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今天的萬更

今天的萬更

四阿哥回京後,第一時間進宮給康熙述職。

只是剛進宮他就遇到了戶部尚書,這位老尚書看着自己的眼神十分哀怨。

這就算了,四阿哥走了幾步又遇到了吏部尚書,他的目光就更幽怨了。

四阿哥一臉莫名到了乾清宮,進去後康熙看着他就笑了:“老四在路上遇到兩位尚書了吧?”

聞言,四阿哥應道:“是,就是兩位尚書大人看着兒臣的眼神有點奇怪。”

何止奇怪,簡直跟怨婦沒什麽兩樣了!

康熙哈哈大笑道:“他們這些天都幫着給山東那邊收尾,看着老四你自然要哀怨了。”

畢竟四阿哥去山東轉了一圈,給戶部和吏部帶去了多少差事!

他檢查了幾個山東縣城裏的糧倉,要麽一半是陳米,要麽有些空了一半。

當地糧倉就得重新補足,這就是戶部的活了。

一個地方不算,一個大省,那得多少個縣,戶部都要派人親自去點算一番。

然後從最近的地方調糧食過去,得算好量,用船只運送過去。

吏部就不用說了,縣令被帶走多少,就得換上新的。

要重大職位,當然是皇上親自任命。

只是小小縣令,當然是吏部選好适合的人給康熙過目後,沒什麽問題就要去上任了。

Advertisement

光是選出适合的人就不是一般的難,還一次性選那麽多個,吏部加班加點,忙得都快瘋了。

看着四阿哥神清氣爽進宮來,兩位尚書大人能不郁悶嗎!

知道真相後,四阿哥無奈道:“兒臣也沒想到山東的情況會如此嚴重,叫兩位尚書大人忙壞了。”

康熙擺擺手道:“別說老四你,朕都沒想到。幸好這次是老四你過去了,不然朕就要一直被蒙在鼓裏。”

說之前那些欽差沒盡職也不盡然,而是這些當地官員聯手一起蒙騙,讓他們壓根就看不出來。

不過他們明顯也打算報喜不報憂,康熙已經把這些欽差都責罰了。

四阿哥不敢居功,只道是巧合,加上自己的運氣不錯。

再就是天網恢恢,這些人兩年下來沒被發現,也是放松警惕,露出狐貍尾巴,才被他發現了。

康熙就知道四阿哥會謙虛,不過這麽大的功勞就不能簡簡單單過去。

他打算封四阿哥為親王,雍親王。

康熙的習慣從來都不是只封一個人,于是這次大阿哥、三阿哥、五阿哥和七阿哥都一并封為親王了。

四阿哥連忙謝恩,明白康熙把幾個兄弟一起封為親王,是因為讓他單獨一人封王太紮眼了。

加上大阿哥為裕親王服喪有功,三阿哥之前監國有功,聽聞還領了修書的差事,進度喜人,讓康熙龍心大悅。

五阿哥不用說,這些年來在皇太後膝下盡孝。

七阿哥則是跟随康熙大敗噶爾丹,戰功赫赫。

幾位阿哥齊齊封為親王,在朝堂中的大事了,沒兩天就傳遍了整個京城。

除了四阿哥之外的幾人都明白,這次是沾了他的光,才提早封王了。

不然沒有大錯的話,按照康熙的習慣,還要過幾年才可能給幾人封王的。

想要上門慶賀的人絡繹不絕,請帖把門房都快淹沒了。

葉珂看着好幾個箱子的請帖,還有人沒上門就先送禮,好說歹說給門房勸着退了回去,就對四阿哥道:“這想上門來的人實在太多,我也不知道該如何挑選為好。”

這賓客人數太多,一次是不可能都招呼得到。

先選誰,後選誰,身份地位都得注意才行。

不然要哪個身份高點的放在後頭,那就不是結緣而是結仇了。

四阿哥看了那些箱子一眼道:“無妨,誰都不用選,都不用招呼,關起門來就好。”

葉珂眨眨眼道:“一個都不招呼了?”

