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章

第 40 章

月笙一早起來就掀開蓋在竹筐上的布瞧了瞧,麥芽已經有小指高,偏黃白色,又細又嫩。

“喲,這麥芽可以剪了做糖了,再長就不好了。”陳秀雲也偏頭瞧了一眼。

月笙拿了水瓢,給麥芽撒了一點水,“成,我先去把糯米給泡上,蒸糯米時再來剪。”

過了小年,月笙就沒去鎮上擺攤兒了,都是李重山和李喬兩個在看顧,李輕舟時不時地去瞧一瞧。月笙則在家和陳秀雲專心忙年,這麥芽就是四五天前發來做麥芽糖的。

糯米泡了兩個多時辰已經微微發脹,月笙生了火,把糯米全部用甑子蒸上,陳秀雲則把麥芽一一剪下來後剁碎。

糯米香味越來越濃,月笙拿了木鏟子試了下,很容易就碾破了,“好了,娘,不用再添火了,可以盛出來了。”

盛出來的糯米飯稍微晾了晾,就和切碎的麥芽混合在了一起,用大瓦罐裝好,放在竈上等它發酵。

等這些忙完,就到了準備午飯的時候。早上蒸的玉米粑粑還有剩,午飯就沒太費心思,只另炒了盤肉絲,煮了缽菘菜湯。

正煮着湯時,李輕舟和重山就回來了。

“麥芽糖做好了?”李輕舟進了竈房幫忙,就發現發麥芽的竹筐已經收起來了。

“哪那麽快,還得發酵呢,少說也還要兩個時辰。”月笙指了指在竈上溫着的瓦罐。

李輕舟撓了撓頭,家裏好些年沒做這東西了,都是大伯母他們做了給送些,他還真記不太清了。“要我幫忙不?”

“還早呢,沒什麽要幫忙的,而且也不怎麽費勁兒。你要是沒什麽事兒,等會兒吃飯了稱幾斤黃豆,去吳嬸娘那兒定板豆腐吧,免得過兩天人家不接活兒了。”

吳嬸娘家就是專門做豆腐的,平日裏買豆腐都是一文錢一塊。但若是要的多,也可以拿黃豆去請她加工,出個幾文錢的加工費就好。臨近過年這幾天,就多是提了黃豆去請他們幫忙打豆腐的。

“成,我吃了飯就去。不過稱幾斤合适?”

Advertisement

“稱個七八斤吧,稍微多做些,到時候炸豆腐丸子,再做些黴豆腐。”

“要不要留豆腐腦?”

“唔,留個幾小碗就行,那個只能吃個鮮,放久了就不好吃了。”

吃了午飯,李輕舟就去稱了七斤黃豆,送到了吳嬸娘家。

“吳嬸娘說了,要明天下午才能去拿豆腐。”豆腐作坊果然忙得很,李輕舟去時,吳嬸娘一家人還在忙着推磨磨豆子,屋檐下靠牆擺了好幾個麻袋,估計都是裝的黃豆。

瓦罐裏麥芽和糯米從上午到下午,一共發酵了三個多時辰,已經出了許多水,能夠準備熬糖了。

幾人用幹淨的棉布把麥芽水全部擠出來,殘渣則留着喂雞鴨。

麥芽水在瓦罐裏“咕嘟咕嘟”開着,月笙拿着木鏟子順着一個方向不停攪拌。麥芽水越來越粘稠,直到瓦罐裏冒出許多泡泡,月笙才把瓦罐端下來。

他倒了一小部分糖漿裝進小瓦罐裏,等晾涼了就可以拿筷子攪着吃。

剩下的則趁着還熱時,不停地拉扯,直到發白變硬。然後就可以切成小塊,裹上炒熟的糯米粉,做成麥芽糖塊。

第二天下午,李輕舟就去吳嬸娘家把豆腐背了回來。七斤豆腐,最後拿回來十六塊豆腐,一罐子豆腐腦,還有些豆渣。

豆腐腦雖然已經涼了,但直接吃滋味也不錯。家裏除了李輕舟兄弟倆喜歡吃鹹豆腐腦,其他人都偏愛甜的。

當天月笙就取了四塊豆腐,上鍋蒸了一小會兒後,全部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擺在竹筐子裏,拿棉布蓋上,放在了角落陰涼處。等過個三四天,豆腐塊就會長一層白毛,到時候在用白酒、鹽、胡椒粉調碗汁兒,沾濕豆腐後裹上一層辣椒面就可以裝進壇子裏,配稀飯饅頭或者拌飯吃都可以,吃一兩個月沒問題。

