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天高雲淡,秋日爽朗,這在南方濕冷的深秋十分少見。
許盈才剛剛陪着羊琮吃了饔食,就有人來請他,說是衆位管事要将東塘莊園的賬目與他交代。
許盈從洛陽來到豫章,表面上看只是一滴水滴落在池塘中,漣漪輕微,片刻就平息了。實際上卻是一滴水落進了油鍋,引起的反響劇烈,這一點可能是許盈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
這次許盈從洛陽來帶了不少人,不過這些人除了部曲外,要麽是工匠,要麽是管理本家帶來的財貨的人,再不然就是專門侍奉許盈的人。至于東塘莊園這邊,并沒有再安插人手的意思——或者說,最多也就是部曲的家人參與到莊園的普通勞作中。
對莊園‘領導層’是沒有影響的。
但這種事現在這些莊園管事不知道啊!或者說,就算知道了也不能完全打消他們的顧慮!
雖然時間很短,但他們已經習慣自己是莊園中說話算話的人了,并不希望有新的人來分權。若許盈是成年的許氏子弟,他們就算是有想法也只能按下去,上下尊卑有如天塹,正常情況下是沒有人敢挑戰的。
但許盈偏偏是個‘孩子’,這就讓某些人心思活絡起來了。不見得有多少大逆不道的心思,只是弄權牟利的想法難免出頭——做管事的,總能有餘地撈錢撈好處,但如果沒有人掣肘,肯定能撈的更多、更輕松。
現在許盈人已經來了,總不能塞回去,那就只能盡量讓他不管事了。心思活躍的管事們并不覺得這件事多有難度,在他們眼裏許盈就是一個小孩子而已,而成年人看小孩子總是覺得幼稚、單純,就連心機也顯得太簡單!
小孩子而已,就算是郎君,又能多難搞定?
但不管怎麽說,許盈都是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他的身份擺在那裏,即使他是一個小孩子,一些管事也得因此考慮做些什麽。再者說了,在這些管事看來,許盈是個孩子不錯,但他身邊的人不是啊!但凡有精明的、忠心的,事情就會難辦很多呢!
這也是許盈的到來讓原本平靜的東塘莊園不再平靜的原因。
當然,許盈還不了解這
些,管事來請他時,他是真的以為單純地報賬而已。或許對着一個小孩子報賬很奇怪,他自己懂賬目,可按照普通人的常識,他這樣的小孩子應該是弄不懂的。
但這也不算什麽,許盈到底在這個時代生活了幾年,很清楚有些時候大家敬的是他的身份,而并非是他這個人本身。
就像是幾歲登基的兒皇帝一樣,不管幾歲,皇帝就是皇帝,該有的禮節和尊敬一樣不能少。
許盈被請到了正院正廳旁,一個比正廳稍小一些房間。這裏早已鋪好了坐席,最上方的位置就是許盈的,席上放着一獨坐。至于衆管事則依次坐在他右手下方,每人身後都有人捧着一些竹簡。
這些竹簡其實就是賬冊,雖然很早就有了紙張,但即使是現在紙張依舊沒有取代竹簡。這一方面是因為造紙技術并不算成熟,書寫體驗不夠好,成本也沒有優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個時代信息傳播、商品傳播很慢,很多小地方根本不知道有紙,或者知道了卻用不上。
相比之下,竹簡就要簡單易得多了,有竹的地方就用竹,缺竹材的地方也可以用木片...如果不需要頻繁轉移、需要記錄的東西也沒那麽多的話,用竹簡的體驗也不會太壞。
這些管事一個一個給許盈說明東塘莊園的經營現狀,首先是鄒大,他介紹的是大致情況——許盈一樣一樣聽着,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有錢。
他以前随為官的父親在洛陽生活,他當然知道許家這樣的大家族是很有錢的。就算他不知道,看看自己吃的穿的,房間裏用的擺的,那也該知道了。但是給家族子弟的‘零用錢’是有限的,沒成年的家族子弟,即使是嫡支也沒有多少自己自由支配的錢財。
他對此沒什麽感覺,畢竟他沒成年,也沒什麽用錢的地方。
現在則不同了,雖然家裏一同送到豫章來的財貨,其中大部分都屬于家族,只是放在這裏保管而已。但其中一小部分,以及這座大莊園都是屬于他的沒錯!即使他年紀小,想要大筆花錢肯定會有人攔着,但他真的要花錢,難道還有人攔得住?
