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十裏坡的大鍋飯
十裏坡的大鍋飯
沈瑩将清洗好的木炭和細砂鋪在水桶的底部,讓河水靜置沉澱。
小崔氏那邊,三只大鍋裏的牛骨湯已經先熬起來,用的是他們從黑水潭帶來的潭水。
沈瑩再找來自己還沒穿過的裏衣——是上好的幹淨細棉布,把過濾好的水上面的一層倒出來,倒入另一只放有炭和細砂的桶裏再過濾,最後倒入另一只桶中,這只桶上面就蓋着沈瑩的棉布裏衣,這樣三次過濾後的水果然清澈不少,勉強能夠洗菜淘米了。
而喝的蒸餾水,她給每戶發了一個家裏空間裏拿出來的背心式垃圾塑料袋。
她一邊慶幸當初買的都是大號的,一邊教他們把塑料袋套在鍋蓋上,讓他們小心不讓火烤到袋子融化,用石頭壓着制造出三角凹面,通過下面鍋裏水的加熱,得到幹淨的飲用水。
“梨花,你咋懂這麽多呢,這怎麽想到的?”等塑料袋上出現的蒸餾水滴入竹筒,朱二寶看得眼晴都直了。
沈瑩沖他笑笑,“師父教的,這些袋袋也是師父給的,是他從海外胡商那兒買來的稀罕物。”
有個虛構的師父就是好,要往外拿什麽過份的東西都往他身上推就成了。
這樣最多惹來驚羨,不會再因為什麽遇仙之類的,以後太平了名聲傳出去,別有用心的人要報官把她捉起來。
“梨花,你師父好有本事!”
“你師父對你真好,我咋遇不到這種師父!”
“我滴個娘親,這個袋袋太好用了!真是稀罕寶貝!”
大家夥對塑料袋的材質驚嘆不已,見它能裝水不漏,都反反複複拿河水試了又試,大人小孩都圍成一圈看稀奇,比過大年還興奮。
只有謝柏清擔憂地看着妹妹,皺起了眉頭。
“你們小心點,它不能靠近火會融化,也不能戳它,很容易就破了。”沈瑩拿着塑料袋演示,“弄壞了就沒了,咱們荊朝買不到,針線是補不好的。我不會做這個袋袋的,材質弄不到。”
Advertisement
“曉得了!曉得了!不會弄壞這麽厲害的寶貝的。”
衆人連聲保證。
**
大家三五成群圍着過濾水的時候,沈瑩舉火把來到車隊這邊檢查了騾車的頂部。
他們一共有9輛騾車,朱家兩輛,他們謝家一輛,劉屠夫家一輛,陳嫂子家一輛,大崔氏他們一輛,楊寡婦一輛,高地村其它村民加起來只有兩輛。
一輛車加上駕車的位置可坐七個人,再加上沈瑩的驢車和兩只驢子,也就是他們能搭乘70人。
但是騾車不能一直拉滿,騾子也需要休息,主要功能還是拉行李和物資。所以,大家年輕的大部分必須還是靠走,老弱的才能坐騾車。
沈瑩現在檢查騾車頂部,是為了想着怎麽利用頂部固定塑料袋接雨水,這樣就算騾車在行駛中,他們也能不停得到淡水。
以後如果不下雨了,還可以将塑料袋挂在車頂的四個角上,利用半夜到淩晨的溫差,得到轉化的蒸餾水。
考察完騾車的頂部,沈瑩叫來謝柏清和謝姑爺,讓他們吃完飯後召集兒郞去領麻繩和工具。
“我也覺得雨水比河裏的水幹淨,還可以節省時間和炭。”謝柏清馬上知道她要幹什麽了。
“咱們的濕炭別扔,曬一曬還能用。”沈瑩皺眉望着漆黑的下雨的天空,“只是,這雨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停。”
“是啊,唉,我擔心這雨太大,除了老朱家,咱們這些車可都是新的,車廂的廂頂全沒來及得刷上幾層桐油,時間一長容易腐壞和滲水。”謝姑爺心疼地摸着車頂的木頭。