四阿哥笑着解釋道:“沒必要,對外只說我們舟車勞頓也是累了,閉門歇息一段時間。”

葉珂看着四阿哥容光煥發的臉,感覺這個理由實在有點勉強。

四阿哥直接關門不見客,大阿哥還服喪期間自然不見人。

于是三阿哥和五阿哥就門庭若市,三阿哥躲到宮裏去,三福晉就發愁了。

這客人一群接一群來,她可吃不消,于是就稱三阿哥在宮裏忙碌不好招呼,只招呼一部分夫人,勉強過得去。

五阿哥就慘多了,他又沒差事,都不能躲在宮裏,只好苦着臉招呼客人,只覺得四阿哥不厚道,關門也不提醒一下。

他現在想關門不見客就遲了,只能迎着頭皮招呼了一段時間,把相熟的人招呼得差不多,也迫不及待關門了。

七阿哥一向獨來獨往,從來都不愛見客,也沒沒什麽人上門打擾了。

葉珂聽門房說隔壁吵吵嚷嚷了好一陣子,心想還好聽四阿哥的,早早就閉門不見客,不然如今笑得臉頰都僵住的人就是她了。

四阿哥和葉珂不見人,就有人想跟弘晖打交道也行。

畢竟弘晖怎麽都要去宮裏上課,就不可能一直躲在府裏不見人了。

偏偏弘晖早上去宮裏上課,天還黑着就出發,就只能下學的時候在路上偶遇。

弘晖配備的馬夫是四阿哥精心挑選的人,遠遠就見有人想要假裝偶遇,問過弘晖後,果斷繞路。

京城的路四通八達,換條路走總能到,就是稍微繞一點。

于是弘晖每次回來都不走同一條道,想要堵他的人嘗試換了好幾條路都沒堵上,漸漸也放棄了。

葉珂還是隔了好幾天才知道此事,滿臉不悅道:“他們這些人是什麽意思,見不着咱們,就去堵弘晖了?”

“好在馬夫機靈,帶着弘晖繞路,不然就要給堵上了。”

就是堵了弘晖想說什麽,恭喜幾句,打個照面,混個熟臉嗎?

四阿哥就笑道:“我之前閑賦在家,他們只是觀望。我們去山東,他們也不敢太靠近。如今忽然發現我要被封為親王,他們就迫不及待想要攀上關系。“

“比起我,自然年紀小的弘晖這個嫡長子更好忽悠,面皮也更薄,真遇上了都不好意思拒絕笑面人。”

對方笑臉迎人,還客客氣氣的,弘晖年紀小自然不好拒絕跟對方寒暄幾句,這就算是混了個熟臉。

以後要在別處遇到,那人再上前來打招呼,弘晖都不能當做看不見了。

葉珂聽得挑眉:“所以這些人以前覺得爺沒被重視才閑賦在家,如今發現爺被皇上重用還封王了,于是迫不及待上來拍馬屁了?”

四阿哥聽得好笑道:“拍馬屁不至于,想要攀上交情倒是真的。”

哪怕只混個熟臉,能被四阿哥叫得出名字來就足夠了。

以後他們出去,也能說是四阿哥的人,有四阿哥當靠山了!

葉珂倒是覺得:“這些人那麽着急想要靠近爺,不會是心虛,做了什麽壞事打算找爺做擋箭牌吧?”

四阿哥沉吟道:“确實有這個可能,反正最近沒事,讓人查一查?”

聽了這話,葉珂開始同情那些去堵弘晖的人了。

這一查,還真查出點問題來。

能在京城混了好幾年的人就不可能完全幹淨,哪怕自己幹淨了,身邊人就未必了。

要麽這家有別人的釘子,要麽那家有心腹私吞了不少財物。

還有這家強娶了別人的未婚妻,另外有小舅子打死人掩飾為意外去世的。

葉珂感覺四阿哥就像是人形雷達,回京後給順天府又送了不少kpi過去,案子是噌噌往上增加。

他還順道給康熙寫折子,把查到的幾家八卦寫上去,給康熙閑暇之餘看看放松一下,也能笑一笑。

康熙看後是真的笑了,對李德全道:“老四這性子真是睚眦必報,看這些人去堵弘晖,就把人查了個底朝天。”

不過他也贊同四阿哥的想法,要不是心裏有鬼,怎麽迫不及待要攀附上來,還對弘晖這麽個孩子下手?

