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浮山篾匠
52,浮山篾匠
52,浮山篾匠
“篾匠吃酒醉,竹竿做枕頭,哈伊呀哈,手上拿起篾刀睡……”
我喜歡聽雲朵唱的《五匠歌》,尤其聽到唱篾匠這一段時,總覺得篾匠師傅離我們生活漸行漸遠了,小時候,常常見到篾匠師傅挑着兩個籮筐,籮筐裏裝着工具,竹竿,篾片,篾絲等,走街串巷地吆喝着:“修簸箕,補涼席……”
而如今,很多年沒有見到篾匠師傅了,仔細想一想,居然,我的腦海裏沒有一位熟悉的篾匠師傅!篾匠這一行業,是不是淡出市場了?是不是淘汰了?帶着一連串的疑問,走進浮山開發區77歲彭如林師傅的篾匠鋪裏,我同彭師傅親切地拉家常……
彭師傅的店鋪裏有許多毛竹制品,有竹籃子,豬籃子,團籃子,畚箕,簸箕,雞罩,竹篩子,梿枷,糞桶夾,竹扁擔,攬盤等,還有許多制作竹器的工具,鋸子,砍刀,紮錐,鑿子,篾刀,刮刀,竹尺……
彭如林師傅正在制作簸箕,一邊用竹篾編織簸箕,一邊同我聊天……
彭師傅頭發已經斑白了,可他精神飽滿,身體棒着呢,他為人熱情,告訴我說:“我爹爹,我父親,我,三代都幹篾匠,我兄弟姐妹七人,四個弟弟,兩個妹妹,我在家是老大,我七歲上小學一年級,只念半個學期書,8歲上小學二年級,也只念半個學期書,九歲開始做篾匠。
1964年入伍,是海軍,在北海艦隊當兵,1969年轉業,僅僅這六年時間沒有幹篾匠,其餘時間都做篾匠,做篾匠有六十多年了。
我爹爹和我父親幾乎都做竹籃子,做出的竹籃子,送到義津老街篾匠店裏銷售,一只竹籃子只有五角錢……”
彭師傅對我講着講着,居然對我唱起民歌:“蔬菜有營養,根據季節來跟上,蠶豆,黃豆和扁豆,苋菜,白菜和菠菜,南瓜,茄子和辣椒,除吃除賣,還可以腌起來……”
彭師傅唱完民歌,繼續對我說:那些年,人們都種蔬菜,要用竹籃子拎,使用竹籃子太普遍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上門給人家打竹器,按照規矩,一天打一個稻籮,或者一個簸箕,工錢是一塊六角錢,八十年代上工,一天的工錢是二塊伍角錢。
我年輕的時候,力氣大,幹勁足,一天能打兩個稻籮,或者兩個簸箕,或者七個菜籃子。
特別是30歲挂邊的時候,我手藝好,人又勤快,給人家一天做事結束後,晚上,還給人家打個菜籃子,做事做習慣了,那些年,請我上門做事的人太多了,我忙都忙不過來。
16歲的時候,我就上門給人家做竹器,一年交給生産隊312塊錢,生産隊按全年二等工圍,分糧食給我。
Advertisement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去江南運毛竹回來,打涼床賣,剛剛做出來的竹床,馬上就有顧客買走了,生意特別好!後來,塑料袋,蛇皮袋出來了,替代了竹籃子……
我同彭師傅聊了一會兒,彭師傅給簸箕堂編織好了,他端來一個圓形的簸箕胎子,給簸箕堂安裝在簸箕胎上,給簸箕堂邊沿的圓圈,每隔一段,用竹蔑絲綁紮一下,先固定好簸箕堂和簸箕胎,簸箕堂超出圓形的簸箕胎箍子,用剪刀剪齊剪平,然後,拿來四根竹條,三根細竹絲,用紮錐給簸箕堂邊沿戳一個窟窿眼,把煮熟的篾絲穿過窟窿眼,開始給七根紮絲絞在一起紮沿口,再用紮錐戳下一個窟窿眼,再穿紮絲紮簸箕沿口,一道一道地圈紮着簸箕沿口,直到紮完簸箕圓圈口為止。
彭師傅紮簸箕沿口時,篾絲在他手上翩翩飛舞,有的時候,用嘴咬着篾絲,一只手握着簸箕邊沿,一只手用紮錐戳簸箕堂邊沿一個窟窿眼,再穿竹絲如飛針走線……77歲的彭師傅确實心靈手巧,看得我眼花缭亂。
彭師傅對我說:“紮沿口是煮熟的篾絲,不是毛竹做的篾絲,也不是桂竹做的篾絲,而是用水竹破的篾絲,經過大鐵鍋煮熟以後,具有柔韌性,篾無三道勁,匹篾撈千斤,一根煮熟的水竹篾絲,能拉一千多斤,扭也扭得斷,但是,直拉,怎麽拉也拉不斷!給手拉劈叉了,這根熟篾絲就是拉不斷!
如果不用七根口絲紮?偷工減料,少兩三根口絲紮?紮口不牢固,紮口有鼓包,坑坑窪窪的,質量不過關,人家使用這樣的簸箕,容易壞,人家會罵手藝人!我做的簸箕,質量絕對不含糊,放水進入簸箕內都不會漏水……”
我笑着問彭師傅說:“您們手藝人,有什麽經典故事呢?”彭師傅說:“有一位篾匠師傅給人家上門做竹器,這位師傅問女主人說:“我給你做什麽東西呢?”女主人說:“打一個竹籃子提水過山頭,打一個千匹篾絲不紮頭,打一個懷裏抱,打一個夜裏要。”說完,這位女主人離開了。
這一下子為難了這位篾匠師傅,他不知道做什麽竹器,茫然失措,鄰家婦女過來玩,見篾匠師傅沒有動工,愁眉苦臉的樣子,遂問篾匠師傅原因,篾匠師傅告訴她了,這位鄰家婦女笑容滿面,說:“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山上青藤倒剝皮,是叫你做一個水瓶竹殼子,這樣,提着水瓶不是過山頭了嗎。千匹篾絲不紮頭,這是涮鍋涮水池的涮把。懷裏抱是簸箕,夜裏要是涼席……”這位篾匠師傅才恍然大悟。
我見地上擺放着一根長竹板和一根短竹板,竹板上雕刻有刻印,問彭師傅說:“這是竹尺嗎?”
彭師傅解釋說:“木匠師傅用的尺,一尺長度,同我們篾匠師傅用的尺,一尺長度相比,木匠用的尺,一尺長度在我們篾匠尺上只有八寸五,在歷史排名上,我們篾匠師傅最大。”
我問彭師傅說:“您帶過徒弟嗎?”
彭師傅對我說:“最興旺的時候,我有三套工具,這家沒有做完,丢下工具,到另外一家去做,忙的時候,我一次帶三個徒弟,總共帶十幾個徒弟,現如今,一個徒弟都不幹篾匠了,都改行了,有的做木工,有的做油漆工,有的經商開店了,都搞大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