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

柴溪扪心自問,若是易地而處,換她遇到這種情況,将會如何布局?

想了好一會,她發現,不外乎移山填土,以後天之力改先天之景,來補足龍的軀幹四肢,到底落了痕跡,只能歸屬于下乘。而且,風水輪轉之後,因為受到的外力影響更大,到時候說不定還會引來後患。享受了什麽,到時間了自己不在了,後輩也是得還回去的。

最後,柴溪确定沒有比那位布局高人,更好的辦法了。

之所以變成這樣,是風水本身具有不足,卻并非風水師的緣故。

風水輪轉一次為一百八十年,是一個周期。名為三元九運,三元即上中下三分,三個六十年,一、二、三直到九,九個二十年。古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加起來六十年,正好為一元。

而此地風水,正當以種下古樹的日子開始算起。

不過,時間過去千年,誰也不會知道,那棵樹究竟是何日種下的了。

但柴溪料想既然是同行,定然會選一個合适的日子。

二月二,龍擡頭,萬物複蘇,正适合一飛沖天。

如果柴溪沒有料錯,若是沒有她,再過不到一年,二月二的時候,又一個新的輪轉将會開始,危機就會徹底爆發開。如今她除去了觀音廟,為此地延了數年的運道,但治标不治本,這條将死的龍脈,還是會引來更多鬼物作祟的。

龍脈将死,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救龍脈,可比截龍脈難太多了。

尤其是,這還是一條被催化的龍脈,而并非天然成型的,先天就弱了一籌。

這不在柴溪的能力範圍之內,她苦思之後,也只能嘆息。

唯一勉強算是辦法的,就是讓已經改過的河流再次改道,減緩流速,繞鎮而行。山還算有靈,水曲折有情,這麽一來,有山有水,必然會産生生氣。風水格局一改,長此以往,這危機自然就解除了。

Advertisement

古代大風水師,每到一地,若有只言片語,必然能得全村信賴,齊心協力執行。但是如今的情況,已經截然不同了。這大工程,需要的金錢不是小數,用風水這種理由,根本不可能實現,也只是想想罷了。

“你囊個女娃兒,在餓田裏頭幹啥子哦?快些個下來。”

就在這時候,一個老漢的聲音傳了過來。

他站在半山腰的梯田裏面,半弓着腰,望着在上面的柴溪。

柴溪往下看去,只能看着他頭頂上那個大大的草帽。

她地形已經看過了,也沒有繼續呆着的必要,便走下來,跟主人道了個歉,說是上去看了看風景,便往坡下走去。

那老漢也沒計較,只是嘟囔道:“也不曉得啥子好看勒,算勒,沒踩到田頭的菜秧就行。”

柴溪一路走着,餘光不知瞥到了什麽,驀地一愣,似乎想到了什麽。她轉頭過去一看,卻發現,只有旁邊地裏一層搖擺的秧苗,并無其他東西。見那老漢還瞧着她,柴溪不好久留,只得走到山下。

再次回到廣場上,又看了看那棵古樹與奇石,依然一無所獲。

那一絲一閃而逝,卻沒有抓住的靈感,究竟是什麽?

柴溪找了個廣場邊緣的位置,在石凳上坐了下來。

開始推起了盤來。

但凡風水師,走南闖北,幾乎都會準備一個羅盤。

羅盤是很有用的一件器具,在風水學上妙用無窮,根本離不開它。哪怕不從風水學上來說,靈敏的指針,也可以感覺到很多微弱的,人體感覺不到,或者感覺比較輕微的磁場。而磁場紊亂的地方,對人身體不好,不适合居住,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柴溪此時自然拿不出來,這小鎮上,也沒有賣羅盤的,這種東西比較冷門,只有在一些專門的店鋪裏才買得到,便只能推心盤。羅盤在她生命中,占據了不小的地位。因此哪怕沒有實物,她心中也有一個羅盤。

羅盤上的指針在柴溪腦中飛速的轉動着,天幹地支,便是一元六十年。

古樹種下,第一個一百八十年,鎮子建立,慢慢擴張。第二個一百八十年,古樹長成,反補鎮子氣運。第三個一百八十年,鎮子氣運到達臨界點,吸引隕石天降,自此雙目點睛,困龍升天。第四個一百八十年,是整個游仙鎮,氣運最盛的時候。

緊接着,盛極而衰,但底蘊猶在,尚可以折騰一二,就這麽着,走着下坡路,一些人離開,慢慢度過第五個一百八十年。等到第六個一百八十年,也就是現在,底蘊耗光了,就該輪到後人還債了。

柴溪這一番推演,和她之前估測的沒有什麽差別。

但,還是不對!