四阿哥要不出手,以後這樣的人只會更多,讓弘晖煩不勝煩,打擾了他的生活,還不如直接動手了。

他也明白私下查這些人家的事不太好,于是寫了這個折子,把查到的事一五一十都寫上。

四阿哥表明自己沒有公報私仇,就是實話實說,該辦的讓辦,還只在外圍查了查,并沒有查到別人的後宅之類的私密地方去,确實夠謹慎了。

李德全偷偷看了康熙一眼,雖然皇上說了一句“睚眦必報”,卻不像是在罵四阿哥,嘴角的笑容就沒落下來過,對那些人家頓時心裏同情了起來。

這人招惹誰不好,竟然去招惹四阿哥,這不是找死嗎?

想想四阿哥去山東走了一圈,誰的面子都不好使,他看着不對就寫折子找府衙,愣是把山東整治得煥然一新。

他這回京來都閉門不見客,已經夠安分了,這些人居然還找上門來,這不是自找苦吃嗎?

康熙确實知道這個四兒子的性子,就是眼裏容不下一顆沙子,有些不近人情。

不過他這真性情,康熙還是挺喜歡的。

要兒子被欺負,四阿哥這個做阿瑪的無動于衷,那就叫人失望了。

就是四阿哥報複回去的手段也不過分,有問題的就寫上,沒問題的幫人抓出身邊的問題來,也是個熱心人。

不過那些被揪出問題的人估計沒多感謝四阿哥,還被吓得不行。

想想自己的心腹,他們自己都沒發現問題,被四阿哥發現了,這不是證明身邊可能有四阿哥的眼線嗎?

光是想想,他們就要坐立不安了。

連康熙都覺得,這些人只怕心裏有鬼,才會怕人查。

四阿哥就是外圍查一查就能發現問題,他們自己都沒察覺,不是太蠢就是太瞎。

如今四阿哥好心幫他們查出來,這些人不感激就算了,有的還暗搓搓寫折子來彈劾四阿哥,覺得他窺探朝臣,只怕別有心思。

別有心思個鬼,康熙都想罵人了!

這幫人真是不知感恩,當時四阿哥查到後就不該告訴他們,讓他們以後被心腹背叛,把財産都吞沒了,有的是他們哭的時候!

九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聽到這消息後,跑來安慰四阿哥。

十四阿哥憤憤不平道:“四哥,這些人就是欠揍,要弟弟找機會把他們教訓一頓嗎!”

九阿哥也道:“四哥放心,我會幫着十四弟套麻袋,不會讓人認出咱們來的。”

四阿哥皺眉,怎麽一段時間不見,九阿哥跟十四阿哥居然湊一塊兒了?

套什麽麻袋,難道就真沒人認出來嗎?

十四阿哥就算了,他經常能動手就不動口,怎麽九阿哥也跟着學壞了?

十三阿哥尋思道:“四哥,弟弟找個隐蔽的地方來動手,也不是不行。”

四阿哥看了這個弟弟一眼,怎麽十三阿哥也跟着十四阿哥鬧騰了?

忽然他聽見那古怪東西出聲道:“新任務開啓,弘晖認為自己給阿瑪添麻煩,讓四阿哥受委屈,心情郁郁,請盡快開解,獎勵2點。”

聽到這個,四阿哥就讓蘇培盛去把弘晖請了過來。

弘晖低着腦袋,整個人蔫蔫的,到書房後就小聲說道:“要不是兒子沒應付好這些人,也不會叫阿瑪出手,還被人彈劾了。”

他小臉苦巴巴的,都快要哭出來的樣子。

四阿哥無奈,伸手拍了拍弘晖的肩膀道:“想什麽呢,誰能讓我受委屈?”

他見弘晖詫異擡頭,就示意弘晖坐下來聽。

其他弟弟也跟着坐下,豎起耳朵聽着了。

四阿哥見了,好笑道:“你們都覺得我受委屈了,其他人也會這麽覺得。這事我占了理,最後誰委屈還不一定了。”

十三阿哥一聽就明白了,九阿哥隐隐約約也琢磨出來,只有十四阿哥看着幾人一臉茫然。

“四哥這麽說,弟弟就不明白了。”

四阿哥對這個弟弟也放棄了,轉而看向弘晖道:“你試着來說說?”