這也算不上對他特殊優待,事實上這更像是提前給他分家了。若家族本家那邊不會出事,
那同輩兄弟到了分産的時候,估計也沒他什麽事。
整個東塘莊園兩百頃左右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平地,除了少數諸如大宅及其周邊區域,其他地方都劃分成區塊經營。占地面積最大的自然是糧食種植區,有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拿來種糧食,其中以水稻為主,間雜粟、麥、菽之類。
剩下的土地中,還有桑林、苎麻林、菜園、果林、竹林、木材林占地面積比較大,其餘的像是種紅花靛藍之類的染料、魚塘、各種各樣的小作坊等等則占地面積相對較小。
在這座莊園中總共有兩千多勞動力工作,這還沒包括某些佃戶家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小孩。但就算是這樣,人手依舊不夠!可以說,許盈這次帶來的三百部曲一方面讓管事們有些憂慮,另一方面也是歡迎的。
這些部曲的家人也能夠成為勞動力,如果許盈什麽都不懂,他們甚至可以讓部曲本人脫離軍事訓練,加入到莊園勞動中來!
這樣規模的莊園,如果只是種糧的話,這麽多人其實是綽綽有餘的,畢竟此時的農業生産還遠談不上精耕細作。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多元化經營,并且有許多作坊的莊園,事情就完全不一樣了。
像是桑林多就意味着缫絲織綢的人多,織綢又要多少人手?
再者,如靛藍、紅花、草藥之類的經濟作物,繁忙季節需要的人力可能百倍于糧田——雖然算平均工時的話不會那麽誇張,只是搶收搶種的時候特別驚人,但就算是這樣需要的人手很多也是不争的事實。
所以,古代農家種植糧食作物占到了絕大多數,極少有種植經濟作物的,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缺乏技術,但更多的是小家小戶人力不能及!不然的話就不能解釋為什麽不大規模種菜。
一般的農戶也可以種菜——他們總要自家種植蔬菜的,并不缺乏這方面的技術,而種菜獲利也可十倍于田畝。但種過菜的才知道,一戶人家可以耕種二十畝稻田,卻不一定有足夠的精力照顧兩畝菜地!
事實上,因為有本家一直輸送人手過來,東塘莊園已經算是豫章諸多莊園中人手比較足的了...很多差不多大的莊園人手能夠上千,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這樣
人手充足、經營多養,帶來的收益也是很大的——在一個大多數人都吃不飽穿不暖的古代社會,有的時候發展那些‘高大上’的産業,可能收益還遠遠不及農業和紡織業等基礎工業。
“今歲豐收,小人也算不負郎主所托。”鄒大笑了笑,說的話很謙虛,但一些不經意的神态卻洩露了他的自矜。
原本的東塘莊園也是有一些存着的財貨的,當初買下莊園的時候一起買了下來。畢竟當時的莊園還養着一些佃戶和匠戶,上上下下許多嘴等着吃飯,真一點兒東西不留,怎麽過日子?
然後又由許家的人經營了一年多,遇上了一個好年景,如今也算是倉廪充足。
此時金屬貨幣已經在大規模交易中可有可無,實物交易更能被廣泛接受,一般來說衡量財富的單位都是倉庫中存了多少糧,有多少絹布之類。以此來說的話,東塘莊園的兩個糧倉中總共儲存了十萬斛左右的糧食,而且大多數是稻米,又有倉庫存了絹兩千匹,麻布六千匹。
十萬斛糧食的存量确實讓人驚訝,許盈聽到此處便問道:“莊園中畝産多少糧食?佃戶嚼用是多少?”
鄒大笑着道:“如今豫章最上等糧田畝産稻米二十斛,只是這樣的糧田太少。莊園中稻田一畝平均産糧十斛出頭,亦算上佳!至于生口嚼用,壯年勞力一歲食二十四斛糧,婦孺老人則相應減量,兩千多生口四萬斛糧食綽綽有餘。”
許盈心裏算了一筆賬,這等于是說一個壯年勞力一個月兩斛糧,相當于四十五市斤的稻米。就算此時飲食結構單一,飯菜也沒有什麽油水,使得普通勞動者的飯量很大,這應該也是足夠的。
但這樣算似乎也得不到十萬斛的存糧,畢竟不只是人吃飯要用糧食。再者說了,沒有損耗嗎?難道說是東塘莊園以前的庫存不少?
許盈沒有馬上問起這個,只是将這件事記在心裏,然後就點點頭看向管事們,讓管事繼續說莊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