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點化法器是一個細活兒,天時地利與人和缺一不可。

如今并不适合。

柴溪便将紅線裝在小口袋裏存放好,随身帶着,才再次出門了。

這會,店主一家已經起來了。

老板娘看着柴溪,便上來跟她致歉,說是差點害她屋子遭了賊,沒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都是街坊鄰居,還遇到這種天殺的賊子。又問她,有沒有丢了什麽東西,若是有,她再去找雷老虎那個家夥,非得讓他交出來不可。

大清早的,說的那叫一個唾沫橫飛。

孫老板看着自家婆娘,也不敢攔着,只能在一邊苦笑。

柴溪這才知道,那個家夥叫雷老虎。看起來确實有幾分兇惡,也不知道是真名,還是外號。

她回道:“并未丢什麽,東西都在。”

“舅舅,舅媽,火上的饅頭蒸好了。”就在這個時候,廚房裏昨天接待柴溪的那位姑娘的聲音傳了過來。

老板娘這才停了嘴,她跟柴溪說,若是餓了,這裏提供早飯,就到後廚去了。

老孫慢了一步,對柴溪做了個抱歉的手勢,順便推銷了一下這裏的一絕,白面饅頭。

柴溪說自己吃過了。

再出門,此時天已經完全亮了。

昨天是趕集第一天,今日還沒有結束,街上行人又開始多了,稀稀落落的聲音不絕于耳。

Advertisement

柴溪迎面便遇到了兩個穿着打扮挺時尚,看上去像是游客的女子。

其中一個對另一個說:“昨天你不是說這裏的觀音廟很靈,一起去求只簽嗎?在哪兒來着?”

另一個有些恍惚,說:“好像是有這麽回事兒?有點不記得了?”

“我本來也忘了,看了那塊隕石,想着還有什麽事情沒做,接着想了想,就想起來了。本來就有,你說在哪兒來着?這一條路我們都走到底了,沒看到啊。”

“你去問問?”

她們說到這裏,便攔住了柴溪前面一個人,問道:“不好意思,問個路,請問這裏不是有個挺有名的觀音廟嗎?我們想去求個簽,請問怎麽走?”

那人詫異的看了一眼,說:“以前岔路那邊,倒是有個廟子,不過三四十年前,嗡嗡的時候不就被徹底推翻了嗎?現在只剩下遺跡了,你們這是哪年的老黃歷了?”

說完,他就走了。

她們聽到這個回答,面面厮觑。

那個觀音廟存在于陰陽間隙之間,附近的人都因此受到了影響,偶爾有人能夠闖入,漸漸就有留言傳出。它一消失,煞氣不見了,那些受到影響的人,因為自我保護機制,就會失去這一段的記憶。

這兩個人不是本地人,或許是因為這樣,受到的影響不重,才會記得?

正巧柴溪過來,又被另一個人攔住,問了同樣的話。

柴溪說:“我不是本地人,對這個不大清楚。”

她向着路的另一頭走去。

對話聲隐隐約約傳了過來:“你是怎麽回事兒?”

“記混了吧?剛才又看了一下手冊,沒有說這裏有觀音廟啊。”

“算了,那就走吧,沒什麽好看的了。”

漸漸往裏走,路變得窄了些,柴溪走到之前分叉的地方,她想起之前兩人的話,便向那條岔路望去。這條路沒了觀音廟之後,吸引力大減,似乎不經意,很容易看不到它,直接就忽略掉了。一路行人,沒誰往那邊走,都是直直的走了過去。

柴溪這時候才發現,這裏還立着一個木牌,上面寫着觀賞奇石由此去。

這個鎮子能吸引游客,最主要的,還是傳說中那塊從天上落下來的奇石。

不過,據說以前也來過專家,說是要研究,但是研究之後,就沒下文了,所以一直放在那裏,也沒人管它。

柴溪又走了幾步,便看到了一個高大的樹冠。

走到樹下的,便看到了那塊所謂的鎮鎮之寶了。

這裏被修成了一個小小的廣場。

四周立着幾張石桌,石凳,旁邊有老人,坐着正在下象棋。

中間有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葉子濃密的恐怕雨水都難以潑進來。樹下立着個牌子,說這是一棵有千年歷史的古樹了。據說可能比這個鎮子的壽命還要長,因此當地人拜這棵樹祈求平安,倒是比去什麽寺廟的多。

