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都督
都督
“你沒去巫峽?”聽風問。
“沒有。”莽莽回。
“不是說好了——”
“噓!”莽莽看一眼廊下,壓低聲音,“我本動身了,之前就與海夫人說好,留你在我身邊,海畔留在巫峽,可我行至半路,覺得不對,便回來了。”
“怎麽不對,你盡可以去巫峽,我們早已和海畔說好,由她帶回小王子,海夫人就會出兵交河,關城那些人不也是你的朋友嗎?你不信他們?”
莽莽搖頭,“你不覺得這個別院的守衛太少了嗎,還有禁軍,你瞧見一個禁軍了嗎?”
“什麽禁軍?”聽風以為皇家別苑就和草原上大汗住的帳篷一樣,除了大一些,和其他帳篷并沒什麽區別。
“很蹊跷,這是皇家別苑,卻一個禁軍都不見,來護衛的高眠還是五城兵馬司的人,他還和咱們認識,實在過于巧合。還有我進出城門,是否太輕易了。”
“他們怎麽會知道你的盤算,你太多心了。”聽風覺得有點浪費機會,等再回宮,這公主還怎麽出來。
莽莽搖頭,“你再想,趙玉顏怎麽來了,她今日來,如果我不在,你怎麽說。”
“我就!”
“你能如何,怎麽解釋,殺了別苑所有人?”莽莽仰頭,“趁着在別苑,高眠又是我們的朋友,他不會為難你,你回察罕湖去吧,海畔會帶你找到小王子的。”
“為什麽?”聽風搞不懂了,這個公主的願望達成了嗎,和海夫人的約定,扣押的小王子,她都不要了?
“沒有為什麽,你難道真想和我留在宮裏,再嫁岐陽王府,到時候,我自己都是籠中雀鳥,幫不了你。”
“我不走!”聽風在窗上坐下,氣惱道:“明明說好的,在巫峽的時候,我們不是這麽約定的。我們說好了,我先跟着你,等海夫人幫你兵陳交河,朝廷恐慌,你就回關城平叛。都說好了的,為什麽要變,我不喜歡改變。”
Advertisement
入住溫泉別苑到第八日,宮裏來了太醫,幫公主診了脈,說公主已驅了些寒氣,再養兩日,就會大好了。太醫的脈案傳到宮裏,趙寧想去跟封太後表個功,順便提起了讓趙玉顏提早入宮的事情。
封太後道:“還是照禮制來,也沒幾日了,禮部會安排的。”
封太後不松口,趙寧氣道:“禮部同孤說,永安公主随時可出嫁,孤看皇姐與岐陽王也着實相配,且葉家二公子也在,不如就讓葉家二公子替岐陽王迎親吧。也不必多等,待皇姐再養兩日,就可出嫁。”
趙寧再喜歡趙玉顏,也不至于急不可耐,趙寧是和封太後杠上了,封太後也不辯,揉着額頭說:“你與淑妃德妃商量吧,本宮老了。”
趙棠在湯山別苑,趙玉顏也在,但沒再來過,仿佛趙家千金真的只是來泡溫泉的。
又隔一日,趙棠準備啓程回宮,還有幾天就是小公主趙曉的滿月宴了,她得回宮。趙玉顏那邊卻沒動靜,趙棠問高眠,“她不參加宴會?”
高眠也覺得奇怪,趙玉顏日後是要進宮的,怎麽會不參加小公主的滿月宴,那豈不是将周淑妃得罪了個徹底。
禦苑受襲,皇家養的五百匹馬不翼而飛,消息呈上朝廷,朝臣嘩然。有人認為是察罕湖幹的,因為那地方離察罕湖近。
也有人認為是滇南王擄走了馬匹,因為滇南王盤踞四川三十二年,占地為王,恐早有不臣之心。
争來争去沒個定數,王太師本就疑心永安公主與察罕王族糾纏不清,藕斷絲連,當下獻計:“不若招中軍大都督顧況進京述職,中軍大都督本就該駐守應天,可顧大都督因國誤家,在隴西已鎮守兩年有多,召顧況入京,一則是為述職,二則也該讓中軍都督歸位應天。”
“太師高明。”
“請聖上允太師之言,召中軍都督顧況進京。”
顧況一襲青袍,在關城城樓上坐着,宋楚俞說他:“大都督回京路上不許再騎行千裏,否則見了公主,也是個瘸子。”
顧況仰頭,斷事官聽到像沒聽到,李淩看了海畔一眼,“宋大夫什麽意思,是我想的那個意思?”
海畔單膝跪地,“婢替永安公主多謝顧大都督搭救,大都督大恩大德,吾等結草銜環,必将相報。”
斷事官很是憂愁,“這五百匹馬,大都督當如何,沉河?”
