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沈陽
沈陽
81章
“你有什麽想法?”
雖然側臉望過去一樣的無甚表情,但偶爾輕蹙的眉頭還是暴露出了李月河的心境,沈七零看着都有些抱歉了。
“我的先生曾告誡過我們,他說德行遠比學識更重要,你可以沒有學識,但不可不修德行,厚德載物,篤行至善。品德的培育即是基礎也是目的。我想我們學校的孩子至少應該具有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
李月河擡眼看了看沈七零,睫毛輕斂,點點頭,“那就明天早晨大家碰個頭,商量一下,我們幾個老師給所有班都開個班會,好好交代一下,校長那裏,明日差不多他也該回來了,等回來我會跟他說的。”
以上輩子家長會的經驗,沈七零提議道,“是否要把家長也喊來,一起談一談?”
把家長喊來?學校并沒有這個先例,“開班會時先征求一下同學們的意見。”
主要是李月河并不認為這些孩子的父母有時間,來着讀書的孩子家裏條件都不算很好,做一天工,掙一日的工錢,可能就是一家幾口這幾日吃用的來源。除了個別家裏條件好的,大多數都耽誤不起。
沈七零尊重她的意見,“那好,時間也不早了,我回去了,我們都想想明日該如何說,李老師也早些休息吧。”
離家兩千公裏的沈陽,除了适應東北寒冷的氣候,安頓好妹妹後,孫傑就忙碌在新醫院的種種事項中。
幾乎天天裹着大衣奔波在醫院和校舍之間。
一開始還覺得的可能會不适應,擔心會水土不服,沒想到自己的身體遠遠比料想的要好的多,很快就适應了這裏的環境。
在家呆了幾天後,孫安也提出給姐姐幫忙。
孫傑欣慰于妹妹能擺脫心結,也是盡一切可能引領她,發揮所學。
原本孫安就是得到孫家老爺子的真傳,雖說現在中醫勢頭被西醫所壓,但千百年的傳統,不少老百姓還是對中醫更加信服,而且她也相信,老祖宗的智慧并不會比這些外國人差到哪裏去。
Advertisement
看着妹妹開始手不釋卷,研讀醫書,整理藥材,求疫病良方,她才放下心來。
至小她立志學醫救死扶傷,也被父親寄予厚望,加之很小就在外求學,錯過了妹妹成長的關鍵時刻,兩人總顯得親近不足,她有心彌補,可總是不得其法。她性子偏執,偏偏又凡事悶在心裏,也許是年幼時在蔣家待過的緣故,挂念着蔣家那位少爺,結果不過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離開上海也好,這裏雖然不及上海繁華,可也不缺吃穿,人也沒了往日的憂愁善感,人看着還開朗了些,與父親寄去電報,也能讓他放下心來。
在新醫院和校舍的落地上,譚玉灣的那批不斷送來的醫療用品和器械着實起了大作用。
現在大小戰争不斷,運輸不易,譚玉灣的這批醫療用品器械在上海都很珍貴,更遑論是這片與之相比醫療條件更加是稍顯不足的土地上。
這批物資是晚唐晚晴他們一行人陸續到達的,等唐晚晴給張大帥說了這個驚喜後,讓見多識廣的張大帥都變了色,等聽她說完這批物資來路後,連連點頭,說不能讓傅佩芳白吃這個虧,要唐晚晴準備嫁妝,怎麽隆重怎麽來。
只是等唐晚晴離開,房間僅剩下張大帥和少帥兩父子後,張大帥沉下了臉,唐晚晴所說的緣故,他是一個字不信。
一個剛找回家的堂妹,一批不可估值的的醫療物資,在他看來沒有可比性,別說是一個堂妹了,拿出這批貨,他十個妹妹也能安然無恙,一個看似合理實則蹩腳的理由,讓他不得不審視這位譚公子。
“你晚晴姨不是說孫大夫和這位譚公子很熟,還是她引薦過來的,你抽個空和孫大夫見個面,打聽一下這個姓譚的到底什麽路數。要是有必要安排人去一趟上海。另外,敬年的婚事你上上心,他身邊那個華璇珠路數不正,當小的還行,正妻是絕不可能。”