柴溪又推了一次。

鎮子盛極而衰,雖然是因為風水輪轉,這是主因,但還應該有個外因的。

外因誘發,才會徹底爆發出來。

知道了這個,或許會對她有所幫助。

柴溪起身,決定先回旅店吃個中飯,順便找老板打聽下,有沒有類似地方志之類的書籍。這些東西太過久遠了,便是鎮中老人,可能都不會知道什麽,只有史書能夠給她解密了。口口相傳容易失真,而且一點錯了一星半點,推演就要被帶到溝裏去了。

趕集的日子通常是三天,因此柴溪打算在這個鎮子上停留三到五日,要是找不到線索,想不出辦法,那她也盡力了,問心無愧,那麽她也不會繼續呆在這裏,而是處理掉醫院那一道鐮刀煞,然後進城去了。

她還繼承了原本柴溪的心願,替她找到她媽媽的家,報一個晚了十幾年的口信,以及帶她回家。

這個因果是必須了結的。

其餘的,都不過是贖罪罷了。

能做一點算一點。

回到旅館的時候,老板在櫃臺收錢,老板娘在廚房炒菜,飄出了一股油香味兒。

柴溪踏着木質樓梯上去放包的時候,發現她隔壁原本空着的屋子大門緊閉,看樣子已經有人住了。

她放了東西,便下樓來吃飯。

中午的菜色比較豐富,有葷有素,好幾個品種。

柴溪早上吃的豆漿油條,一番運動下來,肚子已經空落落了,便要了一個肉菜,兩個素菜再加個湯,算是給自己補補。

這裏的菜色味道普通,稍稍有點膩得慌,但飯卻是用竹做的蒸籠蒸的,帶着一股獨特的清香。

她吃着飯的時候,樓上的人也下來了。

柴溪一眼瞥去,發現還是“熟人”,正是之前有一面之緣,向她問路的旅客。

她們看到柴溪,其中一個也揮了揮手和她打招呼。

柴溪吃完飯,因為住在這裏,結賬零頭抹了,花了五十塊。

她去後面洗了把臉,才過來問老板:“我對這裏的歷史有些興趣,不知道這裏可有地方志一類的東西嗎?”

這個喜好比較特別,老板愣了一下,才說:“這個,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旅游手冊倒是有,”說着,他随手拿起了一份櫃臺上的旅游宣傳冊,說:“這個,美女拿去看看呗?看有沒有什麽用?”

柴溪接了過來,道了聲謝,回到座位上翻看。

那邊那兩個女游客比柴溪來得晚,因此這會才吃完,她們也去找老板,打聽除了那塊破石頭,還有什麽好玩的地方沒?

老板想了想,回答她們說,鎮子裏面就是看個古色古香的建築,以及那塊石頭。出了鎮子順着大路走,到河邊上,有一個渡口,那裏可以租船,再遠點的地方,有人開了個魚塘,可以在那裏釣魚,除此之外,其他就沒有什麽可供游玩的了。

這裏雖然號稱是旅游景點,但一直沒有開發出來,游客來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自己跑過來的,要不是這樣,作為鎮子上唯一一家旅館,就算有些民居也單獨接待少量的客人,他們的生意也不會這麽差。

她們聽了,似乎對劃船有些興趣,兩個嘀咕一陣,就問了路,一起出去了。

柴溪之前上山坡居高臨下的時候,也曾驚鴻一瞥,看到了那個渡口。不過她對這個,是沒什麽興趣的。

翻完了整個旅游宣傳冊,柴溪也沒有什麽收獲。上面主要就是介紹古樹,石頭,以及這條街上有些什麽店面。都是些非常接地氣,符合時代的店鋪,柴溪想找的,一個沒有。

柴溪還是想不透,她之前下坡的時候,究竟想到了什麽。

直到她翻到最後一頁。

這個宣傳冊一共也就六頁,說明也沒多少好寫的,最後印着幾張各個角度的照片。

柴溪的目光,不自覺落在了一張雨天的俯拍圖上面。

看角度,拍攝者應該就是去的柴溪之前呆的小山坡拍的。

謝謝頔夏的地雷,麽麽噠。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