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番外-那些年
番外-那些年
張紅英和汪礦長結婚了。
這件喜事,在礦區來說是一件大事。
汪礦長是礦區很多女同志的肖想,喜歡他的人可太多了,但汪礦長整個人冷,對誰都淡淡的,礦區也有做媒的人想替他說親,可都被他拒絕了,後來誰也沒想到,汪礦長的心上人會是張醫生。
張醫生膚白貌美,長得好看,就是脾氣差一點,像一個小辣椒,但無論怎麽說,兩個人都是般配的。
在兩個人處對象的第二年,汪礦長向張紅英求了婚。
汪礦長家裏不是礦區的,他家在首都,是一位高材生,因為要建設地方才會來到礦區當礦長。結婚前,汪礦長帶着張紅英回了一趟首都,礦區的人都在議論紛紛,張醫生命可真好,汪礦長人英俊、家庭條件好,而且工作能力強,這樣的男同事礦區是獨一個。
汪礦長和張紅英請了五天假,但讓人費解的是,在請假後的第三天,兩個人就回了礦區,張紅英的臉色不好,似乎很生氣,汪礦長低着頭,小聲地哄着她。
礦區路過的職工都覺得驚奇,大家只見過汪礦長在大會上嚴肅的批評人,這麽低聲下氣溫柔的哄人,還是頭一遭。女職工最愛八卦,沒幾個小時,礦區傳遍了,汪礦長惹張醫生不高興,哄了好久呢。
再後來,傳言變了味,說汪礦長的父母不滿意張醫生的條件,不同意兩個人的婚事,結婚這件事恐怕要黃。
外面謠言傳的沸沸揚揚,張紅英卻像什麽都沒發生一樣,照常上班,眼裏帶着笑意,和藹可親的,完全看不出為情可擾的模樣。
張紅英的堂妹張秋英放出話來,說堂姐的高枝攀不上了。但也有知道內情的人說,堂姐妹倆向來不和,誰知道張秋英話裏的真假。
礦區經過張紅英的手治好病的職工不在少數,他們都感激着呢,聽到有人诋毀張醫生,連忙站出來反駁,就這樣,又過了一個月,有人看見汪礦長和張醫生一起在食堂吃飯,謠言才停了下來。
到了五月,張紅英去外地學習三個月,汪礦長也比以前更忙了,時常去其他工廠考察、在礦區也是留在辦公室工作,見到他的次數也少了。
汪礦長偶爾會去醫務室,醫務室的人早就習慣了,汪礦長來了也不說話,就是靜靜的坐在張醫生的位置上,發呆兩個小時。
八月,張紅英學習回來,汪礦長去火車站去接,兩個人笑意盈盈的,挽着手回了礦區,又過了半個月,礦區的人收到了兩個人的結婚喜帖。
Advertisement
現在條件不好,糧食好像比前些年緊缺了一些,供應也不是太足,幸虧他們在礦區,部分生活品可以自給自足,礦區的人日子過的倒是不錯。
礦長結婚,大家以為婚事會好好操辦一下,但是汪礦長說,他搖以身作則,結婚就簡單辦,這也是張紅英的意思。
栓子媽是一個全福人,父母公婆健在,兒女雙全,汪礦長早就和她打了招呼,結婚當天給鋪床。
為了這個事兒,栓子媽特地跑城裏的百貨商店買了一件新衣裳,暗紅色的麻線衣,人家新娘穿大紅色,她就選了暗紅,也襯喜。
礦上的人不少,礦長結婚,自然是邀請所有人見證婚禮,簡辦下,汪礦長自己掏腰包想辦法買了兩頭豬,早前幾天,汪礦長把兩頭大肥豬交給了食堂的大師傅,說結婚那天宰豬,給大家改善改善生活。
工人們私下一輪,汪礦長這還是簡辦吶?兩頭豬要掏不少錢,不提錢,光是弄到兩頭豬的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辦到的,不愧是礦長,人家人脈就是廣。
兩頭豬扔到食堂,礦區所有的人跟着沾光,吃到葷腥,為了這,大家夥都感謝汪礦長,人家當礦長就是有格局,這可是兩頭豬,如果人家小兩口私下自己留着吃,豬肉腌起來能存放很久,能吃好幾個月呢。
因為這兩頭豬,礦區的人也格外盼望這場婚禮,礦上的孩子們邊走邊喊:“要有豬肉吃咯、”人們的心思活絡起來,盼望這場婚禮,不亞于過年。
張紅英也沒閑着,醫務室的同事陪着她往市裏的商店跑了好幾趟。
現在結婚講究湊夠36條腿,也就是木床、桌子、椅子之類的家具,汪礦長一早就找木工給備好了,說是用的好木材,比商店裏買的質量都好。
張紅英從商店裏買了結婚穿的紅衣裳、紅頭繩,還有一雙紅色的涼鞋,聽說那雙涼鞋是廣東那邊進貨的,是最時髦的。
醫務室的小姑娘也眼紅,在礦裏,青年才俊确實不少,但像汪礦長這麽優秀的,很難找出第二個。