“今晚會有人給我送油布,到時看有幾卷,如果卷數多,咱們一輛車蓋上一塊遮雨。”
宋錦西寫的信只有沈瑩看過,沈瑩沒說出油布是他們家給的,這種軍用物資不好拿來到處說。
“了不得,這東西可難得!侄女從哪弄來的?”謝姑爺喜出望外。
“花大價錢在胡商那裏磨來的。”沈瑩瞎編一氣。
三人舉火把站在雨裏商量着雜事,那邊的晚飯大家一齊動手,也做得熱火朝天。不一會兒撲鼻的香氣便傳來,勾得他們不停的咽口水。
小崔氏聽沈瑩的吩咐今晚挺大方的,也是怕上次剩下的牛骨頭肉這四月天的放久了壞,她炸油時放了姜塊和花椒粒,剔好的骨頭肉煮了好大三鍋,鍋沿上還貼了不少焦脆的玉米雜面餅子。
等牛骨頭肉煮酥,将骨頭棒子撈出來,每人盛出一碗熱騰騰的白色濃湯,撒上沈瑩讓小崔氏她們在林子裏采的野外小香蔥,鍋裏再放入脆生生的嫩野菜和鮮美的蘑菇,煮得咕嚕咕嚕作響,而旁邊蒸的一大鍋白米飯也冒出了香氣。
外面今晚的雨夜凄冷黑暗,聽着細雨聲,衆人就圍坐在鍋邊烤火,喝一口熱湯咬一口玉米雜面餅子,發出了惬意的嘆息。
等湯和餅子狼吞虎咽地吃完,每戶按人頭又分上一大碗冒着肉香的野菜蘑菇,一人再分一個香噴噴的酥爛牛肉骨頭棒。
在大荊朝牛肉是個稀罕物,做為最重要的耕地用具,牛是明文禁止随便宰殺肉食的。
要吃牛肉,那得等那頭牛老了,或者生了病傷了腿什麽的。
所以,有不少人就沒吃過牛肉這種精貴物。
現在手裏有了,他們便有些舍不得吃,就慢慢地啃着,啃得特別小心,全場靜悄悄,倒像進行着某種儀式。
而劉屠夫也是個妙人,殺豬宰牛都在行,就連分骨頭也分得每戶份量都差不多。
整個桃花村,就他這一戶不聲不響地後面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沈瑩對他們家還不是太了解,只知道他家是劉家的旁支,跟謝劉氏是有點瓜葛的,但看劉屠夫這精妙的刀功,不能不服呀。
果然,專業的事還是要專業的人幹。
小崔氏帶領媳婦們做飯,陳嫂子則負責帶領媳婦們分飯食,兩人都是細致人,又有大崔氏在一旁監督,沈瑩冷眼旁觀,這頓飯還是吃得人人滿意的。
而高地村的不少村民,這幾年是連過年都吃不上一碗白米飯,等一人分到一碗飯後,有媳婦當場便抹淚哭了出來。
他們還沒吃,就先謝起來,謝過沈瑩又謝朱地主。
“香,真香啊!”
“我們真是走大運了,好啊,好啊……”
沈瑩有點尴尬,舉着肉骨頭笑道:“都是朱伯伯高義。”
朱地主樂呵呵的,疊聲道:“應該的,應該的!”
這一頓大家都有些吃撐了,有了熱量無論大人小孩臉色都好看起來,沒那麽一副逃荒的凄慘樣了。
這更堅定了沈瑩想的,就算是逃荒,也要讓跟着她的人吃好喝好的決心。
而他們謝家二房還提供了飯後水果——這兩天她家采的野果全貢獻出來了,天氣不好,做醬又太費事兒,茶花支持妹妹也想得開,索性全拿出來給大夥分了。
正吃着酸甜脆香的野果,外面站崗的高四虎沖了進來:
“梨花,有一個馬車的車隊朝我們這過來了!應該不是商隊,他們沒朝前走,拐彎朝咱們這邊廟裏的方向來了!”
難道是宋錦西差人送油布來了?沈瑩連忙起身,“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