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8】風雨
【8】風雨
關歆沒想到江铖他家還有這樣一件曲折往事,整個人震驚不已。
她暗自算了下蔣勝岚的年紀,完全颠覆關歆之前認為她老态的想法,她遠比她實際年齡年輕。
關歆回想方才和她一路同行時,旁人不加掩飾的打量,不禁喟嘆:“幾番大起大落,還能神色自若,真不容易。”
關枝華點頭附和,言語之間也夾了幾分敬佩之意,又多說了些旁聽來的他們家發跡舊事。
郢城人臨江而居,當地人多以在碼頭卸貨、捕魚為生。貨船、漁船傍晚靠岸,碼頭工人、漁民們連夜卸貨,大多都忙碌到天亮。營生勞累一夜後,都會臨近選間街邊小館,坐下歇歇腳吃點飯補充體力。加上江邊濕氣重,便會喝點小酒驅寒預濕。借着酒精之力,不僅解了一夜的疲憊,還能回家睡個安穩覺,以此也就漸漸形成了當地的早酒文化。
江大為和蔣勝岚兩人如那個年代的普羅大衆一般,沒有可借勢的背景,兩副赤手空拳只能靠自己。
當時改革開放的風尚未吹至郢城,但農村裏人民公社制度正在瓦解,國際上開始與昔日的敵人日本、美國迅速交好。報紙上鄧公訪日又訪美的新聞,讓江大為隐隐嗅到時局開始變化、時代開始變軌。他盯着雨靴淤泥上密密麻麻的蒼蠅,抽完攢下的一整包紅花牌香煙,煙蒂散落一地,他撲撲膝頭的白灰站起了身。
這一生很長,只在一塊荷塘裏活,就是白活了。
就讀了個初一的江大為,文化程度不高,身無長物,他思來想去,目光鎖定到了自己新婚妻子蔣勝岚身上。
蔣勝岚是個湘妹子。郢城和湖南接壤,湘妹子口碑很好,能幹持家很受郢城婆家喜愛,來往做媒結親的人不少。蔣勝岚當時年紀尚青,但行事風格利索,燒得一手好飯菜。江大為便和她籌謀在碼頭邊支個棚戶,烹些餐食販給工人、漁民們。
郢城地勢平坦,湖泊棋布,水草豐沛,素來有養殖江漢水牛的傳統。江大為和蔣勝岚兩人結合當地的飲食習慣,選用本土優質水牛肉為原料,踏出了他們的第一步,開始經營第一間牛雜攤。
鹹香辛辣的口味一經推出,就大受碼頭工人、漁民們的喜愛。口耳相傳,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這間只賣一鍋牛雜的棚戶攤,名聲逐漸傳遍郢城每家每戶,偏隅一角的店外每日都大排長龍。
時間繼續走,江家慢慢積累到第一筆原始資金,從初始自搭的棚戶小攤,日漸發展為三層小樓的口碑老店。同一年底,建國後中國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交所,在浦江飯店舉行開業典禮。江大為動心去上海,想看看國家預計總投入 100 億美元發展的地方,他要站在浪潮的浪尖上看未來的方向。
他從當時繁榮的浦西走到還在規劃發展的浦東,他切身感受到腳下這塊土地的蓬勃壯志。他用相機拍下挑高就有三層樓高的迎賓大廳,和配備自動升降扶梯的五星級酒店。他意識到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質消費不再單一僅是口腹之欲,他也要在郢城開一間食宿一體的星級式酒店。他大刀闊斧,說幹就幹,銀行貸款不夠就民間借貸,璟頤也就由此誕生。
這些陳年往事如今道來,不免有幾分見他高樓起、又見他高樓塌之感。
但終究是別人家的閑篇,唏噓一陣也就過了,關枝華和外婆的話頭很快又扯到別的事上去了,就剩關歆一人還繼續沉湎于江铖家的往事裏。
不一會兒,天上忽的落下雨來,一滴兩滴,晴朗的天說變就變,關枝華和外婆連忙收拾菜,趕緊上樓回了家。
這雨一直下到了晚上,狂風驟起,雨勢漸猛,打着窗棂,聲響吵得人難入眠。
關歆起夜見外婆守在窗戶邊,望着屋外的大雨沒有睡,走過去問:“雨吵着您了?”
外婆裹好關歆給她披上肩的小毛毯,目光随着玻璃上的雨珠滑動,喃喃:“不知道你外公這時候睡下沒。”
外公當初勞動改造時落下了舊疾,逢陰雨天就關節疼痛得厲害。每每這時,外婆就會幫他貼好膏藥,再燙個鹽包讓他敷在關節處,這樣勉強能睡個整覺。
“舅舅、舅媽會照料好他老人家的。”關歆攬住外婆的肩,勸慰道。
“诶,”外婆點頭,嘴裏反複:“有他們在呢、有他們在呢…”
可她的眸光還是放的很長,好似在看很遠的地方,又好似什麽都沒看。
“明天送您回南縣,”關歆看了眼手機天氣,說:“明兒白天就放晴了,正好開車送您回南縣。”
外婆一喜,沒掩住笑,說:“真的嗎?”
