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善慈院
善慈院
林晚修三人來到山下并沒有入住坎兒村租的房子,燕子沐得知林環和木烈也下來了心裏高興,派人收拾了一座大宅子給他們住,宅子就在餘府那條街上,距離餘府也就五六戶的距離。
“林先生,這是主子讓我帶給你們的人,以後就留在林府任由三位差遣。”火壹招招手,走進來數十個丫鬟小厮,低眉搭眼地站在火壹跟前,“還不見見你們未來的主子。”
“林少爺、林小姐、木少爺安好!”
林環有些驚訝地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她一個山裏頭的女娘還能用得上丫鬟了?真是讓人意想不到。可林環不想讓人跟在身旁伺候,便道:“我不習慣被人跟着,不用派人伺候我。”
木烈也應和着,他們山裏人哪裏需要人伺候啊。
林晚修知道二人不習慣被人伺候,便說:“留上三五個做飯打掃便可,其他的火壹先生還是帶回去罷。”
火壹倒不覺得為難,來之前主子就叮囑他一切以林家人的意見為先,看幾人不想收下這些下人,點點頭開口:“那給留下幾個做飯手藝最好的,其他人我就一并帶回去了。”
最後留下了五個人,一個廚娘并一個待客丫鬟,另有三個灑掃小厮。
“林先生,今日早些休息,主子說待您修整好再來報道。”火壹告辭,帶着剩下的人出門去。
燕子沐給的這個宅子面積沒有餘府大,共有五個院落,三個廚房,沒有花園,算是平民能居住的規格較高的房子了,再好就不是他們能住的。
林環背着包袱,率先說道:“我先挑一個院子收整去,待會兒還要去找蓮姐兒。”說罷,就直沖沖走向二進的院子裏。
林環自從參與救災後,性格變得與以前更不一樣。林晚修覺得林環從前雖然堅強可性子還是婉轉柔和的,如今她的身上多了幾分果斷幹脆,整個人更加耀眼。
瞅了瞅木烈盯着林環的樣子,林晚修頓覺木大哥的追妻路更加遙遙無期。
“木大哥,我們也去找個院子修整修整。”林晚修轉頭同幾個丫鬟小厮說:“花嬸兒,麻煩做些清淡的菜,待我們收拾完就上菜吧。”
“小月,你去看看阿姐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招雨來福,把我們帶下來的炭搬到後院廚房去。”林晚修有條不紊地将要做的事情布置下去,最後轉向年紀較大的漢子說:“昌叔,勞煩你去牲口市場買上一頭驢回來,再給家裏置辦些雞鴨什麽的。”
Advertisement
給了昌叔五十兩銀子,大家各自下去做事了。
林晚修沒想過來鎮上享受,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總是需要自己動手做些試驗,改日還要請人将剩下的院子改造一番,今天就暫且作罷。
這個屋子挂着林府的牌匾,是個四方五進院,三人就住在二進院子中,丫鬟小厮則住在三進院。院子的格局是相似的,每進院都有五間房,林環住在最左邊的房間,林晚修和木烈則挨着住在右邊的房間。
吃過午食,林環去找肖蓮商量事情,林晚修則去鎮上轉了轉。
來到東大街,破損的房屋已經全部收拾出來了,現在餘下空蕩蕩的平地,在左右擁擠的巷子中夾雜着卻有幾分突兀。此時房屋還沒有開始修建,林晚修走前便向燕子沐提議鎮上的房屋應當重新規整,分門別類的規劃才能更利于鎮子的發展,故這些倒塌的地方都還空着。
人手早已經招好了,只待林晚修下山來處理。
轉了一下午,林晚修發現安陽鎮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實在說不上好。各方大街上商戶零散,東邊的米麥西邊的油醋,北邊的布莊南邊的線鋪,老百姓想買個東西還要四處奔跑,想買齊東西都得跑一天。這也是為什麽東大街的集市那麽熱鬧的原因,鎮上有門面的鋪子都不集中,只有趕集的時候才能買齊東西。
這樣的模式是不利于個體商戶發展的,一旦有強勢的外來勢力就會将鎮上這些商鋪一網打盡,因此,改變經營模式成立商會勢在必行。
百姓的居住也很成問題,林晚修發現許多小巷子之間間隔很窄,僅僅容得三人并排而過,連一匹馬都跑不過。這樣設計雖然省地,可百姓生活質量是不高的,隔得近了便是親人之間都有摩擦,更別說陌生人。最讓林晚修頭疼的問題是,這些小巷子的排污做的很差,有人家直接将污水倒向路面,現在天氣冷還不明顯,等天熱了那味道可是不好聞。
整個安陽鎮沒有一個系統的地下排水通道,若是下大雨就極易造成水漬瘀滞,弄得鎮上沒法下腳,也留下了不小的安全隐患。若是有完備的地下排水系統,不管是居民的生活廢水還是以後的工業廢水,都能走地下通道排出去,整個安陽鎮環境都要好上許多。
另外還有安陽鎮上的學堂、工坊、善堂、活動中心......
