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春風,吹醒了大青山的美麗
37,春風,吹醒了大青山的美麗
37,春風,吹醒了大青山的美麗
枞陽縣城的東北邊,洶湧澎湃的長江北岸,一峰聳立,蔚然深秀,于群山之中分外顯眼,這就是聞名遐迩的枞陽大青山。
2021年4月10日,陽光明媚,微風徐徐,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文鄉枞陽采風團,随編輯老師們一起去風景秀麗的大青山采風,心情真是爽極!
上午八點多鐘,我們乘坐一輛旅游大巴,向城東駛去。文鄉老師多才多藝,為給采風活動助興,文鄉專門采購了一只可在野外放歌并連網直播的話筒。車上,英俊潇灑的汪克劍老師,活潑美麗的江道雁老師,就用這只新購的話筒聲情并茂地唱開了,大家興奮不已,車廂裏歡聲笑語,掌聲不斷……
我們先後參觀了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氏家廟和著名的青山石屋寺,就從石屋寺院牆後面的一條小道,開始攀登大青山的頂峰。這一條上山的古道,是用石頭碼的坡道,只有一小段,走完這一段就沒有路了,山間雜樹叢生,岩石重重疊疊,懸崖峭壁,令人望而卻步。
江道雁七歲的兒子,小名彬彬,才上小學一年級,他跟我一起,在隊伍的最前面開道,鑽灌木叢,斬荊棘,攀岩石,艱難前行,驚險刺激,我爬這樣陡峭的山,反而感覺痛快淋漓!
最讓我難忘的是彬彬小朋友,小小的人,居然将長着刺角的藤蔓枝條折斷或拉到一邊,好讓文鄉枞陽采風團的老師們上山方便。老師們爬山都氣喘籲籲,汗流浃背,累得夠嗆,大家本應照顧好小朋友,沒想到小朋友竟能顧及長輩了。從這一小小的舉動,大家看到了文鄉二代的活力和希望,紛紛贊揚小彬彬。
站在大青山的山崗上,仰望大青山的主峰,山峰是一塊巨大的岩石,約有十米之高,巍然屹立。大青山的西南坡,大大小小的岩石無數,綠油油的野生茶樹,漫山遍野,紫藤纏繞在粗壯的古樹上,青紫色的紫藤花,十分美麗,香氣宜人。蝴蝶在碧綠的茶樹林裏翩翩起舞,杜鵑花紅豔豔,這一叢,那一處,妝扮着巍峨的大青山,顯得分外妖嬈。
許多野茶樹生長在石頭縫隙裏,有的居然生在高高的岩石上面!我犯糊塗了,生長在光禿禿的岩石上面,在漫長的夏天,幹旱的日子裏,是怎樣求生存的呢?
此時,方新政、闵紀虎、陳明華,還有網名叫般若波羅蜜的那位老師,四人已陸續地爬上大青山頂那塊碩大的岩石,站在巅峰之上,手裏揮舞着紅色的文鄉帽子,激動地大聲呼喊:“大青山,文鄉枞陽采風團來了!~~”
我也爬上巨石,潮濕的空氣裹着花香撲面而來,瞬間讓人心曠神怡,舒服極了!剎那間,我醒悟了,原來生長在大青山岩石上的野茶樹,依靠潮濕的氣流滋潤生長……
我伫立在巨石上,眺望四方,一覽衆山小,肥沃的大地上,屋舍俨然,東北邊,煙波浩渺的白蕩湖,波光粼粼,風光旖旎;南邊,“長江萬裏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澱”,雄偉壯觀的池州長江大橋似一條彩虹,架在長江之上;西南邊的枞陽縣城,高樓林立,公路縱橫交錯,幕旗山上的漢武閣,穿透雲層;西邊和北邊,是綿延不絕的連城山脈和蜿蜒曲折的城山山脈,遠山含黛,像兩條巨龍在蒼茫的大地騰雲駕霧。
站在大青山巅峰之上,我輕輕地吟誦王國祥先生曾經創作的一副楹聯:
“登漢武閣極目藍天堂堂日月浩氣越千年詩窟文章驚宇宙,游三江口平臨大地滾滾波瀾長風來萬裏枞陽美景壯中華”。
我同文鄉枞陽的老師們在大青山上,盡情地游玩着。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到中午時間,大家到大青山小青山兩山夾一窪的九龍庵聚餐,受到何孔斌夫妻倆的熱情接待。何孔斌老師給我泡了一大杯大青山野茶,頓時,茶杯子裏的茶香随着開水的熱氣,氤氲彌漫,清新的茶香撲鼻而來,我深深地呼吸一口,沁人心脾。大青山野茶,好!
Advertisement
有文友向何孔斌老師購買大青山野茶,何老師對大家說:“大青山野茶,頭天炒出來,第二天就被慕名而來的顧客買走了……”哈哈,大青山野茶供不應求啊!
在九龍庵裏,我遇見了青山何氏宗親會何四忠會長,我十分高興,與他有聊不完的話題。十多年前,何總在會宮街上,在橫埠鎮上,各開一個大超市,當年,他還未結婚呢,年紀輕輕的何總,管理企業井井有條,來往賬目清清楚楚,他開的超市貨物琳琅滿目,童叟無欺,生意興隆。
返回的時候,我同文鄉枞陽的老師們經過九龍庵屋前的坎子下面,在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的澗溝邊,有一巨大的岩石,岩石上陰刻着三個大字:“虎跑泉”。三個大字遒勁有力,同岩石渾然天成,這是大明禦醫何雲峰的手跡!
突然,我記憶猶新,記得慈祥的許同壽老師曾經填過的一阕詞《題虎跑泉》:“清泉湧溢,跌落千尋壁。齧石穿岩走縫隙,小澗迂回流入。一朝奔赴江河,彙溶萬頃春波。回首山間歲月,誰知百折千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