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生歸來

第1章 重生歸來

“格格您醒了。”

郭絡羅蕙蘭睜開眼有些迷茫的看着屋子裏忙裏忙外的兩個丫鬟,臉上雖無表情,可內心卻驚訝極了。

明明,明明她閉眼之前還在冰冷寒骨陰森的皇宮裏,怎麽一睜眼來到了這個地方,這是哪裏?郭絡羅蕙蘭覺得這地方和這兩人萬分的熟悉可卻又怎麽也記不起來。

到底是哪裏?

“格格,格格……”身穿女綠衣的丫鬟看着這家格格呆愣愣的坐在床上,忍不住上去喚醒她,“格格,該給太太請安了。”

郭絡羅蕙蘭木愣愣由着兩個丫鬟穿衣打扮,呆愣愣的看着銅鏡裏那張年輕白嫩的臉,然後被簇擁着朝着正院走去。越走郭絡羅蕙蘭越覺得這四周的環境她非常的熟悉,可怎麽也記不起來這裏到底是哪裏,好在幾百年的時間早已讓郭絡羅蕙蘭學會了不動聲色。

她一直認為這輩子再也沒有什麽事情能讓她枯老的心産生一點波動了,可沒有想到正院裏坐着的那個人,在她看見她的那一刻眼淚忍不住的流了下來。

“額捏……”郭絡羅蕙蘭流淚滿面朝着自己的額捏快步疾走過去,撲在了額捏鈕祜祿氏的懷裏。

“這是怎麽了?”鈕祜祿氏一邊擁着蕙蘭安慰,一邊用淩厲的眼光看向伺候蕙蘭的兩個丫鬟,吓得兩個丫鬟立馬就跪了下來瑟瑟發抖連求饒都不敢開口。

過了一會兒鈕祜祿氏像是想起什麽來,揮手讓屋子裏伺候的奴才都退下,然後才微微的推開女兒的身子,一本正經的對着她說道:“那事想必你如今也知道了,別傷心,我早就讓人打聽好她的消息,雖然是德妃娘娘相中的她,但她并非我們鑲黃旗鈕祜祿氏一支的族人,早在入關前就分家了,平時也沒什麽來往。

這一次只是因為大選之事,她又是長女,她額捏舔着臉走了公夫人的路子,得以被德妃娘娘相中。她阿瑪現在還是白身了,家族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家世不行人也長得不怎麽樣,即便是她先入四貝勒府也不可能得到四貝勒的寵愛,快別為這事傷心,仔細自己的身子。”

聞言蕙蘭愣了愣,在看見額捏鈕祜祿氏後她內心深處隐藏的得記憶如潮水一般湧了上來,借着用手絹擦拭臉上淚珠的時間,趕緊回憶了一下。

是了,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現在應該是康熙四十三年八月,她剛剛參加完大選也不知道怎麽得入了上面的眼,大選後被指給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做格格。

四福晉所生的嫡長子弘晖阿哥在今年六月初六殇了,如今四阿哥的後院就只有兩個小阿哥和一個小格格在世,其中一個阿哥還是今年二月才出生的,還不知道能不能養大成人。在皇家這實在是不好,因此大選結束後皇上就指了兩個看着好生養的八旗秀女給四阿哥。

其中一個人是她,另外一個人就是被後世人稱為五福俱全最有福氣的皇太後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她是因為年滿十五,身體發育得早,整個人看上去頗為圓潤,不似別人那樣瘦小,看着就好生養。而鈕祜祿氏則是因為一個好名字,叫,“榴珠”,寓意多子,再加上她額捏生了四子三女,和德妃的私心這才相中了鈕祜祿榴珠。

想起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榴珠,蕙蘭從眼裏浮現出一抹驚天恨意來,若不是她,若不是她,她又怎麽會落得那等地步。

明明,明明剛剛入府的時候四阿哥是更喜歡她的。

心裏雖有恨并且深入骨髓之中,但這恨都恨了幾百年,她早已學會掩藏。

擦了擦臉上的淚珠,蕙蘭莞爾一笑道:“女兒讓額捏擔心了,女兒只是一時想不通而已,仔細想想這事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四福晉才痛失愛子,李庶福晉此時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鈕祜祿氏比女兒先入府,必會遭受到李庶福晉的敵意。”

鈕祜祿氏一臉欣慰的看着蕙蘭,“你能這麽想就好,這女人之間的争鬥從來都不是先行一步就能贏,能笑道最後的才是贏家。”

蕙蘭低頭想了想,這事還真如額捏說的那樣,在那府裏笑得早的人都輸了。無論是嫡福晉烏拉納喇氏、側福晉李氏、側福晉年氏,還是最早伺候四阿哥的格格宋氏,以及後面容冠後院的武氏都輸了,最後的贏家是那個賤人鈕祜祿榴珠。

