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回合
回合
楊簡騎着莽莽的白馬到了關城,今日守城的小将是隴西軍虎贲右衛将軍李淩,李淩将門出身,鎮守關城。
聽聞公主被挾持,李淩當下就要帶人出兵察罕湖,卻被斷事官攔住,這位久在軍中歷練的有些油滑的斷事官道:“将軍且慢,大都督尚且在關城,小将軍何不請教大都督,公主該不該救,又該如何救,何不請大都督定奪。”
“公主如何不該救?”李淩被斷事官繞暈了頭,“那可是我朝公主,吾等既知公主有難,怎可不救。”
李淩不知道斷事官什麽意思,他在說什麽。斷事官也不好和小李将軍明說,一則這公主不受寵,尚且不知宮中意思,是想讓公主回京,還是不想讓公主回京,沒有定論。
二則,李淩一個小小虎贲右衛将軍,怎可擅專,此刻中軍大都督就在關城,不管這不受寵的公主是救還是不救,李淩做不了主。況且,若去救了公主,途中出什麽意外,他們關城衛所負不起這個責。
公主雖不受寵,但她也是公主,若真是他們關城衛軍救助不力,上面惱怒,或者随意找個由頭下來,他和李淩頭一個吃不了兜着走。
“将軍,大都督此刻就在關城之中,何不找匹快馬通知大都督,公主該如何救,大都督自有裁斷。”斷事官知道李淩一腔熱血,又年輕氣盛,一味推脫反而不美,只好換個思路,說公主要救,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李淩果然道:“我親自去找大都督,你且請禦史大人進城,城樓有酒,城門風大,且請禦史大人上城樓避避風。”
“末将曉得,将軍且去。”
接人待物這套斷事官自不必李淩教,城門外是都察院左副佥都禦史、城門內是中軍大都督,他一介小官,哪個都惹不起。
李淩騎快馬進城,斷事官忙道:“開城門,請禦史大人。”
楊簡不是來喝酒吃飯的,莽莽尚被海夫人扣押,他一介文官,只恨自己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跑出來還是莽莽的婢女相救,他不肯進城,只站在城門口道:“何如,關城衛軍是否點軍完畢?”
哪有這麽快,那大都督受貶至此,終日飲酒,也不知小李将軍能不能見到人,斷事官說請示大都督,不過也是一托辭罷了。
中軍大都督,在川西傷了腿,養了一年多,不見好轉。先帝讓他暫時到關城養傷,朝廷和察罕湖和平了十多年,從川西到隴西,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個養老的邊關地。想更進一步,想回京師,必須是鎮壓雲貴川,逐步往朝廷最中央走。
到了隴西這地方,還有什麽前途。
Advertisement
先帝爺讓中軍大都督退下來,看起來是心疼他,可退到隴西一年多,再也沒召喚過,這樣的心疼法,誰想要?
本來聽說京裏有召喚大都督進京的打算,可先帝忽然就去了,新皇登基,誰又還想要前朝的舊将。
隴西這地方本來就鳥不拉屎,再加上察罕湖安分,用不上他們隴西軍,關城的軍衛都荒得可以放牧養牛了。
十年不動兵戈,隴西的軍饷也少得可憐。斷事官見勸不動佥都禦史大人,開門他也不進城,只得道:“給禦史大人拿件衣裳,送一盞熱茶水,”忽又想起城樓并沒有什麽好茶,又改成了,“送壺熱奶茶吧。”
不敢送酒,小李将軍去了快小半個時辰了,大都督就在城內,按理說不需要這麽久。除非說,除非說大都督不想動,不想救公主。
不想救,那可就麻煩了。斷事官頓時有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不妙之感,若大都督不知情,小李将軍直接帶人去救,成不成的,起碼他們關城衛所是盡力了。縱使是綿薄之力,或者沒有助力公主脫險,那也是盡力了。
上頭追究起來,還有個說辭。可若大都督不肯救,公主死在察罕湖,那該如何?
隴西平靜了十多年,若和親的長公主死在交河的地界,那是不是該打仗了?
斷事官越想越覺得不妙,當下就派人去截李淩,“快去找小李将軍,就說禦史大人暈倒了。”
兵士不解,這不胡說八道嗎,雖然這位禦史大人看起來文弱,但也沒有暈倒吧。斷事官如何會與小兵解釋那許多,只道:“趕緊去,少廢話。”
楊簡吹了風,又坐在馬上,他不能入城,一旦關城衛所不作為,他還能調轉馬頭,去孤城,隴西軍在那邊也設有軍衛所。
寒風瑟瑟,楊簡一夜吹風,下頭人拿了一壺滾燙的熱奶茶過來,他又想起莽莽,也不知海夫人将莽莽怎麽樣了。心中一急,白馬似雪也是一聲長鳴,楊簡從白馬上栽了下來。
斷事官說對了,禦史大人暈倒了。
小兵還沒走遠,聽聞禦史大人暈倒,立馬佩服得五體投地,斷事官真的料事如神吶!
真是不夠煩的,斷事官害怕中軍大都督不肯救公主,就是想與察罕湖開戰。因為大都督在隴西太久了,隴西這地方平靜,沒有軍功可建,他怕大都督就是想利用公主身亡與察罕湖戰起來。
雖然隴西軍衛沒有什麽油水,但平靜啊,誰不想要平靜,誰真的想殺個馬不停蹄。
斷事官越想越恐懼,怕大都督瘋了,為了可以創造軍功,硬生生将整個關城軍衛拖進隴西戰場。他又派一人,“趕緊将小李将軍喊回來,就說禦史大人有話要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