弘晖若有所思了一會,這才開口道:“他們想堵兒子的事,其實沒多少人知道。如今阿瑪把犯錯的人寫折子告知皇瑪法,另外又告知那些身邊有問題的人。”

“如此一來,誰堵了兒子的事就人盡皆知,還知道到底都有誰幹的了。”

十四阿哥聽着弘晖的分析,也立刻明白了:“原來如此,不愧是四哥!這比四哥直接鬧哄哄跟皇阿瑪告狀來得隐晦多了,還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都幹了什麽好事!”

“居然去堵一個孩子,傳出去他們哪有臉面再見人呢!”

他嘿嘿一笑,只覺得四阿哥這手玩得真妙!

被十四阿哥一誇,弘晖臉紅紅看向四阿哥,就等着他評判自己說的對不對了。

四阿哥微微颔首道:“說得不錯,正是如此。”

對上他鼓勵的眼神,弘晖就繼續分析道:“确實就跟十四叔說的那樣,要是阿瑪直接跟皇瑪法告狀,這就落了下乘。”

“要是這些人倒打一把,說是想要跟兒子結交而已,含糊了其他,那反而容易被人誤會阿瑪是小題大做了。”

含糊了他們三翻四次堵在弘晖從宮裏回府的必經之路,只強調是跟弘晖偶遇想打一聲招呼而已,被四阿哥認為心懷不軌然後喊冤。

不知情的人不清楚這些人,就會誤會四阿哥,以為他借題發揮了。

如今四阿哥直接避開了讓他們辯解的機會,只不留神查到了他們家裏的問題,然後正兒八經上折子告知康熙,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至于無意中查到一些他們身邊人的問題,那四阿哥好心告訴他們,簡直不要太熱心腸了。

當然這些人郁悶死了,壓根就不接受四阿哥的好意,反過來要彈劾他窺探自己的私隐。

哪怕是不知情的人都開始同情四阿哥了,他無意中得知這些消息後都沒藏着掖着,直接告知本人,想他們小心點。

如此好心沒被感謝就算了,還要被彈劾。

這些人不會早就知道身邊人犯事了,還是說是他們背後在指使的?

又或者他們寧願心腹騙自己,也不能讓別人指出來丢臉了?

不管哪一種,也實在是恩将仇報了。

哪怕他們想包庇自己人,康熙看不過眼也不至于發落,但是這些人以後跟人結交的時候,對方一想起來估計就膈應得慌,這人緣只怕不會太好了。

想想要以後他們出什麽事,別人指出來,這些人不領情還可能反過來罵自己,誰樂意跟這種人來往呢!

弘晖想了想又道:“皇瑪法這是怕阿瑪受委屈了,這才會把折子裏的事跟朝臣都說了。如此一來,那些人彈劾非但沒成功,還要被其他同僚鄙視了。”

要不是皇帝跟其他人說了,誰會知道四阿哥寫折子給他告知的那些事呢!

弘晖心想:不愧是皇瑪法,就是厲害!

葉珂知道後只覺得:不愧是康熙,手夠黑的!

她另外一個想法就是:四阿哥不愧是康熙的兒子,這兩人的手一樣黑!

被四阿哥出手這麽一鬧,以後誰都不敢再去堵弘晖了。

想要跟他結交的人都躊躇了起來,不敢輕易上門來。

四阿哥和葉珂落了個清淨,葉珂也收到了系統的播報:“新任務已完成,弘晖誤會四阿哥受委屈之事已解釋清楚,獎勵2點。”

葉珂就說怎麽四阿哥專門把弘晖叫去書房解釋,原來等在這裏。

不過沒系統提醒,她一時半會也沒發現弘晖的自責。

弘晖年紀漸長,小臉長開了一點,也越發像四阿哥。

尤其是他的表情,已經能遮掩得很嚴實,讓葉珂一時沒能發現。

好在有系統,不然弘晖郁悶幾天,這身子骨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又郁悶壞了該如何是好?

不過有弘晖幫着分析,其他幾個阿哥也明白四阿哥沒受一點委屈,還反手還了回去,只是用的陽謀罷了。

他下手下的光明正大,這些人家有問題,自己得禀報。

這些人的心腹有問題,他不但禀報上去還順帶告知本人,端的是光明磊落,誰都挑不出毛病來。

不然發現問題不告訴康熙,藏着掖着是想幹什麽,打算欺君嗎?

