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年關難過

年關難過

榮禧堂的東耳房裏,王夫人坐在上方,看着襲人,很是和氣:“好孩子,有什麽話,你不好與你二奶奶講的,只管與我講來。”襲人忙跪下來,只望着王夫人,搖了搖頭。

王夫人看了一眼玉钏兒,玉钏兒上前把襲人扶起來,悄悄退出去後,王夫人才說:“我素日就是最看重你的,你有什麽話,也不必藏着。這會子也沒有旁人,你聽管照實回了我,可是誰在寶玉面前嚼了是非,還是……”

襲人才站起來,一聽這話又忙忙跪了下去,磕了幾個頭:“是奴婢辜負了太太的信任,讓太太着急,讓二爺生氣,并不幹別人的事。”

“好孩子,別怕,我知道寶玉是有些左性的。”王夫人起身,親自扶起襲人,拉了襲人的手,坐在東邊倚窗擺放的椅子:“可是有什麽話不好說給你二奶奶聽的,在我這裏,直說就是了。以前我都放心把寶玉交給你,就和你說過了,只是寶丫頭才進門不久,等年後,我就同她說,把你的位份提起來。”

襲人忙說:“不是。太太,跟這事不相幹的。原是那日秋紋整理二爺的衣裳,将大毛的衣裳翻出來曬一曬太陽,奴婢看見了,想起那褂子是晴雯縫補的,和秋紋感嘆了幾句,晴雯人長得好,手也巧,就是命薄了些。”襲人昨兒便得了寶釵的話,已将那日事情想了想,只撿了能說的道來:“不妨二爺回來了,二爺一見那衣裳,想起去了的晴雯,便疑心是奴婢到太太這裏說了什麽,才害得晴雯被攆出去。奴婢不敢辯解,二爺自此便不讓奴婢伺候了。”

聽到是這麽一件事,王夫人心生怒氣,不免就着急道:“原以為他成了親,有了媳婦規勸,好些了,偏偏還是這個樣子。旁的人不惦記,偏偏惦記着那妖精。”她一直看不慣晴雯的張狂樣,偏長的也不是個規矩的,沒想到如今寶玉居然還為着這麽一件小事惱了襲人。不免又想到,只怕不是惱了襲人,而是對這樁婚事也不滿。可她偏還不能說什麽,當初親事是如何定下來的,她自己心裏也虛得很。

見王夫人發怒,襲人反過來忙勸說一番:“太太別生氣,這事原是我的不對,不多那幾句嘴,說不定二爺回來沒聽見那話,就不會想起晴雯。如今二奶奶進門後,二爺十分上進了,日日都去學裏,家來也是看書寫字。奴婢既然惹了二爺不高興,便是為着二爺的前程,如今服侍二奶奶,也是好的。”

王夫人見襲人這樣柔順,又這樣知禮,忙拉着襲人的手:“我的兒,難為你了。你且先跟着你們奶奶,等日子久了,寶玉轉過心思來,自然還是要你伺候的。如今你們奶奶管家,忙裏忙外的,多少事兒要她操心,莺兒到底是外頭的,不必你在我們家多年,有你幫着照看,我才放心。”

襲人聽了忙答應着。

“你放心的回去,我這裏跟你們奶奶說說。”王夫人想,寶玉這樣,襲人還是如此懂事,着實是個好丫頭,只是若真要将襲人提為姨娘,還得跟老太太那邊說說才行。如今離過年也不遠了,暫且先跟寶釵說一聲,寶釵也是個識大體的,必不會計較。等主仆二人磨合些日子,年後挑個合适的日子,再同賈母提。

自這日後,襲人跟在寶釵身邊,不管是寶釵見管事婆子,還是處置事情,都不避她,遇到有些時候,還将事情說給她聽。襲人明白,這是王夫人已同寶釵提過了。她的事情,應該不會有變故了,才略安下心來。

寶玉也不曾再說過什麽,只是仍不跟她說話,卻也沒有再挑過她什麽事。院子裏,秋紋出去了,麝月如今成了寶玉跟前第一人,不過在襲人面前,仍然跟以前一樣,與寶釵未嫁過來前,若說有什麽不同,就是凡大的事情,如針線房送衣裳來,并不再交給襲人,而是請示寶釵了。

