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楊灣老街

12,楊灣老街

12,楊灣老街

綿延起伏的連城山以北的廣闊原野上,有一條蜿蜒曲折的枞陽長河,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流向奔湧不息的長江;枞陽長河的上游是煙波浩淼一望無際的菜籽湖,一年四季,湖水潋豔波光粼粼的,從前,菜籽湖東邊的湖岸,有一條老街——楊灣街道。

那些年,楊灣叫楊樹灣,因有許多楊柳樹而得名。楊灣老街毎天人頭攢動,家家商鋪門庭若市。楊灣周邊村莊的村民,要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或者要物資運輸的,都會走水路的,在萊籽湖畔楊灣碼頭,行人乘坐客船,貨物船舶交通運輸的!大小船舶通過菜籽湖,行駛到枞陽長河,再從枞陽長河到達長江的,水域交通十分便捷,暢通無阻的!楊灣老街的居民,出門就能看到煙波浩渺的菜籽湖,群鳥在菜籽湖上空飛翔,楊柳湖岸,風光旖旎!座落在菜籽湖畔的楊灣老街,也因此格外的繁榮昌盛!

今年,六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蔚藍的天空,白雲挂在天邊,微風輕輕,我和文友從枞陽縣城,坐上101路公交車到達楊灣路口,徒步走進楊灣新街道,楊灣新街道寬闊的水泥馬路兩邊,絕大部份都是磚混結構的小樓房,房屋的一樓都是臨街的商鋪,有開超市的,有開五金店的,有開家具店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一派繁榮祥和的景象。

在楊灣新街道的中間位置,右邊有一條小巷子,那就是古老的楊灣老街,我和文友走在楊灣老街上,遇見一位年齡相仿的師傅,我和文友同這位師傅聊天,想打探一下楊灣老街的一些歷史文化,這位師傅很友善熱情,他姓吳,名大旺,是土生土長的楊灣人,他家有一棟老房子,現在,還在楊灣老街上,他對楊灣老街的歷史如數家珍!

他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從前的楊灣:“從前,楊灣老街身邊就是菜籽湖,菜籽湖在楊灣這地方是三叉六河沿,有水運碼頭的,人們從楊灣碼頭乘船過菜籽湖,經過枞陽長河,到達長江的……從前,楊灣老街很繁華的,楊灣碼頭挺熱鬧的。1958年,枞陽長河下游建造了枞陽大閘,1958年,又給菜籽湖三叉六河沿修建成萬畝圩,楊灣碼頭才失去應有的作用……”

想不到,吳大旺師傅還陪我們參觀楊灣老街上的一棟棟老宅子。楊灣老街不是很長的,從上往下走,全長大約二百米的距離,老街很窄,寬度三四米的樣子,兩邊絕大部分是老屋,都是串枋古建構架,木質的大門,木質的窗棂,屋頂蓋的是灰色的小瓦……

聽吳大旺師傅說:“我們楊灣的老屋,是用河木料穿枋做成的,整棟房屋建成,不用一根鐵釘的,用桐油浸過的,削尖的篾竹充當洋釘!當年,楊灣老街做房屋的木料,很講究的,都是清一色的河木,河木來自江南的山區,山裏人給杉木浸泡在水裏一段時間後,取出來的杉木謂之河木,河木經久耐用,不易腐爛……”

我欣賞着一棟棟老屋,老屋都是商鋪門面房,想像着從前楊灣老街的繁華與喧嚣,現如今,楊灣老街很寧靜的,行人稀少!老屋大多數保存完好,和新街的小樓房比起來,顯得更加的滄桑!但是,楊灣老街從前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記錄着枞陽水運交通一段輝煌的歷史!

楊灣老街中間,靠巷子左邊,有一棟老屋曾經發生過火災,房屋一半已經倒塌,燒焦的穿枋河木料,仍然支撐着梁架。聽吳師傅講,這家起火的老屋,于2013年發生了火災,屋子主人姓慈……我觀察着這棟發生火災的老宅子,仍然沒有全部倒塌,說明從前建造這棟老屋的木匠,磚匠師傅們的手藝不錯,确實是能工巧匠吶!

我和文友辭別了熱心腸的吳大旺師傅,向老街盡頭走去,在楊灣老街盡頭的右邊,有一座規模不大的“關帝廟”,我和文友觀看了關帝廟後,向萬畝圩邊走去,遙望着萬畝圩裏的肥沃的田地,田園的風光分外妖嬈!我思想飛翔:“1958年以前,這可是一望無際的菜籽湖呀!”

不一會功夫,我們走上了新開河大橋,微風吹過我的臉龐,俯瞰萬畝圩裏的良田,我和文友仿佛置身于一幅秀麗的山水畫卷裏,美不勝收!讓人由衷地感嘆:“家鄉山美水美呀!家鄉枞陽縣文化底蘊深厚,乃鐘靈毓秀之地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