還順道告知本人,足夠仁義至盡了,其實不說也沒誰會覺得不妥。

畢竟說了,對方聽着也不大高興,還不如不說了。

看看這些人知道後,不就惱羞成怒,反過來質問四阿哥了嗎?

所以很多人寧願不說,不當這個好人,誰會跟四阿哥這樣當個熱心人還反被罵,能不同情他嗎?

誰都覺得四阿哥實在太占理了,受委屈了,那些人怎麽蹦跶辯解都沒人願意聽,更別說信了。

四阿哥這一手截斷了他們的後路,壓根不給這些人繼續辯解想要翻盤的機會,直接壓得死死的無法翻身了。

葉珂看弘晖雙眼亮晶晶的樣子,想到以後這個兒子也可能變得跟四阿哥一樣,既覺得驕傲又高興,又開始同情其他人了,尤其那些想要得罪兩父子的人。

他們這邊清淨了,封王之事禮部那邊準備得也差不多。

大阿哥在府裏守孝,意外知道自己要被封王了,就寫折子跟康熙提出想低調封,畢竟自己還在孝期。

他這想低調,其他兄弟也不想高調,索性一個個都寫折子跟康熙說,這事簡單來就好。

四阿哥的折子寫得更明白,山東那邊的糧倉要整頓,得到處運糧把糧倉重新補上,國庫得費一大筆錢,封王這事他們簡單進行,也能省下不少錢來。

康熙看幾個兒子都想給自己省錢,也是一片孝心,于是就答應下來。

工部先去各個府邸改門面,畢竟親王的門面跟郡王和貝勒都不一樣。

改好後,就有禮部的使者從宮中送親王的制、冊、印到親王府上,然後親王跪着接下,捧着三跪九叩,親王再進宮謝恩,就算禮成了。

之後該是宮中設宴,邀請群臣來給親王們恭賀。

不過大阿哥,如今的直親王還服喪,自然不能參加宴席,進宮謝恩後就得回府去了。

原本恭賀親王們,少了大阿哥,其他人也就不好設宴,索性免了此事。

他們只進宮謝恩後,就出宮各回各家了。

康熙這次除了封親王之外,後邊年紀小的幾個阿哥辦差不錯,也被封了貝勒。

比如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都在此列,唯獨中間還在巡視河道的八阿哥既沒有被封親王,跟後邊的弟弟同樣的爵位了。

九阿哥很高興,找十阿哥一起痛飲一番。

十四阿哥拉着十三阿哥過來了,想着蹭九阿哥的葡萄酒。

九阿哥這買賣做的大,手裏頭的好東西多,十四阿哥早就饞了。

十三阿哥道:“十四弟可不能喝醉鬧事了,九哥也得節制點才行。”

九阿哥和十四阿哥連連點頭,然後兩人喝了一瓶又一瓶葡萄酒。

這葡萄酒後勁大,兩人很快就醉了,抱着酒瓶笑呵呵的。

十三阿哥就嘆氣,早知道會這樣,他只喝了一杯葡萄酒就放下了。

十阿哥笑眯眯道:“難得高興,就随他們去吧!九哥的酒品不錯,就不知道十四弟……”

說完,十三阿哥的臉色就變了:“十四弟的酒品,那真是不好說了。”

話音剛落,就見十四阿哥忽然站起身,拿着葡萄酒瓶子揮舞了起來。

咋一看他好像拿着酒瓶在打醉拳,實際上是在舞劍。

力度軟綿綿的,十四阿哥舞得還挺興起。

舞劍就舞吧,十三阿哥和十阿哥就在旁邊看着,忽然就見十四阿哥把瓶子一扔,砸在地上碎了。

吓了兩人一跳,趕緊過去看十四阿哥有沒受傷,卻被他一把抓住興奮道:“我一個人舞劍有什麽意思,你們一起來!”

