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咫尺之遙
咫尺之遙
跨過隆冬,江和與點心鋪一同跨入長寧四年。
春風化去人間寒涼,門前河堤旁的楊柳都冒出了新芽,和着煙雨朦胧,遙看是一片暈染開來的青綠,這是清石溪絕美的春景。
常有才子佳人為賞這人間第一春,撐着油紙傘,款款行走于河畔的青石小路上,成就了一番詩意。
市集繞河而建,兩岸商鋪相對,高低錯落,滿是人間煙火氣,和氣生財就開在其中一處。
傳承百餘年,鋪面比最初的大了一番,人也多了些,兩位東家,三位師傅,五位學徒,一位掌櫃,一名夥計,熱鬧自然不少。
此時客人零稀,鋪子不忙,大家各自安靜做着自己手上的活。
屋外綿綿的春雨漸成淅瀝之勢,順着屋脊彙成一行細流,自檐上而下,落了滿地白珠。
江和雖無登科宏願,但因讀過幾年書,骨子裏便帶了點風雅。
現下閑暇無事,江和依靠窗邊,看着春雨不絕,想着會有一位婀娜娉婷的姑娘來鋪子檐下躲雨。
許是江和想得太過入神犯了癔症,他好像真瞧見了一位“姑娘”撐着傘走在對岸。
一襲繪着竹葉刺繡的白紗長袍,裙擺濕透使得竹葉顏色更深了些,因雨絲朦胧,江和瞧不真切面容,雨幕中透出朦胧極佳的身段,稱得上是“雨中仙”了。
奈何“姑娘”走得急,并無檐下躲雨之意。
江和輕嘆,看來桃花緣也不是那麽好遇上的,書裏說的終不太可信。
掌櫃劉叔借此打趣道:“少東家又在想着書裏故事啦。”
江和常去淘書,在閑暇時便和大家分享,久而久之,鋪子裏人人都知道他們的少東家向往着書中的婉轉愛情,江凜還曾笑他少年不懂情卻多情。
被人戳破心思,江和也不惱,順着劉叔的話說下去:“可不是,劉叔可有好姑娘要介紹與我?”
“好姑娘不少,只是少東家不一定會喜歡。”
劉叔故作神秘起來:“這可玄乎着呢,少東家現在可參不透。”
預感劉叔又要就着“喜歡”二字來一番長篇說教,江和趕忙換了話題:“此事還得看緣分罷了,劉叔,朱府最近來得勤,可是家中有喜事?”
朱府是和氣生財的老主顧。
而打聽客人家訂點心為何的重任通常都是交給劉叔的,劉叔人生閱歷豐富,總能不露痕跡地打聽出重點,還不惹惱客人,這一點使得江和對劉叔崇拜不已,直言劉叔天賦異禀,歡歡喜喜地向劉叔請教。
劉叔卻是笑呵呵地回答:“等少東家長大了,自然而然也能做到如我這般了,此并非天賦異禀,不過人生閱歷罷了。”
幼時的江和似懂非懂。
談及正事,劉叔正了神色:“朱府下月要辦一場名為“花事”的雅集,雖說文人才子在宴席上主要是吟詩作賦的,但人家既向咱們家訂了點心,咱也不能讓主人家失了顏面,少東家可有好想法?”劉叔向來考慮得周全。
“這不難辦,既以“花”為題,咱們便也做與花有關的點心,可從用料和外形上入手,到時候在場皆為文人雅士,咱們還得給點心取個與“花”有關的名字。”江和說得有模有樣,劉叔和江凜甚為欣慰。
“我們只做三款新樣式,點心終究是陪襯,錦上添花便好,不可喧賓奪主。”江和也考慮得細。
江凜不輕不重地拍了拍江和的肩,尤為滿意:“好小子,越來越像樣了。”
江和臉皮薄,江凜一誇,臉頰上就飛上兩片淡粉,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爹。”
不等江和再羞一會,江凜轉過身對衆人中氣十足地說道:“大家夥都聽見了吧,都抓緊準備起來,要給老主顧做好咯!”
