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今朝無面
今朝無面
萬壽節當天,孚栀城解除宵禁,滿街張燈結彩,宮中九層高樓——洙闕樓将燃放百發煙花,天子也會登樓與民同樂。
百姓早早就聚集在洙闕樓下的宮牆外,男女老幼皆引頸期盼,當遠遠看見一道明黃的身影登上洙闕樓,百姓們激動呼道“是皇上”、“皇上來了”,他們迅即跪伏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馮娓鑰身穿十二章紋吉服,發髻高挽,兩鬓間戴着九支蟠龍嘯天鎏金簪,她擡手做了一個平身的手勢,百姓們紛紛立起身。
禮官念完賀詞,百姓們只見遠處高樓上那道明黃的身影又做了個手勢,随後只聽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半空中炸開一朵碩大的煙花,明光閃耀半邊天,照亮了百姓們的臉,坐在父親肩頭的孩童們高興地叫了起來,童稚歡呼聲伴随煙花綻放聲起伏不絕。
夜空中的煙花一朵緊接一朵開落,光芒明明滅滅,馮娓鑰站在洙闕樓上與宮外的百姓一同看了一盞茶光景,留下百姓們繼續觀看,她轉身下了樓,百官也跟随在她身後走下樓。
缜慶殿設宴款待群臣,馮娓鑰換了一身常服入席,席間氣氛融洽,觥籌交錯,百官也少了些許拘束,言笑晏晏。文武重臣相繼端着酒杯起身,說些祝賀生辰的吉祥話,坐在上座的馮娓鑰與衆臣飲過三巡。
宴席吃了一個多時辰才散,梨齡随聖架回璋安殿,全禧逹留下安排內侍們送各位大人出宮。
全日的儀式和華宴都散了,一衆宮女伺候馮娓鑰沐浴更衣,洗漱完已是亥時。
馮娓鑰穿着一身雪白的中衣,因在宴上飲了不少酒,白皙的臉頰浮起一層淺紅,目光卻仍然清亮,她安靜地坐在銅鏡前,梨齡立在她身後,為她梳理一頭長發,殿中暖黃的燈光落在她的臉上,照出她的神情有些落寞,這個生辰竟似沒有多少快樂。
梨齡貼身随侍多年,極少見皇上這副情緒低落的模樣,她心中不安,正欲問詢幾句,卻聽皇上忽然開口道:“朕想吃面。”
梨齡一怔,征詢問道:“皇上可是在宴上沒吃飽?要不奴婢去讓禦膳房做一碗面?”
馮娓鑰默然半響,又沒頭沒尾問道:“外面是誰在當值?”
梨齡聽皇上如此一問,終于知道她為何說想吃面,也終于知道她真正想問的是誰,于是直接回道:“徐公子在巡邏的值上。”
馮娓鑰聽罷,沒再言語。
梨齡見她沒什麽吩咐,又請示道:“皇上,奴婢去讓禦廚給您做碗面?”
Advertisement
“不必,朕乏了,這裏不用伺候,你們都下去吧。” 馮娓鑰立起身,徑直往床榻走去。
梨齡一揮手,殿中各處侍立的宮女們無聲退出殿外,她跟着馮娓鑰走過去,親自伺候着蓋好被褥,放下床帳,熄了燈燭,最後看一眼床帳深掩的禦榻,終是默然退了出去。
夜色靜寂,天上星月明朗,梨齡立在廊下,久久不去,她仰頭望着長空,為着殿中安歇下的人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吃不到的那碗面,只覺心底空落落的難過。
她随皇上游學各國,如今竟成了那些過往舊事裏的唯一知情人,往事歷歷在目——當年那個少女坐在庭中的石階上,雙手抱膝枕在臂上,眼睛定定看着天上的飛雁,夕陽光落在她臉上,給那張明媚的年輕臉孔鍍上一層泛舊的黃。
少年帶着先生堂後留的功課進門時看到這一幕,便以為她身子不适:“蒹弗姑娘,你今日怎麽不去聽周先生講學,是生病了麽?”
少女不答,少年随着她的目光看到天上南飛的雁,頓時了然,道:“蒹弗姑娘想家了?”
少女枕在臂上,聲音沉悶,情緒怏怏道:“今日是我的生辰。”
少年意外地愣了愣,随後上前幾步,與少女坐在同一級臺階上,側頭看着少女,認真問道:“你家鄉過生日有什麽習俗?”他頓了頓,又補問一句,“你兄長會送你什麽生辰禮物?”
少女緩緩道:“我沒有兄長,我是家中獨女。”她似有些懷念道,“我家鄉過生辰會吃面。”
少年想了想,立起身,聲調飛揚道:“蒹弗姑娘,我知道有個吃面的小攤,我帶你去吃面吧。”
少年帶着少女去了城西的一條街,街尾有個面攤檔子,支攤的是個大娘,攤子旁邊放着幾張矮桌,有兩桌食客在吃面。大娘正在揉一塊面團,鍋裏冒着熱氣,散發出人間煙火味。
大娘見有客人來,熱情招呼道:“随便坐啊。”
少女揀了一張空桌坐下,少年卻沒有落座,他對少女道:“蒹弗姑娘,稍等片刻。”
只見他走到大娘身旁,彬彬有禮問道:“大娘,今日我朋友過生辰,我想給她做碗面,但我不會做,您能教教我怎麽做嗎?”
大娘面相和善,笑眯眯道:“可以呀。”
大娘指了指身後的水桶,讓少年去洗手,待少年淨完手回來,便把手裏的面團遞給少年,指導他揉面團,比了比手掌末端的位置,道:“用手根骨這裏着力,按着面團使勁壓下去,再把擠壓到兩邊的面團疊上反複揉壓,時不時要撒些面粉,以防面團粘在桌子上,要一直揉到面團被揉出韌勁,這樣做出來的面吃着才有勁道。”
少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量拔節瘦長,舉手投足皆是國中名儒教導出來的端方君子風範,他一絲不茍地依照大娘的指導翻來覆去地揉搓着手裏的面團,錦袍袖口沾上了面粉也渾不在意。
面團揉成後,大娘又指導他用擀面杖把面團來回擀壓,偶爾翻面,撒些面粉,做法并不複雜,只是手工繁瑣。
眼看面團在少年手下被擀壓成一張薄皮,大娘再指導他把面皮對折,撒上面粉,再對折,然後用刀切成細條。
少年執刀的手很穩,手法卻有些生疏,把面條切出來後,大娘繼而指導他下鍋煮。
少年看着鍋中翻滾的面條,像擔心被煮壞似的,眨眼光景連問了大娘兩次“可以出鍋了麽”?
大娘見火候差不多,又指導他加入鹽油,然後出鍋。
少年捧着一碗熱氣騰騰的面走過來,放在少女面前,語氣和緩,像春日拂過林間的風,道:“蒹弗姑娘,今日在這裏按照你家鄉的習俗吃了面,就當是在家裏過了生辰啊。”
這碗面撫慰了少女異客逢生辰的失落情緒,她終于笑起來。
梨齡喟嘆地想,多年過去,如今皇上的生辰成了天下的節慶日,隆重而盛大,百官朝賀,萬民同慶,滿桌珍馐佳肴嘗遍,卻比不過一碗清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