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方家尖山游記
27,方家尖山游記
27,方家尖山游記
美麗的岱沖湖,映入眼簾的秀麗景色,遠山層林盡染,近水美色留香。枞陽縣城郊區岱沖湖風景區,環境十分的優美,群山環繞,東有逶迤起伏的連城山脈,西有巍峨壯觀的方家尖山脈。無論是連城山脈,還是方家尖山脈,山上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溝溝壑壑,樹木茂盛,霧霭缭繞,花香滿徑!不論伫立在景區什麽位置,放眼瞭望,都是一幅幅風光旖旎的山水畫!
生态環境良好的岱沖湖風景區,景色宜人,風姿萬千!走近岱沖湖,恰如走近瓊瑤的仙境。明媚的陽光炫耀在岱沖湖的山水間,由于今年雨水很少,大晴天太多,雖然是冬天的大雪季節,宛如春天般的舒适怡人!應一班文友相約,游玩枞陽縣岱沖湖和方家尖山去。
到達枞陽鎮大缸窯古村落,馬路右側有一條土路通往岱沖湖邊,我們走在這通往岱沖湖的小路上,放眼遙望岱沖湖,岱沖湖煙波浩渺,湖水潋滟!清新的風從山野裏吹來,岱沖湖面泛起層層的漣漪……
岱沖湖的西南邊有一個小島,一條窄窄的土埂,由岸邊連接着小島,小島座落在岱沖湖中,景色很美!小島中間的位置雜草叢生,有數顆粗壯的雜樹生長在草叢中,小島西邊湖岸上,有一壟壟的菜地,菜地裏種着綠油油的油菜……
小島的美麗吸引着我們的眼球,我們在岱沖湖邊漫步,不知不覺中,徒步走上狹窄的土堤,走向美麗的小島。繞着小島順時針轉了一圈,在小島沿湖的沙灘上,文友們在泥沙中尋找着碎碗片,不一會功夫,居然,有一位文友在沙灘上找到破碎的青花瓷碗片,還有一位文友竟然找到一個碗底殘片,碗底上有文字:“大明年造”,這一下了得,居然,島上有寶貝!還是明朝的碎碗片!瞬間,文友們群情振奮!大家心裏美滋滋的!
我很好奇,問一位文友說:“這島上哪來古代的碎碗片呢?而且還是數百年前明朝時期的碎瓷碗片!”原來:“從前,這島上肯定有人住居,在湖邊洗碗時,居民們經常給碗打碎了,碎碗片不就遺留下來了,現在是冬季,岱沖湖水位降低,大浪給沙中的破碎碗片沖洗出來……”
大家都有收獲,人人手中都有一兩塊碎碗片,只有一塊青花瓷碗片上有文字,其他的瓷片上沒有文字記載,都是一些青花圖案。我們由土埂小路返回岸上,沿着湖邊的小路由南向北,向方家尖走去。方家尖山上的飛閣禪寺:“原庵名地母閣,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建有一座庵堂(大佛殿),禪房,廚房,并有出家僧尼。民國1917年3月間,又是奇跡出現,雷雨交加,大雨傾盆,突然,一瞬間,從空中飛來一顆大巨石,約百餘噸重,落在現在的廟宇基地,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平崗上,南北兩邊都是百丈深窪,前邊東山腳也有百餘丈深,并有民房數十間,當時的當地群衆認為這顆巨石非常奇異,所以,後來庵內住持就圍繞巨石建起大雄寶殿,由此而改名飛來庵……”
我們走在方家尖山脈腳下的水泥鄉村公路上,問一位村民說:“飛來庵在哪裏?”淳樸善良的官橋鎮岱沖村的村民們,耐心地為我們指路,我們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路繼續向北的方向走去,大約走三裏多的路程,到達官埠橋岱沖村的梁莊,從梁莊小路直達上山的盤山大路。
方家尖山上松竹青翠欲滴,各種草木五彩斑斓,聽文友講:“這大山生态環境不錯,今年久旱不雨,樹木還這樣青枝綠葉的……”我們徒步走在蜿蜒曲折的盤山沙石大道上,不一會功夫,便到了飛閣禪寺的大門前,飛閣禪寺是拱形的大門,飛檐翹角,門楣上有一塊扇形的牌子,上書:“飛閣禪寺”,大門靠右側的白壁牆壁上,有一個大黑體“禪”字,禪字右邊有一豎寫字體:“陳華榮題”,陳華榮題的禪字,大氣磅礴,遒勁有力!
飛閣禪寺有兩棟房屋,前面一棟,後面一棟,兩棟寺裏都供着佛祖。我們進入飛閣禪寺內,虔誠地燒香拜佛……飛閣禪寺釋本龍主持請我和文友們吃了齋飯,我們同釋本龍主持聊天時,我不止一次問釋本龍主持說:“飛閣禪寺座落的山,叫什麽山?”釋本龍主持告訴我們說:“有人叫大荒尖,有人叫方家尖……”飛閣禪寺座落在大方家尖上的半山腰,飛閣禪寺的山坡下是小方家尖。
今年,立秋以來,雨水很少,十分的幹旱,這巍巍的大山上,吃用的水從哪裏取呢?釋本龍主持告訴我們說:“在飛閣寺北邊的泉源,水量小些,在飛閣寺西邊的山泉,再幹旱的年,泉水不斷……”俗話說:“山中有泉水的山,為活山!”大家都來了興趣,請釋本龍主持帶我們去看看泉水,飛閣禪寺北邊有一口井,井裏的泉水很少,清澈見底。西邊的一口井離飛閣禪寺有一百米的距離,一井的純淨泉水,水位很深,在這高山上,今年是幹旱年,方家尖山上,竟然如此的泉水豐富!我感慨萬千:“方家尖山上的生态環境确實不錯!大美枞陽,山青水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