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尋求解決之法

尋求解決之法

4章修

翌日,沈七零在路口買包子時,也發現了學校收支嚴重不平的事。如果沒有財政補貼,校長就是賣血也支撐不起學校運轉。

路上偶遇報童叫賣,沈七零喊住人,挑選着買了幾份報紙。

沈七零腋下夾着報紙,嘴裏咬着包子,手中攤開一份,費勁的辨認着今日報紙內容。

報童收着錢,還再推薦,“最後一份滬市生活報,先生不要嗎?有馮小姐和張少帥相識相戀的故事,獨此一家,先到先得。”

“等等,我昨天聽你說,他倆還沒見過面,怎麽今天不止感情線,連感情都出來了?”

報童嘿嘿的笑了兩聲,“您也說昨天了,那麽長時間了,咱們張少帥是什麽人,那是男人中的男人,是個姑娘只要見到他都得愛上他。馮小姐再厲害不也是個姑娘嘛”

“你小子還興盲目崇拜那一套。”這還歪理一套一套的,沈七零趕時間,沒和他繼續深扯,到底還是另外又掏錢買了份生活報。

趁着上午沒課,沈七零在辦公室翻這一周以來的報紙,

昨日碼頭大火,火光沖天,沉了兩艘船。

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女明星梅羽衣解放乳~房言論造議員攻擊。

強華紡織廠招工。

政務次長馮鍛章捐款五萬元給聖約翰大學。

……

Advertisement

李公館招鋼琴老師。

就他了。

第一節早課的鈴聲響起,湯長澤起身出去上課。周延煦還在備課。

沈七零走過去,“周老師,上午也沒課?”

周延煦是個性格溫和的中年男子,三十多歲,帶着兒子住在學校的宿舍。平時和沈七零也說上幾句,所以沈七零特意來聊天也不會顯得突兀。

“上午兩節沒課,沈老師來的也挺早的,還以為您上午沒課會在家休息呢?”

學校對這一塊一向很寬松,只要不耽誤上課,對老師們的考勤沒有強制要求。

“這不是家裏閑着也沒事。周老師在校時間久,我有一事不解,想向您請教”

周延煦放下材料,“您請說?”

“我們學校學費一學期可是四元?”

“是”

“老師們工資三十,還另有補貼?”

“是。”周老師補充了句,“王副校長工資60元。”

“這就是我疑惑之處,明顯,僅僅以學費來說,并不能支持學校開支”

“這也難怪您疑惑,我們學校在所有私立學校中是收費最低的了,而且生源較少,沒有任何財政補助,看起來确實是難以為繼。”

沈七零知道下面才是重點。

“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由校長補貼的,校長雖然是家中次子,但名下有幾處産業,郊區也有大片田地租給了農戶。這也是學校經費一直以來的來源。”

“是何産業?”

“好像是一處銀樓,還有一家書店,其他都轉了出去平時也就收收租金。”

維持家裏平時生計還好,但是要辦學校總覺得差些,聽着都不像賺錢的産業。

“另外校長曾說過,他有一好友,乃是晶報的老板,每月會向學校捐助一筆錢。”周延煦停頓幾秒,“前些日子,報紙改名了,現在叫……”話到嘴邊,周延煦一時沒沒想起來。

“新晶報。”想起早晨買的幾份報紙,沈七零回道。

周延煦點點頭,“是叫這名。”

只不過這份報紙風格太雜,廣告小說時評什麽都有,辦公室的四個人除了沈七零,也沒人訂過。

周延煦日常看的也是申報和戲報。

沈七零低眉沉思,新晶報?學校的窘迫是跟報紙改制有關,還是蔣校長的産業出了變故。

周延煦,“像我們學校這種私立小學,若不是有校長家裏産業維持着,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沈七零,“其他私立學校也存在這種情況嗎?”

“嗯……一來剛才我也提過,私立學校收費一般來說都比較高,至少都是我們學校兩倍以上,其他就是他們會有固定的捐助,政府也會有補貼。”

這也是沈七零奇怪的地方,他以前就聽過民國政府重視教育,教育經費之處占比很大,老師工資也很高,就拿大家都知道的徐志摩來說,收入之高,否則也不會養得起陸小曼。

只不過現在的民國和他原本歷史上的民國略不一樣,袁世凱不僅沒有登基,連這個人都沒有聽過。也不知道是平行空間還是有穿越大神閃過翅膀影響了歷史走向。

“那我們學校就沒考慮過争取政府補助嗎?”

