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九龍庵玉屏石刻游記
36,九龍庵玉屏石刻游記
36,九龍庵玉屏石刻游記
玉屏石刻景點,在枞陽鎮大青山村的大青山和小青山夾一窪的地方。
初夏,一天上午,清風纖柔,豔陽高照,去枞陽鎮大青山村的水泥路,蜿蜒曲折,岔路口很多,沿途路上,指示牌少得可憐,稍不留意,就會走錯路。在九龍水庫附近的水泥路上,邂逅了何孔斌夫妻倆,同何老師聊天,才知道小青山就是何老師夫妻倆承包的,他夫妻倆出資建了一條盤旋的砂石路通往小青山上。何老師夫妻倆為人熱情,竟然帶着我和文友上小青山,何老師告訴我說:“看大青山秀麗的景色,站在小青山的山崗上,是最佳的觀賞點!大青山海拔300米,小青山海拔是大青山的高度一半,海拔150米,九龍水庫海拔50米……”
我們一行人徒步走上小青山新開的沙土路,小青山上一些雜樹已經砍了,留下一些枝繁葉茂、擎如華蓋的樸樹,這些樸樹都比碗口粗。
站在小青山崗上,居高臨下,氣勢開闊,遙望對面的大青山,大青山主峰俊秀,山上樹木蔥茏,層巒疊翠,深谷藏幽,怪石嶙峋……
何老師夫人指着大青山主峰下方的一些巨石對我和文友說:“那三塊豎着的巨石叫西方三聖誦經,三聖誦經北邊的一塊巨石叫金蟾聽經,靠南端一些巨石叫峽谷瀑布,山腰中間那兩塊巨石緊挨着,還沒有名稱呢。”我接上何老師夫人的話茬,随口說:“那兩塊緊挨着的巨石,應該叫大款抱小蜜!”瞬間,大家笑噴了!
何老師對我和文友說:“在雨天看大青山,大青山主峰雲霧缭繞,景色迷人!大青山頂上巨大的石頭很多,怪石峥嵘,有的像花鳥蟲魚,有的像飛禽走獸,任你的想象……大石縫隙裏,長着許多野生的茶樹……”
我和文友問何老師說:“大青山虎跑泉在什麽方位?”何老師指着大青山和小青山交叉的下方說:“就在大青山和小青山夾一凹的地方。”
我和文友辭別了熱情好客的何老師夫妻倆,下山,向九龍水庫後面的山窪走去,九龍水庫裏的水清澈,在微微的山風吹拂下,水庫裏的水泛起層層漣漪,水庫岸邊,有數位釣魚的人在垂釣,此時此刻,天上布谷鳥聲聲啼叫,九龍水庫附近的養雞場裏的雞,也聲聲歡唱,顯得九龍水庫詩情畫意,仿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我和文友走過養殖場上山。上山的路曲徑通幽,山窪兩側的山坡上,茂林修竹滿山坡,石頭階梯路拾級而上,山澗裏的小溪潺潺流淌,小路兩側的山坡上,花香滿徑,翠竹随風搖曳……
我和文友走到半山腰,看到澗溝裏有一塊碩大的岩石,岩石的正面如同削壁,上面雕刻着三個遒勁有力的大楷字:“虎跑泉”,石邊的溝壑裏泉水叮咚響。
在虎跑泉巨石背後的山坡上,有一塊岩石上雕刻着:“九龍境界”四個大字。
我和文友繼續上山,呈現在大家面前的是老宅子,這就是九龍庵。九龍庵外牆壁上,生長着苔藓和藤蔓,九龍庵大門前有麻石條砌築的臺梯,臺階右側,有一棵粗壯的松柏樹,瞧這棵郁郁蔥蔥的古柏樹,據我估計,樹齡在百歲以上!我和文友走上臺階,九龍庵木大門上了鎖,讓我和文友料想不到的是,大門前的臺階上,竟然有一塊大石碑鋪地!石碑上雕刻有文字,石碑上方寫着“雲峯公……”
我們仔細辯識石碑上文字,碑文上許多文字已經磨去痕跡,無法識別石碑上文字,看砌牆的青磚,磚頭很厚,青磚上有文字:“青山何氏”。
我和文友推鎖着的木大門,從門的縫隙往屋裏瞧,原來九龍庵是個四合院,院子的後面還有一排房屋,大門上方的屋頂木椽,已經腐爛,掉下的大瓦碎落一地,這,極大地勾起我的好奇心,我和文友想進入屋內,以觀芳容。
Advertisement
從房屋右側走,果然,在房屋東邊的兩棟老屋之間的院牆有門,木門敞開着,我們走進院子裏,院子裏雜草叢生,屋頂落下摔碎的大瓦一地,原來這老宅子是兩排房屋,都是坐北朝南,後排房屋地勢高些,外牆壁用水泥沙漿涮過,說明後一排房屋年代不久,前排屋頂覆蓋的是大瓦,後一排房屋頂,前一半蓋大瓦,後一半蓋的是小瓦。
後一排房屋,東邊有一大廚房,像是大食堂,有兩個柴鍋臺,每座鍋臺鑲嵌三個鐵鍋,地上散落着碗和一些空酒瓶。
前一排房屋西側的大屋裏,有一個大柴鍋臺,鍋臺上鑲嵌有兩口大鐵鍋,地上有缸,罐,碗,火鉗等生活用品。
讓人驚喜的是,院子裏的西邊圍牆邊,有一塊大石碑,擔在兩個石墩子上,石碑上有文字,有些雕刻的文字已經磨平了,認不出來。
我和文友在院子裏轉了一下,進每個房間看看,然後,走岀東邊的院牆門,我和文友爬向九龍庵屋後的山上,想一睹玉屏石刻風采。
屋後山坡陡峭,我和文友穿竹林,鑽荊棘,攀岩石……終于,站在一塊巨大的岩石前,岩石正面雕刻有九龍十景:
玉屏
九龍有十景
九龍潛洞二虎跑泉
玉屏障境石鼓懸空
裴仙故跡汪聖遺蹤
長江流帶翠峰籠雲
馬踏真石烏落滄洲
何雲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