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1949年,福芝芳穿着一身舊衣服,去問隔壁要了半鬥米,一面說着“謝謝啊”,一面回了家。

梅蘭芳的眼睛,盯着手裏的扇子。他翻來覆去地,看自己剛剛作好的畫,全然不顧出去借米的福芝芳。

“我有個朋友,興許,能借點兒生活費給咱。”

福芝芳心裏想,他還能有什麽朋友,她都想給梅蘭芳提出分居了!這日子,真是過不下去了。

那姓陸的,與他,不往來已有好些年了......

福芝芳于是提筆,展開了信紙,想給總理寫一封信,反映她家中的生活情況,梅蘭芳見狀,便提出要一個人外出遛彎兒。

兩三分鐘後,他遛彎兒回來了,說他去總理家裏了,總理還教育了他......

梅蘭芳7歲半起,就跟那時的師傅,吳菱仙,學唱戲。早晨,洗了臉,漱了口,憋着一股子勁兒,和師傅一起,圍着四合院兜圈兒,也就是遛彎兒。他大概能理解,師傅為什麽早晨起來過後,總得走幾圈。他有些不願遛彎兒,其實是嫌起得太早,學戲太累。

學唱戲,不是一蹴而就的,那唱戲的臺詞兒......他似乎有些腼腆,就是念不出來。

“拙夫不夫才。”

“拙......”

“玩兒的時候,嗓門兒挺大,詞兒楞是念不出來。”

7歲半的梅蘭芳,委屈地抹淚。

至11歲的前夕,他已學會好幾段戲了,準備登臺。吳菱仙說,中午要帶梅蘭芳去拍一張照片,刊登在報紙上。

梅蘭芳往凳子上一坐,面無表情。

Advertisement

“笑,笑一笑。”

梅蘭芳勉強地笑了笑,照相師傅說“好嘞”。知道照片已拍好了,他立即心機地收起了笑容。

......

1934年春,在北京讨生活的梅蘭芳,碰上某些戲曲藝術團體鬧罷工辭演。他本是接受了北京地方上的戲曲藝術聯合工會的邀請,來北京進行戲曲藝術的表演,卻沒有想到,北京也有不少曲藝界的佼佼者,可能,名氣沒有外訪過的梅蘭芳那麽大,對于梅蘭芳的到來,他們感到有些抵觸。

那些佼佼者的其中一個,便是尚小雲。梅蘭芳熱情地與高手們一一握手,想顯示他的彬彬有禮,可是,北京的人文環境,沒有他想的那樣易相處。

“今天呀,把大家叫到一起,是想排個戲。”

“玉堂春為什麽不讓唱,還有什麽讓唱的沒?”

“還有什麽讓唱的?”

一時間,戲沒排成,梅蘭芳感到相當的無可奈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