“是,大東家!”衆人齊聲應答,忙碌起來,江和也收拾好心緒做起準備。
*
一路騎馬走走停停已有月餘,誠如藥商大哥所說,沿途風光确實不錯,沿途有客棧可供歇腳。
沈君竍生來第一次體會到了自由,無須勾心鬥角步步為營,無須為他人而活。
但沈君竍也生來第一次碰到了溫飽難題。
過往沈君竍需要什麽,謝瀾就會命人送來。
出皇城時他只帶了一個荷包,裏面只裝有碎銀十幾兩,本來這點銀子是不足以支撐沈君竍走很遠的,是杜長瑜命人偷偷在沈君竍的包袱裏塞了幾張百兩銀票,才使得沈君竍南下順利。
當沈君竍打開包袱,看見繡着“杜”字的荷包時,難掩感動,長瑜可真是解了他的大急。
只是沈君竍在一家裁縫鋪換上新做的衣裳時,出門不遠就被人撞了。
回過神來時,包袱裏的銀票已全不見,只剩碎銀幾錠,沈君竍報了官,感慨好在小賊還給他留了點。
再往前行了一段路,荷包已空空如也。
沈君竍環望周遭,山色甚好,屋舍俨然,商鋪林立,人人面上挂着笑,小販高聲叫賣着自家的吃食,孩童追逐嬉鬧,繁華又靜好,是個好去處。
他摸了摸幹癟的荷包,心想大抵是天意,決定在此停下。
清石溪,是個好聽的名字。
此處的春與皇城不同,皇城此刻已是萬物生長茂盛,而此處還是一片新綠。
沈君竍賣掉了馬,拿着銀兩在市集西邊的一個小村落租了間房,村子裏鮮少來外人,租金便宜,租客此刻只有沈君竍一人,他便可以獨享這個有着兩層樓閣的小院。
房東是個好相與的,見沈君竍相貌生得好又溫文有禮,便任沈君竍挑選屋子。
“郎君若是住得不好可以自行換屋子,只是若有了其他租客便不可再換了。”
沈君竍謝過,贈了一本詩集聊表謝意,房東大方收下,說正好給自家娃娃讀。
他選了二樓裏邊的一間,因那一間靠着鄰家種着的銀杏樹,那樹枝桠橫生,已穿過牆頭到了這邊來,沈君竍只需一開窗,便可春見淺綠秋見金黃。
過了半月,沈君竍将屋子收拾得有模有樣,甚有煙火氣息,他對此很滿意。
這天出門不巧,中途碰着了大雨。
抱着新買的物什欲回家,鼻尖傳來似有若無的甜香,沈君竍猜想應是某種不錯的吃食。
但新做的衣裳濕透,涼意蔓上他的肌膚,十分不舒服,他着急忙慌往回趕,無心留意這是哪家傳出的香味。
來日方長,且有機會,沈君竍歸家後如此安慰自己。
窗外雨聲潺潺,滋潤萬物生機,沈君竍覺着樓下有些空蕩。
若是有銀錢便将這間小院買下,院中空着着實可惜。
此念頭一出,沈君竍意識到自己即将再次面臨溫飽難題。
銀兩所剩無幾,莫說買下小院,就連後面幾日的吃食都成問題。
是該找個活計了,沈君竍盤算着。
*
雅集如約舉行,朱府一早便忙碌起來。
因主晚宴,江和是掐着時間上門的,避免過早導致味道不佳,過晚又趕不上宴席。
見是少東家親自來送,朱府管家笑臉相迎。
拜見朱府老爺後,江和将點心盒交與管家,管家呈給朱老爺瞧了瞧,朱老爺笑意陡增,留江和參加晚宴。江和婉拒,謝過主人家好意,朱老爺也不強求,吩咐管家将江和送出府。
到門口時,管家問道:“少東家,剛才點心老奴也瞧了一眼,做得甚為精致,不知點心可有名字?若是席間有客人問起,老奴也好答上一二,不失了主子顏面。”
江和誇管家周到心細,交給管家一張紙條。
管家收下行禮感謝,送別江和。
次日,管家上門,送來謝禮:“此次雅集辦得圓滿,和氣生財家的點心功不可沒。”
原是點心一上,将晚宴氣氛推向高潮,詩詞歌賦層出不窮,在場賓客皆誇贊朱老爺想法獨到,朱老爺頗為滿意,特命管家贈來謝禮。
江和自然是要推辭:“這本是應該的,何需謝禮。”
兩人推搡了一番,管家絕不讓步,江和無奈收下,好生道了謝送客。
待管家離去,學徒們按捺不下好奇心圍上前來:“少東家,此次點心到底有些獨特之處,竟讓人家上門來感謝,快給我們講講。”
江和知道這群好奇心重的“娃娃”會來問,将交給管家的紙條又重新寫了一份給他們。
幾人看完江和的字條面面相觑。
疏影。
望湘人。
霜天小角。
這不就是點心的名字嗎,好聽歸好聽,有何稀奇之處?
江和故作不答,假意拍去袖上面漬,轉身進了廚房,頗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之感。
見幾個人圍在一起擠眉弄眼,好生不解,最後還是劉叔出來答疑解惑。
“點心名裏各含一種花,疏影是梅花,望湘人是竹荪,霜天小角是菊花,既符合“花事”之題,又可引起客人們借此吟詩作賦的雅興。”
幾人恍然大悟,直誇少東家聰慧。
“叫你們幾個平常無事的時候多看書,一個個的就想着玩樂。”劉叔恨鐵不成鋼,作勢要打他們,幾個人笑着求饒跑散開。
江和和着面,一雙手指節分明,面粉在他手上漸漸被揉搓成光潤爽滑的面坯。
雙目盈滿笑意,日影透窗而入,将江和的眉眼渲染得柔和。
自己還是有所長進的吧。