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章
第 18 章
吃過飯,一家人就坐在院子裏,四月天不冷不熱。
“其槐讀書還是有些天賦的,你和昌林是怎麽想的?”三舅舅問母親說,三舅舅總是叫淘淘大名其槐,因為讀書人覺得這樣才正式。
母親看看父親,父親看看淘淘,喝了一口酒,說道,“讀。”
從淘淘開始讀書,父親和母親就商量過幾次了,淘淘從最開始小孩心性想要得到表揚而讀書,到後來我也發現淘淘是有天賦的,三舅舅顯然不是奔着讓淘淘識個字就好了,而是感覺真的遇到良材,想要好好培養,也對得起他的教書生涯。
陶家村百年內也未聽說有人讀書成功,多數都是識字幾個就罷了,昌合大伯的兒子快三十歲了連童生也還沒有中。所以家人有些顧慮,如果真的入了學堂讀書,将會少些接觸農事,父親也怕淘淘變成不事生産、眼高手低的“百無用一用的書生”。我自然是要潛移默化的給他們洗腦的,再說了,我也不可能讓淘淘變成一個不事生産的弱書生,因為我在教淘淘的過程中,各種東西都教一些,歷史典籍、地理天象、農事物理等等,當然都不成體系,結合日常所見融入簡單的知識和道理,東灌輸一點兒西灌輸一點兒,盡量避免風花雪月。
今天他們讨論我并沒有多說話,繡着手上的花,對了,到了這個世界入鄉随俗,九歲的我女紅不輸于待出嫁的大姑娘,雖然我上一世沒有學過女紅,畢竟是個成人的靈魂學起來自然是快的。
豆豆已經五歲了,小丫頭越長越像小花姐姐,如今依在我身邊聽大人聊天。
既然決定淘淘要讀書,自然是要商量一下去哪兒的問題,舅舅的私塾開在沈家莊,但其實沒教幾個學生,他一個女兒仙兒姐已經嫁了,兩個兒子沒有讀書的天賦早已經不讀,娶妻生子了。
三舅舅最後決定他要來陶家村,反正女兒也在這邊,兒子那邊并無太多牽挂。
既然定下來了,又因為發兒、豆豆、我都會跟着讀書,為了三舅舅住的更好一些,決定在我家的旁邊平整一塊地方,先蓋三間房當作住所也當作課堂,出力建房錢啥的主要是由我們和大伯家出,束修兩家平攤,雖然三舅舅推脫說不要,但三舅舅畢竟以前是指望束修的,而且在家那會兒沒有學生還可以做點兒農活,到陶家村就什麽都沒有了。
村長知道三舅舅到陶家村,就動員村裏如果有想上學的都可以出點兒錢上學,最後連附近的村莊也有願意上學的,雖然不多,也就多了四五家的孩子,湊起來也有一些錢。
父親蓋房是把好手,這些年農閑時節經常到附近各村去領工,有時候走的遠了、主家又蓋的較大的話,到過年才回家,當然這也讓我們家經常會有一些別家沒有的東西。如今父親給自己家人蓋房就更上勁了。我也想摻和,主要是我心中也有一個書院的雛形,對于書我是非常熱愛的,後來想想經濟實力還是按捺住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村人湊錢使我的堅持有一部分可以實現,就是三間之外額外蓋一間東廂房和一間西廂房,東廂房作為藏書房、西廂房作為廚房用;正房三間、中間一間供奉孔子像及作為講堂、東面一間隔開住人、西面一間與中間一間相連,做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