一想到還有這麽多要做的事情,林晚修當天便去縣衙找燕子沐。
待聽了林晚修的彙報,燕子沐眼睛都發直,他從來不知道,安陽鎮上有這麽多問題,在這住了這麽些年,怎麽都沒什麽感覺呢?可林晚修說得樁樁件件都有理,也都是利國利民的好建議,于是燕子沐大手一揮,道:“先生放手去做吧,若是有什麽問題便來找我。”
燕子沐甚至将縣衙的玉印一并交給了林晚修,渾身輕松道:“林先生,這治理百姓的事我可真不擅長,不過操練兵丁我倒是能說得上話。”
二人已經站在同一陣營,燕子沐言談之間對林晚修多了些灑脫信任,連練兵一事都做笑談說出來。
林晚修暗自嘆氣,沒多說什麽,道:“大人若想做什麽便去吧,只是一定要萬事小心。”
“多謝先生提醒。”燕子沐朗然一笑,轉身出了縣衙。
這下,縣衙真成了林晚修的天下了。接過重擔的林晚修整夜未眠,把事情一點點在腦海中梳理清楚,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排列好,第二日便直接讓縣丞拟了榜文。
“拟招收一百五十人,犁地建房,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男子一百三十人,日銀一百五十文;二十五歲以上五十五歲以下女子二十人,日銀一百文。”蓋了印信的榜文一經張貼便引來了全鎮的關注。
“大人,上次不是已經招收做工的人了麽?”一個男子撓頭,上回招工他還報名了呢,難不成不算數了?
“那是建鎮上善堂的工,這次招的是建鎮外臨時住所的工。”派來張貼榜文的衙役耐心地解釋。
“臨時住所?”有人好奇追問,“這是什麽?”
“問這麽多做什麽!”衙役自己也不知道這是什麽,便道:“反正是好事,大人自來了這做的哪一件不是好事?”
對啊!一語驚醒夢中人。這個大地方來的大人雖面貌華貴,可做事情沒有架子,懲治惡人也相當利落。若不是來了個新大人,憑此次雪災的程度,他們還不知要受多少罪!
“報過其他工的還能再報這個嗎?”問話的人是栓子,他報名了重建民房的工,可管事說要等天氣暖和了再開始做工,如今他還在家無所事事呢。
“可以,這個工期不長,互相并不影響。”這衙役倒是知道,工期不超過二十天,并不影響先前的工作。他打聽清楚後早早就告知了自家大哥,給自家大哥留了個做工名額。
“我要報名!”栓子果斷地開口,“長水巷子章栓。”
“我也要報名!福祿巷子陳百口!”
“大家莫慌,要報名的現在可以去縣衙門口登記,招滿即止!”衙役趕緊插話。
呼啦啦一下子,有意願報名的都趕去衙門。只招一百多人,可不得快些麽!
不到兩個時辰,報名的人已經齊了,縣丞拿給林晚修過目,谄媚道:“林先生,這天大的好事大家都
積極着,嘴上是不住地說大人是個活菩薩啊!”
“張縣丞說得極是,大人公務繁忙,卻還憂心百姓生計,将此等重擔交付你我,我們可不能讓大人失望啊。”林晚修也一幅感激不已的語氣提到燕子沐。
張栩一愣,這人竟比自己還會拍馬屁!輸了!
