例子。
接力隊的訓練一天天地進行着,但接力并非她們訓練的主旋律,四人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了自己的單項上。
因為,9月11日,全國田徑錦标賽将在滬都旅行,這是規格僅次于全運會的田徑比賽,也正好是亞錦賽前的一次練兵。
而金雪,則是悄悄地向國家隊的每一名成員傳輸着銘刻在自己記憶深處的短跑技能。
……
“秦姐,我這有一種新的起跑技術,是看國外文獻裏面提到的。第一步是要身體重心前移,腳尖貼着地面擦過,第二步要全腳掌觸地,大小腿完全不能折疊。第三步,手臂帶動髋部,再依勢帶動大腿擡腿前擺,進一步縮減騰空時間……”
“莎莉姐,美國有個期刊對世界紀錄保持者邁克爾約翰遜的200米途中跑進行過分析,他在200米的彎道後半段并不會全力去跑,而是借助向心力和速度慣性……”
“娟姐,現在德國科學家根據人體解剖學研究出了一種途中跑技術,我這邊把它打印了出來,你看看這裏寫的……”
“麗麗,你的200米跑動過程中是不是有感覺到過......”
金雪毫不吝啬地進行着分享,只是這些技術是否能被她們吸收消化并應用出來,就得看她們的造化了。
因為這些技術自己暫時使用不了,身體能力還不夠完善。而國家隊的其他成員基本都有着成熟的身體發育,所以可以從現在就開始鍛煉起來。
這就像網游裏的技能書,等級不夠是不能使用的,金雪此時便擁有者大量的技能書存于腦海,想要使用得等到進一步的身體強化。
也正因此,自己沒學會的話,也無法承擔教練的作用。前世裏自己任教的時候,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是口述+比劃,無法親自上場示範。
不過這樣也好,因為運動員修改技術的影響較為深遠,假如一次性修改過來,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必然會導致實力下滑。因此,潛移默化的培養才是最主要的,讓她們一步一步接受這些理論和技術。
……
時光飛逝,轉眼間,金雪已經在國家隊訓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這一個多月裏,接力隊的實力已經可以穩定打開44秒,狀态好的時候,還可以跑到手記時43秒50左右。
明天就是滬都全國田徑錦标賽了。
秦汪萍、倪小麗報名了100米、200米兩個項目,金雪、朱娟都只報名了此次單項100米,而陳莎莉只報名了200米。
按照原世界線發展,金雪記得這次秦汪萍會在決賽中跑出11秒39的優秀成績,達标雅典奧運會B級标準。
原本B級标準已經相當優秀,在當時的國家隊看來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好事。
但現在的國家隊,可能并不會僅僅滿足于一個B級标準。
因為,奧運會一共兩重标準。A标是正規标準,B标算是友情贈送。每個國家最多可以派出3名本國國籍達标A标的運動員,如果沒有一人達到A标,那只能派出1名B标運動員。
而且,只要有人達到A标,B标就沒有作用了。比方說國家隊有一名11.20和一名11.35的運動員,只能派前者進入奧運會,後者雖然達到了B标,但優先級不如A标選手。
今天的國家隊已經提前來到滬都休整,他們帶了許多生活用品。
此次比賽過後,便是出征菲律賓馬尼拉的日子,他們并不準備回首都整備,而是直接從滬都飛往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