當然蕙蘭也知道額捏是不可能知道未來的事情,她只是按照現在的情況分析給自己聽的,卻不想一擊命中。

被額捏好好,“安撫”後,蕙蘭是晃晃悠悠的回到自己屋子裏的,直到現在她的心情也沒有平複下來,今天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神奇了,她不知道這是現實還是在做夢。

若是在做夢她心甘情願一夢不醒。

低頭看着自己白玉冰清的粉嫩雙手,摸了摸飽滿滑嫩的臉頰,狠狠的掐了自己大腿一下,疼得眼淚都快要落下來後,蕙蘭才一臉欣喜的确認自己原來是真的回到了過去。

一切,所有的一切都還未發生,所有的一切她都還有機會改變的時候,蕙蘭幾乎要喜極而涕。

前世她和鈕祜祿榴珠同時被指給了四阿哥為格格,只是因為德妃的原因,所以鈕祜祿榴珠比她先進府,為此前世的自己也是狠狠的吃了不少醋。

只是入府後,當時四阿哥的後院最得寵最嚣張的人是李庶福晉,她不僅得寵身下還有現在四阿哥唯三的孩子,這可是四貝勒府的獨一份。因她是上三旗包衣出身,老姓也是漢人,因此她看不慣大族出身的鈕祜祿榴珠和自己,也看不慣所有和她争奪四阿哥寵愛的女人,因此很是給兩人使了不少絆子。

因為同是滿人,鈕祜祿榴珠又和自己的額捏是同姓,按照血緣關系也能說得上是遠房親戚,再加上鈕祜祿榴珠主動示好伏小做低,外加她不怎麽得四阿哥的喜歡,蕙蘭自然是接下了她的好意,彼此結盟,想在四貝勒府後院有一個幫手。

(PS:開新書了,還請小天使們繼續支持藍蓮,麽麽噠~前幾章本章說,裏面有很多考據內容,涉及到後面情節,建議小天使們不要跳過,不然我後面寫到某些內容,會覺得不知所雲,認為我是傻逼在亂寫)

作者有話要說:  PS:關于熹妃鈕祜祿氏的家世考。

===

我寫熹妃的阿瑪是白身,家族也沒有什麽能拿得出手的人物,肯定又有人要站出來說我亂寫,因為衆所周知熹妃的阿瑪是四品典儀淩柱,所以在這裏解釋一下。

===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史料記載,都有一種蓋棺定論的意思。

===

比如馬佳圖海,他最初是筆貼式開始幹起,然後改任內國史館侍讀兼任明史纂修官,內秘書院學士,弘文院大學士列議政大臣,加太子太保兼管刑部尚書。後來康熙任命他為撫遠大将軍,平定吳三桂叛亂,封為三等公。後面雍正追封他為一等忠達公,配享太廟。

===

圖海上位有個過程,不是來就是一等公,但是我們後世人說起他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代入的都是一等公圖海,或者是撫遠大将軍圖海。

===

同理,熹妃阿瑪淩柱的四品典儀,這個也是蓋棺定論,不是他一直都是四品典儀,而是他最後最高做到了四品典儀的官職。

===

其次是熹妃的家世。

===

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鑲黃旗鈕钴祿氏弘毅公家譜》:說熹妃家,“原在鑲白旗,乾隆元年改隸屬鑲黃旗”。

===

祖上是阿靈阿巴顏,有兩子,長子薩穆哈圖,次子都淩格。

===

薩穆哈圖生額亦騰,也就是孝聖憲皇後的曾祖父。都淩格生弘毅公額亦都,康熙孝昭仁皇後祖父。

===

薩穆哈圖生子二人。長子額亦騰、次子吳讷赫。

===

長房這一支,額亦騰生子三人,長子佛荪、次子吳祿、三子察穆達。吳祿生子二人,長子淩泰、次子淩柱。

===

二房這一支,吳讷赫孫,寶柱任筆帖式,伊喇齊任給事中。

===

注意呀,薩穆哈圖這邊除了吳讷赫的兩個孫子外,其他人都是沒有官銜的,而孝昭皇後的祖父是明确寫了弘毅公額亦都。

===

考據額亦都的生平,額亦都幼年時,父母被仇家殺害,自己因躲在鄰村得以幸免。後來年僅十三歲的額亦都手刃仇人,前往嘉木瑚寨投奔姑父穆通阿,并與表兄哈思護相處甚歡。努爾哈赤途徑嘉木瑚寨,借住在穆通阿家中。額亦都與努爾哈赤徹夜長談,相見恨晚,決定跟随于他。當時,努爾哈赤處境艱難,家中只有十三副盔甲。族人龍敦等人因懼怕明朝,打算殺死努爾哈赤向明朝請功,于是遣人在夜裏襲擊。努爾哈赤幸有額亦都随侍左右,得以轉危為安。

