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鐵銅砌匠

53,鐵銅砌匠

53,鐵銅砌匠

每天晚上,吃完晚飯,我總是要到一樓陪88歲的老母親聊一會兒,喜歡聽慈祥的母親講過去的事情,一天晚上,母親對我講起磚匠的故事:

從前,一戶人家請兩位磚匠師傅做屋,這家女主人隔三差五地,不是殺雞就是殺鴨招待兩位磚匠師傅,兩位師傅吃雞或吃鴨的時候,總是見不到雞胗或鴨胗,兩位磚匠師傅私下議論:“這家婆娘嘴太饞了,雞鴨用來招待我倆,雞胗鴨胗卻讓她偷偷地吃了,非得治治她不可,在她家屋頂上做個手腳,讓這戶人家從此雞犬不寧,衰敗下去……”

兩位磚匠師傅一席話,說到彼此的心坎上了,在蓋好房屋的那一天,兩位磚匠師傅偷偷地在屋頂上插入一個小木弓,箭頭對着屋內,這才同這戶人家結清工錢告辭。

兩位磚匠師傅準備離開這戶人家的時候,這戶人家的女主人抱出一只小瓦罐,遞到一位磚匠師傅手上,說:“你倆在回去的路上,如果肚子餓了,就拿瓦罐裏的東西充充饑。”

兩位磚匠師傅也沒有客氣,收下了,給瓦罐放在工具籃子裏,也沒有當回事,挑着工具籃子走了。

在回家的路途中,兩位磚匠師傅肚子餓了,饑腸辘辘,想起女主人送的小瓦罐,不知瓦罐裏裝的什麽吃的?遂從工具籃子裏拿出小瓦罐,揭開瓦罐封頭,一股清香彌漫,伸手從瓦罐裏拿出吃的東西,呵呵,原來是炒熟的鹹雞胗和鹹鴨胗,剎那間,兩位磚匠師傅感動得熱淚盈眶啊!這才幡然醒悟,錯怪了善良的女主人,女主人并非偷吃了雞胗和鴨胗,而是腌起來,等房屋做好後,擔心兩位磚匠師傅在回家的路上餓肚子,好充充饑。這一下子,兩位磚匠師傅悔恨交加,這麽好的女人,怎麽能暗算她家呢?立馬挑着工具籃子掉回頭,到這戶女主人家,爬上屋頂上,給屋頂上的弓箭頭,由射向屋內改變成射向屋外,才告辭了這戶淳樸厚道的女主人,從此以後,這戶人家家庭和睦,人丁興旺,幸福美滿!

聽了母親講磚匠的故事,勾起了我對磚匠這一行業的濃厚興趣,過去都是茅草屋,土坯屋,小瓦屋,大瓦房,現如今,這些房屋已經消失殆盡了,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澆築的高樓大廈,從前的砌匠師傅是怎樣做手藝呢?讓我遐想聯翩,我于2021年12月18日上午,前往鐵銅中南村前進組汪秉勝家。

汪秉勝師傅,今年81歲,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身體倍棒,為人熱情開朗。汪師傅1959年12月份參軍,在部隊當通信兵,1964年退伍,轉業回到鐵銅家鄉後,汪師傅既做木匠,又做磚匠。

那些年,木匠分大木匠,小木匠,圓木匠。大木匠做屋上梁,小木匠打家具,圓木匠做洗澡盆,洗腳盆,水桶,火桶,糞桶之類的生活用具。

年輕的時候,汪師傅會木匠手藝,又會磚匠手藝,相當的吃香,別人家搭建個豬欄,或建個廚房,或做棟新屋,請汪師傅一人就行了。

那些年,汪秉勝師傅上門做事,一天工資是1塊3角錢,交給生産隊1塊2角5分錢,自己得5分錢,生産隊給汪師傅打1個工,到年底,生産隊總算分紅,平時,生産隊分糧食,小麥,玉米,山芋,稻谷等,需用錢購買。直到八十年代,分田到戶,生産隊才沒有收錢了,這個時候,給人家上門做事,一天工資漲到2塊5角錢,後來,漲到八塊錢一天,再後來漲到50塊錢一天,現在,磚匠一天的工資漲到二三百了。

