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 49 章

乾隆十年,大阿哥永琏到了娶妻年紀,乾隆帝費盡心思想給嫡長子娶一個不亞于自己皇後的兒媳婦。

本來他心裏定的是皇後侄女,同樣出身富察氏的貴女,只是思來想去,還是定下了先帝在位時的重臣鄂爾泰的孫女西林覺羅氏,大清不能連續出兩任同一個家族的皇後,而西林覺羅氏雖在他心裏比不得富察氏的貴女,但總體而言,也是與他兒子匹配的。

當然,将大兒子婚事定下來以後,就輪到與大兒子年齡相同的二兒子了,在永璜身上,乾隆倒是沒有那麽多顧忌,直接将皇後嫡親兄弟傅清的女兒賜給永璜為嫡福晉,也算是成全自己想将富察氏的女兒當作兒媳婦的心思了。

而和敬的婚事倒是不用着急,大清的公主留到二十都不算問題。

李沐這些年一直很安分,是各種意義上的安分,兒子要成婚了,她在等待一個時機,一個可以徹底無後顧之憂的時機,她這些年來一直維持自己賢良淑德的名聲,看着後宮妃子一個個有孕,讓永琏作為兄長積極聯絡兄弟感情不是弄虛作假的。

而是實打實要用上的,倘若一個皇帝突然駕崩,又或許沒有留下任何遺诏,那皇位傳給誰?

嫡長子作為正統,最是合适接手皇位,若是再加上皇後在世名聲也好,自發引得後宮妃子以及庶子庶女的支持,永琏如何不能光明正大又順理成章的接手皇位。

李沐是這般想的,畢竟乾隆實在活得太長久了,久到自己兒子都快沒了,久到在臨終前幾年才舍得傳位,久到即便傳位了,還将皇權牢牢握在手中,使得下一任繼位者只能等他徹底駕崩後才能掌握實權,這種憋屈的感覺,李沐并不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嘗試。

至于原身會不會在意這點,比起丈夫,原身應該明白兒子才更重要,不然願望也不至于是圍繞着孩子來的。

而李沐也不會真的對皇帝動手,作為皇後,她沒有這麽大的能耐,而系統商城也不會給她害人的東西,連假孕丹都是不會傷害身體的,李沐只得徐徐圖之,不過她之所以将心思放在這上面,原因是她在出發前,系統商城上新的藥丸作用讓她眼前一亮,立馬就将藥物用積分兌換下來了。

藥物還沒取名,好似是用讓她們這些快穿者用來嘗新的,作用就是隐藏一刻鐘的氣運,而且積分也不高,不然這種在關鍵時候起到一招定勝負的好東西咋可能賣得這樣便宜。

這麽說吧,李沐這些年來能一直被皇帝和後宮妃子信任,甚至于兒女都對她非一般的眷顧,不光是行為舉止得人心,也是身上兩道祥瑞之氣起了作用,赫舍裏氏和烏拉那拉氏兩位皇後的鳳氣分開來看或許作用不大,畢竟兩位一個早年血崩離世,一個唯一的嫡子過早夭折,雖貴為皇後,但鳳氣不穩。

兩道祥瑞之氣結合在一起,倒是補全了這份空缺,赫舍裏皇後有一子被封為太子,即便後來沒能順利即位,但也相當于半個皇帝活了三十多年,她缺就缺在命裏活不長久,而烏拉那拉皇後倒是能活到皇帝登基時,也能活到在古人眼裏算是壽命長久的時候,能周全一生,但她早年喪子,是與赫舍裏皇後相反的命數。

因此,在這個世界,李沐開始體會到這兩種祥瑞之氣結合起來的妙處後,又聯想起她做任務前帶進來的藥物,更是蠢蠢欲動想将這應用在皇帝身上了,她身上的是祥瑞之氣,那皇帝身上的讓她稱之為龍氣,在原身記憶中,乾隆皇帝後來好像有幾次險些有生命危險,若是人被一瞬間隐藏了氣運,會是什麽畫面,李沐心裏還挺好奇的。

因此她必須要找準時機,她已經将原主記憶中有關乾隆皇帝生命危險的時機記下來了,只待好時機的出現。

Advertisement

在這個世界,李沐還得再賢良淑德下去,順帶看着兒子娶妻,送女兒出嫁,然後暢快過着自己的小日子——受皇帝影響,李沐當了那麽多年好脾氣之人,雖平日裏不憋屈,後宮妃子也足夠敬重她,但人帶着一副面具過日子總有些不暢快,李沐決定等兒子即位後,她就留下來過幾年自由順心的日子。

