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裴太後在空無一人的殿內坐了許久,只望着一尊翡翠佛像出神。

她十四歲便入宮為後,手上沾的血是這輩子都洗不清的。她還記得自己下令杖斃的第一個人,是個年紀很小的宮女,也是別人安插進來的眼線,險些害的她滑了胎。她又恨又怕,終于發了狠,那小宮女被人拖下去時,哭鬧不休,她原本以為自己這輩子都不會忘,可如今想來卻記不起她的臉了,只記得那雙含着淚的怨毒眼眸。

可她沒辦法,她要自保、更要護住她的兩個孩子,這深宮中容不得她心慈手軟。但是自從先帝駕崩,昭陽被迫和親時,她就怕了。她怕自己身上的殺孽報應到她的孩子身上,從此再不肯沾血,十年如一日的吃齋念佛。

天下女子人人都羨慕她的好命,她是定國公裴家的嫡女,更是母儀天下的皇後。可她在這鳳座上坐得越久,心中的怨憤就越深。這宮闱的朱牆琉璃瓦就像是困住她的牢籠,沒有一日自由。她手中有權、裴家手中有兵,生怕惹人猜忌,多年來連家書都甚少有一封,她很想有生之年能再回寧武關去,像兒時一樣騎着馬,看看他們裴家守下的疆土,和安居樂業的百姓。

直到她的兒子親政多年之後,她猶豫多時才問出一句:“母後離家三十多載,可否回故土去看一看?”

她從沒那麽緊張的說過話,心中想着,哪怕阿元有一絲一毫的不願意,她就不回去也不再提了。畢竟所有的帝王都有猜忌,盡管那是她的兒子。

可阿元卻爽快的點了頭,握着她的手說:“那您可要多帶些護衛,路途遙遠兒子不放心,您還得答應我一路上慢慢走不要着急趕路才行。”

她留着淚點頭,可她終究還是沒回去。歸家的念頭從她初入宮時便一直在,靠着這個念頭她在宮中闖過無數生死關頭,最難的時候也咬緊牙關撐下去。可如今真的要實現了,她才發現那只是自己曾經的執念。這巍峨華麗的宮廷早就不知不覺中成了她的家,一雙兒女才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可如今那淮西周家真有個叫周季淵的孩子,那阿瀾所夢到的就真是上天的預警,這些人終會點燃戰火,傷害她的親人。

裴太後又細細回想了一遍當日安瀾所述的夢境,她放下手中的佛珠,起身拿一塊素色的錦緞遮住了佛像,若是真要下那阿鼻地獄,便讓她去吧,無人能傷害她的孩子。

第二日剛吃過早膳,安瀾便被王嬷嬷領去了正殿。

她瞧外祖母臉色很不好看,眼下的烏青蓋都蓋不住,不禁有些擔心:“您昨夜沒休息好嗎?”

裴太後只笑笑說沒事,伸手抱起安瀾:“阿瀾再長大些,哀家就要抱不動了。”摸了摸安瀾的頭發正色對她說道:“阿瀾仔細聽外祖母說,一會兒你舅舅會過來,哀家要與他說些有關于你那夢境的事,你到裏間去聽。但是記住,無論你想說什麽都先不要出聲,等舅舅走了,再告訴外祖母,知道了嗎?”

安瀾一聽是這事,趕忙鄭重的點了點頭:“安瀾記住了。”

裴太後這才讓王嬷嬷領着她去了裏間。

安瀾坐在榻上有些緊張,也不知道外祖母打算怎麽處理。沒一會兒就聽到舅舅來了,外祖母讓旁人都退出去,這才說道:“阿元可信母後?”

Advertisement

景和帝不明白這是什麽意思,卻還是沒有遲疑點頭說:“兒子當然信母後。”

裴太後壓低了些聲音:“那母後要插手朝中的兩件事,但其中詳細卻無法與你解釋清楚,可還是不可?”

蕭元也肅了臉色,知道定是大事,才會讓母後如此緊張。若是其他女人想要幹涉朝政他定要嚴懲,可他清楚自己母親的為人,若真是喜歡插手政事,也不會在他十二歲時就許他親政。不論母後如今想要做什麽,定是為了他好,認真看着裴太後的眼睛:“可。”

裴太後點點頭,直接了當的對他說:“哀家會派人殺了靖南王世子,我兒只需日後多加觀察,從他幾個庶弟中擇一軟弱無能之人封為世子。”

蕭元聽了有些驚訝的問道:“母後是懷疑他日後會......”