十三阿哥和十阿哥手裏都被塞了葡萄酒瓶子,他們想假裝糊弄兩下就退後,哪裏想到被十四阿哥見了,一把抓住就不放開了。

兩人沒辦法,只好跟着十四阿哥一起舞瓶子。

還以為一會兒,但是十四阿哥精力旺盛,愣是半宿後才累了放手。

四阿哥第二天見十三阿哥上門來,偷偷扶着腰,還擡不起胳膊的樣子不由疑惑道:“十三弟這是怎麽了?”

他頗有深意道:“雖說十三弟高興,也得悠着點才行。”

十三阿哥就知道四阿哥誤會了,以為他被封為貝勒後太高興,跟自家福晉度過了火熱的一晚。

其實他悲催的跟十四阿哥舞了半宿,現在腰酸背痛胳膊還擡不起來。

實在太丢臉了,十三阿哥沒好意思去找太醫,只好跑到四阿哥府上找鄧大夫幫忙。

一刻鐘後,十阿哥也來了,兩人相視一笑,是苦笑了。

四阿哥看兩人太慘了,就叫鄧大夫出來幫忙按一按。

十三阿哥還能憋着點,十阿哥被鄧大夫捏了胳膊就忍不住嗷一聲叫了出來。

好在兩人就是僵硬了一點,被鄧大夫輪流按了半個時辰後,胳膊終于能擡起來了,腰酸也好多了。

十阿哥心有戚戚然:“以後絕不能讓小十四喝酒了,不對,該把九哥的酒瓶子都收起來才行。”

十三阿哥點頭附和道:“對,回宮就把九哥的葡萄酒都收了,送到四哥這邊來!”

兩人回去就這麽辦,很快就讓馬車送了五箱葡萄酒到雍親王府,四阿哥見了頓時哭笑不得。

還以為兩個弟弟開玩笑,居然真的把九阿哥家裏的葡萄酒都搜刮幹淨了嗎?

看着這麽多的葡萄酒,葉珂也驚住了:“爺,九阿哥這些葡萄酒都是洋人送的,還是自個買的?”

要別人送的,轉送過來就算了。

要九阿哥自個買的,那價錢肯定不便宜,這麽多送過來他們就收下也不合适。

四阿哥也這麽覺得,就派人把九阿哥請了來,想把葡萄酒還給他。

九阿哥連連擺手道:“只這麽點葡萄酒,送給四哥沒什麽。大部分是送的,少部分弟弟跟洋人買的,價錢也不高。”

因為他掌握了茶葉買賣,洋商對九阿哥畢恭畢敬,有什麽好東西都會獻上。

所以九阿哥說是買的葡萄酒,其實也算是半買半送,價錢并不貴。

九阿哥第二天醉酒醒後,才知道十四阿哥抓住十阿哥和十三阿哥舞葡萄酒瓶子半個晚上,累得兩個弟弟胳膊都擡不起來,心裏愧疚得很。

要不是他一時高興勸着十四阿哥喝多了,也不會鬧成這樣了。

只沒收自己的葡萄酒算什麽啊,九阿哥還想要去給兩個弟弟賠罪才是。

當然了,九阿哥還得抓着十四阿哥這個弟弟一起去賠罪!

葉珂聽後就問道:“這些葡萄酒不管送的買的,都是從洋商手裏得來的吧?要他們有一天不想賣了,那咱們豈不是以後都喝不到了?”

九阿哥想想也是,這時候洋商跟他們關系好,一起做買賣,哪天要翻臉不賣了,他們去哪裏尋葡萄酒?

如今葡萄酒全是進口的,國內壓根就沒人嘗試去釀制。

其實要是他們圈一座山做葡萄園子也不難,葡萄酒釀制也簡單,早就唐朝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釀造過了。

工藝稍微有點不同,不過九阿哥跟洋商們打交道多了。

他們可能不願意說出葡萄酒是如何釀造,只每人透露一點,加起來摸索一下就差不多能行了。

九阿哥尤其知道康熙特別喜歡葡萄酒,有哪天喝不上只怕會不習慣,還不如盡早把園子建起來才是。

康熙年輕時候其實是滴酒不沾,對喝酒并不感興趣。

還是後來康熙得了瘧疾,宮裏太醫束手無策的時候,得傳教士送來治療瘧疾的藥物,才讓他徹底痊愈起來。

自此之後,康熙就對西洋的東西尤為感興趣。

又有傳教士不斷說這葡萄酒是養生的好東西,他想到治療瘧疾的藥物好用,這葡萄酒也算是愛屋及烏,跟着喝上了。

不知不覺康熙也喝了幾年,每天不來一杯好像缺了點什麽。

康熙這般喜歡葡萄酒,要哪天跟洋人翻臉,那就沒有能喝的了。

于是九阿哥跟四阿哥賠罪後,就趕緊回宮去跟康熙提起此事來。

康熙聽後頗為贊同,總跟別人買,這價錢高不說,什麽時候洋商不賣了,他豈不是沒葡萄酒可喝了?

