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義津老街

10,義津老街

10,義津老街

最近一段時間,在“文鄉枞陽”平臺上,經常拜讀許芳林先生寫的文章,許先生寫的是枞陽義津老街過去的事情,撩得人心裏癢癢的,心馳神往,想一睹義津老街的芳容!

其實,我對枞陽縣義津老街并不陌生。三十多年前,同學王靜明在縣藥材公司的牛集分公司待業,1984年春,一天上午,我乘坐單位的貨車去了一趟牛集鎮,找同學王靜明玩耍。哪裏知道,我受到同學王靜明的熱情款待,他還帶着我到義津老街游玩,我倆是從牛集鎮徒步走到義津老街的。

當年,牛集鎮到義津老街的公路是砂土路,記得義津老街不是很寬,約三四米寬,麻石條路,街道狹長,兩邊店鋪鱗次栉比,有食品店、服裝店、鞋帽店、中藥店、制秤店、打洋鐵店、鐵匠鋪、炸油條店、包子店等等,五花八門,看得人眼花缭亂,行人如織,熱鬧非凡!店鋪老板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家家店鋪生意興隆,老街呈現繁榮昌盛的景象!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現如今,義津老街還是三十多年前的舊模樣嗎?老街兩邊的店鋪房屋還是土墼,青磚,穿枋,小瓦覆蓋嗎?還是麻石條路嗎?

2021年6月中旬,一天上午,微風輕輕,白雲飄在那藍天裏,我帶着衆多的疑問和強烈的好奇心,走進義津老街。

經過義津小學大門前,向義津老街走去,約走數十步,就是從前的義津汽車站廣場,靠右側就是義津農機站。有一間門面房是唐記理發店,理發店裏擺放着兩張上海牌的理發鐵椅子。見到這兩張陳舊的理發椅子,瞬間,我想起了枞陽古城,上碼頭的東風理發店,從前的東風理發店裏也有這種用生鐵鑄的理發鐵椅子……

我沒有停留,繼續向前走,一會兒,拐進了義津老街,映入眼簾的是:街道兩邊的穿枋老屋,已經見不到一棟了,大多數都是嶄新的鋼筋混凝土構建成的店鋪門面房,街道變寬敞了,是新澆築的水泥公路,能并齊行駛兩輛小轎車。如今是舊貌換新顏了,給我的感覺是煥然一新!

街道上空空蕩蕩的,難見到行人,大多數門面卷閘門是關的,少數門面房還未安裝鋁合金門窗,一裏多長的義津老街,兩邊的門面房,不到十家店鋪在營業,可這數家經營的店鋪,讓我驚喜不斷,欣喜若狂!在這些店鋪裏,我居然買到了“古董”!

有一家百貨店,一位老人守着店鋪,經營的品種有衣服扣子、煤油燈、笛子、算盤等商品,這位老人家身板結實,精神矍铄,我問老人家說:“煤油燈多少錢一盞?”老人回答我說:“兩塊錢。”

我沒有聽錯吧?連續問老人兩遍,老人家對我說:“我是從前進的貨,現在,家家戶戶安裝了電燈,哪裏還需要煤油燈呢?還剩這些煤油燈,很多年沒有賣一盞了,我還是從前的零售價,兩塊錢。”

煤油燈可是“古董”哦,我立馬掏錢買了一盞煤油燈,我拿着煤油燈,愛不釋手!我對貨架子上仔細看一下,架子上竟然有算盤、笛子!

年輕的時候,我最喜愛吹笛子了。1982年春,我同妻子在枞陽縣交通局知青旅社待業,妻子的家就在知青旅社的後面,50米不到的距離。當年,我同妻子談戀愛的時候,我在知青旅社裏吹笛子,妻子只要聽到悠揚的笛子聲,立馬從家裏趕到知青旅社,同我約會……

算盤、笛子的價格很便宜,我又掏錢買下這兩件“古董”。我拿着煤油燈、算盤、笛子,忽然,我想起來了,要購買笛膜,遂問老人家說:“有笛膜賣嗎?”老人家回答我說:“有呀,要幾包?”他真的從貨櫃子裏拿出一匝紙包裝的笛膜,售價3塊錢。我仔細看這紙包裝的笛膜,左看右看,這紙包裝的笛膜起碼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老人家給我購買的這些“古董”,用方便袋裝好,我才辭別這位老板,向義津老街深處走去。

Advertisement

在水泥路右側,有一家中藥房,名叫“春和堂藥店”。店鋪裏沒有人,我也不好邁入店裏瞧瞧,伫立在藥店外,看着店鋪裏中藥櫥子。這藥櫥子有許多盛中草藥的抽屜,看這藥櫥子的式樣和成色,少說也有五十多年以上的歷史。

我離開藥房門口,繼續向前漫步,走到水泥路右側的一家門面房門前,見這戶人家的門面房子裏,桌子上擺放着一個玻璃小櫃子。小櫃子裏有各種各樣的私章坯子,而這個玻璃小櫃子的四根木柱子頂上,都有一個雕刻精美的獅子頭像,四個木雕的小獅子臉型,形态各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欣賞着這精美的木雕作品。

欣賞了木雕作品,再欣賞玻璃小櫃子裏的私章坯子,章坯子有玉石的,有塑料的,有木頭的,有大理石的,我在心裏面感嘆:“現在,還有雕刻私章的師傅,稀罕了!”