寶玉不穿針線房做的貼身衣裳,寶釵如今管了家,到沒有空做針線了,襲人便做的多一些,寶玉也穿了自己做的衣裳,襲人就越發放心了。

只是寶釵卻是發起愁來。

她也是接了對牌、管了賬之後,才知道榮國府入不敷出的情況比她猜想的要嚴重許多。之前探春來提關了園子,很是幫她了了一宗大事。

Advertisement

大觀園雖只幾處住了人,卻是整個園子都得打理照應,每月的開支就超出一千兩。這筆開支省下來,本以為再加上之前各處裁撤了些人,又敲打了采買、廚房等各處,便能支應過去。不想,如今眼看着要進臘月了,又要準備與各家的年禮。還有宮裏,賢德妃娘娘那裏不必說,天子、皇後那裏,也得備上年禮。

天子與皇後是何等尊貴,送的禮不能輕了,哪怕他們送了什麽,對方未必會看。可萬一要是簡薄了,宮裏的賢德妃就要受到苛責,更不提如今府裏只剩娘娘一個依仗。

思來量去,寶釵又将過往的舊例拿出來看了又看,若是自己不拿嫁妝貼補,官中的銀子可不夠置辦與各家的年禮往來。送進宮裏的東西,就更是得請示王夫人與賈母了。

一時之間,還真有幾分“年關難過”的心情。

寶釵猶豫了幾日,眼見着時間越來越近,不能再托,只得這日到榮禧堂來請示王夫人。

王夫人聽了,一時沒有說話,她倒不是意外,府裏的銀子不稱手,并不是這一二年的事了。她管了十多年的家,後面王熙鳳嫁進來,才将事情放給王熙鳳,賬本子、對牌與銀庫鑰匙仍在她這裏,府裏有多少銀子,她是十分清楚的。

之前寶玉與寶釵的事情定下來,一時高興,她将這宗事給忘了。如今寶釵提起來,她看着寶釵,見寶釵面上十分恭敬,這是她自己的兒媳婦,還是她自己挑的,管家權還是因為王熙鳳犯一錯,才交到寶釵手上的,不管是從哪點來考慮,她都沒法像往年那樣,裝作不知道王熙鳳的為難,由着王熙鳳自己想辦法。

只是她自己的嫁妝,這些年,也貼了不少,官中每年給元春的銀錢,只有三千兩,她當家,府裏各處得來的錢,都補貼到裏面去了。特別是元春封了妃後,她從私庫裏甚至還拿了一些寶貝出來,幫元春打點。

如今兄長不在了,元春在宮裏,就更不能丢了排場。想到這,王夫人說:“敬獻宮中的東西,我來想辦法,再拿出五百兩銀子,你且拿去置辦與這些人家的走禮。”

寶釵算了算,添上這筆銀子,與四王六公等各候府的走禮,也差不了多少。只是,黛玉如今是鄭家的幹女兒,若要給鄭家、甚至陶家、李家送年禮,王夫人這個安排,就不妥當了。猶豫了一下,才說:“太太,鄭大人是邢部尚書,雖與老爺不是同部,如今因林妹妹,兩家也算是結了親,我們是不是也該送一份年禮過去。還有陶家,雖說遠了些,畢竟是林妹妹幹娘的娘家,陶老爺子曾是帝師,如今又在京中,上次林妹妹回來,陶家還送了土儀,林妹妹也分給各房各院了。再有佥都禦史李大人家,是不是也借這個機會,以後也能走動起來?”

王夫人一聽,點頭:“你說的很是。還是你想的周到。只是這幾家,是你林妹妹的親戚,與我們府裏,到底隔的遠了,怎麽走禮,我也不好拿主意。你林妹妹得老太太看重,還是等我問過老太太,聽聽她老人家如何說。”

寶釵點頭:“那兒媳便先回去安排。”

王夫人:“難為你了,我的兒。”

寶釵反握住王夫人的手:“太太說的是什麽話。這原是我份內的事,如今老爺也升了職,我第一回置辦年禮,只怕還要多來請教太太。”

王夫人:“不用外道,有什麽拿不定的,只管來問我。你舅舅不在了,只怕有人想看我們府裏的笑話,我們萬萬不能讓人家如了願。”

寶釵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排場是需要銀子來支撐的。心裏越發愁,面上卻只能笑着應了。

且不提寶釵回去又如何精打細算,又讓人去娘家傳話,打聽物價。王夫人隔日便來請示賈母,先将鄭家與陶家、李家走禮的事說了。

賈母聽了,點了點頭:“難為寶丫頭想得到。玉兒如今正式寫進了鄭家的家譜裏,便是為着這個,我們也該好好與鄭家走動。陶家是鄭夫人的娘家,也是玉兒的外祖家,雖說遠了一層,也該往來。李大人那邊,沒有直接的關系,備一份常規的禮就是了。如今玉兒的爹娘都不在了,以後與這幾家的年禮節禮,就由我這個當外祖母的來出。舊年敏兒在時,跟府裏如何走年禮,便照那個例,與鄭家走禮吧。陶家那邊,比鄭家減三分。”當即叫了鴛鴦:“将銀票交給太太。”