===

也就是說,清朝最顯赫的家族鈕祜祿氏在清朝的發家史,完全是靠額亦都一個人追随努爾哈赤的原因,并非是因為家族親人原因。

===

這裏很有意思,額亦都父母雙亡後,投靠的竟然是姑父,而非伯父薩穆哈圖一家,可以看得出來彼此之間關系不怎麽樣。

=====

因為當時蒙古那邊有小兒子養老繼承家業的習俗,其他兒子一般成年就分家出去,所以兄弟之間一般關系都不好,因為誰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個弟弟。

===

《史集》載:“蒙古自古的風俗,在期生時,遣其諸長子居于外,分予財産、牲畜屬衆;其作則盡屬幼子。”

===

《蒙古法基本原則》一書說:“成吉思汗的大劄薩克規定,兄弟分家時財産按下列原則分配:年長者多得,年少者少得,末子繼承父業。”直到現在,蒙古人分家繼承財産都是照長子與末子為主的習慣進行的。

===

滿人深受蒙古影響,因此在完全接受漢化之前,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福臨的幼子都是夭折的下場。

===

所以鈕祜祿氏的強盛,作為伯父的薩穆哈圖這一支應該是沒有沾到多少光的【我覺得不打壓都算好的了】,因此薩穆哈圖這一支應該是一直都沒有當過官,而不是因為史料不全或者是被人漏寫。

===

試想一下,祖上三代人都沒有出一個官員,在熹妃大選之前,淩柱憑什麽能當官?

===

要知道康熙從登基開始可是一直提防鈕祜祿氏一族的,能不提拔,就不提拔,一直在分裂鈕祜祿氏一族的勢力。在薩穆哈圖這支什麽功勞都沒有,在官場上幾乎沒有身影的情況下,淩柱憑什麽能夠得到恩典。

===

如果說要分裂鈕祜祿氏一族,淩柱這支不在鑲黃旗,提拔起來也分裂不了什麽,因為人實在是太少了,沒啥戰鬥力。

===

這點可以從後面乾隆給母族擡旗給世襲佐領之位看得出來,淩柱所管的佐領下的人丁都是從鑲黃旗那支九個世襲佐領下面扣出來的【題外話,鈕祜祿氏一族不止九個世襲佐領,只是在滿洲鑲黃旗只有九個,在其他旗還有】,才湊滿一佐領。

===

與之相反的就是烏雅氏,雍正繼位擡旗後,也給了烏雅氏世襲佐領之位,但是烏雅氏一族自己就湊滿了一佐領人丁。

===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4: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将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後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後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

《乾隆實錄》卷7:雍正十三年冬,今外祖淩柱尚在公中佐領。朕應推廣皇太後之恩,特賜佐領,俾其子孫世相承襲。但伊等一支人丁不敷編集。淩柱之叔祖額亦都巴圖魯,軍功所得俘戶甚衆,故編為九佐領,內滋生人丁頗多。可于此內酌編一佐領,共成十佐領。其新編之佐領即令淩柱之子管轄,将來子孫世襲罔替。其族中子弟有願入新編佐領者聽之。

===

根據《鑲黃旗鈕钴祿氏弘毅公家譜》說彭氏【熹妃的額捏】,寶坻縣生員彭武功之女,生于康熙十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乾隆六年,七十壽辰。乾隆賜,“古稀人瑞”的匾額給外祖母。

===

熹妃的兩個妹妹,二妹嫁正藍旗漢軍生員鄭廷輔,三妹嫁鑲白旗滿洲刑部筆帖式媽金泰。

===

從額捏的娘家,到兩個妹妹的夫家,都是小門小戶,可想而知熹妃娘家家世并不好。古代很講究門當戶對的,就算是低嫁低娶也是有一定底線的,就像皇子嫡福晉不可能是九品小官之女。

===

好,我知道這個時候會有人會說,萬一淩柱是天才了,自己在官場上打拼出一片地盤了,比如和珅童鞋。

===

那我們就要說另外一件事了,淩柱活了多久?

