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升學

升學

16章修

早晨沈七零去了一趟《社會日報》編輯部,郭總編給他帶來了新的信息。

郭總編,“我和《新晶報》的總編聊過了。”

沈七零,“被拒絕了?”

郭總編點點頭,“你也別擔心,這事來日方長。沒有《新晶報》還有其他途徑,張盛年來滬,還親自将蔣校長接走,多少眼睛盯着來,無意中也算是給蔣校長撐了腰,你們學校短期是沒有什麽問題。”

沈七零初到上海,還真不知道蔣校長和大名鼎鼎的張盛年有關系。

那日和孫傑小姐見面後,沈七零沒再見過孫安小姐,只是托人傳了口音,告訴她事情已經辦妥。

只是沒想到出現的這位張少帥居然和校長有關,還暗中幫了忙,要早知如此,當日他就不會向孫安小姐提及學校之事。

趁着時間尚早,沈七零向郭總編打聽道,“郭總編是否知道蔣校長訂過婚的事?”

郭總編,“這件事幾乎大半個上海灘的人都聽過,你初來乍到才不清楚。”

既然答應過沈七零幫他忙,郭總編也沒藏着掖着,将知道的一一道來,“當今華國內憂外患,馮總統雖居總統一職,可實際軍閥割據自成派系,其中東北的張家軍風頭最盛。張大帥雄兵東北,意在中原,如今張家長子和馮家訂婚,形成合縱之勢。可要說張家的野心,就不得不提張家和蔣家的婚事,蔣家書香傳家,在這上海最是清貴,張家若真意在天下,和蔣家訂婚,勢必也能洗掉張家悍匪出身的名聲。”

沈七零,“所以蔣校長是和張大帥的女兒定的婚。”還是一場政治聯姻。

郭總編,“張大帥沒有嫡親的女兒,準确來說是張大帥的義女。這場婚事從開始就備受矚目,原本一年前要準備成親的,只是女方在來滬途中失蹤,才不了了之。”

沈七零,“有些奇怪,蔣家這種出身不是最愛惜羽毛,怎麽會同意讓嫡子娶一個軍閥的義女。”

郭總編搖搖頭,“這其中緣由我也不解,估計只有當事人才清楚了。”

Advertisement

未婚妻失蹤一年,婚事也沒取消嗎?難道這其中另有隐情。

“李淳在李家備受寵愛,這些日子你差不多也感受的到。”所以她才更要提醒沈七零,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你想給學校幫忙沒錯,可一旦李家衆人發覺你為李淳教課的目的是為了搭上李司長,難保他們不會多想。”

郭總編幾乎是警告的語氣,提醒沈七零,“李家孩子不是誰都能利用的。”

說句難聽的,誰也不知道李家是怎麽想的,這事處理不好很容易就是雞飛蛋打,偷雞不成蝕把米。

“你一個沒有根基的外地人,若是得罪了李家……”後面的話郭總編沒有說,只是再次提醒沈七零,“你一定要考慮清楚。”

這也是沈七零一直猶豫不決的原因,李淳幾乎是每個李家人的心尖尖,他一言一行放到有心人眼中,也許不僅幫不上忙,還會給學校惹麻煩。

因為學校還有課,沈七零只能帶着一肚子疑問去了學校。

中午下了課,沈七零收拾好教案将材料放到辦公室就往食堂走去。

夏天悶熱,多數都會選擇在院子的葡萄藤下用餐。除了老師,也有幾位離家遠的學生選擇在學校用餐。

葡萄漸熟,平時藤架旁邊總會圍着幾個孩子研究哪個葡萄快熟了。這次沈七零到達小院,發現孩子們都安穩的坐在座上,周延煦的兒子和幾位同學坐在一起安靜的用餐。

真是難得放松的時候。

沈七零給周延煦、李月河打了招呼。拿了餐具去打飯。

咦,換人了,原本湯長澤的位置換成了一位身高略矮,偏瘦的男子。

“是沈老師吧,在下周華,前幾日請假回了老家一趟,和您也一直沒見過,日後多多指教。”

“原來是周老師,幸會。”

沈七零佩服學校的一點,就是廚子從來沒個正兒八經的,這位周華作為湯長澤的前輩,也是一邊負責着學校的化學課,一邊兼職廚師。

不知道是張盛年的到訪起了作用,還是孫小姐的那筆錢被用上了,土豆裏終于見肉了,一天到晚的饅頭也換成了包子和饅頭。

沈七零端着飯落座後,兩位校長也過來用餐。

孩子們都站起來給校長問好,老師們相互打了招呼後,兩位校長去屋裏打飯。

沈七零看了兩圈,沒看到湯長澤,“湯老師還沒回來?”

