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南北縱橫
南北縱橫
三個月後,傅田文研究完萬裏山川城關圖,把細稿和原圖親自送回江南大營。
此時的江南大營不僅有銀槍騎兵、水師、神弓弩,還有步兵,偵哨兵等,人數從原本的三萬五千人達到八萬人衆。
江南兩府的壯漢盡出,民間不僅沒有對征兵一事怨聲載道,還鼓勵家人去參軍,為得是江北百姓而戰。
人們都道:咱們江南江北一直是一個國家,先有國後有家,江南的百姓家裏阖家團圓,江北百姓卻衣不果腹,連粥膳都吃不上,這可真是說不過去。
江南百姓就是以這樣的心境,支持家中男子入伍打仗。
這種思想根源于這片大陸自古以來就是大一統的社會。
從上古周朝軒轅氏,至紛亂的周朝末年慶國初,及如今的慶朝末年。大一統已經經歷兩千年之久,一直以來實行得是道府郡縣分封制,國家是一個整體的思想早已深入民心。
當江北的形勢被人為且合理的宣傳後,江南百姓的同情心被引調起來。江南百姓會有這樣的大義精神是這片大陸自古以來的傳統。
傅田文沿道經過幾大郡縣,從南旋道府到海辰道府,一路觀察過去。
鄉裏的男子雖少,但不是沒有,征民入伍裏有明文規定,家中得留一位成年男子。留下得這位男子要以十戶為一組,幫助組裏的百姓人家承擔田務,以助相鄰共克時艱,一起渡過這段困難的時期。
傅田文在馬車上放緩了呼吸,盡管他想要保證江南無恙,但是天下局勢如此,偏安一隅終歸不是長久計。
他到底是讓這江南入了天下大局。
至江南大營後,傅田文背負重要的行囊,從營中走過。
兵士見他停步敬禮,紛紛喊“傅先生。”
傅田文站定回禮,一路至将帥大營,阻止通報的士兵,同他一起走進營帳。
傅田文入帳後,瞧見那一身黑色戰铠的高壯男人,微笑道:“沈大将軍好生威武。”
“阿文,你來了。”沈晨曦忙從地勢圖上擡頭,向左右一擺手。
南天、段長青等人紛紛向傅田文問好,又陸續退出去。
傅田文一一回應,待人散後解開身後的包裹,笑道:“物歸原主。”
沈晨曦默了默,見他打開行囊,盯着他的側臉道:“我原以為你會把它留給季映雪。”
傅田文笑道:“我問了,他不稀罕。何況,他如今是你我的情報來源,即使看過這山河圖也不會傳去塞外,何況,他是真不稀罕。”
【然則,我見過就等于阿雪見過。】
“你就這麽信任他?”沈晨曦忍不住吃味道。
傅田文嘆氣,睨眼過去:“你又來了。與你相比,我自是更信任他,他可從未讓我失望。”
沈晨曦忍不住氣悶了下,上前打開傅田文帶來的萬裏山河地圖,以及傅田文親手拟定的戰線手稿。
他找到卧秋道府和勝争道府交接處,上面标記為第一,大笑道:“哈哈……好,與我不謀而合。”
“此地相當于古時的荊州。”傅田文一頓,笑道,“意指兵家必争之地。我們渡江容易,但是渡江後的補給線,以及後續行進的方向都以此為根據。”
沈晨曦點頭,跟上道:“我們放棄東都,聯合南蜀道府,圍籠勝争、卧秋地區。我們行動後,北部的鎮北軍得到消息會趁機南下,圍攻金都、東都。
星海道府歐陽氏那邊……你以為呢?”
傅田文指向西面的秦連長牆,感嘆道:“上古周帝當真是很有遠見。這條長牆可退可進。如今阻擋住季氏東進的腳步,以我現今收到的消息,季氏不大動,星海歐陽氏就有可能不會動。
我們和芳芷一起行動。我們對付西南,她對付東北地區,金都、東都的張珏和寧為謙。此後,南北兵馬在此處背靠背,分別向西,向東挺進。
歐陽氏族自古出文儒。若是可以,你可以派人招攬,亦可以留給芳芷。又或者塞外季氏求賢若渴,只待歐陽家送上門去。
但是,無論是季氏還是歐陽家,都越不過你和芳芷圍起來的戰線。”
沈晨曦聞言點頭:“我這西南一線,南蜀人不到生死存亡,不會輕易出手。
我們可以和他們裏應外合聯合起來攻打勝争地區。
荷卿道府張文哲為人搖擺不定,許以利益,可聯合他攻打勝争,再調過頭來收拾張文哲。至于南蜀……”
傅田文心思靈動,早已想道:“南蜀關山難越,易守難攻。倘若天下大定,南蜀自會歸順。
經過江南征兵一事,我知道一點,大一統的思想在百姓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如南蜀這樣的地方,不必去打,到時候他們為商利的目的,都會自動歸順新帝國。”
沈晨曦心中鼓蕩,注意力集中在新帝國三個字上。他喃喃道:“不再恢複慶制嗎?”
