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枞陽老街的廟巷裏

13,枞陽老街的廟巷裏

13,枞陽老街的廟巷裏

蔚藍的天空,祥雲都依依不舍地停留在枞陽廟巷裏的上空,一年四季的和風細雨,都喜歡從廟巷裏穿越而過!枞陽廟巷裏這美麗的地方,是一條古老的巷子,在枞陽鳳凰山西山坡腳下,曾經人來人往,巷子裏的麻石條路面,被行人走得光滑如玉了,說明從前的歲月,廟巷裏輝煌的歷史!

廟巷裏的主巷子雖不長,大約有三百多米的距離,四通八達的。從前,大多數枞陽街上的居民,都踏過廟巷裏麻石條路的。巷子裏兩邊的居民老宅子,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多數都是青磚小瓦屋的,巷子南邊的出口通向正大街,北邊的出口連接鳳凰山路,正對面是老縣委辦公大樓。廟巷裏路的中間,有一條支路通往鳳凰山山頂,走進這條支路約一百多米的樣子,有一棟二層樓的青磚小瓦大屋,它就是從前的枞陽縣棉麻公司辦公大樓了。

棉麻公司樓房北邊是我的家,那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家山坡下是黎家大屋和陳家大院。廟巷裏快到北邊的出口,就是老武裝部圍牆了,跟廟巷裏一牆相隔,廟巷裏還有一條支路,巷子中間靠西北方向的支路,出口處左邊是老五交化公司商場,右邊是老郵電局營業廳。

那些年,多少公家的單位緊靠在廟巷裏身邊,還有許多祖居在廟巷裏的市民,可以想象,從前,枞陽鎮廟巷裏是多麽熱鬧的景象!煙囪袅袅炊煙升起,那美麗的畫卷,現如今,難得一見了!單位搬走的搬走了,小青年們也不願意在廟巷裏老屋住居,衆多的殘垣斷壁,留下歲月的痕跡,敘述着人間的變遷!現在的每個夜晚,廟巷裏顯得格外幽靜!和暄嚣的城市相比,像一處世外桃源了!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枞陽縣是沒有自來水公司的,廟巷裏靠西北支路旁有兩口水井,那些年,廟巷裏的居民,吃用的水都是靠這兩口小井的,特別是毎天上午,這兩口小井邊挺熱鬧的,婦女們在小井邊,一邊聊天,一邊冼衣洗菜,棒槌聲伴着歡笑聲此起彼伏,小井邊好不熱鬧!傍晚時分,男人們從小井裏挑水,清澈的小井水灑落在胡同麻石條小路上,是最美的風景……

記憶中最深的,還是廟巷裏的人和事,尤其是廟巷裏的楊伯伯,我記得最清楚,他人好,當年,見到我們小孩子,總是笑哈哈的,他高挑的身材,魁梧有力的,他所在的單位是城關搬運站,以拉板車下貨為主,他家在廟巷裏靠北邊的支路巷子裏,是兩間小瓦屋的,記憶中,好像這兩間小屋沒有窗戶,屋內陰暗潮濕的。

當年,楊伯伯家的老屋和棉麻公司相鄰,在吃中餐或吃晚餐的時間,我只要路過楊伯伯家門前,總能見到楊伯伯放張大木椅子,在棉麻公司牆邊,木椅上擺放兩碗菜和一瓶白酒,楊伯伯喜歡坐在木椅旁的小木凳子上,飲着白灑,那情景是一份悠閑的時光,給我感覺是特別的溫馨……

還記得一件好笑的事情,那些年,我們少年兒童成立的向陽院,做好事抓壞蛋,廟巷裏張奶奶家的小女兒,有年夏天,穿件花裙子,我們向陽院少年兒童,認為她是壞人呢,跟随着她,看她到哪裏幹壞事去,好抓住她,那些年警惕性可高了,現在想起來,我還忍俊不禁地好笑呢。

那些年的夏天,家家戶戶都沒有電風扇和空調的,炎熱的夏日傍晚,吃過晚飯以後,廟巷裏的居民都搬張竹床和木凳到外面納涼避暑的,居民們有的躺在竹床上,有的坐在木椅上,搖着巴椰扇子,互相之間聊天講故事……,當年,人們生活清貧,卻精神樂觀開朗的,現在回過頭看看,那段時光,是多麽的甜美和幸福快樂喲!

我想起廟巷裏的小夥伴們,那年那月,那快樂的年代,想起同伴張四益,每到學校放假的日子,他常常帶我去撿柴,想起夏三毛子,同他一起逃課,在他家打老鼠的往事;想起同學倪泉生,老師到他家家訪,必到我家來的,我和倪泉生在學校裏,是打架出名的兩位玩皮學生;想起男同學査兵,他紮根大辮子,男扮女裝;想起美麗的女同學玉禾,她窈窕的身材,美麗如仙女下凡……

廟巷裏多少往事,都随風飄去,已經散盡,那些年,縣城雖小,可廟巷裏人氣滿滿的,人們和藹可親,團結友愛,關系很融洽和諧!記得哪家年底殺頭大肥豬,這戶人家給豬肝,豬血等,燒得香噴噴的,送給左右鄰居每家一碗嘗嘗……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四,五十年過去了,鄰裏之間難得有串門鬧腳聊天的了,特別是住在商品樓房裏的人們,住在一棟大樓裏多少年了,相互見面還不認識呢!從前的遠親不如近鄰的感覺,不複存在了!

我愛枞陽廟巷裏,那美麗的地方,是我童年快樂的胡同!也是我生活五十多年的地方!廟巷裏是用一塊塊麻石條鋪好的路,留下我太多的歡聲笑語!廟巷裏兩邊衆多的老宅子,木大門木窗棂,屋頂上蓋的是一片片小瓦,寫滿故鄉的鄉土氣息!

鳳凰山山上,滿山的槐樹喲,在每年的春四月,滿樹潔白的槐花盛開的季節,清香溢滿整個廟巷裏!無論我走過多少地方?當我踏上廟巷裏麻石條路上時,就像回到家裏一樣,感受格外的親切!廟巷裏,你是我今生的緣分!是我今生美麗的挂念!

Advertisement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