還不如自己圈個地方種葡萄,然後再釀造成葡萄酒的。

九阿哥手裏還管着幾個大買賣,這葡萄酒的買賣也沒想着自己捏在手裏,就給康熙推薦了兩個人選:“皇阿瑪,十弟和十三弟最是喜歡喝葡萄酒了,交給他們去辦必然妥當。”

十四阿哥就算了,這一喝就停不下來的,交給他的話,指不定葡萄酒能釀出來,卻被他偷偷喝掉不少,醉酒後還鬧騰出什麽事來。

這差事還是交給十阿哥和十三阿哥兩人,那就要更穩妥一點。

京城周邊的天氣其實适合種植葡萄,康熙很快就圈了密雲的一片地方。

葡萄園的差事交給十阿哥和十三阿哥,兩人先找了種植葡萄的老農,另外還有釀造酒水多年的老師傅。

十三阿哥還找上十二阿哥,讓他幫忙跟玻璃廠那邊聯系,做出适合裝葡萄酒的酒瓶。

葡萄酒因為發酵的關系,木頭酒桶能用,但是裝在玻璃瓶內會更好看。

另外配套的杯子也需要,如今康熙用的是當初傳教士連同葡萄酒一起獻上的高腳玻璃杯。

并不是透明,而是血紅色的杯子,倒進葡萄酒後就顯得更為鮮紅的顏色了。

完全不能襯托出葡萄酒的顏色,反而遮蓋了不少。

唐朝的時候喝葡萄酒用的夜光杯,其實就是酒泉的玉石所制。

因為玉質透亮,葡萄酒倒進去後還能看見淡淡的顏色和酒水晃悠的動靜,比起全紅的杯子要好看得多了。

哪怕如今的玻璃做的不夠透明,也足以做成頗為透明的玻璃杯。

西洋人已經用高腳玻璃杯來喝紅酒,其實這早就唐朝的時候,就用上高腳杯了。

提起高腳杯,葉珂就想到了蒙蒂斯。

這名字是西洋人起的,其實是冰鎮杯子的容器,也能叫冰桶或者冰盆。

夏天飲用葡萄酒的時候,會先把酒瓶放進冰裏,葡萄酒就變得冰冰涼涼尤為解暑。

但是卻有一個問題,就是倒進杯子後,因為杯子是常溫的,夏天還熱,會把原本冰鎮過的葡萄酒的溫度上升,口感就不太好了。

後來侍從們就想到用這個蒙蒂斯來冰鎮杯子,等到酒的時候拿起來,葡萄酒和杯子的溫度一樣冰冰涼涼的,喝起來就痛快了。

因為太好用,後來西洋人看見就學了去。

葉珂想着康熙那麽喜歡喝葡萄酒,夏天喝的時候估計也有這個問題,就麻溜把這個蒙蒂斯的設想獻上了。

她先讓工匠做了瓷盆,盆的邊緣都是規則的凹凸。

凹進去的部分,就能挂住高腳杯的腳了。

然後可以在盆的外邊轉動高腳杯的腳,盆裏放上冰塊,那麽高腳杯就能均勻的冷了。

喝的時候不會杯子一部分冷一部分熱,口感極好。

康熙試了試,确實解決了冰鎮葡萄酒倒進杯子後變熱的問題,大為高興。

他大手一揮,賞了葉珂一條極品紅寶石項鏈。

這是造辦處新打的首飾,看着是一條多重項鏈,極為華貴,其實還能拆開成項鏈、胸針和手鏈等等。

項鏈還能拆出三種形态,可以說想隆重華貴就全戴上,想簡單點就戴其中一條,極為實用了。

葉珂想着康熙不愧是實用主義,這項鏈能多重變化,着實合适各種場合佩戴了。

康熙叫這個為冰池,讓造辦處多做了好幾件出來。

葉珂之前獻上的,因為時間緊的關系,只有外邊的造型,能夠一眼看出究竟是怎麽做的。

四阿哥嫌棄不夠好看,總不能就這樣送進宮裏,還讓人做了喜鵲登枝和松鶴延年兩種圖案。

瓷器還不夠好,他不是很滿意,也只能湊合送上了。

回頭康熙命人做新的,用上青花瓷,花紋就更多更好看了。