從前,鐵板洲上,生産隊主要收入靠棉花。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大多數人家做茅草屋。蓋草屋,用蘆材鋪在梁上,在蘆材上鋪稻草,不要釘椽子。

做草屋或做瓦房子的一些步驟:第一步:準備木材,打好的土基或磚頭,蓋房子稻草或麥梗草,蘆材等;第二步:牽屋基腳線,挖溝,打基腳;第三步:用石頭或者麻石條砌屋腳;第四步:用土基或者磚頭砌牆,搭架子;第五步:上梁,釘椽子,釘瓦條;第六步:蓋草或者蓋瓦。

Advertisement

用土基砌牆,泥巴抹牆壁,條件好的人家,買點石灰,家裏出個白,用石灰泥粉牆。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村民人家條件好起來,大多數人家做瓦屋了。蓋瓦房子,大瓦寬度20厘米,瓦長30厘米。大瓦要分水路,釘瓦條的間距,無論從上面往向下算,還是從下面往上算,瓦路之間的距離為30厘米。

那些年,都是上門做事,吃人家三頓。客氣的人家,早餐,打三個雞蛋一碗面,一般人家就是稀飯,或玉米糊,或小麥糊;中餐,大米飯,有酒喝。晚飯,客氣的人家,三個雞蛋一碗面,一般人家就是稀飯。每天,給磚匠師傅一包香煙,從前,給一包豐收香煙或大鐵橋香煙,後來,給一包紅三環香煙,再後來,給一包皖煙。

從前,砌空心鬥牆,省磚,砌一個平方米的空心鬥牆,76塊磚,而砌一個平方米的二四扁牆,130塊磚。砌空心鬥牆,一般是河泥加石灰,砌二四扁牆,一般用水泥沙漿。砌空心鬥牆,拎刀泥巴砌,砌二四扁牆,鋪漿,用水泥沙漿往牆上一倒,用磚刀刮平沙漿,放上磚頭就行了。現在,都是混凝土澆築的框架結構的房屋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塊磚頭的價格是5分錢,八十年代,購買一塊磚的價格是1毛6分錢。也有人家不用瓦了,改建預制板房屋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根麻石條長一米,寬20厘米,購買價格是2塊7角錢。鐵銅鄉購買的麻石條,都是在安慶市花山購買,用船運來。

那些年,建房屋是有講究的,梁正不正?看木匠師傅的手藝。大門相好不好?看磚匠師傅的手藝。大門朝向,能朝橫馬路,不能朝直馬路,如果朝直馬路,家庭差些,不興旺。大門相也不能對着長河的直流,這樣,不聚財。

汪秉勝夫妻倆住的房屋,就是他夫妻倆親自動手做的,汪師傅砌牆粉牆,汪師傅妻子打泥,拎泥,遞磚。蓋預制板屋頂的時候,汪師傅才請人擡預制板。汪師傅大兒子家氣勢恢宏的樓房,就是汪師傅跟他大兒子兩人砌牆粉牆的,澆灌混凝土屋頂,才請人幫忙。

汪師傅做磚匠到70歲,才沒有給人家做事了,現在,汪師傅免費給左鄰右舍,安安鋤頭把子,鍬把子,出出扁擔,都不要錢,如果有人請汪師傅上門做事,他才收錢。

汪師傅家收拾窗明幾淨,井井有條,汪師傅告訴我說:“磚匠工具簡單,只有磚刀,泥桶,泥踏子,托泥板等一些工具,而木匠工具則多些,有刨子,鋸子,斧子,鑿子,墨鬥,角尺等一些工具。”

汪師傅帶着我,到他家屋裏,看他使用的磚木工具,許多工具擺放整齊,井然有序,就知道汪師傅夫妻倆心細,做事紮實,有條不紊!

屋裏還擺放着一輛自行車,擦得锃亮,一塵不染,汪師傅告訴我說:“這輛自行車是1986年買的,從前,做手藝騎這輛自行車跑,現在,去縣城裏的市場上賣菜,騎這輛自行車跑,我騎它三十多年了,就像新自行車一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