“膘肥馬壯,不若殺來吃了。”李淩道。
“這是戰馬,殺戰馬,犯刑律。”斷事官主掌軍中刑獄,又出言,“不若等大都督上京,我等再給還回去,大都督看如何?”
“是要還回去,還到孤城去,那邊有禁軍。”顧況說。
海畔不解,“為何還給禁軍,又不是他們找到的,白占了功勞。”李淩又說:“其實為什麽不将戰馬放巫溪那邊去,那邊可是岐陽王的地盤,咱們何不來一招嫁禍江東。”
斷事官笑着搖頭,“小李将軍讀了兵書,還懂得了嫁禍江東?不過這就太明顯了,戰馬失蹤,大都督奉命進京述職,接着戰馬就出現在了巫溪,葉家諸位又不是傻子,大都督和公主豈不是立即就成了此地無銀,衆矢之的。”
“是我粗淺了,沒有大都督和斷事官聰明。”李淩看一眼身側海畔和宋楚俞,又補充道:“吾也不如海畔和宋大夫遠矣。”
顧況笑,看李淩,“昨日好像還是海畔姑娘。”李淩轉開頭,“廚房有肉,我去盯着廚子,廚房的肉總少,我怕他偷肉回家。”
海畔在李淩身後說:“廚子是住在城樓的,鮮少回家,你是不是記錯了。”
兩人走遠,斷事官道:“明日末将家中有事,就不送大都督了,大都督回京,是喜事,末将就不來添堵了。”
“好。”
城樓上還剩下個宋楚俞,顧況問他:“真不想回京了?”
“不想,關城很好,我就在這裏生活,假如有一天,大都督和公主還回來,再來看看我這個沒用的朋友,我就很高興了。”
顧況也不啰嗦,“好,山水有相逢。”
“明日我也不送大都督了,我老胳膊老腿,別擋了大都督見公主的路。”
顧況不語,宋楚俞笑着搖搖頭,也往廚房去了。
廚房裏,廚子在殺雞,真是多得永安公主,生雞還有,活禽好養,走獸都殺了,分了肉,多餘的也可煙熏,能吃到來年三月。
李淩問海畔,“我們大都督很聰明吧,公主那計劃行不通,他早就料到了。”
海畔抿嘴,“也不是完全行不通,海夫人也沒說毀公主的約。”
“哼,小王子是在咱們大都督手裏,又不是在公主手裏。海夫人來找大都督談判,是大都督先歸還了小王子,大都督還說不必兵陳交河,海夫人才同意繼續合作的。”
“是是是,你說的對。”
海畔原本聽莽莽的安排,等在巫峽,等公主的通知。可左等右等,公主不來,想過要進京,最後還是騎着似雪,返回了關城。
大都督原來不知道公主的計劃,公主和海夫人最初訂立盟約是在王帳,當時李淩小将軍帶二百騎兵去了察罕湖。公主幫海夫人平叛,海夫人要答應公主一件事,作為回報。
具體的約定是在巫峽,大都督的人扣下了小王子,公主借此鉗制海夫人,公主不想再嫁,便與海夫人約定,一旦宮中送她出嫁,海夫人就兵陳交河,公主找機會回關城平叛。
可公主回京後就斷了消息,要麽只言片語傳出來,就是說公主病了,再問,外頭的人就說永安公主不受寵,一直病着。
料想公主的計劃不順利,海畔也不是迂腐之人,立馬折返關城,求助顧況。
聽了莽莽的那一套計劃,顧況沒說什麽,斷事官當時就說海夫人恐已恨上公主,不會如公主所願的。
果不其然,海畔到關城的當晚,海夫人就密會顧況,要求顧況歸還她的兒子,她可以付給牛羊金銀作為報酬。全然沒再将公主當回事,既然兒子是在顧況手裏,還和那個遠在南邊的公主談個什麽鬼。
莽莽需要幫手,她不願再嫁,單靠海夫人做不到,即使可以亂一時,但也只是一時。等交河平叛,隴西安定,永安公主還可以再嫁。
小王子是海畔送回察罕湖的,顧大都督沒立即如了海夫人的願,但也沒激怒海夫人,并且海畔送小王子回去,這個恩惠,還是得記在永安公主的頭上。
接着就是顧大都督的要求,讓海夫人的人擄皇家禦苑的戰馬,這些馬匹現在都養在察罕湖,所以皇家全境內搜索,也找不到這些馬。
王太師召喚他回京是他沒想到的,顧況沒想到王太師懷疑永安公主對朝廷不忠,算漏了這一環,倒是間接促成了他得以離開關城,回京述職。
關城這地方,窮,但窮得有風骨;京城那地方,富,人人都不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