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昨個兒才搬過來,要整理箱籠,還要安置一起過來的仆從,李清珮忙的團團轉,等着歇一口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午後的日頭太過炙熱,她側身躺在用一整塊昆侖玉做的美人榻上,喝了一口消暑的冰鎮綠豆湯,吃到嘴裏清涼甜糯,忍不住多喝了兩口,一旁給她扇風的彩蝶急道,“夫人,莫要再喝了,您昨個兒還積食咧。”

彩蝶喊了郎中過來給李清珮把脈,那郎中說幸虧昨日醫治得當,已經是治愈了,不過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還是要小心些,不要吃那寒涼的食物,多吃容易克化的吃食。

李清珮有些不舍的把還剩下小半碗的綠豆湯遞給彩蝶道,“我曉得,就是這天也太熱了些。”又道,“可是把帖子送到了府衙上了?”

彩蝶把綠豆湯遞給身後的小丫鬟撤了下去,說道,“按照夫人的吩咐,李媽媽一早就去了。”

“嗯。”李清珮應了一聲,又道,“西邊的花房呢?”

“夫人來之前就在弄了……”

兩人一問一答的,李清珮發現根本就沒有功夫歇着,起身走到了案桌上,拿了筆墨在上面一項一項的劃出來。

箱籠都已經整理好了,還有些貴重的東西則需要對好名目,鎖到庫房裏,原本是想讓彩蝶管着這一塊,畢竟裏面東西是李清珮大半的身家,彩蝶雖然沒有紅蓮機靈,但卻最忠厚可靠,是可以讓她信任的人,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臨了紅蓮會自毀前程。

現在這會兒還叫彩蝶去管這個,她身旁就沒有人了,其實當初她身旁得用的大丫鬟也有五六個,只不過最後願意跟着她出來的也就紅蓮和彩蝶。

李清珮決定這件事先放一塊,先把東西鎖在庫房裏,倒也無礙,不過另一件事卻是拖不得了,“這個花房要多久才能搭好,七月之前能用上嗎?”

彩蝶道,“李三說要四十天的時間,恐怕要在七月末了。”又道,“夫人,你也準備種蘭花嗎?”

李清珮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叫人整理宅院了,比如在西邊空地上搭個花房,又比如在花園裏種上幾十株的桃花。

“彩蝶,你知道咱們在王府的時候為什麽到了冬日也有清脆的胡瓜吃嗎?”李清珮在庫房一項後面寫了個待定,又在第二行花房後面寫了可以完工的時間。

“我聽說是方洲那邊有人用暖棚種菜,這才能在……”彩蝶說道這裏似乎明白了,道,“夫人,你不會打算在花房裏種菜吧?”

暖棚和花房其實是同一個建法,只不過花房要比暖棚建的更漂亮一些。

李清珮把毛筆放在碧玉蓮花筆洗上洗了洗,放到了遠山白瓷筆枕上,往後一靠,慵懶的道, “你也知道我,雖然也是出身書香世家,但是到了我這就已經沒落了,別人家的小姐六歲就啓蒙跟着先生學寫字,我六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怎麽到街上用最少的銀子買最便宜的菜了。”

“夫人……”

李清珮又道,“如今已經不是在王府裏了,想冬日還能吃上可口的蔬菜,就得自己種了,不然真要花銀子去買,時間久了就坐吃山空了,你是想養花還是想吃胡瓜?”

王府裏其他丫鬟都是八九歲甚至更小就被賣到了府邸裏,然後由着管事嬷嬷去調教,不管性子也好,處事也好,幾乎都是一個模子裏出來的,溫順,體貼,但是也被打磨的去了天真。

彩蝶不一樣,她是十二歲才進的府邸,之後被李清珮帶在身邊,李清珮對伺候自己的仆從都很縱容,特別是這些小丫鬟,覺得最大的事情不過就是畫的胭脂太濃了,又或者今日下雨裙子都濕了這種小事。

彩蝶聽了李清珮的話道,“能不能蓋兩個花房?一個養花,一個種菜!”

李清珮忍不住咯咯笑了起來,道,“你可真貪心,只不過咱們沒有那許多銀子,也沒有人手。”李清珮不喜歡府邸裏人太多。

彩蝶有些赧然,但是一想到原本過着錦衣玉食的李清珮,如今不過在冬日裏吃個胡瓜都要斤斤計較一番,莫名的心酸了起來。

怎麽就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又為什麽一定要讓夫人挪出來呢?

她是看到李清珮和秦王相處的,兩個人在一起時候話不多,但是李清珮美貌傾城,秦王英武不凡,一舉一動如畫一般賞心悅目,那種情愫,就好像是旁人誰都插不進去,結果一轉眼秦王就這般翻臉無情!