周延煦壓低聲音,“他們家裏來了信,說是病了,請兩天假。”

李月河挑眉,不置可否。每年都要來這麽幾次,只不過之前沒耽誤過上課,看來湯長澤那位叔叔這次接到的任務挺重。

兩位校長打了飯回來後在剩餘的那張凳子上落座。

王副校長吃飯時奉行食不言寝不語,一般不講話。

蔣校長趁着用餐前将事情安排下去,“湯老師請了假,這兩天課調整一下,新的課表出來了麻煩李老師餐後去我辦公室拿一趟貼到教室裏。另外,最重要就是明年升學考試,前幾日教育上的陶先生透露明年初中入學考試部分學校已經十取一,二十取一等。之前也征求過孩子意見,大多數都是想着能繼續讀書,既然如此,我們作為先生更要不遺餘力。明年的考試不過求學路上的第一道關卡,希望各位老師能早做打算,在各自的學科上盡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

沈七零看着不遠處豎着耳朵偷聽的孩子,心底一顫,這不算一個好的時代,戰亂、貧窮、壓迫……可對知識的渴望,對和平的期待,讓他們沒有被壓垮,無論少年還是成人,始終沒有停止不斷掙紮、奮鬥的腳步。

他們有些人胸懷天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有些人裝的是這一方校園,幾十個學生,但也正是有這些人,如一顆顆星辰點亮了夜幕,沖破了雲霭,點燃了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希望。

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做不了炬火,也願是給熊熊火焰添柴的人。

*

下了課,婉拒了李公館開車送家的好意,沿着江邊一路朝印象中的餐館趕去。

仍然沒有見到上次的客人,整個店裏除了老板就是老板娘,前幾次也是如此,生意看着差到離譜,簡直辜負了它的口味。

老板娘在後廚,聽到動靜出來。沈七零這次點了碗西紅柿打鹵面。回想之前,工作後他獨身一人在遠離家鄉的小縣城組了房子,經常加班,回去晚了,就會給自己煮一碗西紅柿面,面是泡面。

老板娘端上面後,接着又從後廚端來一碟泡菜,“這是自己腌的蘿蔔,客人不嫌棄可以嘗下。”

“多謝。”

看着老板娘送完泡菜就走,沈七零趕緊喊住了人,“老板娘,請留步。”

“客人可是還有其他需要”

沈七零搖搖頭,“在下只是有個建議,可能唐突了些。”

老板娘顯然并不在意,态度極好的說道,“客人但說無妨。”

沈七零直言不諱道,“這幾次來用餐,不知碰巧還是什麽原因,店裏着實冷清了些,現在這街道上人來來往往,并不算少,此處也算繁華,從食客的角度說無論是馄饨還是面口味都不錯,店裏這般冷清,老板娘可想過也做一下廣告試試,畢竟現在很多店鋪都會在報紙上打廣告。”

老板娘掩嘴笑了下,瞥了一眼廚房,打趣道,“多謝客人好意,只是我家廚師人不甚勤快,這人少恰是他求之不得。”

這就是借口了,想來是有什麽不方便說的原因,否則看老板老板娘衣着,也不像特別富裕的模樣,怎麽會不想客人多呢。

臨走,老板娘送了些泡菜,說是做多了,夏天的東西不好放,吃了不心疼,壞了疼,免費送了些給沈七零。

還真是難得大方的人,沈七零沒拒絕,惦記着下次買些回禮或者多來吃幾次飯。

看着路邊匆匆而過的行人和車馬,沈七零有點沖動想騎上高頭大馬試試,只是時機不對,他還是選擇走了幾步做電車回家。

付了錢找了最後一排坐下,車上是下班的女工,穿着一樣的制服,都是十七八的年齡,大都安安靜靜的坐車。

極其個別的姑娘小聲和同座的女子說着周末工廠裏學習班的事,說着想去認些字,能寫寫畫畫自己的名字,而且是女先生,家裏估計也會同意。

路上上去下去,來來往往換了不少人,直到上來一個姑娘,年齡有十八九歲,穿着淺色的襖裙,沈七零認出是早晨剛見過年隔壁的那對姐妹中的妹妹。

錢星看着有些慌張,環視了一下車廂,最後和沈七零坐到了一排,雖然隔了幾個位置,但和早晨的态度相比,已經是意料之外的選擇。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