當然,如今的李沐還在默默等待着,她手中的勝算已有六七成,剩下的就看皇上了。

然而,李沐這般能穩得住,皇上和後宮妃子卻不大穩得住。

永琏像他皇瑪法生前期待的那樣往恩威并重的方向發展,他孝順長輩,友愛弟妹,平時總會肩負起帶領幾個弟弟進朝廷上書房的榜樣作用,連幹差事方面也會特地将自己的活分給幾個兄弟來。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皇上想要效仿聖祖爺的心思在這幾年裏前所未有的劇烈,能對出身完美無缺的嫡長子永琏更是滿意之極,對其他庶子是哪哪都看不順眼,還為了以防這些庶子演變成聖祖爺時期九子奪嫡的場面,特地不讓自己兒子領差事辦差事。

明明稍微年長一點的阿哥就能出入朝廷了,但皇帝一直在壓制着他們的權力,這也是永琏為何還得在成婚後還帶着二弟三弟的緣故了,明明阿哥們在成婚之後最起碼也得領一兩件差事了,即便是最普通不過的差事,那也是被自家皇阿瑪看重的證明,曾經聖祖爺還讓自己兒子十一十二歲就開始辦差了,但皇上偏偏在這方面一直沒有效仿聖祖爺的打算。

只能說好的不學壞的學。

在朝的臣子們也不大理解皇上這種做法,但有大阿哥永琏在,他們都是沒有任何勸阻的,永琏阿哥是嫡出正統的皇子,将來不出任何意外定能接手皇位,他們只要确保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皇子不出任何意外即可。

可是阿哥們就不大能接受了,特別在自家可靠的大哥對比下,皇阿瑪這番做法更是讓人不能理解了,仿佛這根本就不像是為了防止九子奪嫡的重演,而是為了防止自己權力被越發年長的兒子分割,畢竟皇帝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阿哥們大多是能長成了。

其實對皇帝來說,他正值這個年紀,正是年輕力壯時,但他的兒子也在一天一天長大,看着以往在他面前牙牙學語的兒子長大,乾隆最先升起的不是對兒子長成的欣慰,而是過早的在一瞬間裏領略到君權的殘酷,倘若他兒子都長大了,将來搶奪他的地位權力,那他還能是萬人之上的皇帝嗎。

乾隆的這種性子從起初的哲妃難産時,将哲妃的難産和皇阿瑪對自己的重視對比下,還毅然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一方面,在福晉生下龍鳳胎時,他第一時間也只是為了自己能鞏固地位高興,而不是關心福晉和她生下來那對龍鳳胎,這些事情,即便只是一兩件不明顯的,早就能管中窺豹了。

當了皇帝這麽多年,這種性子更是被放大許多倍,這也是李沐從頭到尾都不敢相信皇上的緣故,很多事情,皇上只是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情罷了。

就比如,現在的永琏是皇帝的面子情,而其他兒子被他視作是将來會分割權力、搶奪他皇位之人,即便再冷漠對待這些兒子,也不會留話柄給任何人,還能打着偏愛嫡長子的理由,讓大衆覺得他做法是對的。

而且現在的永琏看似受寵,但在多年以後,一定會被皇上當作搶奪皇位的存在,到時候又免不了效仿聖祖爺廢立太子的情形廢了自己這個嫡子。

受了天大不公的阿哥們除了向大哥傾訴自己的難過,就只能向自己額娘說這些日子的不甘願。

哲妃是能理解自己兒子的,畢竟同樣的事情她在多年前已經領略一次了,她安慰着自己的兒子,“你只需要向着你大哥就好,将來你大哥不會如此的。”

皇上是什麽樣的人,她早年就看清楚了,放下對皇上的希望,轉頭對皇後娘娘和大阿哥好,這不挺好的。

永璜委屈的點了點頭,心裏想着幸好将來成為皇帝的人是大哥。

而純貴妃又怎麽能理解自己兒子,永璋口中的話在她聽來是大逆不道,她冷冷訓斥道:“你皇阿瑪這些年待我們母子這般好,你還在怨你皇阿瑪,早知如此,本宮還不如當初将你塞回肚子裏,叫你再也出生不了。”

