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懷揣夢想
懷揣夢想
商場裏發生的挾持事件,不斷發酵。不但登上了省報,而且電視臺的也過來采訪,并在新聞上播出。
A市治安一向良好,發生這樣的惡性事件,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成為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談資。
而在商場裏救人的洛淵,被各大媒體渲染。人們口中的他,身高八尺,相貌堂堂,身姿矯健,英勇無畏,是新時代的英雄。
沒有現場照片,只在監控上截圖了一段很模糊的視頻,就是這樣的視頻放到了新聞上。人們群衆的火眼金睛,憑着模糊的人影,認出是陶記蒸坊的老板——陳四年。
各大媒體一擁而上,将陶記蒸坊圍的裏三層外三層,要買包子的客人被擠到了圈外。
客人們抱怨,與媒體人拉扯。
媒體人扛着攝像頭,對着烏壓壓的後腦勺,聽到擠到前面的主持人,問陳四年,為何會沖上去救人。
洛淵猛然成為公衆人物,這種不适感讓他感到煩躁。
他冷着一張臉,告訴主持人,他只是個普通老百姓,當時那種情況,換成誰都會去救人的。他這謙虛的話語,讓現場的主持人大為贊賞,他們要宣傳的就是這種謙遜、低調而又無畏的精神。
于是,“陳四年”的生活被無限放大。他原是個小工人,下崗後靠着擺攤,賺到了第一桶金,開了包子店,生活枯燥且平淡。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他依然有一顆火熱的心,在商場發生劫持事件時,不顧自己的安穩解救了人質,制服了歹徒。
而“陳四年”曾經酗酒、家暴的事,無人提及,被無情的掩埋。
當媒體再次得知,“陳四年”的書法連省大的教授都親自上門請教時,他被渲染成了的一個為了生活,不得不起早貪黑地幹活,在這些苦難中,依然懷揣着書法夢想的人。
陶瑤看着省報上的報道,嘴角止不住的抽、搐。
早知道會有免費宣傳,她何苦花錢打廣告。
Advertisement
店裏的電話快被打爆了,那些嗅覺靈敏的記者,竟然在報紙上找到了電話,輪番轟炸,加盟商的電話幾乎打不進來。陶瑤一生氣,就把電話線拔了。
她心疼廣告錢的同時,又心疼電話費,這個時候拉一條電話線多不容易啊。
同樣看到報道的陳十斤和唐夢琴,險些厥過去。他們本身年紀就大,受不得一點兒刺激,唯一的兒子竟然跟歹徒搏鬥,萬一出點啥事,他們的後半輩子怎麽過。
陳四年不孝順的時候,他們很鐵不成鋼,巴不得沒有這個兒子。可現在陳四年完全變了一個人,孝順,懂事,又顧家。
這些日子,隔三差五地來看他們老兩口,他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要是出事,老兩口怕是也要跟着一起去了。
恰好陳四年的大姐過來,老兩口就纏着陳大萍,要去看陳四年。
大萍也是看了報道,擔心陳四年才來的,父母一說她就答應了。
陳大萍叫了個車,陳父陳母本來覺得打車花錢,可為了兒子,只好忍了。
到了小區,陳大萍按照記憶,找到了陳四年的家,敲了半天門沒人開。
樓下的張姐聽見敲門聲,見是三個陌生人,警惕地問:“你們找誰?”陳四年見義勇為的事見了報,好多人在打聽他,她怕是那些人。
陳大萍道:“我是四年的大姐,這是我爸媽,我們怕四年出事,過來看看。”
張姐長舒了一口氣,“他們兩口子在店裏呢,你們去店裏找他。”
“他開店了?”陳大萍還不知道。
“是啊,陶記蒸坊,離這裏不遠,在服裝市場那裏。”
陳大萍問了具體地址,又帶着父母趕去店裏。
店裏排隊的人很多,有客人,也有記者,有的扛着攝像頭,有的拿着相機。
陳大萍拉着父母,擠到人群裏,“陳四年!陳四年!”她連續叫了兩聲,沒有人應。
旁邊的人道:“別喊了,他們不會出來的,最近來找他們的人太多了。”
陳大萍瞥他一眼,”我是他大姐,陳四年!陳四年!”
