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終章

終章

永寧十五年,宴山剛滿了二十歲。

這年暮秋九月,也就是他在禦前當差的第三年,被提升為內侍省左班都知,代聖上禀筆,批紅票拟,與時任中書省門下平章事的宋相公內外同權。

雖然他離着最高級別的正三品都都知,還有一步之差,但現任都都知的李茂貞雖是趙璟心腹,但畢竟學識有限,向來只掌管內侍省人事,并不涉及禀筆事。去年他又被派去督建太後陵寝,三年兩載的不會返回,故而,宴山事實上雖無都都知之位 ,卻兼有都都知之權。

然而本朝有不成文之例,可擔任都知之位的內臣,年需四十之上。宴山的年紀顯然差的太多了一些。雖往日偶有破例,也相差無幾,絕無年僅二十便擔任這般高位的內臣。

但出奇的是,原本這個該被各種反對聲音圍攻,被雪花一般的反對奏折淹沒的旨意,從始至終,卻只被零星幾個不識時務,又掀不起什麽波浪的人,提出了質疑。

不只前朝高官重臣保持了無聲的支持,連一向最愛進谏的禦史們也保持了沉默的認可。

畢竟,他們實在怕今日錯過一位清流的宴山,以後會再出來一位無法預料的奸宦。

盡管這兩年宴山也學會了在聖上跟前逢迎和圓滑,但他對外一直用心維護着賢且直的美名,并不時祭出對朝政的真知灼見,這無疑是讓前朝大臣放心的重要砝碼。

那幾份掀不起什麽風浪的反對奏折先是到了宋相公手裏,被批了“呈聖上預覽”,然後到了趙璟手裏。

趙璟看了,見無非就是反對一個年紀問題,并無什麽可揭發的龌蹉黑料,對宴山倒是愈發放心了,直接打給他自己處理。

宴山拿到奏折,執了朱筆,寫下一句:“任後請觀實效。”

自此,宴山便坐實了都知之位。

前有賢相,後有能臣,趙璟也覺輕松許多,況且如今他與皇後感情日趨融洽,永寧十四年中宮誕下嫡長子,賜名趙煥。就此嗣位無憂。

皇後賢德,他能繼續留連各宮美人。

太後康健,他也能坐擁仁孝美名。

Advertisement

如此,他還有什麽不滿足的呢?

只在偶爾夜深人靜時,他會想起那位以身擋煞的宋娘子。如今他坐擁繁華江山、後宮佳麗三千,而她卻青燈孤影。

他不是沒有遺憾、愧疚過。他想補償于她,但是她既為太後許身,就沒有再度回紅塵的道理。

除了名位,他還能如何彌補呢?

好在,他終于等到了一個為他量身定做的機會。

永寧十七年,宴山設計打動太後出面,請趙璟下旨以遠枝宗氏子趙琦,侍大義真人宋南歌膝下,充作養子。

趙璟正惆悵無力彌補,此事自然合他心意。

他終其一生,放蕩花叢 ,或許并不知何為“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而昔日永安宮,卻曾有相守一生的绮夢,得他無意的恩賜,到此終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