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車富島游記
40,車富島游記
40,車富島游記
2020年6月底的一天,夏雨初霁,天空如洗,雪白的雲朵飄蕩在湛藍的天空上,在這晴朗宜人的天氣裏,我同文友一起,去枞陽雨壇鎮車富島游玩,看風景秀麗的菜子湖。
雨壇鎮政府大門的前方,有一條水泥路通向風光旖旎的車富島。走進這條街道,一股新菜籽油的濃郁的清香撲鼻而來,在雨壇醫院對面,有一家榨菜籽油的油坊,青磚瓦房,門前場地上晾曬着菜籽餅,屋裏油香彌漫,榨油的師傅們正在緊張地工作。這家油坊的主人叫吳有財。我們站在門邊觀看了一會,就繼續前進了。
路過曾經的雨壇供銷商場大門,我感受着那遺留下來的雨壇老街的流韻。
布滿蒼苔的老屋店鋪裏,雨壇老街的老人吳義立,他在老街的百貨店依然開着,不是為了賺錢,應該是一種情懷和回憶吧!吳老告訴我:“從前,雨壇的老街兩邊都是商鋪,商品琳琅滿目,行人熙熙攘攘,是一處繁華熱鬧的街道,老街道是麻石條路……”
現如今,我看雨壇老街,冷冷清清,很難見到幾個行人,臨街的老屋,三三兩兩的土墼和青磚小瓦房,夾着一些稍新的舊房,一些人家的門鎖着……
走過老街,在鄉村水泥路的右側,立着一塊鐵牌,上面寫着“王家咀”。漫步在王家嘴村莊的水泥路時,水泥路的左前方,一顆碩大的栗子樹粗壯挺拔,擎如華蓋,濃蔭蔽日,一位村民坐在樹下的小木凳子上,聚精會神地看着一本厚厚的書。這美麗的風景,真的是難得一見了!
現在,是手機的天下,着迷看手機的人太多,不成想,在這寧靜的王家嘴小村莊裏,居然還有這麽專心致志看書的人,這極大地撩起了我的好奇心,走上前,我們同他聊些家常,聊些看書的心得。這位敦厚善良的村民很熱情,他看的是一本武俠小說書,同他聊天,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吳玉麟,已經是古稀老人了,老人家給我的第一感覺,雙眼明亮,聲若洪鐘,精神矍铄,身體倍棒!吳老很健談,他和顏悅色地對我們說:“我喜歡看書,偶爾寫些詩詞歌賦……”
吳老邀請我們走進他家,看他寫的詩、編的戲曲、還有吳老自己寫的字、畫的畫,這一下子,着實讓我驚喜了!這位樸實的村民,看不出來,還真是多才多藝呢!
吳玉麟老人的家,就在那一棵粗大的栗樹旁邊,一棟青磚瓦屋,我們踏入吳老家的大堂廳,他指着堂廳右牆壁上挂着的兩幅毛筆字書幅,對我們說:“這兩首詩是我寫的,這毛筆字也是我寫的。”
吳老說:“我的老家在桐城,我今年七十多歲了,常常想起小時候在桐城的那個家。現在,我的家在這美麗的菜籽湖畔,我也喜歡這菜籽湖畔的鳥語花香……”
吳老說着說着,輕輕地讀起了他思念童年的桐城家鄉,和贊美現在的家鄉的兩首詩:
夢懷
八房沖口幼時家,黃花橋下柳影斜。走馬墩河煙波闊,蓮花洲上遍鷗鴉。六齡未醒稚童夢,藕氏祠堂初攻章。修篁古木成追憶,鬓發如霜最思鄉。
家鄉
Advertisement
面環綠水三方浪,背靠雨壇一處街。峻嶺黃公聞鶴唳,清濤菜籽看帆來。四時不謝花圍宅,八節長青草鋪階。更喜池旁莺戲柳,斜陽煙雨杏半開。
聽着吳老深情的朗讀聲,看着吳老創作的書畫,我的心裏不僅是感動着這兩首詩寫的好,韻味十足,意境深遠;還有那毛筆書法作品的鋒芒畢露,遒勁有力;更是領悟着桐枞文脈的深遠。
随後,吳老從房間裏拿出一個筆記本,他翻着筆記本給我們看,筆記本裏寫滿密密麻麻的鋼筆字,他對我們讀着他寫的一首又一首詩……
此時此刻,我從心裏面湧出對吳老的敬佩之意!
辭別吳老,我們繼續走在崎岖的鄉村水泥路上,向菜子湖濕地而去。走上車富島大堤,堤埂上是水泥路面,水泥路左側立着一塊碩大的石頭,石頭正面雕刻着三個大字:“車富島”。
車富島大堤很長,大約三四裏的路程,堤壩兩邊有楊樹、柳樹、桑樹、烏桕樹等,楊樹最多,枝繁葉茂,楊樹林中的樹葉,随風發出嘩嘩啦啦的響聲,林中衆鳥啁啾,伴随着菜子湖洶湧澎湃的波濤拍岸聲,宛如大型音樂會,悅耳動聽,令人心曠神怡,精神爽朗!
