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第 2 章

江大柱在清河鎮上是有肉鋪子的,因為退婚這事兒,已經有兩日沒開張了,江錦書也該去鎮上的私塾了。

約摸将将寅時,除了最小的江錦書,另外幾人就都起了。江大柱昨天傍晚就出去趕了一頭毛豬回來。買豬肉的都講究一個新鮮,過夜了的肉不好賣,所以只能早起收拾。江月笙和何芳蘭也得起來幫忙燒水、準備早飯。

江家的房子院子很大,後院裏有靠右側是雞圈、豬圈,右邊是驢棚和堆草料、放殺豬用具的地方。中間空出的一大塊地就是日常宰豬的地兒。

豬圈做了分欄,養了一頭母豬、一頭種豬和兩頭肉豬。要不那麽多人眼饞江家呢。江大柱光在各個村子裏收毛豬賣肉,平均每月就能有二三十兩進賬,除此之外還能幫忙劁豬、殺豬,家裏又養了母豬,還能往外賣小豬仔。比起全靠土裏刨食的,家境自然就寬裕了很多。

殺豬是很髒地方的,所以江家的院子都鋪了平整的青石板,方便沖洗。

江月笙和他娘剛把水燒上,就聽外面有人叫“江屠戶”。是江大柱找來幫忙的三個漢子,都是附近幾戶人家的。一頭豬少說也有個一兩百斤,江大柱一個人自是無可奈何,所以每次都會花點錢或是舍點下水、板油啥的請個把人幫忙,主要就是揪豬、刮毛、收拾地面,不是什麽麻煩事,多得是人願意做。

沒多久,就聽到豬的慘叫聲,一陣接一陣,很是凄厲,膽小的可能還會被吓着,但江家人都已經習慣。漸漸的,叫聲止了下來,這是放完血了。江月笙和何芳蘭又趕緊拿木桶提了滾燙的開水過去,順便端回大半盆熱乎的豬血。一桶桶的開水送過去,接下來還要刮毛、取出板油、內髒等。

解塊就不必了,只需把豬頭弄下來,再将豬縱向剖成兩半,就可以放上驢車拖去鋪子了。到時來買肉的人指着要哪塊兒便砍哪塊兒就行。

一番忙活下來,也要差不多一個時辰,天已經微微亮了。和幾個漢子把地上的豬毛、豬血和家夥什清理幹淨後,江大柱給幾個幫忙的人結了錢,就揣了幾個包子,趕着驢車出門了,他得去趕第一趟大渡船過河。

江月笙和何芳蘭則繼續把豬血緊了(就是加熱凝固)。這東西也有人買,巴掌大小、四指厚的一塊只要一文錢,回去無論是和韭菜一起炒,還是用麻椒、辣子等水煮都不錯,也算是個葷腥,價格還便宜,所以買的人也不少。趁着緊豬血的間隙,還要把牲口都喂了。

一切都弄妥當後,何芳蘭也是要去鋪子裏幫忙的。砍肉、稱肉、算賬、收錢......江大柱一個人有些忙不過來,多是夫妻兩人一起的。這兩年民風逐漸開放,連未出嫁的女子、小哥兒都能出去擺攤,之前月笙也去鋪子上幫過幾次忙,只是後來江廉的娘上門提過一次,大概意思就是覺着他和江廉已有婚約,而江廉又是個讀書人,他一個小哥兒在外面抛頭露面做買賣還是不太妥當,月笙便沒怎麽去過了。

事實上月笙是很喜歡跟着爹娘一起出攤的,看着來來往往的人,聽着叫賣聲、饒價聲,數着一個又一個銅板,所有的一切都讓他覺得很有樂趣。如今沒了婚約,月笙不想再拘着自己,就央着他娘帶了他一起。

何芳蘭本是想拒絕的,鄉下藏不住事兒,退婚的消息肯定已經傳開了,那些人只管看熱鬧,才不會在意誰對誰錯,指不定怎麽編排呢,她怕笙哥兒聽了心裏難受。但看着自家小哥兒明亮的雙眼,她又不忍心了。罷了,去鎮上逛逛也好,左右她跟在身邊,她到要看看誰敢在她面前說閑話。

——————————

就跟何芳蘭想得一樣,月笙和江秀才退婚的事兒在幾個村子都已經傳開了。李輕舟這兩日撐船都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一開始他還有些小小的歡喜,後來就只剩憂心了,也不知那人怎麽樣了,是不是像那些多嘴之人所說,茶飯不思。只可惜他是外人,也不好阻止那些人說三道四,只能在撐船時故意歪一下,吓唬吓唬那些人,打斷他們的議論。

Advertisement

村裏人去鎮上一般都趕得早,李輕舟已經來回跑了兩趟。這下岸邊人不多了,李輕舟船上就只坐了兩個婦人,李輕舟便想再等等,多拉幾個人。

江月笙三人過來時,李輕舟一眼就瞧見了。随了江大柱,江月笙的身量比尋常小哥兒要高挑許多,因為要去鎮上,他換了件艾青色的對襟長衫,腰間系了一根月白腰帶。面容白皙,五官俊秀,一頭青絲用了烏木簪子挽了個發髻。月笙,月笙,真真如那江上的皎皎明月,清冷而又柔和。

李輕舟不知不覺便有些看呆了,等反應過來時,那人已到了近前。

“李船夫,你船上可還坐得下?李船夫?”何芳蘭問了一次沒人應,只得提高音量又問了一次。

“唉唉,坐得下坐得下。”李輕舟忙不疊應了。

何芳蘭這才讓江月笙領着錦書上了船,她也緊跟着上船坐好。何芳蘭經常跟着江大柱在鎮上賣肉,船上的兩個婦人都識得她,哪怕剛剛還在說着江家的熱鬧,這下也堆起笑容和何芳蘭打招呼,又一一誇贊了月笙和錦書。

