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二輯:峻峰秀水:23,黃公山游記
第二輯:峻峰秀水:23,黃公山游記
第二輯:峻峰秀水
23,黃公山游記
枞陽縣雨壇鎮境內的黃公山,聞名遐迩,風景秀麗多姿,澗水潺潺流淌,霧霭缭繞山峰,山花清香撲鼻,微風輕輕拂過,翠竹搖曳……
六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朵朵白雲挂在蔚藍的天空上,我和文友從雨壇鎮徒步上黃公山。上山的路是一條蜿蜒曲折寬闊的砂石公路,很好走。山上森林郁郁蔥蔥,芳草葳蕤,山中的野花靜靜地吐着芬芳,彌漫着山徑,鳥兒歡快地啼叫,聲聲清脆悅耳,伴着山泉叮咚聲,顯得黃公山更加的幽靜。
走到半山腰,我轉過身來,眺望遠方的山川河流,河汊山脊,感覺視野開闊,崇山峻嶺都在腳下,真是一覽衆山小。遠方的菜籽湖霧氣彌漫氤氲,近處的山峰逶迤起伏,山色青紫,秀色可餐!
上山的公路盡頭,右邊的竹林深處,有一條小路通往黃公山的頂峰,我和文友穿越竹林,走在毛竹林中曲折的小路上,陽光透過竹葉,灑一地的斑駁,山上空氣清新,瞬間,人感到特別地涼爽舒适,心曠神怡,如入仙境!
走過毛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茶園,我和文友從茶園小路繼續上山。上黃公山的小路,崎岖陡峭,很難走。我和文友兩人都氣喘籲籲,汗流浃背,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條繞着山峰的小路,延伸到森林深處。走了一會山路,終于見到山中有兩棟房屋,一棟是土牆小瓦屋,一棟是青磚砌牆的房子,可屋頂是紅色鋼瓦蓋的,兩棟房屋的木大門都上鎖了,見不到一位村民。
在土牆小瓦屋左邊,用毛竹篙和鋼瓦,簡單地搭建了一個小棚子,這就是所謂的“黃觀廟”,裏面供奉着黃觀大人的雕像。黃公座像前,有一塊平放的石碑擔在兩個石礅上,石碑平面上放着香爐,還有數塊石碑也當供案用了。我和文友發現,石碑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廟附近的土地上,也零散着破碎的石碑,記載着黃觀廟的歷史。我個人覺得這些有文字記載的石碑十分珍貴,就這樣零散地裸露在山頂而未得到有效的保護,真是太可惜了!
黃觀(1364~1402),字瀾伯,又字尚賓,安徽池州人。他自幼勤奮、治學嚴謹,注重時論,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黃觀以貢生入太學。同年八月,在南京應鄉試,中解元;次年三月應會試,中會元;是年四月,黃觀複參加由明太祖朱元璋親發策問殿試。他在策論中極力主張“屯兵塞上,且耕且守,來則拒之,去則防之,則可中國無擾,邊境無虞”,從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許,取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黃觀是明朝歷史上第一位“連中三元”者。從秀才到狀元,在縣、府、院三級經過六次考試(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獲第一名,時人贊譽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因性情耿直得罪燕王朱棣,在永樂帝朱棣篡權後,黃觀盡忠投江而死。為紀念黃觀,他的故居貴池上清溪建有“黃公祠”,縣城複建狀元坊。
據了解,枞陽雨壇鎮黃公山上的黃觀廟,也是為紀念黃觀而建的,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黃公山因此又名“狀元山”。據說,山上有清代宰相張廷玉題寫的“神林永禁”碑,可惜這次我們沒有找到。曾經雄偉的黃觀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被拆除,據說材料被用來修建中學了。如今原址僅存了由當地居民搭建的這個簡陋的小棚子,裏面供奉着黃觀大人。
我游山時,一貫特別注意山上是否有泉水,俗話說:“有泉水的山,為活山”,料想不到,雨壇黃公山頂上,黃觀廟的正前方,有一圓形的沼澤濕地,沼澤濕地裏,居然有青蛙的鳴叫聲,說明水源不是一年兩年形成的!濕地旁邊有一口水井,土牆小瓦屋人家大門前的場地上,也有一口水井。這麽好的自然生态,山上又有文物古跡,我個人認為:如果上級部門給黃公山上的黃觀廟重新建起來,是不是一處很好的旅游勝地呢?
黃公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故事,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流傳至今的“照妖鏡”了。文友告訴我:
從前,黃公山下有一戶大財主,家中有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女兒,這位小姐身邊,還有丫環服侍。有一天,小姐和丫環一起上黃公山游玩,走到一塊巨石前,只見巨石光滑如鏡,丫環先對着巨石照了照,瞬間,宛如夢幻般的場景出現了:高大的宮殿,雲霧缭繞,丫環竟然變成富貴人家的小姐,錦衣華服,奴仆成群……
丫環興奮地對小姐說:“小姐,快來看,我的來生是小姐的命運!”小姐走近石鏡前,果然看見石鏡子裏的丫環來世無比的端莊秀麗,雍容華貴,生活富裕。
Advertisement
小姐叫丫環站到一邊,自己對着石鏡子照了照,霎那間,鏡中映出小姐變成了一頭黑色的老母豬,搖頭晃腦,醜陋不堪!小姐覺得太羞辱了,一頭撞向石鏡,鮮血染紅巨石,當場氣絕身亡。
此事驚動天庭,玉帝派出雷公電母,将石鏡劈得模糊了,從此再也不能清晰地照見人的來生。
黃公山景色優美,人文底蘊也深,近年來黃公山白茶更是名聞遐迩。返回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回過頭來看看黃公山,只見祥雲缭繞着山峰,久久不肯散去。美麗的黃公山,讓我留連忘返。我曾走過千山萬水,但心裏始終裝着我的大美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