又拿了幾塊豆腐剁碎了,混着肉末和面粉,炸了許多丸子。至于剩下的豆腐,則用竹籃子裝了,吊在土竈上方,這樣就不容易酸。

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年三十越來越近,家裏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為過年做準備。

炒瓜子、炒花生、打年糕、剪窗花、大掃除、殺雞……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兒做。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終于迎來了大年三十。

一大早,家裏人就都起來了,忙着把院門貼上新的桃符,每個窗子都貼上各式各樣的窗花,走廊上也挂起大紅燈籠。

今天的重頭戲是晚上的團圓飯,早中兩頓便都吃的簡單。

過了中午就要開始準備團圓飯了。

最先準備的就是包餃子,和面的、擀皮兒的、包餃子的,一家五口人都圍在桌子前忙活,連嫣嫣都做的像模像樣。因着過年,餃子餡兒也準備的比較豐富,有韭菜雞蛋、豬肉大蔥、豬肉白菜、韭菜豬肉的。

陳秀雲洗了個銅板包進面皮裏,“我今兒也包個銅板,讨個彩頭,就看你們誰運氣好了。”

“那我今兒可要多吃點餃子,說不定就能碰着了。”月笙打趣道。

李輕舟笑了笑, “那你肯定沒有我和重山吃得多。”

“吃得多也不如正正好。”

———————

月上樹梢時,團圓飯終于備好了。這是這麽多年以來,李輕舟他們吃的最豐盛的一次團圓飯。飯菜擺了滿滿一桌子,最中間是一缽黃豆炖豬腳和一條清蒸魚,除此之外,還有珍珠丸子、粉蒸肉、炸酥肉、白切雞、涼拌豬耳和白菜豆腐,主食則是大白米飯和餃子。

燒紙焚香,祭過祖先之後,李輕舟去院裏燃了炮竹,一家人才上桌吃飯。

每人面前都是一碗餃子,煮過的餃子長的都差不多,從外表看根本看不出哪個裏面有銅板。

月笙一碗餃子快見了底,也沒見着銅板。他夾起最後一個餃子喂進嘴裏,咬了一口就發現了不對。拿出來一看,果然是個銅板,上面還裹着豬肉白菜,只露了一半在外面。

“呀,還是我們月笙運氣好,這就吃到銅板了!明年定能財源滾滾,好運連連了。”哪怕不是自己吃到了,陳秀雲依然十分高興。

“嫂嫂真厲害!”

“那我可要沾沾月笙的光,也争取多賺些錢。”

“都好都好,我們一家人都要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肉喝酒,說說笑笑,這頓飯吃得就格外久……

吃了團圓飯,就該發壓歲錢了。重山和嫣嫣都收了三份壓歲錢,月笙沒想到李輕舟和陳秀雲還給他也準備了壓歲錢,雖然不多,但這種被人珍視的感覺更難得。

大年三十,除舊迎新,按照習俗今夜要守歲,以期祛除邪祟、家人安康、父母長壽,是不能早睡的。

屋裏屋外都點着燈,堂屋裏燃了泥爐,上面溫着熱水,旁邊的凳子上放着瓜子、花生、柿子片、柿餅、麥芽糖等各種小零嘴。

湯圓在院子裏時不時地吠叫,有小孩子們吵吵嚷嚷的人。守歲時小孩子們都不太能靜下來,便會成群結隊地上各家敲門,說上幾句吉利話,讨些零嘴吃。這樣的日子,哪怕平日裏再小氣的人家,也不會吝啬,或多或少都會給一些。

嫣嫣也被李萍萍和幾個小夥伴叫了出去,在外面跑了一陣兒,才兜着各種各樣的幹果炒貨回了家。

嫣嫣到底年紀小,在外面跑了一圈兒就累了,回來沒多久就歪在陳秀雲懷裏睡着了。立香燃了幾根,天已經不早了,陳秀雲和李重山j都被勸回房休息了,只留了月笙和輕舟兩人繼續守歲。

“坐過來點兒,靠着我要舒服些。”李輕舟拍了拍自己的肩。

坐了這麽久,月笙确實覺得脖子有些酸了,也沒矯情,就把椅子挪過去,歪頭靠在了李輕舟肩上。

“累不累,要不要也去睡會兒。”李輕舟把月笙的手抓在手裏揉了揉。

“有點兒累,”從早上起床就一直在忙,不可能不累,“但我想陪着你一起守歲。”

李輕舟把月笙的手抓得更緊了些, “好,我們一起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泥爐裏的柴火發出“噼啪噼啪”的聲響,堂屋裏隐隐傳來低低的說笑聲,直到第一聲雞鳴響起……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又是新的一年開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