傅田文不由笑起:“柳前輩說得對,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是覆水難收、破鏡難圓。慶國祖帝為能慶國在民間根基穩固,娶周末女帝為後,共治天下。
季氏如今把控淩氏後人,自然也是存慶國祖帝般的想法。
然而,王侯将相寧有種乎?
為何名門出身、市井長大的沈晨曦不可以呢?”
沈晨曦被他說得熱血滾湧,好似看到萬裏江山圖上的萬裏山河,壯闊雄偉,具都被他掌握在手。他的聲音都激動地顫抖起來:“阿文,你對我這麽有信心嗎?”
傅田文颔首,笑道:“自然是有的。不過……”
沈晨曦張大虎眼,詫異道:“不過什麽?”
傅田文看向地圖上最北的方向,神色自若而淡定道:“倘若最後你對上的敵人是芳芷呢?”
沈晨曦眸光一閃,避開這個話題。
他贊了一句:“還是阿文見多識廣,不愧是我江南大營的軍師。”
然而,他已經是獨擋一方的将軍,回避不開芳芷這個問題。
沈晨曦還是接回話題,“阿文,你……對芳芷那麽有信心嗎?”
傅田文笑了下。
他轉眸望向一臉慎重的沈晨曦,想起初入沈家時小姑娘那豪爽護兄的性子,含笑道:“你從來不說在北地經歷什麽,但你也從未說過芳芷的不是。你對她都有信心,何來問我一個外人信不信她?”
“呵。”沈晨曦默默地點頭,放開這個話題不談,因為無解。
兩人再就地圖上,未來行徑的方向細節,進行一番商讨。
天色将晚,沈晨曦道:“今夜宿在營內吧。明早可以看看軍勢陣容。如今的江南大營已經煥然一新,氣勢雄渾,可堪一戰。”
傅田文微笑道:“我自然是信你練兵的能力。何況,這裏面還有原本就屬于東郊營,阿雪帶來得數千人。”又搖頭道,“我自有去處。沈大哥,出征在即,請務必保重。我會在杏林備下薄酒一盞,等你們凱旋而歸。”
沈晨曦眷戀地看着他,握緊拳頭。他知道如今肩負的責任已經不能耽于小情小愛,不能再強制地攬他入懷……深吸口氣後,他默默地點頭。
傅田文拱手,轉身離去。
出營地,他都能感覺到背後那道熾熱的目光灼燒着人心。然而,他的步履堅定,坐上竹瀝駕駛的馬車,往南旋道府奔去。
當日到達營地,當日就回去。
二日的馳騁後,傅田文過早春大城的杏林,再往南蜀族人的山間行去。
他繞過南蜀人的寨子,轉道去往山中一處名為太平的莊園。
季映雪在峭崖上孤坐兩日,直到那道身影上山,才豁然站起。
他如同一個望夫石般盼望心上人歸來,但見他回來,如流雲般浮蕩的心落回原處,安穩了。
傅田文瞧向奔來的季映雪,心疼道:“怎麽不在屋內等我?”
“我給你算着時間,估摸你該回來。我處理完消息後無事可做,就出來等你。阿文,他沒對你做什麽吧?”季映雪不放心道,拉着他的手上下掃視一圈。
“他能做什麽。他在江北一行前,我尚且能與他周旋,何況是如今身負大任的沈晨曦。
阿雪,即使日後他榮登大寶,我們依然有退路。”傅田文拉着他的手臂,與他一起回太平山莊。
山道上,傅田文把山下的事慢慢地說給季映雪聽。
“林遠向爹娘求娶白晨,而且打算去海辰道府的金月城自立門戶。我對此倒是沒什麽想法,水往低流,人往上走,應該的。
林遠的事,我這邊是同意了。
爹娘那邊,起初有點不愉快,主要是舍不得白晨,不過,終究也是依了白晨的心思。二老回傅家村去請村長傅博童前來主持婚事。
只是阿仲這傻子,我和他說了後,他好似也沒多傷心,或許軍營的生活改變了他的看法。”
“你家那傻大個,活該。他若像我這樣守着你,還怕人跑掉嗎?