車富島堤壩兩邊的湖岸,芳草萋萋,蒹葭葳蕤。伫立在堤壩上,極目遠眺,遠山如黛,水天一色,煙波浩淼,白浪翻卷,波瀾壯闊,湖岸邊水草豐盈;菜子湖的上空,鷗鳥盤旋翺翔;遠山,峰接穹蒼,微風拂過,湖面上野菱角菜随波蕩漾……菜子湖濕地,蔚為壯觀,真是風光無限!
枞陽縣雨壇鎮車富島,确實是一處好地方。我作為一名平凡的人,能游玩如此的仙境,真的很幸福快樂!
前幾天在《文鄉枞陽》平臺上發表了一篇《雨壇車富島游記》。在文後留言裏看見了一條信息,是雨壇張春生老師寫的:
感謝你對我家鄉的贊美,我的家就在車富島的汪大組,那裏有一座土地廟,前些時候擴建,發現了一塊石碑,碑額題名叫“立議禁碑”。碑中記載:車富島原名叫“車伏嶺”,我們這邊的村莊叫“上甲,下甲”,請文物愛好者前來看看,碑文有點模糊,最好拓印……
這條留言,撩得人心裏癢癢的,十分好奇:“這塊石碑到底記錄着什麽?立議禁碑,究竟什麽意思呢?”我想追根溯源,于是心馳神往,意欲一睹為快!
淺秋的九月裏,在一個秋陽明媚、天高雲淡的早晨,我驅車前往枞陽縣雨壇鎮的車富島。還未到汪大村的時候,電話聯系了張春生老師,他說臨時有事去安慶了,不在家。心裏不禁有點失望。
好在秋高氣爽,豔陽高照,正是游玩的好時節。行進在清風怡人、山水如畫的雨壇公路上,看着遠山近水,村莊人家,我還是心曠神怡,樂不可支!
經過雨壇老街,經過王家嘴村莊,到達通往汪大村的大堤上。今年,由于梅雨季節連續數十天大雨傾盆,枞川河、菜子湖水位暴漲,至今,菜子湖水位仍然居高不下,離大堤水泥路面只有一至二米的距離。
水泥路兩邊,許多高大的樹木,下半截仍然浸泡在水裏,衆多的楊樹、柳樹、烏桕樹、桑樹等,在這秋天裏,依然郁郁蔥蔥,濃蔭蔽日,菜子湖狂野的風,吹得樹葉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加上林中衆鳥啁啾,和着菜子湖濁浪拍岸的沙沙聲,宛如大型的音樂會,悅耳動聽!
伫立在大堤上,無論眺望左邊還是右邊的湖水,遠山含黛,水連着天,天連着水,煙波浩渺,湖面遼闊,白浪翻滾,天空上成群的鷗鳥翺翔,發出嘎嘎的鳴叫聲,獨山猶如一只倒扣的葫蘆瓢,在湖水裏飄浮蕩漾……
欣賞如此的水鄉美景,心情爽朗,心胸開闊,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不由自主的浮想聯翩……
走進汪大村,莊子裏靜悄悄滴,顯得更加的寧靜祥和。在鄉村水泥路的右側,有一個土地廟,左側牆壁邊,立着一塊新碑;右側牆壁邊,立着一塊舊石碑,石碑不大,高約六七十厘米,寬約五六十厘米,碑文模糊不清。在這塊石碑上方,正如張春生老師留言所說,能隐隐約約見到石碑上雕刻的“立議禁碑”四個字,這四個字下方,雕刻許多小字,已經不清晰,我沒能看出石碑上的文字內容,非常的遺憾!
土地廟外,靠近菜園的牆邊,一棵矮樹的邊上,擺放着兩塊古石碑,這一下,我欣喜若狂,輕輕地拂去這兩塊石碑上的枯葉和塵土,卻見不到碑文,原來是石碑正面朝下,背面朝上,我個人猜測:或許是村民為了保護這兩塊古石碑,特意這麽做的呢!
慶幸的是:古石碑保存完好!說明汪大村的村民保護歷史文物意識較強!
臨近中午12點鐘,我來到車富島農家樂,想在車富島就餐的同時,再一次欣賞菜子湖旖旎的風光……
到達車富島農家樂時發現,由于車富島農家樂的房屋不是磚瓦構造,而是竹木鋼瓦建蓋的房子,大水淹後,眼前的農家樂房屋破爛不堪,屋裏空空蕩蕩……無奈之中,我只好沿着農家樂的周圍轉了一圈,領略了一下菜子湖水的浩渺,領略了一下車富村和七咀組民風的淳樸。
車富島農家樂所處的位置,确實不錯,三面環水。我同車富島上的村民聊天,他們講起了一個個菜子湖島上的故事……
我望着美麗的菜子湖,遙想這瓊瑤仙界裏的一粒菜籽,落在我的家鄉,化作富饒的漁米之鄉……大水過後,鄉村已在重建,去車富島的路上,鄉鎮的領導和技術人員正聚集在一起規劃着新的藍圖。長江、長河、菜子湖禁漁十年,未來的菜子湖、未來的車富島,那将會是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