那人愣了愣,随即狂喜,“原來是大姐啊,大姐,你跟我們說說陳四年小時候的事,他……”
“說什麽說!你管誰叫大姐,我又不認識你。”陳大萍兇了那人幾句,拉着父母擠到最前面,對着青頭道:“小夥子,你去叫陳四年出來,就說他大姐來了。”
青頭上下打量了下陳大萍,猜到她是原主陳四年的大姐。直接把他們拉過來,打開後面的門,讓他們進去了。
裏面安靜多了,陶瑤和陳四年正在包包子,猛然見到三人,都愣住了。
唐愛琴直接沖了過去,抓住陳四年,上下左右前前後後看了一個遍。見他全須全尾的,沒有受傷,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你這孩子,怎麽什麽都敢沖啊,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你讓爸媽怎麽活啊。”說着就哭了起來。
陳十斤也責怪道:“咱們家不需要英雄,爸媽只希望你好好的活着。”
陳大萍跟着抹眼淚,“爸媽說的對,咱們家就你一顆獨苗,你可千萬別出事。以後再遇到這種事,咱們躲的遠遠的,誰愛當英雄,誰去當。”
洛淵有些不知所措,在他漫長的生命裏,都是一個人,從不曾有親情的牽絆。他們看似責怪,實則擔心的話語,讓他的心裏升起一股異樣的感覺。
陶瑤見他犯傻,碰了他下,讓他說話。
洛淵硬邦邦地道:“我知道,下次不會了。”
得到兒子的保證,唐愛琴止了哭聲,抹掉臉上的淚,又仔仔細細地看了陳四年,才在他的攙扶下坐下。
她打量十幾平米的操作間道:“你們什麽時候開的店?沒聽你提起過。”
“開了些日子了。”洛淵給他們倒茶,“我和瑤瑤都下崗了,總得找點營生。”
“那倒是,生意好嗎?”
陳大萍喝了口茶,笑道:“媽,你是不是糊塗了,你看看外面排隊的人就知道生意有多好了。”她瞥了正在包包子的陶瑤一眼,“還是瑤瑤能幹。”
她知道以陳四年的德性,是幹不好的。
陶瑤擡起頭來,笑道:“大姐說的哪裏話,四年也幫了不少忙。”
陳大萍頓時心情舒暢了,這弟妹好,不但把陳四年管好了,還開了店,而且也會講話。她上前姐妹好的挽住了陶瑤的胳膊,“四年娶了你,是他的福氣。”
她白了陳四年一眼,“以後你要好好待瑤瑤,知不知道?”
洛淵不自然地撇過臉,輕聲道:“知道了。”他又忍不住看向陶瑤,陶瑤笑着,眼睛彎成了月牙,便也彎起了唇角。
老兩口和陳大萍又坐了會兒,怕耽誤他們做生意便說要走。
陶瑤給他們裝了兩兜子包子,還跟大萍說,想吃包子随時來店裏拿。
陳大萍樂呵呵的,出了店,跟老兩口說:“你們年紀大了,幫襯不上,也別拖他們後腿。我看瑤瑤是個有福的,以後四年和三個孩子且有好日子過呢。”
唐愛琴道:“我知道的,能不麻煩他們就不麻煩他們。四年比前些年争氣了,我高興都來不及。”
“是這麽個理,咱們走吧,回家嘗嘗瑤瑤的手藝。”
……
老兩口來店裏的第二天,陶瑤就把店關了,挂出了“內部裝修擇日開業”的牌子。整天被人群圍着,生意沒法做,只有等着下一波熱度來了壓下去。
老李上門幾次,他要做加盟商,他看中了陶記蒸坊的商機。
陶瑤趁着關店的幾天,陪着他選店面,做培訓。妖到底活得久,見識多,實操能力強,陶瑤做過一遍,他就會了。
店面選在東區,名字同樣叫陶記蒸坊,加了XX路分店的字樣。老李帶着狼子狼孫們,裝修店面,購置設備,買原材料,用了個把月搞好。
開張那天,搞了個剪彩活動,陶瑤和洛淵都參加了,趕上了熱度的末班車。
店裏一張開,生意就很好。老李笑的合不攏嘴,他就知道跟着洛爺有肉吃。
總店這邊,随着熱度的下降,營業恢複了正常。陶瑤和洛淵不再每天到店裏,他們忙着篩選加盟商。
有了老李打樣,後面的工作順暢多了。
陶瑤打算做本土品牌,只在W省裏開店。地級市控制在四家,縣級市控制在兩家,這樣加盟商拿到手裏的錢多,她也好把控品質。
短短一個月,陶瑤篩選了15家加盟商,統一做培訓,再幫他們選店址。
她在各個城市裏跑,風裏來雨裏去,一個人忙不過來,便帶上了苗玉。苗玉不愧為原書裏的女企業家,無論是替陶瑤培訓,還是給加盟商選店址,都很快上手。
而且她選的店址,無論人流量還是客戶的購買力,都不錯。
随着店鋪一家家的開起來,陶瑤手裏的資金越來越多。苗玉從店員榮升為陶瑤的助理,陶記蒸坊也從一個小小的包子店,成為一家餐飲公司。
租了一間二十方左右的辦公室,作為餐飲公司的注冊地,也是他們起家的根據地。
她看着小小的辦公室,幾把椅子,兩張桌子,豪氣幹雲。在這個世界上,她又有了自己的事業。
可她還需要一套房子,一套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