結婚那天,儀式是在礦裏空曠的地方舉行的,除了值班的同志,大家都趕過來湊熱鬧。
新娘子一身紅衣裳,汪礦長是一身中山裝,衣服板正,人也板正,眉眼裏不像往日那麽嚴肅,帶着笑意。
汪礦長之前住的是單人宿舍,現在結婚,申請下來了一套房,就在後面的職工3號樓。
房子兩個卧室,一南一北,有衛生間有廚房,雖然面積不大,但兩口人住起來也是寬敞的。
婚房簡單布置了,映入眼簾的是耀眼的紅,一群人簡單鬧了一陣,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
大家最盼的,還是食堂中午這頓飯。
礦裏人多,哪怕是兩頭豬,也不能讓大家吃的盡興,但能吃到一絲油花,咂摸咂摸滋味,工人們也就知足了。
食堂的大師傅也是滿臉笑意,手上沾着豬油,這手他都舍不得洗,算起來,除了過年,他們食堂的師傅,很少這麽痛快的處理豬肉了。
汪礦長和張紅英兩個人也來了食堂,在稍微高一點的臺階上,跟大家說了幾句話。
人多,白酒肯定供應不上,小夫妻每人端了一杯酒,算是向所有人敬酒了,食堂裏面坐不下,外面也圍站了一些人。
汪礦長和張醫生離開了食堂,食堂師傅從後門給兩個人端了兩碗豬肉,汪礦長沒想吃豬肉,但食堂師傅惦記着,人家礦長帶來兩頭豬肉,總不能一口沒吃上,何況還有新娘子呢,謙讓了幾番,汪礦長收下了肉碗。
兩個人回了家,總算是清閑下來,折騰這半天,張紅英脖子都要折了,她嘟囔着:“以後我再也不結婚了。”
聞言,汪礦長不由得蹙眉:“怎麽,你還想有下一次?”
張紅英自然是不敢的。
汪礦長和張醫生的這個婚禮,被礦區的人議論許久,別的不說,光是那頓午飯,咂摸起來都帶着肉的香氣。
張醫生後來又去進修了兩次,後來醫術越來越精湛,不到三年的功夫,提拔成了辦公室主任。
張紅英的堂妹張秋英過來鬧過幾次,說想讓姐夫幫幫忙,給她調個部門,但礦裏誰都知道,這兩家關系不睦,聽說張秋英她爸,還欠了張紅英家不少錢,沒少坑親戚。
張秋英鬧嚷着,圍觀的人說了不少風涼話,羞的她連忙跑了,張紅英卻臉色發白,被氣的暈倒了。
後來,就傳出來張紅英懷孕的消息。
張醫生和汪礦長結婚四年後,生下了第一個女兒,後來又生了一兒一女。
夫妻倆在礦區的第六年,汪礦長因為工作出色,工作方面上面的領導進行了調動,汪礦長被調到了首都去工作。
夫妻兩個兩地分居也不是回事兒,張紅英的工作也被調去了北京的醫院,聽說還是一家有名的三甲醫院,好多人都去那個醫院瞧病。
礦區的人為汪礦長和張醫生高興,用栓子媽的話說,這兩個都是大好人,好人有好報,人家日子過的紅火是應該的。
汪礦長走後,新來了一個姓李的礦長,雖然李礦長很和善,笑眯眯的,但礦上的人始終覺得,還是以前的汪礦長好,汪礦長帶領大家夥搞生産,礦區的成果在省裏都排的上號。
再後來,新來的職工,只能聽礦裏的老人講講前任汪礦長,和那場豬肉婚禮了。
首都離礦區很遠很遠,遠到消息被阻隔,千山萬水的距離。
汪礦長調走後的很多年後,汪礦長和張醫生回了一趟礦區,說是探親。
提到探親兩個字,礦區的老人兒眼睛紅了,可不是探親嗎?礦區的職工,都是汪礦長的親人。
礦裏的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姓李的礦長被調去了省裏,這已經是礦區的第六個礦長了。
大家始終覺得,最好的,還是汪礦長。
汪礦長和張醫生在礦裏住了三天,他們走遍了礦區每一片土地,仿佛是在回憶流逝的過往。
聽說汪礦長升了好幾次職,現在是首都很大的領導,張醫生也不遑多讓,成為了醫院知名的大夫,解決了不少疑難雜症。
這樣的夫妻令人豔羨,年輕職工們聽着師傅們講過汪礦長的故事,如今在礦區的角落見到了本人,才發現師傅所言不虛。
窗間過馬、跳丸日月,礦上的老職工花白頭發退了休,新招的年輕同志接替工作,職工宿舍的的外皮斑駁了,廠二代們從鬧嚷的兒童長大成人,很多離開了礦區開始新的生活,也有很多接替了父母的工作,成為新一代工人。一切都改變着,唯一不變的,是廠區轟隆隆的機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