慕月和張澈攪合在一起是我想不到的事。”季映雪吐槽句,對傅田仲一直站在沈晨曦那方耿耿于懷。
“哈哈……”傅田文忍不住笑出聲。
慕月自有一股風流雅氣,張澈會被吸引本就不奇怪。
他又道,“你那塊書戟玉珏呢?以此為信物,送往北地。沈芳芷瞧見後,自會依着我們的要求,靜待沈晨曦北渡後,她帶領護民軍揮師南下,有此沈氏族佩,可做雙重保證。”
“你真是替他想得周到。”季映雪悶悶地說完,彎身間,手穿過傅田文的膝彎,把人橫抱起來,“我連家當都給出去,你拿什麽犒勞我?”
傅田文勾着他的脖子,瞧入那雙清亮的俊眸,好笑道:“你把當初南來時屬于東營的人馬都給沈晨曦,卻獨獨留下千數瀾鱗衛成為你的密探散去四方,何談什麽家當?阿雪,當真是會算計呢。”
“哈……我的阿文把人忽悠去打天下,自己隐于人後,這不叫算計?”季映雪跟着吐槽。他抱着人穿堂過廳,入後院兩人的卧房。
傅田文看床鋪在前,趕緊道:“我這叫推波助瀾,算什麽計。何況,沒有我,沈……嗚嗚……”
紗帳垂落,掩去被翻紅浪的千金時刻。
我怕了被鎖,省略一千字O.X.o.o
早間,兩人饑腸辘辘地起來,瞧見黑臉的竹瀝,不由面面相觑。
季映雪剛要生氣,傅田文就拉住他。
“竹瀝,若是我昨日沒有回來……”他還沒說完,就被季映雪掐在腰身,頓時扭張臉瞪去,嗔怪的面容都在譴責他昨夜的暴行。
竹瀝瞧兩人男歡男愛的模樣,心間膩得慌。
他淡聲道:“侯爺把我和竹珅派給主子時說過,今後主子生我們就活,他死我們替他報仇後再死。倘若你對不起主子,我們定會殺你……”
“住口,出去。”季映雪面色一肅,冷聲道。
傅田文卻不生氣,因為前世的竹瀝就是這麽做。
他拉了拉季映雪,笑道:“他也是為你考慮。”
“不需要。”季映雪擁緊他,黏糊道,“阿文喂我用飯。”
傅田文捏在他緊致的臉頰,微笑着給他遞上勺子,咕哝句:“好似你多累一樣。”
“阿文是躺着得那個,每次我都讓阿文先盡興,忍得好生辛苦。
我不累,難道阿文累?
哦,阿文哪裏累了,我給你揉揉,這裏……這裏……”季映雪的手已經開始搞怪。
傅田文折騰不過他,避開他的撩撥,用完飯後躲去書房。
三個月後正值旱季,江北卧秋道府也蠢蠢欲動。
沈晨曦趁夜色,先一步帶兵強渡洛川江,打向卧秋道府。
同時,以駱知夏為守軍,在入海口前的大江口防守海寧道府的水師。
沈晨曦的兵力不足,無法真正的分而殲之,但可以兵以虛之,騙過海寧道府那邊。
傅田文和季映雪則代表江南,通過南蜀人的古道,前往南蜀道府。
兩人一起說服當地的世襲府臺朝雲瓒,以白糖煉制的秘方為引,約定來年開春之際,一起聯合荷卿道府,攻打勝争。
而荷卿道府張文哲那邊,由朝雲瓒前去說服。朝雲瓒以對西北利益做保,同意張文哲加入圍攻勝争道府的行動。
北部,沈芳芷收到南面送來的信函後,摸向手中的沈氏書戟玉珏,高聲道:“傳令下去,留下一萬兵馬防守北狄,餘下全部整裝待發,過千秋嶺,進攻金都。”
衆參将高聲應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