===

網上随便一查,顯示都是1754年去逝,也就是乾隆十九年。但是這個時間是錯的。

===

根據史料《清代外戚列表》,淩柱身上的一等承恩公的爵位,是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戊子,由自己的長子伊通阿襲。後面是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壬辰淩柱次子伊松阿襲。

===

古代襲爵,是必須要人死了才能繼承,因此淩柱應該是在乾隆十二年十二月去逝。淩柱長子伊通阿在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壬辰去逝,爵位由淩柱次子伊松阿繼承。【換句話說,就是淩柱長子沒兒子】

===

根據鈕祜祿策楞【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額亦都曾孫、太師遏必隆之孫、內大臣尹德長子】在乾隆十七年三月的奏折,說他在二月收到了家信,“知舅舅伊通阿之母、臣伯母因病身故”,于是他給乾隆上了奏折,“謹恭折奏請皇太後聖躬萬安”。

===

可以得知乾隆十七年二月熹妃的母親彭氏去世。

===

因此大大小小網站上那個1754年(乾隆十九年)是怎麽來的,我也不知道,這日期就根本對不上,各種意義上都對不上,在沒有在其他史料考據出來之前,這裏以為我準。

===

我懷疑,是有人把某些小說當真了,然後在百科上進行了更改,然後全網都直接複制粘貼沒去考據,才造成了這種情況發生。再說一次,幾個網站的百科都是可以人為修改的,不能全信!!!

===

回到正題,小天使們,淩柱在自己的外孫當了皇帝後,可是又活了十二年,十二年呀!乾隆不可能不給自己的外祖父施恩,清朝一二品虛職也是有的,但最後淩柱最高也只當上了四品典儀的官職,可想而知淩柱之前官職應該比較低,讓乾隆敢不越N多級給一二品官職。

===

最後我們來看看這個四品典儀,在清朝到底是個什麽官職。是不是監督百官禮儀那麽高大上。

===

查清朝官職,只有王公府第官屬設置有:從四品典儀、從五品典儀、從六品典儀、從七品典儀、從八品典儀。

===

親王,設長史一人,一等護衛六人,二等護衛六人,三等護衛八人,四品典儀二人、五品典儀二人、六品典儀二人。郡王,設長史一人,一、二、三等護衛共十五人,五、六品典儀共四人。貝勒,設司儀長一人,二、三等護衛共十人,五、六品典儀共三人。貝子以下,只有護衛、典儀并人數遞減。

===

王公府第的屬官都是京職武官。王府長史是正三品,一等護衛是從三品,貝勒第司儀長是正四品,二等護衛、四品典儀是從四品,三等護衛、五品典儀是從五品。

===

典儀是王公府第的屬官,在熹妃是雍正格格的情況下,淩柱不可能去擔任其他王公府第的屬官,其他皇子也不可能任命他當自己府上的典儀。因此他這個四品典儀,應該就是雍親王府典儀。

===

而雍親王府的典儀,由雍正自己任命。

===

換句話說,淩柱這個四品典儀的官,應該就是雍正給的,讓自己的女人和兒子臉面上沒那麽難看,就如他給寵妾側福晉李氏的阿瑪捐了一個知府的官銜一樣。

===

然後這裏還有一個隐晦的含義,那就是淩柱在擔任典儀之前,沒有在其他衙門擔任過官職。

===

雍正在皇子時代不可能随便插手其他衙門的人事調動,那是皇帝的權利。他不會将其他衙門的官員調到自己府上當典儀,那是和皇帝搶人,以雍正的小心謹慎不可能幹出這種事情來。

===

因此只能是淩柱之前沒官職,被雍正直接提拔到府上當小官。

===

查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第四子多羅貝勒胤禛,康熙十七年戊午十月三十日寅時德妃烏雅氏出,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羅貝勒,嫡妃納喇氏參軍統領費揚古之女,侍妾李氏李文璧之女。

===

第八子多羅貝勒胤禩,康熙二十年酉二月初十日未時良嫔衛氏出,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多羅貝勒,嫡妃郭羅洛氏和碩額驸明尚之女,庶妃王氏典儀阿爾法之女。

===

可以看見在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上,李氏的阿瑪前面還沒有官職,但八阿哥胤禩的庶妃王氏那裏,她阿瑪是有官職的,也是典儀。

===

在康熙四十五年,弘晖可是已經死了,雍正的子嗣就只有李氏所生的兩子一女,但寵妾李氏都是如此待遇,更何況是還沒得到雍正寵愛熹妃,連上玉牒的資格都沒有。

===

這裏康熙四十五年了,李氏還是寫的侍妾,而非側妃和庶妃。那麽她在這之前的身份應該不是側福晉,并不是大家以為的生了弘時就請封了側福晉,但是她得寵又生了那麽多孩子,一個庶福晉位子,我覺得是沒問題的。

===

衆所周知,熹妃進雍正後院,前面幾年都不得寵,後面是雍正得了時疫,她侍疾伺候得好,才得到些寵愛生下了乾隆。

===

那麽在熹妃剛剛入府那段時間,雍正應該不會立馬提拔淩柱。

===

綜合上面的考據,我寫熹妃剛剛被指婚的時候,她阿瑪淩柱是白身并不誇張,而是有理有據。寫李氏是庶福晉,而非側福晉,也不是給我女主開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