但念及關枝華,又說:“還是算了,你媽還沒好全乎,我再留幾天。”
“我早好了,”關枝華被這雨吵得也沒法兒睡,她聽到外面說話動靜,披了件睡衣走出來,“我也陪着您回趟南縣,在那兒住上兩天。”
關枝華這話一下就安了外婆的心,她拉着關歆讓她也在鄉下玩上幾天,關歆點頭也應好。
回南縣是關歆開的車,車是關枝華幾年前買的。當時關歆上大三,關枝華拿駕照的當天就喊着要去買車,她想讓關歆寒假回來時也能摸摸車,不能讓那駕照本在抽屜裏落上一整年灰,就年底賣分時才見見光。
關枝華和關歆倆當時都是新手,就合計着買輛二手的,碰撞剮蹭都不可惜。關枝華直奔二手市場,中介領着看了幾輛都感受平平。她閑着到處轉,趕了巧兒,正好讓她看見這輛五十鈴皮卡,一下就動了心。
中介委婉勸誡這車不适合新手女司機,但關枝華聽不進去,兩只眼落在那車上移不走。中介也就不再自斬財路,順着誇了幾句這車原主人上手就沒開幾個月,二手買來很劃算,哄得關枝華當下就簽了單。
關枝華年輕時愛看美國公路片,《末路狂花》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那輛綠色敞篷雷鳥是買不了了,但買輛皮卡還是能低配圓下夢。
買完當天,關枝華就有些後悔。
皮卡車型大,的确對新手有點太難了,單倒車入庫這一件事,就磨得她滿頭大汗。不過也幸得這車難開,關枝華和關歆的車技被馴得突飛猛進。
夏日裏,關枝華總戴副墨鏡駕駛她的皮卡,熱風拂動她電燙後的鬈發,她也好似置身在科羅拉多大峽谷,飛馳她的人生。
“…這些夠了嗎?”
關歆撐着腰,喘了幾口粗氣,指着皮卡尾箱說。
關歆舅舅關之遙在南縣經營着間農家樂,關枝華每次回南縣都會給他捎帶些日用消耗品。
“再搬兩桶生抽和一箱紙碗。”關枝華繞皮卡走了一圈說。
近幾年旅游不便,舅舅家農家樂的生意不錯。今年露營又火了,舅舅那果園傍溪,踩點去露營拍照的人不少。
關歆按照關枝華說的又添了幾樣,總算可以坐上車啓程。
這日天朗氣清,完全不見昨夜的風雨滿樓,三人開着車窗,迎着小風,車程并不枯燥。再過個橋,繼續行駛個十來分鐘,就能到舅舅果園。
然而關歆腳下的油門,這時卻越放越松。
“江家他們這廠房還在?”關歆瞥了眼左手邊,正逢廠裏午休時間,不少工人進進出出。
“嗯,”關枝華也跟着看了過去,說:“但徐家港那的肉牛廠據說要賣了。”
外婆聞言,不禁添了句:“江家真做了不少好事,這幾個廠幫扶了幾個鎮的貧困戶。”
江家發家靠的就是一鍋牛雜,雖然後續發展了不少菜系,但他們家的招牌還是那一鍋牛雜。他們旗下除了璟頤這個中高端連鎖酒店,還有肉牛屠宰廠、濱湖肉牛養殖公司等子公司,力打從田間到餐桌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全産業鏈經營模式。
套用這個模式,江家和下面鄉鎮十幾個行政村共八千多農戶和兩百多貧困戶簽訂肉牛代養協議和青貯料收購協議,實施産業扶貧。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每投入 1 萬元公司就幫助代養 1 頭牛,公司每年将 13%~15%的固定收益返還貧困戶,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開辟新路徑。
除去這些,江家還有個鮮制熟食品牌,這個鮮制熟食品牌店遍至郢城所有縣市,關歆開車經過的這間廠房,就是供給所有門店的中央廚房。
說到扶貧,關枝華又聊到最新的民生政策,開始談及她的退休金和醫保,她和外婆你一言我一語,閑話口越扯越偏。
關歆沒再參與,耳際擦過她倆對話,沒聽進幾分。
她壓着離合器,餘光時不時瞟眼後視鏡,那間廠房離得越來越遠,漸漸模糊成一個暗點,這才手搖變速杆,換一個檔位,把速度重新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