“可是額娘,二哥比兒子年長五歲,還是不得皇阿瑪重用,哪怕是将一件差事給兒子幹都好,兒子是您打小看大的人,您能不知道兒子是什麽性子嗎?”永璋委屈道。

看着兒子淚眼婆娑,純貴妃即便再鐵石心腸,眼底都閃過一絲動搖,“可皇上究竟是你皇阿瑪,你是他親生骨肉,他不會害你的。”

永璋壓根不相信自家額娘說的話,若是沒有大哥和皇額娘對他們的好,他哪能明白皇阿瑪對自己的冷漠,簡直像從來沒将自己當成兒子似的,“額娘,您不信就算了,兒子在這裏招您惹您眼了,兒子這就退下,不勞煩您了。”

“等等,永璋——”純貴妃話都沒有說完,便看着兒子離開了,她抿了抿唇,心裏還是不相信自己兒子說的話,皇上待他們母子倆那麽好,當初若不是皇上将她帶進宮,她現在都未必成了貴妃娘娘。

盡管這些年下來,看着皇上寵幸的妃子越來越多,她心裏似是有些麻木了,可是在她心裏,皇上自始至終都是那個舉止優雅、滿身貴氣的皇子阿哥,可兒子的話,也在她心裏紮下一根刺了,時不時傳來陣陣刺痛。

這些年,皇上确實是不太将妃子們所出的阿哥放在心上,只是一味的将期待寄托在大阿哥身上罷了。

長春宮,李沐将練完的字帖收起,心蘭上前道:“娘娘,大福晉過來給您請安了。”

“讓她進來吧。”

“兒媳給皇額娘請安。”西林覺羅氏微微一笑,臉上露出兩個小酒窩,看起來俏皮極了。

“起來吧,不用多禮。”李沐示意她坐下來,“找本宮有何事?”

“皇額娘,兒媳是來告知您一件大喜事的,爺後院有格格有孕了。”西林覺羅氏看起來很是為自家爺高興,李沐神色淡淡,“有孕了就好,你按規矩辦事吧。”

西林覺羅氏點了點頭,壓根沒有自己将來的孩子可能會被搶走大阿哥排序的壓力,她又不是不能生的,只要爺是嫡子繼位的,她将來的阿哥就能有七八成把握接下爺的皇位。

對她來說,後院有子嗣恰恰好還能襯托她賢良的一面。

西林覺羅氏退下來,李沐再次沒了讓她提起精神的事兒,她懶懶躺在貴妃椅上,心裏暗暗算着自己還要再等多少年才等到皇上‘駕崩’,皇上這些年看似對後宮妃子挺大方的,實則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在他掌握之下。

連她的長春宮也不例外,而且皇上對那些潛邸老人也越發薄情了,就像對待小貓小狗一樣,想起來了就去看看,心情不好了,那就不看。

當然,高貴妃還是在得寵的範疇內,只是小公主身子不适,總是鬧着高貴妃,以前高貴妃得寵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的,便是心裏面裝的都是皇上,性情相貌還是皇上最喜歡的那一款,可高貴妃有了小公主,心神自然分出一部分在小公主身上,沒法徹底滿足帝王的掌握欲,久而久之寵愛也就比不得從前了。

至于高貴妃在有了孩子後對她忠心耿耿,李沐自是沒打算讓高貴妃的性命就這樣沒了,就當做不忍心讓小公主沒了生母,李沐命太醫院的太醫們紛紛拿出傳家底的本事來,好一番折騰,才堪堪讓高貴妃吊住命了。

今後哪怕是為了小公主,高貴妃都會堅持活下去。

乾隆十二年,永琏後院的格格生下大阿哥,皇帝大喜,賜名綿恺,李沐按規矩賞賜,随後,西林覺羅氏懷孕生下大格格,李沐照舊依規矩雙倍賞賜。

乾隆十三年,後宮發生一件大事,嘉妃雙生子之一的七阿哥永琮夭折了,嘉妃哭得魂不守舍,這還是後宮發生的頭一件孩子夭折的大事,而彼時皇帝來看過嘉妃,只是被嘉妃那番涕淚橫流的模樣給驚着了,即便心裏同樣為第七子的夭折心痛,但打小跟在孩子身邊的人不是他,他只是偶爾過來看看七阿哥,對孩子感情怎麽比得過嘉妃的。

乾隆心裏不舒服,大抵是覺得嘉妃這副失去了孩子仿若天地都塌了的畫面沒有身為他妃子的規矩,即便再傷心,也不能将規矩都丢了,他作為永琮皇阿瑪,心裏面的難過不比嘉妃少,可男兒有淚不輕彈,他難過時得跟誰說?