“各位坐穩當喏。”李輕舟穩了穩心神,吆喝一聲撐起了船。只是總控制不住地想要偷偷看上一眼。一來二去,就被江月笙抓了個正着。二人視線相對,李輕舟沒想到偷看被抓包,忙倉惶移開視線,耳朵卻悄悄紅了個透。

江月笙原本還有些惱,一見這人飛速變紅的耳朵,也消了氣兒,再想到剛剛娘親喊他幾次才應聲,反而浮起了笑容:怎得看着高大俊朗一人,卻是個呆呆愣愣的。

眼角餘光撇到這一笑的李輕舟只感覺自己的心怦怦直跳,似要飛出去一般,這下再也不敢亂看,只專心撐船。

江月笙等人上了岸,先送了錦書去私塾。私塾是鎮上的一位老秀才在自家辦的,姓程,年過五十,中了秀才之後考了多次都未中舉,就回來辦了私塾,教些孩童啓蒙,一個學生一年收五兩銀子的束脩。送錦書上門時,是秀才夫人開門的,但幾人還是尊敬地見了禮,又給了備好的一塊肉,才讓老夫人領着錦書進去。晚些時候再由江大柱來接回去。

之後娘倆兒就去了肉鋪,江大柱幾日沒來,今天生意果然很好,他一個人已是忙得有些焦頭爛額。月笙和何芳蘭也沒耽擱,把竹筐裏的豬血塊擺放好,就幫忙招呼起了客人。何芳蘭幫着稱肉串肉,月笙就負責收錢。月笙打小就聰慧,跟着江大柱學了算學,心算很是厲害,後來和江廉訂親後,江家夫婦覺着也該識些字才好,還請了鎮上的秀才夫郎教了幾年。

每每何芳蘭報出重量,月笙便能很快說出要給多少錢,來買肉的紛紛誇贊江屠戶有個好兒子。

“恭喜江屠戶啊,現在是秀才岳丈了。”一身形瘦削的白面男子樂呵呵地拱手朝江大柱道喜。周圍不知情的人也都紛紛賀喜。

江大柱剁肉“哐”的一聲把刀插在了案板上,正準備開口呵斥,江月笙一把拉住了他。

“這位伯伯說笑了,我與那江秀才并無瓜葛。”小哥兒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卻讓那些賀喜的人一下卡了殼。

“這,這......”那白面男子有些疑惑,看着江大柱面有怒容又不好再問,只好道歉,“唉,看我,這年紀大了就有些糊塗,江老哥可千萬別放在心上。”

江大柱一揮手,哈哈一笑,“沒有的事兒,萬掌櫃今日來可是要買肉,您盡管挑。”

而此時旁邊已有聽了八卦的開始小聲和不知情的人科普起來,萬掌櫃聽了一耳朵,心裏歉疚更甚,要了一只豬後腿、兩斤裏脊肉,便匆匆走了。

其他得了科普的人這下再看月笙,不自覺就帶了幾分同情,月笙全都當作沒看見。依舊面帶微笑,嘴甜的叫着嬸娘、夫郎,惹得那心軟的更加憐惜了,只以為這小哥兒是故作堅強。

買肉的人漸漸少了,月笙便和她娘離了鋪子,去四處逛逛了。兩人先是去了裁縫鋪子,扯了些麻布、棉布,又去買了些油鹽醬醋。路過菜市時,發現有人在賣魚,江家吃豬肉比較多,已經有些時日沒吃魚了,月笙有些饞,便拉了何芳蘭去了那賣魚的攤子。

走近一看,才發現賣魚的正是那船夫李輕舟。

李輕舟送了月笙他們上岸之後回去就沒再送客,而是拿了漁網去撈了十幾條魚,就急急忙忙地過來擺攤了。心心念念着賣些錢去江屠戶的肉攤子上割點肉。

“夫人,可是要買魚,我這魚是剛剛從河裏撈上來的,很,很新鮮。”李輕舟看眼前停了兩道人影,忙擡起頭來,開始推銷,這一看卻有些傻了眼,連帶着後面的話都有些停頓。

“喲,李船夫你這魚瞧着還真是不錯,把那兩條大些的給我吧。”攤子上攏共就剩下四條魚,何芳蘭開口便要了最大的兩條。

“唉,您稍等,”李輕舟麻溜地用草繩串了兩條魚,“這兩條魚一條算您八文錢,您一共給十五文好了。”清水河魚多,魚賣不起價,也用不着過秤,都是憑眼力估摸大小定價的。

何芳蘭經常買東西,知道李輕舟沒喊價,數了十五個銅板遞給李輕舟,還誇贊一聲“李船夫還挺會做生意。”

恰時又有人來買魚,何芳蘭便沒再打擾,擰了魚轉身就要走。

李輕舟急道:“嬸娘鋪上可還有肉?”

“還有些,李船夫要買肉?”

“有些日子沒割肉了,想買些來。”這會兒功夫,李輕舟已經又賣出了一條魚,剩下一條他也沒心思再賣了,他提了剩下的一條魚,背了背簍就站起身,“我可否同嬸娘同去?”

何芳蘭自是沒拒絕,順路而已。

路上一直不說話也有些尴尬,何芳蘭還時不時和李輕舟說兩句,“李船夫”也變成了“輕舟”。

月笙走在何芳蘭另一側,一直沒開口,但這也已經讓李輕舟很滿足了。

到了肉鋪上,李輕舟花了二十文割了兩斤邊角肉。聽聞何芳蘭和月笙要先回去,又表示自己也要回家,正好一道。于是李輕舟的滿足又持續了很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