後面一段話,張盛年自動忽略,老頭子不會真以為自己不知道敬年不回他電報的事情吧,“譚家的事我會盯着的,今晚我訂了餐廳,邀請孫大夫,犒勞她這段時間的辛苦。”張盛年撸了撸袖子,看了眼時間,“差不多也到時間了,不能讓女士久等,我先走了。”
張盛年起身,拿起大衣,戴好帽子,就走。
看着推開門就要離開的人,張大帥一個梨子扔過去,被人熟練的側身躲過了,“臭小子,你弟弟的事,別忘了。”
張盛年擺擺手,迎着寒風,走進了風雪中,門口的警衛員順勢關上門,也關上了張大帥不滿的怒斥聲。
疫病過後的沈陽,逐漸的恢複了過來,風雪中沿街的店鋪燈火通明,車輛在街道穿行而過,張盛年坐在後排,手撐着隐隐發痛的太陽穴。
這幾日休息不好,晚上總是會夢到少年時候的事情,夢裏他背着一個比自己清瘦的孩子,走在無垠的雪地中,雪很厚,每一腳都到了膝蓋上,雪夜的晚上也又很亮,亮白如晝,很容易就迷失方向。
那是他人生中最惶恐無助的時候,他斷斷續續的和背上的人說話,唯恐怕他斷了生機,離開自己……
只是這些年他終究失去了他的蹤跡。
也許他該親自再去一趟上海。
第二日的清晨,李月河、沈七零以及大小周老師、湯老師碰面開了個短會後,基本上就把事給定下了。
“起”
“禮”
“請坐”
沈七零将材料放到講桌上,環視着下面端坐的同學們,“正式上課前,想跟同學們分享一個故事。”
沈七零曾看過一個謠言的公式,謠言傳播等于事情的重要性乘以事情的模糊性,而人的自我保護機制又會對負面的消息尤其敏感,造成了負面消息的傳播往往較快。
“一男子趕路,在拐角處突覺得腳下有異物,低頭一看是個白貓,沒了呼吸,不知死因,男子拿起來想丢到垃圾堆,恰此時有人在此處拍照,看到男子拿着一個血糊糊的貓,拍了下來,發到了報紙上。前幾日,開始說這男人惡毒,這貓實在可憐。還有人寫信給報社,說他今日殺貓,明日就敢殺人,一定要好好調查這種人。報社一看這種情況,就在當初拍照的地方調查,還拿出照片給附近的指認”
“你說他呀,我就看着不像好人,手上還有一個疤,一看就像是打架留下來的。”
“我們家以前有個小黃狗,後來就沒了,原來就是他害的。”
“我小孫女,才五歲的娃娃呀,被水淹死了。她乖的很,肯定是被他誘騙過去淹死的,我可憐的孩子呀。”
“報紙立刻将男人的住址和鄰居的采訪快速整理成一篇文章發了出去。”
下面已經有孩子憤憤不平了,都說不是他害的貓咪。
沈七零擺擺手讓大家先安靜。
“這男人在碼頭幹活,原本就幹的是力氣活,同事看到了,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老板,拍拍他的肩膀說,行呀,沒看出來,是個狠的。男人被弄得一頭霧水,直到家門口被扔了垃圾,潑了髒水,房東站出來要趕他出門,他才知道自己惹了什麽麻煩。他試圖找人解釋,可大家都把他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聽到此處,有同學已經急紅了眼,恨不得幫着他去解釋。
“報社采訪到男人工作的地方,事情俨然朝着男人意料之外的方向發展,他成了一個窮兇極惡的人,偷奸耍滑,欺負老人,販賣嬰兒……他不善言辭,也沒人真的去求證事情的真相,他沒有拿到工錢就被趕了出去,老板還被誇獎為懲兇除惡。不少人看到都說,要替天行道,好好的懲罰一下他。男人去無可去,離開了生活幾年的地方,再沒人見過他,多年後他也逐漸成了大家的一個談資,所有人提起他都會懊悔的說道,讓他跑了,不知道又跑到哪裏害人,他這種人就該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