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我不情願的來到J大
四·我不情願的來到J大
因為考砸了高考,我被填報志願中的最後一個大學,本省的J大錄取了。
由于巨大的心裏落差,我抱着擺爛的态度走進J大的校園。也許正因為沒拿學校當回事兒,以及被裝在好學生形象的模子裏壓抑太久,大學裏的我判若兩人,除了那顆不被外人察覺的敏感之心始終如一以外,可以說是徹底放飛了自我——
我剃了一個寸頭并染成紅色,形象基本複刻了灌籃高手裏的櫻木花道;
上高數班主任剛從正門進,我下一刻就從正門逃課,搞得老師一臉蒙的問其他人這小子是不是這個班的;
偶爾上一節課,等下課時,大家人擠人人挨人的出教室,我就跳桌子翻窗的跑出去;
有時上個晚課高興了,直接在走廊裏學狼叫。。。
諸如此類,那時的我,異常叛逆,仿佛青春期延後了一般,怎麽出格怎麽來,簡直是脫胎換骨似的轉變。
國慶之後,新生摸底測試。
由于我對這所大學絲毫提不起興趣,所以對學校的政策知之甚少。那些年趕上高等教育制度改革,J大迎着時代的浪潮,推行一種新生選拔機制,即如果在摸底考試中考進前一百,會被選入加強班進行為期一年的特殊學制課程,一年之後,學生可自行選擇學校內的所有科系任意班級。這一年裏,學校會派最優秀的講師來傳授大一及大二的重點基礎課程。其實說白了,就是選一些有潛力的考研選手,沖一沖名校,好給學校掙一掙面子。
對于這些,我不屑一顧,彼時我的信條只有網絡上流傳很廣的上大學必做三件事——逃課,談戀愛,挂科。于是乎,我絲毫沒有把這場考試放在心上。還記得考完最後一科已是深夜,我和舍友小鵬走在回寝的路上,他大談特談這場考試有多重要,自己得好好把握之類的。
但現實往往走向戲劇化,一周後發榜,我入選了加強班;但小鵬卻沒進入前一百,因為他英語差了點。就這樣我在他詫異的眼光中調離了原寝室。估計他心裏還想着,秋浪這家夥什麽情況,天天逃課也不複習,怎麽随便一考就進前百呢。其實,我也不是很理解,想着這學校的學生水平就這樣嗎。後來我自己回想,可能是因為高考後的假期中,幫忙給我爸朋友家的孩子輔導了高三課程,無形中穩固了之前的知識吧;再加上我高三準備自主招生時把大學的專業課知識也都學過一遍,也許是這兩個因素疊加,使得我僥幸的進入了新生前百分之五。
新生活開始了,加強班。
加強班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由于學生來自全校各大科系,工科、理科、商科、政法等等應有盡有。而且由于大家都是被同期選拔而出的,彼此之前會有共同的經歷,而不會有類似高中從五班進入沖刺班後那種受排擠的感覺。強化班歸屬于理學院,所有的學生被等分成三個班,分班的方式則是按排列順序分,即第一名在一班,第二名在二班,以此類推。我是在一班,後來得知當時考試的名次應該是四十多名。
強化班的氛圍也是不一樣的,之前呢,我是大搖大擺的逃課,而且基本大家三五成群的逃。可現在這個班級上課甚至還要提前來占座。強化班是把大學前一年半的課程壓縮成大一的兩個學期來上,強度相對會大一些,最開始我沒在意,後來發現如果不坐前排,連課都聽不太懂。其實這我也都不關心,考不過就補考,可後來聽人說補考費還得七八十,出于心疼錢的角度,我還是選擇多聽課吧。
十月末的一個下午,那堂課我依稀記得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由于我來晚了幾分鐘,前排座位已滿,只有中間位置有一個空座,午後陽光把那個在那個位置烤的炙熱,我猶豫了一下,處于要聽好課的,心态還是坐了上去。于是乎,一場邂逅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