皇後嗎?可皇後自從嫁給他後,心思全在兩個孩子身上,盡管是做好了中宮之主的職責,但皇後卻不是一個讓他滿意的妻子,不然,按道理來說,皇後的模樣是後宮女子中最得他心意的,若是皇後能将全部心思放在他身上,他對皇後會比現在好千倍萬倍。

而這些年,後宮妃子也似乎不是從前潛邸時的那個模樣了,都将心思分出來照顧阿哥格格,好似不能在一心一意将他這位夫君放在眼裏了。

乾隆心裏很不是滋味,在拍了拍嘉妃後,便離開永和宮了。

嘉妃心裏難受,三個孩子哪怕只是沒了一個,她都心如刀割,如今皇上僅僅來看她一眼,讓奴才将永琮的屍骨收斂,就回乾清宮處理奏折了,她真想問一句皇上,他們的孩子沒了啊,他們之間的骨肉沒了,為何皇上沒有流過一滴淚,也不會表現出對永琮的一絲一毫的傷心。

皇上頭一個孩子沒了,皇上居然不傷心的。

嘉妃泣不成聲,看着皇上的背影,有種當初與君初識,以為識君懂君,現實卻給她重重一擊的感覺,這些年下來她也不是不知道皇上多情,也不是不知道她和其他潛邸老人争得厲害就是為了能跟皇上長相厮守。

看着皇上寵幸新來的妃子,她告訴自己,皇上只是多情,帝王後宮三千佳麗,皇上這還是收斂的了,看着皇上對她們這些潛邸老人不似從前般溫情,好似還停留在過去的人只有她們這些妃子,她告訴自己,皇上成了皇上,若是不冷心冷清,如何鎮壓住底下的奴才,如何對上那些朝廷臣子。

可是她錯了啊,她早應該在哲妃難産時就知道皇上是什麽性子的了,難怪後來哲妃毅然選擇投靠皇後,是她有眼不識君,永琮長到現在已經三四歲了,是那樣一個可憐可愛的孩子,平日裏最盼着皇阿瑪的到來,皇上怎麽能一點都不傷心呢。

她越想越難受,一旁的宮女都不得不用永璇阿哥來安慰她,“娘娘,您一定要振作起來,八阿哥還在看着您呢。”

都說雙生子之間是有感應的,永琮沒了,永璇也呆呆愣愣的,躲在門後面看着額娘哭,他眼淚也一直往下流,“額娘、額娘,七哥沒了嗎?我聽她們說,七哥沒了。”

嘉妃看到自己孩子這副模樣,一時間更是心如刀割,将孩子緊緊抱在自己懷裏,“好孩子,好孩子,你七哥還在呢。”只是啊,他現在生氣了,不想出現在額娘和弟弟面前了。

皇子夭折一事在後宮就這樣過去了。

打那之後,嘉妃好似學着哲妃的模樣,時不時将四阿哥和八阿哥兩個孩子帶到皇後面前,李沐心裏有種奇怪感,怎麽感覺這些年前來投靠她的妃子越來越多了,難不成她看起來就這麽可靠嗎。

心裏想是這麽想,但出于心裏維持好名聲、拉幫結派的目的,李沐還是脾氣挺好的接納了嘉妃。

自己伺候的夫君是個什麽樣的人,在抛開過往的感情後,嘉妃其實挺容易分辨出來的,如今後宮唯一的良善人只有皇後娘娘,她自是要向着皇後娘娘的,以求得皇後娘娘幾分庇護,讓她剩下兩個孩子平安長大。

嘉妃閉了閉眼,以往的一景一幕出現在眼前,那個過往讓她心動的少年郎,竟讓她沒有任何感覺了。

李沐看了一眼嘉妃,又看了一眼圍在自己面前的高貴妃和哲妃,一如既往揚起溫柔的笑容,關心體貼這幾人的身子和孩子們的情況。

幾人心裏暖融融的,也一一如實回答了。

她們甚至都沒有發現,自己在皇後娘娘面前的神情更為放松,仿佛在皇後面前,才能徹底放松似的。

這篇超快的,大概明天或後天完結。

下一篇暫時不想開國君福晉,想試試文案上沒有出現的皇後,想寫寫清朝歷史上被自己兒子追封的皇後,具體寫誰,到時候會跟寶們提前說的,也會寫在文案上,比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