樹上低矮處,夠得着的地方,系着不少紅絲帶,挂着一個個許願符,還有同心結什麽的。放眼望去,上半部分是盈盈的綠色,下半部分則是紅綠交雜。

旁邊還有一個賣這些物品的小店。

價格并不算昂貴,不少游客都願意買一個寄托一下心願。

隕石就在樹冠籠罩的範圍內,周圍用紅綢加木欄圍了一圈。

石頭經歷風吹雨打,此時呈現出一種淡淡的青黑色,上面布着不少青苔,除了個頭大一點,看起來并不出奇。

旁邊還站着幾個別的游客,正拿着相機拍照。

石頭旁邊,也立着一塊牌子。

上面寫着石頭的來歷。

柴溪剛入鎮的時候,遇到的那位大娘,就跟她說過一茬,不過倒沒有上面寫的詳細。

據說在幾百年前,夜有流星墜下,落于鎮子之中,可能是仙人下凡了,當地人去看,仙人肯定沒看到,就發現了這塊石頭。後來大家就認為這塊石頭是仙人留下的,還有文人墨客過來瞻仰,漸漸這個鎮子就被改名為游仙鎮了。

柴溪之前便覺得,見一見這塊石頭,或許有所收獲,此時才可以斷定,确實不虛此行。

這塊石頭上,存在着很強大的氣場。

它是不是隕石柴溪并不确定,不過這股氣場,确實十分強大。

柴溪忽然靈光一現,有件事情需要确定。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柴溪發現她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

之前,她都是在鎮子之中,看着每一處的格局,而非像之前一樣,直接縱觀整個鎮子的大格局。

柴溪看到的都是小格局。

這些小格局,對鎮子的風水肯定有影響,但是都是局部的,真正的大格局,才起的是決定性作用。

現在意識到還來得及。

柴溪飛快的離開了鎮子,向着繞鎮的山坡走去。

山坡并不高,上面被開墾了梯田,層層下來,種着些蔬菜。

柴溪順着開辟的小路,爬到了山坡頂端,居高臨下看着底下的鎮子。

視野中,占據最大面積的,就是那一條直直的青石長道,其次,便是兩邊的低矮木質建築,就好像一條長蛇。或者說,就好像一條龍的軀幹。此時這一條龍,就好像抱着這個小山坡,正在休眠。

另一面,則是滾滾的無情江流水。

傳說之中龍鳳乃瑞獸,柴溪出自鳳凰口,而這地方,與鳳凰口相對,或許該命名為卧龍山才是。

只是這龍無爪無腳也無翅,所以這個風水格局,并沒有完全形成,只是一個沒有效果的,殘缺的殘次品。

游仙鎮頗具古意,但因為偏遠,既沒有成功發展成旅游勝地,也沒有經歷過現代改造,只是中間個別房屋年代久遠之後,有所翻修,但總體上,還是沒有太大改變的。雖然世殊時異,鬥轉星移,到了如今,附近的水勢有所變化,但山勢大體和之前不會有什麽大差別。

想來,當初讓鎮子建在這裏的高人,應該就是看到了這個殘缺的格局,才會在相當于龍目的地方,種下了那棵古樹。

畫龍點睛。

随着樹木長成,反補鎮中氣運,這原本是一條死龍,困龍,就因為這一筆,頓時活過來了。

山輔水佐,困龍升天。

當真是大手筆。

雖然見效比較慢,但手法細膩,潤物無聲,絕無副作用,絕對值得一句贊嘆。

柴溪之前身在鎮中,而且這個風水格局是殘缺的,加上布陣的高人手段高明,險些沒看出來。

那塊石頭,之所以會落在這裏,正是氣機之間的牽引。

畫龍點睛,一棵樹只能點一目,而這塊石頭,則點了另外一目。

這塊石頭,以及這棵古樹,冥冥之中,就在庇佑這個鎮子的氣運。

游仙鎮,正是在這之後,迅速的繁華起來。

只不過風水輪流轉,想來那個大師,也只能看到那一步了,卻沒有料到,河流改道,風水一變,這座鎮子不但逐漸衰敗下來,而且更是成為了邪靈作祟的溫床。龍再次潛伏下來,便什麽都想來咬一口了。雖然兩只龍目,那棵古樹和那塊隕石,都努力的支撐着,但還是無力回天。

說起來,這個鎮子的根源,還不在那個邪祟的觀音廟。

哪怕沒有這個觀音廟,也有別的。

解決了它,只能保一時而已,不可能保一世。

是因為風水格局的改變,這個鎮子才會變成如今的模樣。

這才是真正的根源。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