難怪大人會這麽重用一個貧家小子,原來這小子還有這嘴勁呢。張栩頓覺人外有人,這個年輕人比自己爬的高是有原因的,自己還要多多努力啊!
就這樣,燕子沐被迫開啓了聽張栩不間斷拍馬屁的痛苦時光。
林晚修在縣衙殚精竭慮地思考安陽鎮發展途徑時,另一邊林環也在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努力。
在下山前林環從不知道這世界上女子生活能困苦到那種份上。坎兒村民風淳樸,因為環境惡劣,大家對孩子們都很看重,不論男女都當做掌上寶。沒想到,在離自己如此近的地方竟能有這麽寫惡心人的事情。
林環打算成立女子救濟會。将自己的想法同林晚修說了後,得到阿弟額大力贊揚,阿弟也給她提了個建議:既然要做了就做大些,不如幹脆成立個婦女兒童救濟會,就挂靠在官府,由官府撐腰。
得到阿弟的支持後,林環更加幹勁滿滿,想要快些把人手招到。
婦女兒童救濟會的第一個員工是肖蓮。林環沒有勸說肖蓮加入自己的救濟會,她知道人各有志,蓮姐兒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應該被她影響。
因此,當蓮姐兒找到她,說自己要加入救濟會的時候林環萬分驚訝,脫口而出:“那你的生意怎麽辦?”
因為海悅樓做的腌臜事情,肖蓮心中對那些被逼走的小商戶同情不已,心中及其憤怒,她曾告訴過林環,自己想把家裏的生意做大,把海悅樓擠走,再也不能欺負老百姓。
肖蓮溫婉一笑,柔聲道:“經歷這次救災,我才明白人生在世,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如今海悅樓已經不在,安陽鎮上也迎來了一個清明的大人,我也該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環姐兒,讓我跟着你吧,我們一起把那些可憐女子從地獄中拉出來。”
“好。”林環笑得很開心,和自己最好的朋友為了同一個目标而努力的感覺真好!
至此,安陽鎮上的第一個婦女兒童救濟會成立,官府賜名“善慈院”,命坎兒村林環為院長,負責善慈院的一應事宜。
聽了官府的宣揚,大家都知道了安陽鎮上出現了一個收留可憐女子的地方,大家都說官府心地善良,讓可憐女子孩童有口飯吃,真是善人雲雲。
可一聽善慈院還能夠出手幫助被丈夫教訓、被婆婆欺淩、被父母打罵的女子上門讨要說法時,大家的态度又變了:真是反了天了!
自古以來,女子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教訓自己的妻子算什麽錯?教育兒媳婦如何服侍公婆有錯麽?讓女兒在家學做家務帶弟弟有什麽錯?誰不是這麽過來的?女人還想造反不成?
一時間鎮上人人都開始痛罵這個新成立的救濟院,甚至有讀書人以頭搶地在衙門口叫着要“正本清源,将妖女浸豬籠”。
不過一個月,救災時的仙女就成了衆人口中的妖女,何其可笑。
可林環不在乎,她早就預料到會有人站出來反對自己,為此還特地雇了木烈保護自己和肖蓮,任他人如何反對,自巋然不動。
燕子沐不耐煩聽讀書人胡言亂語,命人将其拖出去,下令:善慈院由官府建立,一應事宜經官府批準,若有疑義,敲鼓狀告。
這下沒人敢再光明正大的罵善慈院了,大夥都暗搓搓地盯着,誓要找出善慈院的麻煩來,甚至有人信誓旦旦:這善慈院開不長久,有違天倫的地方,老天爺都看不下去!
善慈院的大本營就在原先的善堂,林環讓小月将善慈院的招工信息張貼出去,可沒有一個人來報名。林環也不氣餒,鎮上這麽多反對的聲音,敢于加入善慈院的女娘還是很少的,她不急,總能有人願意加入他們。
出乎林環意料的是,第一個來善慈院告狀的竟是一個熟人:大劉村村長的閨女劉媛。
劉媛狀告的對象是她那姘頭,秀才朱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