葉珂還以為康熙做好這些冰池就會給傳教士們看看,畢竟這是西洋人沒有的東西。

然而康熙先把做好的冰池賞給了阿哥們,又給了喜愛喝葡萄酒的重臣們,賞了一圈,需要用的人都有了,這才拿出來給傳教士看。

傳教士一看這東西實在好用,着實驚為天人,就跟康熙請求,希望能夠帶上一兩件回去母國給家人用。

說是家人用,誰知道是不是獻給他們的國王呢!

康熙也大方,每個進宮的傳教士都送上一件冰池,但是再多就沒有了。

如果傳教士想要,那就得另外出錢買了。

這冰池哪怕不喝葡萄酒的人,拿回去在家裏放着,也是個極為精美的瓷器擺件,一時在京城裏風靡了起來。

因為是葉珂想出來的好東西,康熙就把這個冰池的買賣交給四阿哥來負責了。

葉珂開始同情工匠們,四阿哥的要求肯定不是一般的高!

果然四阿哥要求這冰池凹凸的地方需要完全對稱,差一點點都不行。

冰池表面上的花紋也得對稱,就連凹凸上的花紋得一樣才行。

外邊一樣,裏面也得一樣,不止形态,還要顏色也相同。

這就苦了工匠們反複試驗,才能做出完全對稱的冰盆來。

如此耗費功夫的冰盆都是上品,價錢自然不會便宜。

四阿哥也學着十二阿哥的樣子,還借用了他的院子給洋商開始競價。

冰池做出來的數量不多,每次只上一件,也是讓洋商們搶破頭。

他們想不通這些皇家阿哥們怎麽一個比一個會做買賣,而且手裏頭做出的東西還一件比一件精美,讓人恨不得高價都買回去!

也不是沒有洋商想要仿造,畢竟這個冰池一看就能明白用處,技術難度也不高,仿制很容易。

哪怕西洋還沒有燒瓷的技術,冰池的材質也能換成銅的、銀的和錫的。

葉珂早就知道這東西很容易仿制,卻沒想到西洋人比自己預料中還要快。

不過看四阿哥的樣子并不在意西洋人仿制,她不由好奇了。

四阿哥看出葉珂的疑惑,就笑着答道:“西洋人仿制出來的冰池跟咱們這個無法比,材質要差很多。但是能喝得起葡萄酒的人,就絕不會用那樣的冰池,實在太掉價了。”

葉珂這才恍然大悟,确實能喝得起葡萄酒的在西洋只能是貴族或者有錢的商人了。

貴族最多用銀的冰池,卻絕不會用銅的和錫的,那也太差了。

要是能用上瓷器的冰池,絕對是長面子之事。

商人也是如此,所以他們仿制的這些,除了銀的還能勉強賣出去一些,其他的就很難了。

于是仿制也沒用,賣不出去砸在手裏,還不如把這錢用來競價,買一件瓷器冰池回去,轉手就能賣出天價,簡直賺大發了,何必計較這點小錢呢!

所以剛開始有仿制的人,沒多久慢慢就消失了,壓根就不需要四阿哥操心,甚至不用派人去阻攔。

西洋人漸漸就不再仿制冰池,還有算數好的人覺得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們賣進來的葡萄酒不知道多少,雖然一瓶酒不如冰池要值錢,但是積少成多就是一筆大數目了。

等洋商後來得知康熙圈了個葡萄園打算自己釀造葡萄酒,起初也不在意。

畢竟他們覺得葡萄酒不是那麽容易釀造出來的,然而等十阿哥和十三阿哥真把葡萄酒釀造出來,洋商們就傻眼了!

從此之後,發酒瘋的14被禁止喝酒了,14:QAQ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