彩蝶想歸想,卻是不敢說出來,怕是讓李清珮難過,就在這時候聽到了外面傳來秀兒的聲音,道,“夫人,是李媽媽。”

李媽媽穿着一件丁香色五福捧壽紋的湖綢褙子走了進來,恭敬的說道,“夫人,奴婢親自把拜帖送到了府衙上。”

“坐下說話吧。”李清珮起身做到了堂屋內黑漆太師椅上,“可是見到了白知府?”要是平常的拜帖李清珮就不會這麽問了,但是她卻是讓李媽媽拿着秦王的名帖過去,那就非同一般了。

李媽媽不敢不敢全坐,只虛虛的占了半張椅子,說道,“沒見到知府大人,倒是到讓白大人的相公招待了一番,那相公說……”李媽媽說道這裏停頓了下,偷偷的打量着李清珮,一副有話不敢講的樣子。

李清珮輕輕的用手撫平芙蓉色馬面裙上的褶皺,笑着說道,“李媽媽,你有事盡管說就是。”

李媽媽這才道,“說白大人一早就啓程去京城,跟同寮一道給秦王賀喜去了。”

秦王要娶的是魏國公府的三小姐馮婉貞,此女從小就才貌出衆,名滿京城,是許多功勳子弟追捧的人物,而能嫁給英武出衆的秦王幾乎就是衆望所歸,所有人都覺得沒有比這一對更合适的了。

一個是皇帝同胞弟弟,一個則是國公府的小姐,他們的婚禮幾乎是十裏紅妝,震動了整個京城。而這樣有才有貌,又出身不凡的的女子,李清珮憑什麽去比?

李媽媽這話說完就感覺屋內的空氣就明顯的暗沉了下來,心中嘆氣,想着無論看起來多麽通透,但秦王那樣出衆的男子又哪裏輕易割舍的下?

只是心裏又覺得李清珮無論如何都要過了這一關,不然一個孤身女子,還是這般容貌,又如何立得起來?也只有她早點支撐起門庭來,他們這些跟随她的人也才會安心。

李媽媽心裏做了無數的建樹,結果擡頭一瞧,卻見李清珮面上毫無波瀾,反而松了一口氣對着李媽媽道,“我正是憂心,昨個兒剛積食,今日要是白大人接了拜帖,要我們明日就過去做客,少不得要陪着白大人吃酒,到時候吃少了顯得不夠誠意,吃多了這肚子又是不舒服,這樣能錯開時間最好不過了!”

李媽媽差點翻了個白眼,覺得自己真是瞎操心了,還記得昨天剛從王府裏出來就派她買許多吃食,那望北樓的小二反複的問是不是要買兩只,因為他們家的肘子特麽大,價格也不便宜,除非是家裏要辦酒席,不然很少這般大手筆。

然後還吃到積食了!

這種時候還記得吃……,得,這樣她也放心了,李媽媽忍不住搖頭,道,“正是這樣呢,夫人您說這禮要怎麽送?”又道,“我瞧着她們家裏有些藥味,問了小丫鬟,說是白大人的婆婆一直病着。”

“李媽媽有心了,那就送一些溫補的藥材。”李清珮笑着說道,“上次不是把一些王爺賞賜的并一些收禮的藥材都運到了別院裏,你挑好一些的當歸,山參包好,等我去拜訪白大人的時候就帶着。”

“哎,奴婢知曉了。”

李媽媽精明幹練,管着府裏的日常采買,等于府裏的管事了,又跟李清珮談起府中的瑣事,“竈上的王婆子是從王府裏跟來的,今日跟我說要買三十籠的母雞,三十籠的鴨子,三十尾鯉魚,還說要從庫房裏搬一些燕窩銀耳過去。”

“奴婢就跟王婆子說道,那是以前王府裏的做派,如今府邸裏就是夫人一個主子,又為什麽要備下那許多?別是吃不完糟蹋了,讓她把三十籠改成了十籠,至于燕窩銀耳,還是等着夫人要的時候再去庫房裏拿。”

李清珮聽了甚是滿意,道,“你做的很好,就是要這樣才是。”

李媽媽又道,“夫人這幾天把府裏事情安置妥當了,還是要去莊裏瞧一瞧,也要讓那些耕農們知道誰才是東家。”

李清珮在這附近置辦了五百畝的水田,二百畝的旱田,雖然賣不出幾個錢,但是平日裏吃的蔬菜瓜果,又糧食卻是不用愁。

“媽媽說的是,這幾日抽了控就過去。”李清珮對李媽媽很是滿意,雖然她有時候頗有些自負固執,且容易僭越,甚至會管到她的事情,但是李媽媽是個能幹實事的人,府裏還是需要這樣一個人。

李媽媽跟李清珮說完就起身離開了,結果走到了院子裏又半路折了回來,滿面笑容的說道,“夫人,隔壁的王管事又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還有更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