周延煦沉默了幾秒,“我們學校情況不太一樣。您也知道,我們學校是一所私立的學校,且男女皆可就讀。高小男女分校是學校令規定的,我們學校這種情況是不符合要求的。雖說現在女同學已經畢業了,但這個事情當時曾惹得沸沸揚揚,若不是校長家中長輩和同學從中調和,學校當時已經可能就辦不下去了。”

所以雖然做不了這樣的人,但是沈七零還是很敬佩這種一心為教育的人。

尤其還能為了教育資金,放棄他讀書人的原則,去翻譯大尺度外文小說。

得了答案,沈七零也算心底有了譜,低頭看到周延煦桌上的報紙,頭條正是梅苑骅今晚在金玉堂登臺演出的消息,“周老師,晚上可是要去看演出?”

談到心頭好,周延煦心情放松了不少,“是啊,這是梅大師第二次來上海了,上次來還是去年,當時就是一票難求。今年若不是方玉峥同學在金玉堂工作的父親,怕是要錯過梅大師的這次演出了。”

好吧,雖然不感興趣,但是微笑還是要有的。不過還是要感嘆一句無論是什麽年代,有熟人還真是能成事。

下午上完前兩節課,沈七零打算把稿子還回去,一到門口拐角就聽到說話聲。

“風過留痕,你別以為自己做的事沒人知道,蔣家是門風是代代傳下來的,切不可壞在你我之手。”

“這次的事我替你遮過去了,別在有下次。我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情況沒有好轉,也別怪做兄長的不幫你。”

沈七零想捂住耳朵,怎麽每次不是撿到不該撿的,就是聽到不該聽的。

不過看樣子學校情況還真是不容樂觀,沈七零一直等兩人離開了,才進屋把書稿還回去。

然後按照計劃,出門坐車來到了孫公館。

只不過不湊巧,找的人不在。

“沈先生,小姐去孤兒院了,還沒回來”

問了地址,沈七零又坐車來到了孤兒院。

車行到一半,看到了新晶報的招牌,急忙出聲,“停一下。”

穿着白色短褂的車夫穩穩地停住,滿頭的汗來不及擦,“先生,還沒到地方。”

沈七零,“您先稍等,我……”

沈七零是打算去新晶報探探情況的,手剛掏進口袋打算掏錢結賬,就暼到一個人先他一步停在了報社門口。

手拄着拐杖,左手上是翠玉的扳指,身形瘦矍,肩膀因為咳嗽微微抖動,剛下車,報社就出來一個人迎了上去。

沈七零看着新晶報的大門,改變了主意,沒再繼續過去,心下着王副校長出現在這裏的意圖。

車夫見沈七零突然的停住,小心翼翼的問道,“先生,要下車?”

沈七零嘴角抿起,眼中凝起愁緒,“走吧,去孤兒院。”

*

等到了地方,沈七零結了賬在門口下了車。

和後世的孤兒院不同,此處破舊的很,孤兒院門口,幾個孩子圍着一個女子,那女子面前有個小爐子,火上面放着鐵鉗子,正在烤着橘子。

“等吃了烤橘子,咳嗽就好了。”聲音輕柔,撫慰着孩子們。

這就是救了沈七零和養父的人,孫安小姐。

沈七零一直等到她将橘子烤好,給孩子們分下去,才去給孫小姐打招呼。

他其實不太會跟孫小姐相處,這位孫小姐性格十分的內斂,總是像藏着心事一樣。

兩人來到一旁,沈七零如實說了學校的情況。孫安聽完,眉目輕蹙,眼神憂郁,“多謝沈先生相告。”

沈七零,“蔣校長家中可是出了什麽變故?”

孫安思索一番後,搖搖頭,“不曾聽說。”

她從蔣家搬走後,和蔣家的聯系也少了許多,有些事孫安也不清楚,“我這兩日打聽一下。”

沈七零,“再好不過,聽說晶報往日一直資助學校,孫小姐是否了解內情?”

孫安有些落寞,點點頭,“晶報原先的負責人是章國钊先生,他身體不适,出國療養了,現在什麽情況,我不太了解。”

章先生算是她和蔣林風的師兄,對他們二人一直都很照顧,只是他一直都有眼疾,年前的時候聽說德國有位醫生尤擅眼科手術,多方打聽後将報社托付給他人後,家裏人陪着他出國治眼了。

沈七零:換了負責人?

孫安小姐,“你若是想知道,我幫着打聽打聽。”

沈七的,“麻煩孫小姐了。”

只有搞明白學校為何資金短缺,才能想辦法解決,其實即便是不為了學校的孩子們,不為了孫小姐,為了自己,他也想保住學校,保住自己的工作,畢竟他可是預支了工資才勉強的維持生活。

還有外債沒還清,要是再沒了工作,他只能去碼頭扛麻袋了。

他這身子板,真去抗麻袋,估計一周都撐不過。

和孫小姐告辭後,沈七零趁着天色還早來到了《社會日報》的辦公樓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