我同這位雕刻私章的師傅聊天,才知道他叫熊名龍,今年七十歲,問他雕一枚私章多少錢?他告訴我說:“三十塊錢。”

我沒有猶豫,立即掏錢,請熊師傅給我雕一枚私章,熊名龍師傅從玻璃小櫃子裏拿出一枚玉石章坯子,從桌子抽屜裏,拿出雕刻刀和雕章的章床,我見木頭雕章的章床光滑如玉,說明這木頭章床,用的時間相當的久遠了!

熊師傅戴上眼鏡,專心致志地給我雕刻私章,他一邊雕刻,一邊同我談話,他對我說:“我雕章有五十多年的時間了,在小學讀書的時候,小學班主任老師雕刻私章的手藝精湛,老師在班上,教我們學生雕刻私章技術,從此以後,我就愛上這門手藝。我特地買了一本康熙字典,自學繁體字,後來我雕刻繁體字手到擒來,游刃有餘,哪裏要翻字典!年輕的時候,手起刀落,一枚私章十幾分鐘就可以雕好!現在年齡大了,眼睛不好使,雕刻的速度慢了一點……”

我聽着熊師傅的話,視線卻轉移到存放章坯的玻璃小櫃子上,玻璃小櫃子的四根木柱子頂上,有四個獅子頭像吸引着我,我就打斷熊師傅的話,問熊師傅說:“這個存放私章的玻璃櫃子,是您特意做的嗎?”

熊師傅對我解釋說:“這個櫃子,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做的,是上輩人做銀器生意,擺放金銀首飾用的,父母親留給我了,真好,适合擺放章坯子,我就這麽用上了。”

談笑之間,熊師傅給我私章雕刻好了,他拿出一盒紅印油,給雕好的私章在印油上戳兩下,在寫字本上蓋章,熊師傅遞本子給我看看蓋好的章印是否滿意,我脫口而出:“不錯不錯,相當的不錯!”

辭別了熊師傅,走過兩家門面房,靠水泥路的右側,有一家門面房開着,門面房裏空空的,靠近卷閘門前擺放着一個玻璃櫃子,櫃臺上擺放着三個食品玻璃瓶,三個玻璃瓶裏不是用來裝食品,而是裝着麻将紙牌、玉石手镯等商品。

店鋪裏,一位老奶奶躺在竹靠椅子上,她見我站在櫃臺前看玻璃瓶子裏的東西,立馬,從竹躺椅子上爬起來,走到櫃臺旁,笑容滿面,問我說:“要不要買點東西?”我問她說:“這些都是麻将紙牌嗎?是稀罕物。”她不加思索地對我說:“是的,會打這些紙牌的人都走了,到山頭上看森林去了……”

我問老人家另外一只玻璃瓶裏的玉石手镯怎麽賣?她回答我說:“這些玉镯子,還是從前進的貨,拾塊錢一個。”

哈哈,挺便宜的,我掏錢買了一個玉石镯子。

我繼續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水泥路向右大轉彎,我沿着水泥路走下去,一戶人家正在吃中飯,我遂問這戶人家的男主人說:“請問師傅,義津橋在什麽地方?”

這戶人家的男主人,立馬放下碗筷,走出大門外,熱情地對我說:“我帶你去。”

我同這位師傅交流中,才知道他叫張啓元,今年69歲。我同張啓元師傅還沒有走幾步,見到一棟二層的老屋,我問張師傅說:“這棟樓房,原來是什麽單位呢?”

張師傅滔滔不絕地告訴我說:“這就是義津老糧站,從前,這裏可熱鬧了,方圓二十裏以內的村莊裏的村民們,都上這糧站交公糧。那時候,來義津糧站都是些小路,用扁擔挑稻籮交公糧。村民們深夜一二點鐘,挑稻來義津糧站排隊交公糧,瞌睡了,就趴在扁擔上睡覺。老糧站拆過一次重建了,僅僅這石門框、石門坎、木大門,還是從前老糧站的原件……”

我望着糧站斑駁滄桑的木大門,石頭、紅磚構造的牆,紅瓦覆蓋的屋頂,屋頂上,有些大瓦和椽子已經掉落下來了……

義津糧站寬敞的大院子裏,雜草叢生,有數棟高大的糧庫房,可以想象,從前的義津糧站是多麽輝煌!

離義津糧站有一百多米遠,在清澈的河流之上,架着一座單孔的石拱橋,這就是義津橋。古老的義津橋,全部是用麻石條建造。

聽張啓元師傅告訴我說:“這條河流,流到西南邊的菜籽湖,菜籽湖水流到枞陽長河,枞陽長河通往長江。過去,義津橋邊停靠的大小木船無數,船來船往好不熱鬧,義津老街是商賈雲集的地方……”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