王夫人一看,忙說:“不敢讓老太太破廢,雖說如今府裏收益減了,這筆銀子,也該由我與老爺來出。大姑娘也叫我一聲舅母。”

鴛鴦看賈母的眼神,仍将匣子拿來交給王夫人。

賈母:“這是五百兩銀票。你且拿去給寶丫頭,這幾家都是書香世家,子弟也都是讀書人,叫寶丫頭想着這點,置辦年禮。若有餘剩,便添進官中,還有十幾二十家老親要走年禮。”

王夫人這才收下,又問:“宮裏娘娘那裏,體諒府裏,上次我進宮請安,交待我,說家裏弟弟妹妹都大了,以後要用銀子的地方也多,她那裏,就不要破廢了。只是,天子與皇後那裏,兒媳婦着實是想不到送什麽才好。”又将這幾年她将嫁妝裏的最寶貝的東西都獻給天子與皇後的事講了。

可不,一年到頭,要給宮裏貴人獻禮的日子可不少,天子的萬壽節,皇後過壽,都得送禮。還有這過年要獻的,元春封妃幾年來,王夫人嫁妝裏的好東西都淘空了。

賈母聽了,卻好一會兒都沒有說話。

王夫人心裏不安,又道:“兒媳婦想着,今年兄長剛去了,只怕外面都在觀望,要是我們府裏獻的禮薄了,宮裏娘娘和我們府裏都要被人越發看低了。”

賈母:“你說的也有道理。只是小庫房的東西不能動,為着建園子接娘娘回來省親,已經用了玉兒七八十萬兩銀子。如今寶丫頭已經進門當家了,我們家裏的事情,就不能再讓玉兒來填補了。宮中獻禮的事情,讓我考慮幾天,看看送什麽合适。”

小庫房就在賈母住的榮慶堂裏,旁邊的小跨院,當初林家的東西帶來,賈母不想張揚出去,才令王熙鳳将這處挪作庫房,用來存放東西。不想卻是陰差陽錯,如今才能名正言順地拒絕王夫人。

王夫人不敢再吭聲,當初要用銀子,她來跟賈母開的口,當時是用“以後也是一家人”的理由,賈母才松的口。賈母這樣說,自然是不能再從小庫房取東西了,只能自己回去想辦法。

等王夫人走了,賈母才說:“鴛鴦,你拿了鑰匙,陪我去庫房裏看看。”

這指的卻是她的私庫。

賈母在榮國府正鼎盛的時候嫁進來,當年史家也烈火噴油鮮花着錦,她的嫁妝自然是十裏紅妝,再加上當了多年的國公夫人,賈代善帶兵打仗的時候,她的私庫也進了不少好東西。後來賈敏出嫁,她拿了好些寶貝出來,私下又拿了五千兩金了給賈敏壓箱底。這些年三個孫子成婚,陸陸續續又拿了些出來。宮裏的甄太妃,舊年也送了不少東西。只是賈母的私庫東西多,雖然這十來年只出不進,也還有過半數的東西在。

銀子與金子卻是不多了。上次建省親別墅,她出了五萬兩,寶玉成親,又悄悄給了一萬兩。如今銀子只餘下三萬兩,還有五千兩銀子。

鴛鴦陪着賈母在庫房裏挑了半下午,最後挑了六件東西出來。

過了兩天,賈母才叫鴛鴦把東西給王夫人送去。

鴛鴦:“老太太說,這是獻給娘娘的,這是呈給皇上、皇後的,這是獻給甄太妃處的。”

六尊寶貝,聖上與皇後各得了兩件,最是貴重,甄太妃與元春處只各一件,元春的略遜色于甄太妃。

這屬實是意外之喜了,王夫人這幾天都正在挑揀自己的東西,琢磨哪些能獻上去,哪些能拿去當點銀子,忙道謝。

鴛鴦:“不敢當太太的謝。這是老太太的東西,老太太說,讓我捎句話給太太:這個節骨眼上,獻給娘娘的東西就不要再添了,暫時低一低頭,矮一矮身子,避避風頭,才是最要緊的。還請太太将這話捎給娘娘。”

王夫人:“我記下了。你回去同老太太說,請老太太放心,我必會原話說給娘娘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