裴太後沒等他說完便點了點頭,又說:“還有一事,哀家連夜寫了封密诏,需阿元蓋上私印。”

景和帝還在想着靖南王世子蕭昉,那只是個十六歲的少年,平日裏雖争強好勝了些,可宗親子弟嘛,都是那樣,他有了不臣之心?接過母後寫的诏書更是傻了眼,靖南王好歹手中有些兵權,可這名不見經傳的周家是怎麽回事?猶豫問道:“母後要淮西節度使尋個錯處斥貶周氏一族為奴,永世不得科考?可這個周家朕不曾聽過啊。”

裴太後淡淡看着他,不發一言。

景和帝太清楚了,這是母後生氣時的前兆。趕忙從懷中掏出了私印,毫不猶豫的蓋在了诏書上:“母後定是事出有因,朕不問了,兒子沒有意見,這兩件事都聽母後的。”

裴太後這才笑着對他點點頭:“阿元去忙吧,母後這無事了。”

景和帝出了慈仁宮才把兒時的陰影從腦中揮去。那時只要他與阿姐胡鬧惹了母後生氣,母後就讓膳房做他最愛吃的那些糕點擺在他面前,讓他看着開始背書。只要他錯了一處,阿姐就必須要吃一碟。他是看得到吃不到氣的直哭,阿姐是最臭美,還不容易把自己餓瘦了點兒,又要吃這麽多糕點下去,也氣的直哭。太可怕了,母後真是太可怕了。

景和帝吩咐方連海:“去應貴妃那,讓她多備些糕點,朕餓了。”

安瀾在裏間聽了這些卻并沒有被吓到,即使外祖母的手段狠了些,可安瀾知道這是最穩妥的,自己若到了現在還想着憐憫他們二人,那都不能說是心善,只能是愚蠢,愚蠢到日後還要看着自己的親人送命,百姓再次忍受戰火。

周季淵,前世你利用了我十年,害我親人性命。如今我害的你全家被貶為奴,我們終于兩不相欠了。

不光是王嬷嬷看小郡主如此淡定心中有些驚訝,連裴太後都沒想到。牽着安瀾的小手問:“阿瀾有沒有吓到?”

安瀾搖搖頭:“外祖母,我沒事。”

裴太後認真看着安瀾說:“哀家是怕你小孩子家家的心重,如今讓你親耳聽了也好讓你不再惦記此事。只是阿瀾要答應外祖母,你夢中之事從此對誰都不能說,連你母親都不能。”

安瀾理解外祖母的一片苦心,若不是擔心自己,怎麽會連舅舅都一起瞞着,乖巧的點了頭。

歇過了晌午,裴太後把劉桂叫進殿中親自囑咐:“哀家還需讓你再跑一趟淮西,把這封密诏交給淮西節度使黃遠山,他看過之後你親手把密诏燒了。之後你就待在他府上,直到盯着他把事情辦利落了,你再回宮,可聽明白了?”

劉桂得了太後娘娘的親自召見,哪還能不懂這趟差事的重要性。雙手接過密诏,掃了一眼,竟還有陛下的私章,更是慎重回答道:“奴才明白,定不負娘娘囑托。”

又聽太後說道:“你把這宮牌也帶上,路上好辦事。這事兒辦好了,以後就跟着許林一起。”

許林?那可是慈仁宮的大總管,劉桂心中一喜低頭去看,果不其然,那宮牌上可不寫着慈仁宮副總管嗎。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兒,劉桂又跪下磕了三個頭,見主子擺擺手他才退出殿去,只覺得自己走路都帶風。一刻都等不及,收拾好行囊直奔淮西而去。

第二日夜裏劉桂終于風塵仆仆趕到了淮西節度使的府上。門仆聽他說是從宮裏來的,瞌睡立馬醒了,忙不疊的進去報信。

只苦了黃大人,進補了多日,在新納的小妾房中剛要一展雄風,就聽聞宮中來人了,驚得他又回複往日形态,惹的小妾直瞪眼。他卻顧不上那麽多,手忙腳亂的穿戴整齊去了正廳。

瞧一臉嫩的小子正施施然的坐在廳中喝茶,他也沒敢怠慢問道:“聽聞您是從宮中來的?”

劉桂站起身來正色道:“咱家正是奉了太後娘娘之命,有一密旨還需大人照辦。”說罷拿出了自己的宮牌交給黃遠山。

黃遠山接過來一看果然是慈仁宮的人,慶幸自己對這公公沒擺架子,滿臉堆笑的問道:“有勞您大老遠跑這一趟,不知太後娘娘有何吩咐?”

劉桂又從懷中拿出密诏交給他:“此事機密,還請大人自己過目。”

黃遠山打開一眼就瞧見了陛下的私印,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雙手捧着認真看完卻有些摸不着頭腦:“要斥貶他們為奴,下官也得有個緣由啊。”

劉桂也不答話,只從他手中拿回密诏放在炭火中燒了,才擡頭對他說:“咱家得在您的府上叨擾幾日,陪着大人找個合理的緣由,可要斥貶他們一家的也是大人您,您可明白上頭的意思了?”

黃遠山哪敢不應,連忙叫下人收拾出最好的廂房,又好酒好菜的招待劉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